【精品】學生調查報告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6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四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原因

在我們學生中間,有好多人缺乏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認知行為及態度現況,經常到校外買一些不衛生的小食品吃,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物件:

以全校學生為調查物件。

三、調查時間:

20xx年9月 ——20xx年10月

四、調查方法

1.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錢設定問題。

2.走訪調查。選擇一個路邊攤,在放學期,開展為期一週的觀察,計算購買零食的學生人數。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於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1-6年級的150名同學。情況如下: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洩不通,都搶著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覆利用,鍋裡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飲料“的色彩過於鮮豔,明顯是色素超標;“辣條”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誌;那些油炸食品製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衛生。

帶著調查的結果,回來後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裡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衛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新增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新增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 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肚子餓了、想吃。

2. 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新增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豔、“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 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於是就來購買。

4. 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裡我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學校召開相關班隊會,學生加強食品健康安全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4、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與處理力度,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同學們,讓我們在買東西時,選擇大型超市購買。在購買貨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產品的廠址,保質期和生產日期等等。另外希望同學們不要亂花錢呀。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大學生為什麼要創業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峰期,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為在今後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就業的主流,成為大學生畢業後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為此,選擇創業,具體有以下幾點:

1、處於“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2、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願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於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3、給別人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這種心態,認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於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闆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湧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為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並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

4、成功人士的觸動。比爾.蓋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並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為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麼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5、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於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裡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大學生創業有以下優勢:

第一,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三,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四,大學生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

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劣勢

第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於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曾有過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專業如何如何,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大多也只是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像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部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的東西,相反,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卻能切進入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三、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實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組織保證。20xx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並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徵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大學生創業還有“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的啟動。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創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應屆畢業生,憑創業計劃書,或到西部邊遠地區從事科、教、文、衛工作,都可向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會申請資助。此外,還有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專案的啟動。據悉,該專案是由中央國際聯絡部、國際勞工組織等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以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物件、以選修課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象 牙塔與現實社會的過度階段,有的同學選擇繼續做著夢,有的卻已在為自己鋪著通向現實的路。埋頭苦讀、勤工助學、社團、兼職,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打算,第二專業也會成為其中不可忽略的選擇。第二專業通常簡稱“二專”,指的是在一些大學裡學生除了本專業以外,還可以通過申請選擇修讀的第二個專業,其與輔修專業的區別在於完成學業後可以拿到第二專業的學位證書(一般會註明是第二專業),而輔修只有輔修證書。於此相對應的,第二專業也要比輔修完成更多的課程,同時還要撰寫畢業論文(而輔修是不需要的)。當然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具體規定,所以我們四人小組對魯東大學大一部分學院的同學 “關於大學生第二專業”進行了調查,其中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78份。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想充分了解同學們對第二專業的態度,包括對學校設定二專專業的看法及選擇二專的目的,對報名費用的承受情況和對二專的瞭解情況等。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想更好的瞭解二專在同學們學習生活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通過了解的情況,為同學們提供比較有實際意義的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同學們的選擇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能夠對學校第二專業工作有所幫助。

附:關於大學生輔修第二專業的調查問題

1、你對目前你所學的專業是否感興趣? A是B否

2、如今眾多企業並不看重第二專業學位證書,你是否還對學習第二專業抱有興趣 A是B否

3、如果報選第二專業,你更傾向於哪個專業?

A與自己專業有關的B比自己專業就業前景好的C自己感興趣的

4、如果二專的上課時間和本專業的上課時間衝突了,你會怎麼選擇? A第一專業B第二專業C兩個都不去

5、學習第二專業將佔用你大量的課餘時間,如果報考了,你能堅持下來嗎? A能B到時候在說吧,堅持不下來就退出

6、第二專業的學費對於你的家庭來說可以接受嗎? A能B不能

7、報考第二專業的目的是什麼?

A學習知識B多拿個文憑對找工作有幫助C打發課餘時間D轉專業未成功E同學或家人建議F其他

8、你對你所感興趣的第二專業的瞭解來源是什麼?

A二專所在學院的介紹B師哥師姐的介紹C學校相關網站的查詢D其他

9、如果學校增加二專的專業,你希望增加什麼專業? A經濟類B學術類C技術類D文體藝術類E其它

10、你對學校第二專業的設定有何意見?

從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中可以看出,作為大一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來說,是否輔修第二專業成為了迫在眉睫的選擇。在名義上,雙學位教育的培養模式是:本科學生在學有餘力情況下,在主修一個本科專業之外,跨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輔修另外一個本科專業,完成輔修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畢業論文和其它教學環節,總學分不低於一定學分,考核成績合格,在獲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前提下,經學校核準、頒發輔修本科專業的學士學位證書。

可以從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的比例中得出如下結論:大部分參與調查的同學都認為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習是遠遠不足以適應社會的,換言之,只單純完成自己所在專業的學習,不足以提升自己本身的競爭力,不足以獲得足夠的價值體現。

從第二個問題中則可以看出,對於第二學位證書在競爭中的實際意義,大一的學生也不能做到完全瞭解。因為認定無法分明,致使對於前路界定十分迷惘,而之所以輔修第二專業或雙學位的目的也在於為日後的就業作鋪墊。

從第三個問題中顯而易見,雙學位或者第二專業的存在對於大一學生而言,唯一的價值或意義僅限在服務於就業前景,而關於充實自身或挖掘自身則佔了較少的比例。同時也可以看出,部分學生認為,一旦第二專業與自身當前專業相關聯,那麼無論是接受或是繼續鬥較為容易。二者的相輔相成可以使得輔修變得順理成章,也同時可以節省更多的精力與時間。 第四個問題只針對偶爾出現的個別情況,得出的結論卻與預計認知出現了不符——即選擇第一專業與第二專業的人數幾乎持平。可見,當第一專業與第二專業出現衝突時,被優先考慮的是二者相比哪一個選項有更大的利益可得。或說,二者哪一個會對之後的影響更大,會對今後的路途更有幫助。

第五題的調查情況基本與預計相符,第二專業將佔用大量的課餘甚至課上時間,毋庸置疑。正因為如此,該如何堅持或能否堅持成為了輔修第二專業的學生必須明確的議題。大一的學生經過了近一年的大學生活,對於如何分配時間利用時間,已經有了自己的大致計劃。但令人擔憂的是,即便如此,這種計劃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算作充分把握了時間仍然有待商榷。仍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在輔修第二專業前,已經無法確定自己能否合理平衡第二專業與第一專業的關係。

相比於前五題的資料,從第六題的調查比例中可以明確得到結論:即便一個學分一百元的數目聽來十分龐大,但是明確了輔修專業後,學費並非是不可接受的數目。在調查結果中,大一學生們大多認為,相比於對今後試圖獲得的生活,前期的投資即便不是微不足道,也是在可以接受且必須投入的範圍之內。

第七題所得的資料再次驗證了前文的結論,大一學生輔修雙學位或第二專業的目的是為今後的就業、工作做鋪墊,而關於興趣的發揮被放在了較小的比例中。“學習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服務於“對工作的幫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輔修第二專業諮詢時,再三強調“凡學習期滿獲得第二學士學位者,畢業工作後起點工資與研究生班畢業生工資待遇相同;”,學生對此仍舊並無太大認同感。在調查過程中,有極大部分同學認為第二專業並無足夠的影響力,僅是抱著“加重籌碼”的心態進行輔修學習。

從第八題中可以明顯看出,些年來允許學生修讀第二專業的學校越來越多,要求也逐漸降低。但從中也出現了問題,即第二專業的認可度大不如前,第二專業的證書在找工作時一般和此專業的學生一般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為自己第一專業的輔助還是有幫助的,具體的認可度還要看不同的用人單位自己的喜好,這值得報考第二專業的學生深思。

關於增設第二專業,從調查比例中分析可得,幾乎所有參與調查者都認為學校開設的第二專業較少,這便引出了一系列問題。

(一)專業較少,選擇較少,部分同學對於學校開設的專業沒有興趣,無法輔修第二專業,索性不進行輔修。

(二)專業較少,則對於之後就業工作的幫助也較少,甚至認為輔修了對於今後的就業

工作也無甚幫助,不如不進行輔修。

(三)從比例中可得,經濟類人才即便已經日趨飽和,但仍然是學生心中易於就業且收入較高的領域或行業。

(四)同時,掌握一門技術也成了部分學生心目中為日後鋪墊道路的另一方式。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為深入瞭解現在的大學生的課外書籍的閱讀情況,我們於11月進行了一項關於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調查物件主要是本校各年紀學生。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涵蓋了大學生課外書籍閱讀量、書籍來源、閱讀課外書籍的目的、閱讀習慣、閱讀的計劃性及獲得的知識的應用程度等問題,以便對大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和概括。

我們對我校100名在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目的是針對大學生的讀書情況,舉行系列活動,推動大學生積極閱讀書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量調查

我們對我校學生的月平均課外閱讀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0%的大一新生每月閱讀課外書籍量僅1-2本,而50%的大二大三學生每月閱讀量約3-4本,60%的大四學生每月讀課外書平均為1-2本。綜合以上分析,大多數大一與大四學生平時讀書較少,而大二大三讀課外書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一課業較為繁忙,而大四學生則忙於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國深造;大二大三學生相對於大一大四學生,因為課業較少,課餘時間較多,看的書也較多一點。但是,由於各年級學生總體閱讀量過低,就造成了大學生課外知識獲取的缺失的嚴峻形勢。

課外書籍來源

我們也對大學生所接觸的書籍來源進行了調查,資料顯示:90%的大一學生讀的課外書都來自圖書館,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閱讀的課外書100%來自圖書館。可見,圖書館在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大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學會如何恰當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學習成果的大小。

閱讀習慣調查

關於大學生閱讀習慣的調查,我們設定了3個問題進行不同方面的瞭解與調查。

首先是關於閱讀後是否會寫一些感悟,調查顯示:17%的大一學生經常會寫,45%的大一學生有時會寫,38%的大一學生基本不會寫;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大二學生均佔18%,64%的大二學生有時寫;而大三學生中37.5%的人有時寫,62.5%的學生基本不寫;大四學生中,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各佔40%,20%的學生有時寫。綜合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經常寫讀後感的學生極少,大多數學生沒有讀完書後記下感想的習慣。可以說,讀後感我們從一年級就會寫,但很少有學生能正式讀後感的真正意義,因而沒有養成這種記錄的習慣,這對我們應用所學的知識是不利的。

後兩個關於閱讀習慣的問題其實是相關的。其一是在閱讀時是否有深入思考的習慣。資料顯示:各年級學生中,約50%的人在閱讀時會深入思考,37.5%的人很少會進行深入思考,12.5%的人會思考,但時間很短。其二是閱讀時是否有勾畫的習慣。資料表明:約70%的人閱讀是有勾畫的`習慣,30%的人沒有在閱讀時勾畫的的習慣。第一項資料告訴我們,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深入思考。這在第二項資料中得到了驗證,70%的人會在自己閱讀時勾畫,這就說明他們在看書時,進行了一定的思考。相反的,在閱讀時不思考的人,他的勾畫一定也會相應減少。透過這兩項,我們可以瞭解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我們讀書會有多少收穫有著怎樣不可忽視的影響。只有思考了,我們才會有收穫。

閱讀目的調查

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深入瞭解,我們還對他們閱讀的目的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查。

首先是大學生閱讀的書籍類別,約有50%的選擇了青春文學,30%的人選擇了其他,即如盜墓、推理、偵探一類的小說。這明顯地表示,大多數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興趣和娛樂自我。而下一項顯然印證了這一結論,關於閱讀的課外書籍是否均為自己感興趣的書這一問題,約有60%的人選擇了“大部分是的”這一選項。

第三項是直接提問大學生閱讀的目的,約有50%的人選擇了“豐富課後生活,充實自己”,另外50%的人選擇了為了“放鬆心情“。我們不否認大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可以補充一定的知識,但這些資料也直接表明了大學生課後閱讀的目的就是娛樂與放鬆。這樣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僅僅為了娛樂與興趣的閱讀,將有多大的收穫呢?顯然,答案會另我們失望,大學生若是僅僅為了娛樂而讀書,那麼在學校的時間裡,他們將學到少得可憐的知識。因為大學的學習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從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構成的。

閱讀的主動性與計劃性調查

除了已有調查外,我們還對大學生閱讀的計劃性作出了調查,以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約85%的大一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50%的大二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75%的大三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98%的大四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由此可見,在本校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長期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課外書閱讀的主動性不強,因而也沒有明確的課外閱讀計劃。這顯示了大學生不斷下降的課外書閱讀率,這樣的狀況必然會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不利。

課外閱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程度調查

我們調查的最後一項內容是大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程度,這將顯示出課外閱讀對於我們學習與工作的重要性。調查資料顯示:約50%的大

一、大二和大三學生認為課外閱讀中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應用到學習和工作中,80%的大四學生沒有留意自己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是否被運用,20%的大四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應用這些知識。從調查到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課外閱讀中所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較重的比重,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瞭解到,無論是哪一個時代,課外閱讀對於我們來說,仍是相當重要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確定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也看清了當前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的形勢。因此,我們應當採取積極措施,爭取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我們應當從此時就開始培養自己長期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例如:規定自己每兩週看2本自己喜歡的名家著作或心靈雞湯或傳記回憶錄等,並且任選其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寫下自己的感觸,由此形成一個較為長期的閱讀習慣,進而對閱讀的書籍進行階段性規劃。其次,我們應當注意培養自己讀書時的習慣。平時看書時,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畫下來,在一定的時候,這些句子也許會給你以啟示,或許它們會改變你人生的方向。然後,我們應當培養閱讀課外書的主動性,而不是隻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才去閱讀課外書籍。最後,我們應當注意課外閱讀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遇到難題時,多多思考,說不定在某個瞬間,你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在某本書上看到過相關的知識,到那時,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也進一步瞭解到了自己的優缺點,更加懂得了團隊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開始,我們在選取題目上產生了爭議,但經過大家冷靜的協商之後,我們確定了一致的意見。而後的調查中,我們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迅速而有效率的完成了此次調查。這些經歷是我們更加團結,促使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朋友與搭檔,是我們對團隊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經歷將對我們產生無比重要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