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學生調查報告集合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8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集合8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雖是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綜合型複合人才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的大學裡,學生往往是隻學習專業知識,並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採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於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為綜合型複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髮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域性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為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為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麼,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麼?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調查目的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的物件及範圍

本次調查的物件為邯鄲市內四所大學的在校生,即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大學、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調查總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6份(來自城鎮大學生:512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434人),回收率:94.6%。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2、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為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3、調查的結果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裡,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著自己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裡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說:“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學生說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說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說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說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諮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著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為“小社會”。在這小社會裡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裡的活動,都認為在活動中,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於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為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物件等。

戀愛,在大學裡是很常見的事,這時的青年不再像兒童那樣滿足於血緣帶來的親近,而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個人密友。大學生正處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關口,有許多煩惱不能也不願向長輩傾訴。於是大多數人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互相吐露心聲的親密知己,日子將很難過。到了青年中、晚期,親密關係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朋友已不僅僅是傾訴物件。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會,這些對青年的交友影響都很大。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脫離以前的群體進入新環境。青年必須重新建立各種關係。煩惱、寂寞、通過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強烈。親密關係發展的頂點就是愛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會承認有比戀人更親密的人,而且戀人間的親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間關係所比不上的。因此,對親密關係的追求把孤獨的大學生引向戀愛是極其自然的事。調查中有81.2%的學生認為戀愛在大學的校園生活裡佔有重要的地位,讓不少大學生走進戀愛的大河。但也有部分人反映說,是“隨風”走的,看見別人搞物件,自己也想搞一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調查時發現,有近40%的學生會因為多彩的生活,而忘記自己父母的生日,還有21.25%人說他們也不知會不會忘記,可能吧!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為我們嘔心瀝血,操勞大半輩子,希望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前程,我們應懷以感恩的心來對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也時刻在想著他們。

不同於緊張的高中生活,大學的生活是十分寬鬆的、自由的,很多時間成了學生的課餘時間,他們對於這些時間,有不同利用方式。16.39%的學生選擇去做家教或兼職,這樣不僅可以減小家庭的負擔,還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34.32%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聊天等),他們一旦閒下來,就覺得生活很空虛沒意思;還有20.15%的學生選擇學習,他們解釋說:“一切都是虛的,只有自己學到了真本事,那才是真的!”當然還部分人會選擇做些其他的事情來打發這些課餘時間。總之,不管怎麼利用這些時間,只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過的充實,那麼你就做的就很成功。

專家建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入學時開始,大學生從大一起就應該思考個人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掌握這門知識,能到哪些行業和企業去,自己是否喜歡未來的這個職業,而不是簡單地根據教學安排和教材開始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在所調查的人群中14.7%有明確的規劃,但有61.76%的人想過規劃,但都沒有做出來,還部分人根本就沒規劃過。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到去做,不應產生依賴的心理,什麼事都地別人幫忙,要學會自立!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雖受社會發展的需求的制約,但更多的是受大學生個人自身素質影響,因為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社會或學校強加個人身上的實施方案,而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但由於我國長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手段落後,更談不上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隨著社會形式、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利益主體等方面的多樣化,高校應建立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諮詢機構,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從多方面對大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指導。我相信如果中國每所都能這樣作的話,中國的大學生的未來會更加美好,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限量,中華民族將會走的更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享受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權利,擁有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發展的動力。為進一步保障兒童權利,貫徹兒童優先原則,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優化兒童成長環境,株洲市婦聯成立調研小組,開展以快樂學習 七彩生活為主題的全市中國小生快樂成長專題調研。此次調查採用問卷和座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物件為我市7-14歲的在校學生,年級分佈在小

學二年級至國中二年級。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85份。

一、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

通過本次調查資料顯示,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其次是自我認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對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調查學生中,76.5%的孩子認為全家人相處很好,很喜歡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問到你是否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或者玩時,45%的學生給出了很喜歡的答案,41.3%的認為一般,也只有13.6%的學生說不喜歡。在面對一道假設提問:要是自己是別人家的孩子該多好時,只有6.1%的學生說是的。可見,我市中國小生對家庭的認同感、依戀感還是比較高的。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伴關係是孩子身心快樂的重要影響因素。有92%的學生表示擁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學生認為和朋友們在一起最開心,56.9%的學生認為她們的朋友非常棒。在問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祕密告訴誰時,45%的學生表示最願意和好朋友說。在本次調查資料中,特別值得欣喜的是市婦聯的孩子其實並不像很多父母擔心的那樣沉迷網路,在問到你是否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時,有68.9%的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聯絡以上資料市婦聯可以看出,當孩子身邊有足夠多的親密朋友時,他們更願意和現實中的朋友相處,共享快樂。家長和老師應該多鼓勵和支援孩子與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誰不重要,你周圍的人是誰才重要。同伴之間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小視的,孩子們如何找到心性相投、興趣相投並且能互相促進成長的夥伴,這需要家長予以引導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調查中,市婦聯認為有一組資料是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的。

三是情緒的宣洩。當孩子們心中有祕密時,36.6%的學生選擇了放在心裡,誰也不說,7.98%的學生希望在網路遊戲中去尋求釋放,15.9%的孩子因為沒有任何一項個人的興趣愛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閒暇時間,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看電視。

針對現在未成年人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困惑越來越多的狀況,株洲市婦聯將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株洲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將開展以兒童發展性心理諮詢為主,障礙性諮詢為輔的心理輔導工作,服務涉及未成年人需要諮詢、成長諮詢、成功諮詢、創新諮詢等多個類別。旨在引導學生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解決中國小生中出現的無理想、無動力、無興趣等心理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研的目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活動。而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就是圍繞學習這個中心,學生所反映出的相應的行為習慣,它是一種比較鞏固的動力系統與維持系統,事實證明,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形成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中國小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作為實施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教師,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抑制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為了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情況,掌握其學習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並進行這項調查。

 二、調查的物件與方法我們以中文班的學生為物件,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達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從上調查顯示,約佔94%的學生一聽到上課鈴響了以後,都能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但進教室後講話的學生所佔的比例約佔36%左右之多。上課用的學習用品能每天帶齊的還不到總人數的70%。究其原因,學生書包沉重,為減輕負擔,每天只攜帶課表上安排課程的學習用品,有時臨時調課,便顯得慌亂;有的則由於自理能力差,沒有自覺整理書包的習慣。書本、文具盒隨意亂放的現象或還在課桌裡的約佔14%左右。做好課前準備是學生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它有利於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證上課的質量。這一方面學校已按行為規範的要求、標準進行了訓練,但檢查考核評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實,出現了抓一抓,緊一緊,放一放,鬆一鬆的現象,或還沒有引起各任課老師的足夠重視。在貌似平靜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2、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從上表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不高,其比例還不到20%,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注視老師,根據老師的要求注視黑板或看課本,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另外,學習環境干擾等因素,也會干擾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佔2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愛動腦筋學生數的百分比四、五年級較高,說明這個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強。遇到疑難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主動請老師、同學,約佔61%,但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敢發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甚至有4~6%的學生學習敷衍,有疑惑也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在這裡也反映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應是不斷地生疑(發現問題)、質疑(提出問題)和解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善於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學生閱讀習慣從表中顯示得到,絕大多數學生(88%)能坐直身子,雙手執書,他們的讀書姿勢是正確的。良好的讀書姿勢有益於學生的健康與正常視力。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並不令人滿意。六年級閱讀情況則處於低谷,僅為31%。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但由於畢業班學業的負擔,沒有過多的時間,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各年級勤做筆記或圈劃情況較好(63%)。需進一步發揚。

4、學生作業習慣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健康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但目前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健康,做作業前並不注意複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複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並不很高。三年級佔42%,四年級佔67%,五年級佔43%,六年級佔29%,學生作業的習慣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序訓練很有關係。做完作業後能自覺驗算的學生僅在27%,不少學生依賴於家長檢查或打聽結果的高達60%,這不僅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存在問題,引起關注,而且它掩蓋了學生學習上的許多薄弱點,影響老師得到的反饋資訊的正確率,使老師不能及時很好的調控。但從表中顯示,學生已養成了及時訂正的習慣,佔80%。它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5、學生複習考試習慣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表中很清楚地顯示。能自己自覺經常複習的近佔37%,尤其是六年級學生,只有19%,碰到問題,自己思考解決的佔16%,而極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這個習慣,而是通過問老師、同學等方法來解決。但也說明已養成不懂就問這個習慣。考試測驗時,81%的學生能獨立思考,認真答卷、實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績不理想時,60%的學生能分析原因,改進學習方法,不斷努力。成績不夠理想時,有39%左右的學生不敢告訴家長。家長關心自己的子女的學習成績,希望知道孩子學習上的真實情況,能真實彙報成績是學生誠實的表現,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現。學習上有困難時,不必顧慮重重,要如實告訴家長,爭取家長的幫助。為此,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向家長彙報作業情況和學習成績的習慣,以便家長與學校配合,形成合力,爭取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四、結論與建議: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日本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為此,我們認為:健康的學習習慣在國小階段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改進。因此,儘早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的健康的學習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不健康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鑑於這種認識,把從小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指導國小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以下幾點:

1、關於熱愛學習,勤學苦練的習慣熱愛學習的實質就是明確學習目的。世界像一個有聲有色的大舞臺,每個人都將以某種身份登上這個大舞臺,扮演一個或悲或喜、或美或醜的角色。這不是毫無規律的偶然,而是必有前因後果的。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如

果熱愛學習,並終生求學不倦,那麼他一生將是絢麗多彩的,或者說,他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將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國小階段對人的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同時,從小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新鮮感、好奇心以及對新知識探究的慾望。唐代文學家韓愈說過:“業精於勤”。可見,“勤”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愛迪生又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總之,勤奮出智慧,勤奮出成就。勤,既是一種可貴的美德,更是一種應當養成的健康習慣。

2、關於課前準備的習慣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學校實行預備鈴制度,要求學生聽到鈴聲後,立即停止內外活動,加快步子走進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學習用品輕放在桌子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講話,眼睛注視前方,靜待老師進教室上課。我們建議,每天用值日生專人負責檢查,任課教師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學習。

3、關於認真聽課,善於思考的習慣課堂教學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上課認真聽講、善於思考,實現掌握新知識、新技能、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要善於思考,提出質疑,並適當做些筆記,不懂就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合作;回答問題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後站起來發言,發音時聲音響亮;別人發言時,要認真仔細地聽,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4、關於預習、複習的習慣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節,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每次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瞭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課後及時複習,記憶清楚,內容易懂。應當要求學生當天的課當天複習,先全面複習,再重點複習;遇到重點、難點的知識的反覆複習,溫故而知新,複習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能被掌握得更紮實。

5、關於作業與檢查訂正的習慣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並不是佈置作業。作業有助於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此要求學生做到: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環境;善於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抄襲;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範,卷面整潔;作業看清題目要求,先複習有關內容再作業,作業後仔細檢查,自覺驗證;作業本發下後,發現答錯題自覺及時訂正。

6、關於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於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閱讀興趣,要結合課內外,向學生推薦好書。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閱讀條件,開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的閱讀習慣,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並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情況的真實性,每個學生只寫上班級,不寫姓名,以顯示學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不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批評或指責。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機的普及率開始升高,且使用者範圍也開始擴張,還記得前幾年,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還是大人們的事而已,大學生、中學生......想也別想!但是20世紀的今天,卻不同了,在學校裡,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訊工具,接著是中學生,國小生,父母為了跟兒女得到第一時間的聯絡,紛紛給兒女們買起手機來,有得學生身上還有兩部手機呢,那更不用說手機電話卡了。從以前的“水壺”到現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機,無論從功能到外表都是一個大飛躍,但是,價格卻成反比,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買機好時期,所以不少學生趕上了這好時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而且越來約年輕化。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簡訊服務的開通和各種手機sim卡的出現,手機不再是一種高身份的象徵或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成為一種較為普及的通訊工具。

摘要

這次調查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就購買手機的心態、中學生擁有手機的總體利弊以及校園實現手機普及這一社會現象的正常與否和影響中學生購買決策的因素等。調查採用問卷形式,抽樣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別構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佔52%,女性所佔比例是48%。經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其結果分析如下。

調查中發現,80%的同學已經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就算暫時還沒購買手機的同學,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在學裡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機。其理由是:首先,便於聯絡,這既包括自己聯絡親人,也包括同學朋友聯絡自己。

1、手機的品牌、價格、檔次及考慮因素

調查發現中學生所購買的手機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倍受中學生青睞,三者共佔調查總數的55%。而國產手機問津者很少,如國產王牌 tcl、波導,所購者也不多,兩者共佔12%,可見中學生在手機品牌上基本傾向於洋品牌。中學生所購手機價格基本在XX——3000元之間,約佔總數的76%,高於3000元和低於XX元共佔20.30%,1000元以下的低檔手機則無人問津。調查還發現決定中學生購買手機的主要因素是手機的質量,其次是價格和外觀。

2、資金來源

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約為71.19%,8.26%的中學生是自己打工掙的錢,11.23%是勒緊褲腰帶從生活費中擠出來的,9.32%是別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別人借錢或銀行貸款購買手機的現象。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關於大學生 道德與法律 的調查報告。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 道德與法律 的調查報告》。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情況介紹

(一)我國學生的體質現狀

1、我國學生的體質現狀:

20xx年開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路”,對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每兩年進行一次監測。教育部發布的20xx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顯示,學生們的個子高了,體重增加了

60%左右的年齡組超重及肥胖檢出率有所上升;但是體能的部分指標卻呈現下降趨勢,與20xx年相比,除大學男生有所提高外,其餘年齡組繼續呈下降趨勢,其中以19~22歲女生平均下降幅度最大

達到5.5釐米;以及學生的近視率居高不下,7~12歲國小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32.5%,國中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9.4%,高中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77.3%,大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為80.0%。[1]

2、我國大學生體質現狀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這幾年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是從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具體情況來看,問題仍然突出。因為體育鍛煉問題不僅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來解決,而且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學校的支援。我們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對體質健康的關注,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大學生日常運動的現狀

大學生的年齡正處於人體生長髮育的第二高峰期,這一時期的身體發育和健康狀況決定著成年時期的健康水平,為了個人的身體健康,為了祖國建設,大學生都應該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

這不僅關係著個人未來事業的發展,也關係著民族的強盛,因此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當前,大學生的體能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男生的上肢力量和男、女生的耐力素質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

因此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發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以及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與我們聯絡密切,因此想通過這個課題對大學生提高體能素質,加強體能鍛鍊,以及大學生體能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議。

二、調查內容及分析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

調查地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

調查物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本科生及體育老師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調查結果分析中採用了回收問卷中質量合格的59份問卷,涵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大一到大四的男女同學的運動狀況。

大多數大學生每週運動次數少於兩次,少部分同學每週鍛鍊三四次左右,而只有很少部分幾乎每天鍛鍊,由此可知,大多數大學生缺乏鍛鍊。

計算結果顯示,年級與運動頻率相關程度比較高,年級越高,運動頻率越大。其中大一與大三同學經常鍛鍊百分比較小。

從實際分析,可能原因是大一同學剛從高中畢業,在高中一般為帶有強制性的鍛鍊,到了大學,環境相對自由,且從高中保留下來,身體相對較好,因此對鍛鍊有所忽略;升到大二,意識到大一忽略了身體鍛鍊

於是開始積極參加鍛鍊;大三同學事情相對較多,能夠用於鍛鍊的時間與精力相對又降低了下來;而到了大四,尤其是下學期,許多同學方向都確定,在學校事情相對較少,便有更多的時間鍛鍊。

各個鍛鍊頻率中, “三四次左右”與 “少於2次”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但“三四次左右”中,女生比例略微少於男生,而“幾乎每天鍛鍊”中,女生比例遠遠低於男生,說明運動頻率較高時,女生在堅持鍛鍊方面,與男生相比有所差距。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就業市場需求狀況和特點要求必須提升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根據對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個專業高職院校女畢業生招聘的用人單位招聘條件的調查分析,提升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應根據女性就業市場需求設定專業,根據女生身心特點培養女生職業素質,根據專業方向拓展女生就業市場,根據女大學生創業需求加強創業教育。

就業市場需求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何樹蓮(1975-),女,廣東順德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和就業教育;樑少群(1984-),女,廣東江門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就業教育。(廣東廣州511450)

熱點,尤其是1999年高校實行擴招以來,畢業生規模迅速擴大,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近年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研究也呈現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態勢,其中不少研究者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及其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作了理論和實證研究。在此類研究中,多數研究者對用人單位的招聘意願進行問卷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而以用人單位實際招聘條件作為調查和研究物件較為鮮見。本研究對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個專業5163名高職院校女畢業生進行招聘的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對其實際提出的招聘條件作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一、高職女生就業市場需求狀況和特點

在本次調查中,2521家用人單位招聘物件為包括財經、旅遊、公共事業、電子資訊、輕紡食品、藝術設計與傳媒等六大類42個專業,提供的職位型別包括行政事務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推銷和展銷人員等共30類。2521家用人單位所在行業主要分佈在商貿、金融、資訊科技等為主的第三產業(見表1),可見第三產業是高職女生的主要就業市場。

按照招聘條件被用人單位提及的次數作統計,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提出的招聘條件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專業對口、溝通能力等方面,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被用人單位提及的招聘條件中,職業道德、表達能力、計算機水平、形象、性格、溝通能力佔據前六位。

職業道德的受重視程度與眾多研究者的結果是一致的,職業道德始終是被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素質。

表達能力位居第二,尤其是語言的要求,有741家用人單位要求應聘的女生能講流利的粵語和國語,佔了57%。女生擁有語言優勢,而用人單位在此方面對女生亦抱有期望。

形象位居第三,也是令人深思的問題。一萬面的確是崗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等行業,另一方面則與用人單位在當前可選擇範圍較大的情況下,也將此方面作為選擇的條件。用人單位對形象方面提出的條件並不太明確,一般除了對身高有嚴格標準外,其他大多是“形象好”“氣質佳”等彈性較大的要求。

計算機水平位居第四,說明計算機操作等動手能力也是備受用人單位關注的。

性格(本研究主要包括抗壓能力和自信水平)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關注。隨著近年獨生子女成為大學生的主體,養尊處優的環境使部分大學生在挫折面前不堪一擊,心理素質十分脆弱,同時女大學生在就業競爭面前的信心不足,使自信心與抗壓能力都成為用人單位的判斷依據,可見用人單位是有備而來的。

溝通能力位居第六,也是許多用人單位考慮崗位特點提出的要求。

專業對口也有部分單位看重,但許多用人單位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而不僅是專業對口,因此專業對口所居位置並不靠前。而外語水平也只是部分崗位所需,因此也排名靠後。經驗雖然也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但畢竟招聘的是畢業生,因此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有時會忽略這一項。

二、基於用人單位需求對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審視與思考

就業競爭力一般可以理解為畢業生具有比競爭對手更能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能力。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既是衡量高校畢業生能否滿足崗位需求的重要依據,也反映社會和用人單位人才選擇的尺度。當前雖然性別歧視仍然存在,但調查也發現,就業實力強的女大學生選擇的餘地仍然較大,仍然是“實力=發言權”。因此,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女大學生要成為人才市場競爭中的優勝者,就必須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基於上述調查結果所反映的就業市場對女大學生需求的特點,對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一)根據女性就業市場的需求設定專業

根據女性就業市場的需求設定專業是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根本。高職教育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形式,其中女大學生人數佔據學生人數半壁江山,要使她們受到市場的歡迎,要根據女性就業市場的需要來“生產”。加強對就業市場需要的研究並根據就業市場的需要來設定專業和培養學生,一直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對決定女大學生就業出路——女性就業市場需求的研究卻少有專門研究,儘管高職女生的分佈在高職院校中的分佈也有所側重,但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結果,而非高職院校根據女性就業市場設定專業的自覺行為。因此,應加強對女生就業市場需求的調查和研究,並據此對學生專業選擇和揮業作合理引導。從本研究所調查的結果來看,面向高職女生招聘2521家企業多分佈在現代服務業、旅遊、金融等第三產業,而近年我國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積極推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眾多企業也改變經營模式,這也為女性就業市場的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高職院校可抓住機遇設定合適的專業,以提高女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根據女生身心特點培養女生職業素質

根據女生

身心特點培養女生職業素質是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場的需求、高校的專業設定等,而女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是決定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提高女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但在培養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核心能力的培養。核心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一種綜合職業素質,是女大學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崗位變換及創業等必須具備的能力,是女大學生就業之本。女大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要以堅持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活動的學習領域為內容,以行為引導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以多元評價的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在教學每個環節都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內容。要注意採用專案化、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形式.加強女大學生動手能力、業務能力的培養,使女大學生步人崗位即能自如開展工作。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女大學生分佈較多的專業及其優勢專業以文科類專業為主,但文科專業教學的實踐環節及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都是薄弱環節,以至許多文科學生實踐能力缺乏,在就業中處於劣勢。因此,要注意切實加強文科專業教學的實踐實訓環節和實訓基地的建設。

2.優勢能力的培養。男女兩性由於生理構造不同以及後天環境、教育的影響,形成各有優劣的職業能力特點。相對而言,女大學生在職業能力方面的相對優勢表現為突出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適應和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親和力。從前面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到,不少用人單位也正是因為崗位特點和女生的優勢而提出招聘女生的要求的。因此,應進一步強化女生此方面的優勢能力,如通過選修課程和各種實踐活動,強化女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的訓練,同時加強良好職業女性形象和素養的塑造,使其優勢成為女生就業競爭的強大支援。

3.求職能力的培養。目前,隨著就業競爭的加劇,學校都普遍重視開展畢業生求職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但很少考慮根據女性就業特點開展其求職能力培養。事實上,女生在求職過程中由於主客觀原因,有著與男生不同的困惑和問題,其中以下三方面尤其值得關注。

一是根據女性職業生涯發展形態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近年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卻鮮有就業指導人員針對男女差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現實中,女性的職業生涯發展形態有別於男性,比如在生育期,其生涯發展形態處於低潮狀態,這一特點必須在開展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予以考慮。

二是強化女生就業自信心的訓練。在仍然以男生為中心的社會文化中,在仍然相當程度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現實中,尤其是面對女生在就業中的相對弱勢,女生的自信和成功期望往往受到無形的削弱和傷害。因此,開展求職能力的培養時應予女生自信的訓練,以使她們更好應對就業的挑戰。

三是開展自立自強的教育。女性自立自強教育雖然早不是新命題,但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讓越來越多的女生感到迷茫、無所適從。因此,開展自立自強的教育,幫助女生樹立主體意識,確立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走向成功的信念也非常有必要。

(三)根據女生專業方向開拓女生就業市場

根據女生專業方向開拓女生就業市場是提高女大學生競爭力的關鍵。近年各類就業市場為大學生開闢了就業渠道,但現有就業市場中招聘單位提供的崗位,往往並非都適合女大學生就業,而一些用人單位即使礙於有關規定表面上不拒絕女大學生,但實際上女生基本上難以得到錄用機會,這樣就導致女大學生求職成本的浪費。同時,一些想招聘女生就業的用人單( )位在綜合性就業市場上卻招不到合意的人選,招聘效率不高。所以,有必要開拓和建設女生就業專門市場,為需要招聘女生的用人單位舉辦專場,不僅大大節約女生求職成本,提高成功率,也使企業的招聘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除了建設專門化女生就業實體市場外,應充分發揮網路資訊作用,為女生就業搭建無形就業市場。為用人單位和女大學生提供相互瞭解、相互展示的便捷渠道,提高用人單位招聘效率,而且為女大學生提供網路查詢招聘資訊、網上釋出求職信息、網路面試等,是節約求職成本,提高求職成功率的重要途徑。

(四)根據女大學生創業需求加強創業教育

根據女大學生創業需求加強創業教育是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隨著就業壓力的持續加大,根據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和特點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其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鼓勵女大學生積極創業,就業競爭中另闢蹊徑,也是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從近年女大學生創業現實來看,不少女生具有創業意向,如中華女子學院對本校女生所作調查顯示,考慮過創業的女生近六成。然而,女大學生儘管有創業意向,但對創業這一領域卻又顯得陌生,亟待接受相關的教育和訓練。開展女大學生創業教育,應注意把握兩方面。

一是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創業的基礎,尤其對經常自覺不自覺被灌輸追隨意識的女大學生而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尤其重要。雖然目前有許多女大學生有創新的意向,但這種意向依然是模糊的,甚至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因此通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可以幫助女大學生認識到個人創新能力狀況,對是否具備創業條件作理性思考,並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把握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和創業特點。女大學生由於專業分佈、個人特點等因素影響,在創新需求上有自身特點,比如在創業形式上,超過一半的女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形式,其次才是合夥創業、家庭創業等其他形式。在創業領域方面,女大學生希望在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領域及餐飲等第三產業領域創業的人最多。因此,在開展女大學生創業教育時,要注意把握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和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創業知識教育和能力訓練,並有針對性地提供扶持,才能更好地幫助女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

鄧金龍,論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中國成人教育,20xx(7).

柯羽.反思·揚棄·超越——從“就業率評價”到“就業競爭力評價”江蘇高教,20xx(5).

周華珍,關於當前我國女大學生就業弱勢問題的思考.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xx(3).

侯典牧,王淼,在校女大學生創業意向與創業需求調查分析.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xx(1).

張英.高職院校如何幫助女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2).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綿陽市安縣桑棗中學XX多師生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離,引起媒體廣泛關注。而從XX年起,校長葉志平每學期都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最快的一次,1000名學生全部撤離只用了46秒。

而在中國的大學校園內,類似的自救互救教育,又有多少呢,大學生安全到底有多少保障?

一、大學生自救互救的內容

大學生遭遇傷害之後,及時的自救與互救顯得非常重要,而無能力自救互救,或者不及時,甚至會給傷者帶來生命危險。

在受傷之後如何自救互救,包括觸電、煤氣中毒、中暑、灼燙傷、創傷止血、骨折、手外傷、急性扭傷、暴力傷、高空墜落傷、游泳時腿部抽筋、游泳時嗆水等方面。

應對危機時如何逃亡,包括火災、洪水、地震、颱風等情況。

二、論文資料庫上下載的資料

呂旺盛等在杭州市的一所綜合性大學進行了調查,採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向839名大學生髮放了匿名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寫成《大學生意外傷害自救與互救能力的評估》,發表在XX年年8月第15期《中國全科醫學》雜誌上。

三、某部屬高校的情況

由於筆者能力有限,無法發放大量問卷,也不能從學校相關部門獲得關於自救互救教育的資料,只能從該校同學的感受方面做一些探討。

該校自救互救教育普遍欠缺。對與觸電,煤氣中毒等方面的急救知識,大多數同學沒有看見過這些方面的宣傳手冊,也沒有聽說過這些方面的講座,僅僅在全校選修課中有一門課講授這些方面的知識,但該選修班級招收人數不足50人。

為了應對火災等突發情況,該校硬體設施準備充足。每一幢樓都配備了滅火器,部分樓在醒目位置懸掛疏散路線圖。但校方沒有進行過疏散演習,曾今有過消防演習,但有學生組織青年志願者協會舉辦,採用志願形式,同學參與熱情不高。

學生自救互救技能的鍛鍊還很大程度上與家庭有關。該校同學普遍反映,在家庭中,因為父母本身就不瞭解等原因,自己所學的急救技能非常有限。

可見,大學生自救互救能力尚需鍛鍊,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承擔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