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合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3W

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合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雖然除了家庭供給外,多數大學生都沒有直接的收入來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馬旗戟說,不同於一般公眾的認知,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他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而經常性負債消費的大學生比例超過10%。同時,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

為此,不少高階消費品進入了大學生的消費圖譜。其中,60%的人擁有手機;27%的人擁有電腦;20%的人擁有PDA;12%的人擁有MP3。

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調查顯示,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佔了近一半。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在休閒運動消費方面,阿迪達斯與耐克的魅力不減,而李寧與安踏也在大學生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調查覆蓋中國34個重點城市,126所高校、近1萬名大學生,研究結論可推及34個城市的約一千萬大學生。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1、前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誌。然而,根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我組進行了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資料的分析統計,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在此部分中,我還通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瞭解到大學生的心裡話,從而更加深入瞭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情況。

2、主體。

(一)、基本情況

本組於4月14日在網上釋出調查問卷,4月19日收集86份。調查問卷和隨機訪問主要從三個層次對在校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進行,第一是來了解大學生對法律的瞭解情況,第二是調查大學生是否會在學習生活中運用法律武器,第三是瞭解大學生對現階段普法及提高法律效應的看法。下面就這幾點分別敘述。

(二)、大學生對法律的瞭解程度

調查中有80%的大學生接受過普法教育,瞭解法律知識的渠道多為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通過學校講座、老師教育方面較少,可見學校教育機構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不夠重視。對大學生認為自身的消費維權意識的調查中發現:61.63%的學生認為自身的維權意識較為一般,男女生之間的比例相差不大,而認為自身維權意識很好的只佔9.30%。可見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都意識到了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重要性,但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改變現狀。

3月15日是我國消費者協會日,全國法制宣傳日是12月4日,從這一資料我們不得不為大學生的法律常識感到寒心,同樣是朗朗上口的日子卻記錯了。大學生法律意識較為淡薄。

(三)、大學生是否會在學習生活中運用法律武器

在兼職、網上購物、工作、還借金錢等方面涉及到法律時,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合同、相關的借條都是有必要的。在這一組資料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在社會實踐中,在關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上,一部分大學生還是願意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

在問到當你的權利受到侵害會怎麼做時,52.23%的是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意識到要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反之,這就說明將近一半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淺淡,36.06%的大學生偏激認為可以暴制暴解決問題。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曾主持過一項調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文革”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佔到了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佔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到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為17%,而且犯罪型別向智慧化、多樣化發展,同社會犯罪比,其涉罪範圍、性質及危害沒有質的區別。資料顯示:“象牙塔”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包括法律意識狀況令人憂慮。

(四)、大學生對現階段普法及提高法律效應的看法

圖中在問及自己的權利有多大程度被保護,只有17.44%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越來越公平,40.91%認為官官相護有槍能使鬼推磨,22.73%認為法律根本不會注意弱勢群體的權利。可見,大部分人覺得法律仍有不夠完善、實用性不強、官僚主義現象嚴重等問題。在隨機採訪調查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大學生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往碰到的事都會有父母出面解決,自己並不過分。另外是,如果一些侵權行為還在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就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且很多學生認為現在的投訴程式過於複雜,處理的時間長,這也是在遇到權利受到侵犯時不會採取維權措施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下表是大學生認為對法律監督比較有效的途徑:

“法律在執行過程是更加透明,讓公眾參與進來”及“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輿論監督”較多人選擇,由此我們給於執法部門一定的建議,應該加大新聞輿論監督力度,讓立法、維法、執法透明化和公眾化,嚴抓官僚主義,嚴懲腐敗現象,還民眾一個公平、正義、和諧的社會。

3、結尾。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幾點:社會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等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當今大學生法律意識淺薄,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權益。當前大學生在違法犯罪面前,沒有足夠的膽識和法律意識,缺乏正義感。與此同時,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大多僅限於課堂上老師的教導,而不主動學習法律法規。

總之,當前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在大學生的頭腦中法律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徹底的建立起來。但是,眾所都知,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也是維護正當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因此,我們進行了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為主題的問卷調查,希望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意識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增強我們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阿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資訊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資訊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要:隨著社會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使用手機已經遠不只是為了互相聯絡,更多的是娛樂消遣。所以針對手機這個熱門話題,我做了這次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瞭解同學們對手機品牌的選擇情況和選擇手機時所持的態度進而把握其思想動態,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字:大學生,手機

基本資訊:

一、調查主題:對大學生關於手機品牌選擇的調查及分析

二、調查時間:

三、調查目的和內容:

由於智慧手機的出現,手機的更能變得更加多樣化、複雜化。我們不僅可以用手機相互連繫,還可以用手機看電視、上網、購物等等。通過對同學們對手機品牌的選擇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瞭解同學們對手機品牌的選擇情況和選擇手機時所持的態度進而把握其思想動態,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和依據。

四、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方法:問卷分析法

正文

問卷設計的思路來源主要是網上的資料,我這次調查的程式主要有五個步驟:

1、設計方案:通過蒐集資料,形成粗略方案並用文字方式擬稿。

2、設計問卷:集思廣益,敲定問卷專案及問題選項。

3、實現調查:深入同學,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釋出問卷,邀請同學們填寫。

4、整理問卷:將調查後的問卷進行整理。

5、問卷分析:對問卷進行分析總結。

調查問卷分析:

本次問卷的發放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所以我將問卷發到本大學的各個社交群裡邀請大家填寫,經過十幾天的回收,共收到有效問卷41份,這些問卷大多來自己QQ或是微信。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男生佔17.1%,女生佔82.9%。在手機品牌選擇上,蘋果手機最受歡迎,其中有71.4%的男生和29.4%的女生使用蘋果手機,其次是oppo,再次是華為。在受調查的大學生中,生活費在1000以下的同學選擇的手機多是三星或是其他,而生活費在1000-20xx或是20xx以上的同學選擇的手機則多是蘋果,佔到了43.3%。還可以發現,選擇使用蘋果手機的同學有73.3%表示對於購買此手機的原因是因為品牌效應,華為手機使用者的購買理由大多是經人推薦,而購買其他品牌手機的理由則偏向於廣告效應。在選擇手機最重視什麼這一問題中,功能齊全,外觀設計,價格,持久耐用佔了很大比例。並且重視外觀設計的大部分都是女生。在更換手機的問題上,34.1%的同學更換手機的原因是損壞或丟失,24.4%更換手機是為了更新換代追隨潮流,同樣比例的人認為他們更換手機的原因是因為手機功能不足,質量問題則是佔了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同學更換手機的頻率換了才換或是兩年一換。大部分的大學生表示自己能接受的手機價格在1000-3000左右。其次是3000-6000,其中半數的男生接受這個價位,但只有26.4%的女生接受這個價位,而且這一價位接受者的使用的手機大多是蘋果手機。極少數人能接受6000以上的價格。對於為什麼配置手機這一問題,大多數同學認為是為了便於聯絡和上網聊天,其次是流行趨勢和玩遊戲。最後是對於自己使用的手機品牌有何意見,51.2%的同學表示自己目前使用的手機挺好的,非常滿意或是沒有什麼意見。使用蘋果手機的同學有部分表示價格太貴希望可以略微降價。

對問卷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大學生在選擇手機品牌時,本身的經濟條件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還有就是手機自身的品牌效應或是廣告宣傳,再來就是手機的效能方面,功能、外觀,價格等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不過這裡存在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有較大部分的同學更換手機是為了追隨潮流,這樣不僅會給家裡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助長了一股不良的社會風氣,會引發很多從眾、攀比等不好的現象。還有就是女生和男生相比,女生普遍比較節約一些,男生則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

總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清楚的發現大學生在使用手機方面,無論從功能、品牌還是樣式都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這就提升了價位的最低值,並且隨著更換頻率的加快,大學生如今可謂是手機消費者中的大群體,而這一大群體所使用的手機多是功能齊全,樣式新潮,價位中等,品牌可靠的經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選擇這些手機品牌及其目的是為了娛樂和放鬆。同時我們也瞭解了大學生對於手機的要求。但在我們感嘆其功能完善,欣喜其溝通廣泛之餘,與之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弊端。上網久了易產生網癮,當查資料已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就容易產生不愛思考的惰性,上課不喜歡聽講,所以合理利用手機及其功能資源,對大學生意義重大。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珍惜在大學的時光,讓自己的青春飛揚,夢想起航!當然此次調查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調查人數較少,所以資料也不是很全面,但是有了這一次調查使我有了做問卷的經驗,對於以後的調研活動開展還是有很大幫助。所以堅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會有收穫!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第一個是關於入學動機和特性狀態選擇中人際關係調查顯示的特區當代大學生的以個人價值取向為主的結果。

第二個是關於價值觀排序當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個價值觀念中末尾兩位,而“一種令人興奮、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愛”被排在前兩位的結果。

第三個是人際關係調查當中顯示出來的特區當代大學生對於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針對這三個方面的結果,我們將做進一步具體的分析:

  「1」社會原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使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市場經濟的效應對學生樹立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由此衍生出來的越來越看重個人的價值——這從第一部分中的關於入學動機前3位就可以看出來,不管好壞與否這種趨勢在本次調查中表現得很明顯。同時也顯示出大學生開始傾心於“注重實用、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念,這顯然與傳統的“重義輕利、默默奉獻”的價值觀形成衝突。

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強化,但又使他們對人生價值出現不穩定的評價標準。市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各方面的變革,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空間空前擴大,加上我國對外開放,各種西方思潮隨之而入,可以說,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他們熱切關注市場經濟的程序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獨立地觀察社會,透視人生,正是在這種崇尚個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識催動下,大學生日益表現出思想主體化的特徵,渴望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強者,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急切地想抓住時代提供的這次機遇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便有了“注重實用、追求成功”的生長沃土。但是,在全社會都改變了過去從上到下一律只講集體發展,諱言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念的同時,又產生了大學生對人生價值評價的多重標準:有的以對社會的奉獻多少和創造力大小為標準,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為標準,有的以社會地位的高低和權力大小為標準,有的則以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為標準……。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向是不少學生伴隨著過去人生價值體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現了在人生價值目標上的迷失或偏離。西方哲學思潮的輸入與傳播,對此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自我至上價值觀與大學生膨脹了的自我意識,在一種反傳統、反主導文化的軌跡上匯合在一起,使他們對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根本道德原則的社會本位價值觀日趨淡漠,一些學生的自我觀念已開始滑向自我中心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他們對“螺絲釘”、“老黃牛”“鋪路石”所象徵的集體主義精神存有逆反心理,從“我”出發來評判事物,確定言行。所以“為了振興中華”和“為了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選項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b

大學生文化是各種文化中最富生氣與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學生群體為載體,以其文化的先鋒性、對傳統的反叛性和張揚的個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質,不斷地給校園文化注入新鮮的活力。隨著社會的轉型,作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學生文化正經歷著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史無前例的衝突,表現出大眾化、通俗化的特徵,甚至出現了這一次調查中所有的個人價值的傾向:

在文化觀念上,學子們已逐步放棄對文化終極關懷的追求,漠視高雅文化,追求隨性所欲的應時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覺認同某些庸俗的社會潮流,神聖的生活理想、人生準則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與褻瀆;在文化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務實傾向和媚俗色彩,他們關注的問題越來越現實,追求的目標日趨功利,對個人前途的關注遠高於對社會發展的關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動搖和瓦解校園傳統文化價值秩序的同時,並未為人們提供一種充分體現尊嚴和生命價值的令人信仰的價值信仰,使之成為生命意義新的蔭庇所,一些青年學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機中;在文化規範中,大學生文化逐漸疏離主流思想,迴避矛盾衝突,逃避靈魂追問,漠視校園紀律規範、道德規範和生活規範的束縛,出現了文化價值失範的傾向;在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上,一些大學生表現出對校園文化傳統的蔑視和對文化創新的懶惰,“他嘲弄別人的價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學。他生活在既無過去又無將來的一條窄縫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虛無主義、享受主義、拜金主義的迷霧開始在大學校園中瀰漫,甚至出現了一些反社會、反文化的行為,令人觸目驚心,這一切構織成了一幅與大學生文化極不協調的精神畫卷,使得對大學生社會評價降低,“他們有知識沒有文化,有智商沒有教養,有青春沒有熱血,有個性沒有品行。”大學生正趨於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薰陶的結果,大學生文化在時代的喧譁與躁動中,正走向庸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