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18K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五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誠信對於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表現

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呢?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曾痛心疾首地說:“從1999年起至今我們一共為我國的大學生提供了695萬的國家助學貸款,然而至今年為止,拖欠貸款的比例還一直徘徊在20%—40%之間。我們是懷著一顆熾熱的心送出我們的幫助的,但收穫的結果卻令人心寒。”因貸款按期歸還違約率太高,國家助學貸款曾一度暫停,到20xx年才重新啟動,並新增了大學生畢業兩年後必須開始還款的要求,20xx年也就成為助學貸款還款的首個高峰年。央行徵信管理局的一分調查調查顯示,在個人徵信系統建立之前,大學生畢業後不能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某些地方違約率達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無能力償還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誠信的“危機”。與此同時,目前社會上假的畢業證、假證書、假學術之風也刮及高雅校園,難怪莘莘學子為之躁動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學生不守諾言、作風虛涪畢業違約等不良現象有所抬頭,“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被拋於九霄雲外,這樣培養出來的“建設者”、“接班人”要麼是營養不良,要麼是底氣不足。總之是“跛腳”的。此外,大學生就業的誠信問題尤為嚴重:

1、推薦時虛報材料。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如偽造課程成績、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學校期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採勸偷樑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變成“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2、 面試中自我拔高

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誇誇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畢業生再接到面試通知時害怕自己不能通過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試。

3、部分大學生隨意毀約

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籤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係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衝,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跳槽。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三:關於解決問題的建議

大學生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將擔當社會重任。而面對另人擔憂的大學生誠信問題,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迫不及待。

1、通過法制強制規定。

立法建制是關鍵,應抓緊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信用社會。政府要著手製定、完善和貫徹執行能充分體現誠實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用以規範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以法律形式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為。在現行的法律中,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主體誠實信用的具體條款。對違法者的處置,也要有明確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徵信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將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納入了個人信用體系中。某位大學生一旦有違約行為,即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後的房貸、車貸、留學、創業,甚至就業中都會受到限制。

2、學校誠信教育

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行為抓起。要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中、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絕作弊、誠實守信,並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校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於口號,停留於課堂灌輸,停留於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結語:調查中反映出種種誠信缺失問題,讓我們擔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各個領域的骨幹,如果大學生誠信缺失了,我們還怎麼談社會的道德建設呢?國家還能有什麼發展呢?

誠信對創業如此重要,我會讓它伴我永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前言: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時下,我們身邊卻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現象。它是一個遍及全社會的課題,對大學生更是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它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在調查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正文:

  一:誠信對於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表現

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呢?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曾痛心疾首地說:“從1999年起至今我們一共為我國的大學生提供了695萬的國家助學貸款,然而至今年為止,拖欠貸款的比例還一直徘徊在20%—40%之間。我們是懷著一顆熾熱的心送出我們的幫助的,但收穫的結果卻令人心寒。”因貸款按期歸還違約率太高,國家助學貸款曾一度暫停,到XX年才重新啟動,並新增了大學生畢業兩年後必須開始還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為助學貸款還款的首個高峰年。央行徵信管理局的一分調查調查顯示,在個人徵信系統建立之前,大學生畢業後不能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某些地方違約率達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無能力償還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誠信的“危機”。與此同時,目前社會上、假證書、假學術之風也刮及高雅校園,難怪莘莘學子為之躁動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學生不守諾言、作風虛浮、畢業違約等不良現象有所抬頭,“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被拋於九霄雲外,這樣培養出來的“建設者”、“接班人”要麼是營養不良,要麼是底氣不足,總之是“跛腳”的。此外,大學生就業的誠信問題尤為嚴重:

1、推薦時虛報材料。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如偽造課程成績、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學校期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採取“偷樑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變成“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2、 面試中自我拔高

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誇誇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畢業生再接到面試通知時害怕自己不能通過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試。

3、部分大學生隨意毀約

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籤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係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衝,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跳槽。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三:關於解決問題的建議

大學生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將擔當社會重任。而面對另人擔憂的大學生誠信問題,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迫不及待。

1、通過法制強制規定。

立法建制是關鍵,應抓緊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信用社會。政府要著手製定、完善和貫徹執行能充分體現誠實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用以規範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以法律形式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為。在現行的法律中,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主體誠實信用的具體條款。對違法者的處置,也要有明確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徵信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將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納入了個人信用體系中。某位大學生一旦有違約行為,即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後的房貸、車貸、留學、創業,甚至就業中都會受到限制。

2、學校誠信教育

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行為抓起。要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中、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絕作弊、誠實守信,並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校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於口號,停留於課堂灌輸,停留於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結語:調查中反映出種種誠信缺失問題,讓我們擔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各個領域的骨幹,如果大學生誠信缺失了,我們還怎麼談社會的道德建設呢?國家還能有什麼發展呢?

誠信對創業如此重要,我會讓它伴我永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選題依據

水是生命的源泉,對我們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的不珍惜,可用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這種情況若放任不理,將會是我們人類生存面臨資源枯竭的一大挑戰......

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1、水對世界的重要性

2、提出如何保護水資源及節約用水的幾項建議

3、總結水資源的重要性和保護節約緊迫性

4、青少年應如何保護水資源,在活中減少對水的汙染

  研究的及重點、難點

1、人們對水的瞭解和水對世界的重要性;

2、怎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3、怎樣合理利用水資源;

4、現在人對水的關心程度度

  研究的程序安排

1、20xx年10月17日確定課題

2、20xx年10月18日—10月20日確定問卷調查物件,開始收集資料

3.、20xx年10月21日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4、20xx年10月22日開始打報告

  ?查問卷

1. 您和您的家人洗臉刷牙後是不是隨時關閉水龍頭?

A. 是 B. 否

2. 您和您的家人是不是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

A. 是 B. 否

3. 你家是否採用”一水多用”?

A. 是 B. 否

4.請問您家裡安裝了以下哪幾種裝置?(可多選)

A. 安裝了水龍頭 B. 安裝了水馬桶 C. 安裝了水錶”

5. 如果您知道節水方式,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您會不會考慮使用這些方式哪?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6.當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你會不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答案

1 2 3 4 5 6

A 13.5% 15.3% 20.1% 46.8% 61.2% 80.4%

B 83.5% 79.7% 73.2% 63.0% 09.7% 13.2%

C 13.1% 07.4%

調查發現 有些中學生及家人的節水習慣還是表現良好的。大部分的被訪者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還有在家有節水的習慣。要知道中學生以及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對於環境汙染有著很大的改觀。所以我們大力提倡中學生和廣大群眾保護生態環境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內容摘要:我們於20xx年8月~12月,對桃花江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關鍵詞:學習心理、學習態度、教育價值觀、心理特點??

一、問題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對於那些消極的心理我們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①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②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③研究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調查,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桃花江鎮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調查問卷100份,回收調查問卷96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7份,無效調查問卷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93%,調查問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 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1.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這表明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應做什麼和該怎麼做,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即使有老師的督促也沒有用處,這是比較危險而嚴重的教育問題。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當代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主要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會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想學習的中學生數其所佔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所討厭的課程中,英語作為高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經過對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

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四、討論(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 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成為中學生中途退學的隱性原因。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縣市,尤其是農村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還要有關係。有權有勢的

進了機關等好單位,沒有關係的孩子只能在家待業或到外地打工。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讀書有什麼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後又沒工作。”"的觀念。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並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1.3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

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

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對策

2.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2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我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我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卻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我們的消費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出現了高消費的現象。但是,作為一個基本沒有經濟收入的純粹消費者來說,這種超越於自己身份的消費現象值得深思。那麼,作為一個時尚的追隨者和將來中高層商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當代大學生究竟是如何支配他們手中的貨幣的呢?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進行一次費問卷性的調研。

二、調查物件:全國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四、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問題:

1.日常生活消費高檔化;

2.電信、網路、數碼等消費的普及化;

3. 休閒娛樂消費的多樣化;

4.大學生的交際消費上升化。當前大學生的交際消費主要有兩方面,愛情消費和人情消費。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正處在談戀愛的年齡。現在的戀愛觀念有了很大變化,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出去吃飯、彼此送對方禮物等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而言,高檔的愛情消費給他們正常的開支造成了很大困擾。有關報道指出,談戀愛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會出現超支的情況。人情消費主要是在生日、獲得獎學金等情況下,同學之間互相請客的一種消費,對於很多家庭情況不是很好的大學生而言,人情消費是一筆很大的經濟負擔;

5.學習考證費用激增化。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為增加就業砝碼,參加各種考證培訓班,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很多大學生在考證問題上表現的非常盲目,缺少一定的職業規劃,跟風形式嚴重,看別人考什麼樣的證書,自己就去考,其實真正有利於日後就業的證書並不多。但是,考試費用通常很高,還有考試培訓費等,這方面的花費對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能力而言是比較高的。考證費用正成為當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大學生自己重視。

原因分析:

社會原因 :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觀上為大學生高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校園消費受到社會消費的強烈影響。

家庭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面臨緊張的學習和考試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沒有理財的經驗。上大學後遠離家長進行獨立生活,他們沒有直接面對消費的經驗,沒有與生活相適應的實踐知識,促進大學生消費的不合理合理消費。

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1.大學生群體正處在青年初期,其消費充滿:從眾性、攀比性、個性化。由於社會閱歷不足,對事情的正確判斷能力有待加強,同時,自身的虛榮心又比較強,所以很容易發生從眾行為。大學生大多是群體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經常會以他人的標準作參照,這種參考在很多時候會變成一種攀比。大學生群體正處於接受新事物的年齡,追求消費個性化是大學生消費心理的一個重要特徵

2.經濟意識薄弱,消費經驗不足,理財觀念較差。很多人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有家長的關心和照顧。面臨緊張的學習和考試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沒有理財的經驗。上大學後遠離家長進行獨立生活,他們沒有直接面對消費的經驗,沒有與生活相適應的實踐知識。

  五.消費意見及建議

大學生群體正處在人生的重要時期,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正確消費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改革開放以後,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滿足,同時也帶給當代大學生很多誘惑,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時期,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個人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

1.作為父母自身,必須有正確的消費觀,身教勝於言傳,在日常消費中要有節儉的意識。

2.家庭是當前大學生消費資金的主要源頭,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大部分是家庭供給的,必須從根源上對大學生消費進行控制。

學校方面: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適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倡勤儉節約,倡導在校大學生合理消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一種適度消費、合理消費的輿論氛圍對當前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群體之間有很強的從眾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園消費氛圍對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讓他們學會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收支,學會消費,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社會方面: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確立合理的消費觀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中,很多錯誤的價值觀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就是一種極度拜金主義的體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有著重要影響。媒體和新聞媒介應該對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進行必要的宣傳。還可以開展、組織部分大學生到貧困地區支教等,讓大學生明白生活的艱辛。

自身:作為有一定知識涵養的大學生而言,首先應該培養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安排自身的休閒娛樂時間。在課餘時間可以參加一些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兼職活動,在明白賺錢不易的同時對自己的消費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到一些貧困地區參加支教活動,在支教過程中體會當前幸福生活的不易等。從自身做起,培養自己正確的判斷力,堅定的意志力。

  六.結論

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偏高,消費觀念不合理。作為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我們一定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儘量避免盲目消費,攀比性消費,儘量做到量入為出,理性消費,不盲從不跟風,在信用卡消費時能夠做到理性,平時不要亂消費,做一個適當消費理性消費的大學生。

從我做起,做一個理性消費的大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