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3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調查報告15篇

鄉鎮調查報告1

首先,要明確審計調查目標:審查供電所營銷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評價營銷業務的合法、合規性和效益性。只有目標明確了,才有行動的方向。

其次,要了解所被審計鄉鎮供電所的基本情況,如供電所的沿革、人員構成情況、供電區域內人口構成及經濟發展狀況、供電負荷發展情況、過去受公司考核的情況以及營銷管理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況和其執行情況等。通過了解這些情況,可以為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營銷管理進行恰當評價提供有益的參考,制定切實有效的審計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審計資源,節約審計費用,提計審計效率和效果。

第三,要重視獲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考慮。作為內部審計人員,始終要保持職業懷疑態度,運用職業判斷,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1、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由於審計證據的數量受錯報風險的影響,錯報的風險越大,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就越多,我們就應實施越多的'測試工作,將檢查風險降至我們可接受的水平,以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範圍內。從目前鄉鎮供電所營銷管理的現狀看,由於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狀況,以及我們瞭解到的管理情況,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審計證據充分性的考慮,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

2、審計證據的適當性

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取證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問題,保證所下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相關性,它要求所獲取的審計證據與我們的審計目標相關,有針對性地獲取審計證據可以確保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比如,為審查明被審計單位抄表率的完成情況,可以通過查閱被審計單位的抄表臺賬獲得相關資訊,作為審計工作底搞的組成部分,審計人員應當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審計人員所關注抄表臺賬的影印件,以支援審計人員所下的抄表率情況的結論。二是可靠性,一般而言,從外部獨立來源獲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其他來源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內部控制有效時內部生成的審計證據比內部控制薄弱時內部生成的審計證據更可靠,直接獲取的審計證據比間接獲取或推論得出的審計證據更可靠,以檔案、記錄形式存在的審計證據比口頭形式的審計證據更可靠,從原件獲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傳真件或影印件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如,供電所要證實供電所欠收電費的餘額,根據工作需要,要對相關客戶進行函證,以證實被審計單位欠收電費餘額的真實性,這時,客戶的回函比供電所提供的證實電費餘額的依據更有可靠性。

第四,重視與相關單位和人員的溝通。為掌握更多的線索,內部審計人員要充分與被審計單位和人員溝通,一方面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如市場營銷科等部門,瞭解他們平時報送相關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發生預案時處理的情況等。另一方面可以採用模擬的方式詢問相關人員有關制度的執行情況,執行流程等,以及相關人員對本單位管理方面的看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獲取資訊。同時還要積極走訪客戶,瞭解供電營銷人員日常工作中的表現,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所採取的辦法和措施以及是否存在損害公司和客戶合法權益的情況。

第五,要採取科學的方法,認真分析所獲取的資訊,正確撰寫審計工作底稿,最終形成可靠的審計結論。

同時,在本次審計結束以後,要組織檢查和督促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意見的整改落實,使審計調查工作發揮切實的效用。

最後,我們要規範審計工作流程,以嚴密審計程式樹立良好的審計形象,以形成對被審計單位威懾,使被審計單位認識到公司對審計工作重視,正確看待和支援審計調查工作,使營銷審計調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確保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審計工作任務。

鄉鎮調查報告2

近年來,隨著以稅費改革為重點的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解決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的問題,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的熱難點問題。據開江調查統計,全縣10鎮10鄉、194個村、1512個村民小組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累計達3071.4萬元,其中墊稅1017.5萬元、開任公路1056.5萬元、拖欠工資429.6萬元、應退個人保險金24.7萬元、卸職費444.8萬元、其他98.3萬元,拖欠費用最多的是甘棠鎮,達488萬元;拖欠費用最少的是永興鎮,為39.8萬元,平均每個鄉鎮153.8萬元、每個村15.8萬元。

一、危害性

1、危及基層政權的穩定和鞏固。隨著拖欠各種費用的不斷產生和發展,使得村組幹部纏身的債務就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問題也越積越多。全縣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3071.4萬元,牽涉到1萬餘戶群眾的資金和利息,他們無法從鄉鎮領回本金和利息,使他們的子女上學、就醫等造成困難。由於民間借貸利息較高,一般都在月息2-3分左右,有的甚至高達5分左右,而且每年利息增長特別快、特別多。近年來,全縣20個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就增長了98.3萬元(利息增長),利息平均每年遞增20%,隨著時間的延續,逐年增加。村組幹部只好到各級黨委、政府上訪,尋求政府解決,一旦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造成群體上訪,最終導制基層政權無法運轉而癱瘓。如靖安鄉伏龍寺村原村幹部劉祥見卸職下來多次上訪反映私人墊繳農業稅3.6萬元,要求鄉政府償還。

2、挫傷村組幹部的積極性。全縣20個鄉鎮拖欠在職村組幹部各種費用1882.6萬元,拖欠卸職村組幹部各種費用1188.8萬元,涉及村組幹部2447人,平均每個人1.3萬元。他們都不同程度採取借、貸、墊等方式來完成稅費、修路、達標升級活動等各項任務,成了“債務”人。一些在職村組幹部擔心這些費用成為呆帳,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幹下去,卸職村組幹部每逢年終前纏鄉鎮領導,大多沒有解決,能解決的也只是極少部分。加之現行的管理方式對村組幹部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其所處的地位、所承擔的責任與實際報酬反差太大,老有所養等後顧之憂得不到徹底解決,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一些年輕的村組幹部看到政治上沒奔頭,經濟上沒搞頭,工作上就耍玩頭,有的乾脆辭職不幹。

3、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村組幹部成天陷在沉重的債務中,擔心鄉鎮又來興辦公益事業如鄉村道路修復、學校建設、村級辦公條件改善等,村上沒有集體收入,倡導群眾集資困難,使得債務再次增大。至於發展農村經濟,整天疲於應付要債的群眾,無暇顧及農業生產發展。特別是在當前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旦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村組幹部的示範帶動作用將受到影響。

二、形成原因

造成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的問題,具體歸納起來有以下方面:

1、村組幹部卸職費解決難。全縣共拖欠村組幹部卸職費444.8萬元,除講治鎮靠鎮財政貸款兌現了該鎮村組幹部的卸職費外,其餘19個鄉鎮拖欠卸職費的現象十分嚴重,平均每個鄉鎮達23.4萬元,平均每個村組幹部3350元,拖欠最多甘棠鎮達72.1萬元。一是按照稅費改革前的規定,村幹部的卸職費由鄉鎮財政補一點、農民統籌的管理費中出一點、村集體經濟出一點“三個一點”的辦法解決,由於全縣幾乎所有的村都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導致這個一點無法落實,加上鄉鎮財政緊張,補這個一點也沒有完全兌現;二是按照稅費改革後的開江縣委[]77號檔案規定,村幹部的卸職費採取縣、鄉(鎮)財政給一點、農業稅附加補一點、村可支配收入擠一點的辦法,其中的鄉(鎮)財政給一點和村可支配收入擠一點根本無法落實,而農業稅附加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完成規定的比例才能返還,一個組或幾個組拖後腿往往會影響一個村,一個村或幾個村拖後腿往往會影響到一個鄉,絕大多數村根本無法按時足額拿到返還的農業稅附加,致使卸職費的兌現受到影響;三是農業稅取消後,鄉鎮、村沒收入來源,由鄉鎮、村負責統籌部分無法解決,縣上也沒有配套措施加以解決,鄉鎮感到十分棘手。

2、個人墊資回收難。村組幹部墊資上繳稅費、公路款已是普遍現象,有的村組幹部個人墊資高達幾萬元,少則幾千元。全縣村組幹部累計墊資總額20xx萬元,平均每個村墊資10.7萬元,造成一些村組幹部不想幹,又苦於墊資收不回,工作只好得過且過;鄉鎮為了完成上面任務,挪用應退村組幹部個人保險金24.7萬元,一些鄉鎮想調整個別工作不力的村組幹部,也無法調整。

3、工資兌現難。全縣20個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工資429.6萬元,一些在職村組幹部反映,他們在基層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到頭,按照上面的規定,他們的工資每月50—200元,可是由於每年都不能如數完成鄉鎮下達的各種任務,就不能領工資,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很大。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如數繳清上面的各種款項,但是下面的錢確實又無法足額收起來,鄉鎮就只好扣他們的工資。以甘棠鎮朱家槽村為例,原每年足額收取農業稅後,農業稅附加只有1.3萬元,村上7個村幹部,8個組幹部,即使足額收取農業稅,每年工資差額在3000元以上,更何況根本無法足額收取。

三、對策措施

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逐步深入,鄉村收入基本固定,化解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難度日益增大,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地位和威信,削弱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必須採取綜合措施有序化解,切實維護農村經濟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

1、理清工作思路,積極促進化解。按照“夯實收入、調整支出、確保平衡”和“不借墊、不預徵、有序消欠”的工作思路,通過三年的努力,擠出資金,基本解決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的遺留問題。一是對各村的高息借款,從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門規定的同期同檔貸款利率計息,通過清算,抵衝本金,調息、降息減債,明確償債主體,制定分年度償債計劃;對村組幹部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原借銀行和信用社資金、財政週轉金、農發基金等形成的債務,應予扶持性免息;對村級因“普九”建校、配套裝置等形成的債務應全部劃轉,確保村級消債順利進行。二是出售部分公有住房,包括村組撤併後閒置的村辦公房、村國小校資產消債;加快土地流轉,將農民舉家外出或從事工商業後長期荒蕪的承包土地和山林依法收回,通過拍賣、招標承包的形式合理流轉給經營者,集體從中獲取租金差價,緩解部分債務。三是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對處於場鎮、鄉村道口屬集體的不動產進行拍賣,對集體企業進行改制,做好“邊角資源”的文章,籌集資金,緩解部分債務負擔。四是從縣財政再補助一點,個人繳納一點建立村組幹部養老基金。退下來後,鄉鎮和財政補助部分就由村組幹部本人繳納。這樣就可以落實那些因年齡、身體等原因退下來的村組幹部的經濟待遇,解決其後顧之憂,以達“安置前人,激勵後人”的目的。

2、調整管理體制,實現增收減負。改進和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兩確保、四激勵、一補助”為主要內容的縣對鄉鎮財政激勵機制,確保基層政權正常運轉的基本支出需要,確保村組幹部補助兌現和基層組織基本正常運轉的支出需要,對村組幹部補助實行了按省確定的標準委託金融機構按季打卡直髮到人頭的辦法,今年對村組幹部補助人平每月再增加了50元,同時,根據村、社群委會的常住人口規模、地理位置,解決每個村、社群委會全年辦公費3000-5000元,有力保證了村級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為進一步促進鄉鎮積極化解拖欠各種費用,縣上還根據各鄉鎮的不同債務規模和自身努力程度,量化考核,以獎代補,專款專用,從資金安排上全力支援鄉鎮化解拖欠村組各種費用;同時,為避免“鞭打快牛”,對過去在消赤減債工作中做得好的鄉鎮,建立了“發展專項資金”,明確資金使用範圍,主要用於激勵地方經濟和稅收增長,鞏固已取得的.消債成果,防止債務反彈。對當年化解拖欠村組各種費用工作成績突出的鄉鎮,實行“以獎代補”,給予專項獎勵,今年縣上將上級轉移支付增量補助的20%用於建立“償還基金”,消化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到期的債務。

3、立足發展實際,壯大農村經濟。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產業化經營,通過盤活固定資產及建立科技示範基地、農村中介服務組織,推動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瓶頸,特別是積極探索“村民自治、村事村辦、村務公開”的執行機制,大力興辦“自我投資、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受益”工程,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由農民籌資民主管理,充分發動群眾自己動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新型農業,把從事農業開發的業主和種養業大戶,組建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與農戶、農產品與市場的橋樑作用,讓農民在生產聯合中組織起來,成為帶領農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村經濟和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積極吸納周邊及外來民營企業、業主到一些小城鎮建公路、建市場、建住宅,以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推進二、三產業的大發展,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4、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強化監督。從嚴控制超越承受能力的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專案建設,禁止開展由農民出錢出力出物的達標升級活動,在安排農業生產和社會公益事業專案時,一律不再要求鄉鎮配套資金;上級部門在鄉鎮、村開展社會公益性服務工作所需費用一律不得轉嫁鄉鎮、村,也不準以補貼名義留下差口,加重鄉鎮、村的負擔。建立鄉鎮新增債務審批制度,凡未經批准對村產生的新增債務,按照“誰決策誰負責,集體決策主要領導負責”的原則進行處理。進一步加大鄉鎮化解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的組織領導力度,把鄉鎮化解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工作納入地方或部門的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並作為鄉鎮主要領導政績中的“隱績”指標考察。按照“管理上放權,政策上放活,工作上放手”的要求,充分發揮鄉鎮職能作用,賦予其應有的財權、事權和人權,確保工作重心下移,推動鄉鎮、村發展。同時,繼續完善鄉鎮經濟發展對村的利益分配機制,推行嚴格的消債監督約束機制和逗硬的消債獎懲激勵辦法,實現三年內化解鄉鎮拖欠村組幹部各種費用目標。

鄉鎮調查報告3

xxx鎮地處xx南麓,xx河中游,位於xxx區西北部,距城區69公里,全鎮轄41個行政村和1個社群,220個村民小組,5420戶22478人。“xx”期間,xxx鎮黨委政府結合鎮域實際情況,把畜牧產業列入鎮域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來抓,提出了“強村大戶、典型示範”的發展戰略,這非常符合xxx鎮的實際。就xxx鎮而言,一是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二是範圍內牧草資源豐富,三是氣候環境適宜,大力發展畜牧業,對於該鎮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鎮畜牧業生產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xxx鎮的傳統產業,也是該鎮的基礎產業。多年來,x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依託資源優勢,始終堅持“強村大戶、典型示範”這一發展戰略,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點來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種改良、圈舍改造、養殖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該鎮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據統計, XX年4月,全鎮畜禽存欄量達65993頭(只),其中生豬存欄8760頭,牛存欄1546頭,羊存欄2867只,家禽存欄52820只,各類養殖大戶(場)59戶,預計畜牧業半年產值可達1300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收入600餘元。畜牧產業的穩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鎮發展畜牧產業的有利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畜牧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具有較好的群眾養畜基礎。畜牧產業是xxx鎮的一項傳統產業,農戶對從事畜牧養殖的積極性較高,據統計,全鎮5420戶農戶中,養殖畜禽的農戶高達4563戶,佔農戶總數的84.2%,廣大養殖戶在長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畜禽養殖經驗;第二,草料資源豐富。近年來,由於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之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蕪,為飼草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xxx鎮林業部門的`統計,全鎮共有宜牧草場面積30000餘畝,這為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養殖提供了優越的飼料資源;第三,氣候適宜。光、熱、水、土充足,立體氣候明顯,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長繁殖,適合生態養殖的發展。第四,政策機遇好。國家為促進畜牧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獎扶政策,加之連年來市、區黨委政府一直把畜牧養殖作為富民產業來抓,為該鎮發展畜牧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2、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以散養戶為主,畜禽養殖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導致畜禽疫病防控難度加大,環境汙染嚴重,養殖經濟效益不明顯;第二,認識不足,觀念落後。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仍沿襲著傳統的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落後小農經濟思想意識,傳統的、粗放飼養管理及經營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第三,牧業結構不合理。該鎮畜牧業仍以生豬為主,豐富的草料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動物的養殖規模沒能發展上去,經濟效益未能凸顯。第四,品牌意識不強,沒有在打響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導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畜禽及其產品也沒能走出xxx,贏得更大的市場。第五,缺乏龍頭加工企業,缺少專業合作組織,廣大養殖戶規模小,層次低,市場開拓力差,拿不出拳頭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種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不穩定,人員老齡化,待遇報酬低,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積極性不高。

三、推進鎮畜牧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制訂規劃,引導全鎮畜牧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優化牧業結構和合理規劃區域佈局,結合各村實際,堅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業發展路子;加大對大場大戶的扶持力度,合理佈局養殖小區,引導廣大散養戶退戶入區,逐步淘汰養殖方式落後,集約化水平低,環境汙染嚴重,經濟效益低下的散養農戶;繼續堅持“強村大戶、典型示範”的發展戰略,堅持走“培訓—示範—推廣”的路子,力促畜牧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積極探索發展“畜—肥—蔬(漁)”生態迴圈產業模式,提倡發展家庭適度規模養殖。

鄉鎮調查報告4

促進農民增收,解決日益嚴重的“三農”問題,是當前全黨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更是把促進農民增收從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昇華為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農民增收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農民增收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以農業、農村、農民為基本縣情的澤州縣,既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又要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歷來就是事關全縣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的山區鄉鎮來說,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尤為迫切。那麼,應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帶著這個問題,近期,我先後五次深入到所包鄉鎮**鄉,對該鄉發展打工經濟促農增收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所見所聞令人深切感到:**鄉堅持把外出打工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引擎,取得了一定成效,並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山區鄉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全鄉外出務工人數約3500多人,總收入超過1500萬元,人均增收1500元,佔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一、**鄉的基本情況及農民外出務工現狀

**鄉位於澤州縣西南部山區,全鄉總面積62.94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人口10459人,其中勞動人口約4560人。多年來,面對山大溝深、土地貧瘠,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鄉黨委、政府堅持把勞務富民作為加快全鄉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多途徑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把全鄉潛在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實的經濟優勢,使廣大農民擺脫了自然條件的束縛,走上了奔富裕達小康道路,從而也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今年底,全鄉生產總值完成650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67.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8元。

從調查情況看,**鄉農民外出務工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打工經濟初步形成,規模日益擴大。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鄉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基本穩定在3000-3500人左右。據調查,從業種類大致可分為五種:餐飲業200多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的6.7%;商業100多人,佔3.3%;殯葬300多人,佔10%;運輸400多人,佔13.3%;打零工1500多人,佔外出務工50%;其他人員500多人,佔16.7%。以村為來看,發展條件相對較差的李河、安嶺、白背三村外出務工人員所佔全村總勞力的比重較大:李河村232口人,就有157人在外務工,其中以幹零工和其他較多;安嶺村有234人,僅搓背就有44人,佔全村勞力的一半左右;白背村有124人,就有55人在外務工。外出務工以每人每年收入5000元計算,總收入超過1500萬。這樣,僅外出務工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可多增加1500餘元。可以說,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加快**發展的重要產業。

2、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造就了一批適應**發展的有用人才。 “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回報家鄉”。廣大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從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把外面新鮮的事物帶回了家鄉,極大地促進了**的發展。白背村農民白海廷曾在市內藝海廣告公司打工多年,培育了敏銳的市場意識,積攢了一定資金,他針對家鄉沿沁河一帶旅遊資源豐富,但由於資金和人才問題多年來一直處在無人問津狀態的實際,率先成立了集餐飲、住宿、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旅遊服務公司,經濟效益可觀,由此帶動了東磨灘村家家戶戶搞旅遊開發,既增加了收入,又促進了磨灘風景旅遊區的快速發展。安莊村農民崔大要曾在市內朝陽市場開了家小飯店,經過幾年的經營,手頭有了一定的積餘。家鄉發展“黃梨產業”的戰略,對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回鄉後,他投資近萬元發展黃梨產業,開始了“二次”創業,目前已發展梨園20多畝。

3、一批農民在外出務工中發家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經過多年的外出務工,**鄉一批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農民已經率先發家致富。比如,現年57歲的武城村農民張廷紅,1987年就開始進城打工,從事飲食業多年,已由剛進城時的夜市經營地攤,發展到現在50多平方米的小餐館,生意一直紅紅火火,每年都向工商、稅務部門繳納幾千元,而且自己盈利也相當可觀。曹河村農民李廣東,進城打工15年,從在某公司站櫃檯開始,到開辦摩托車維修部,再到榮做北京華麟潤滑油晉城總代理,實現了“三級跳”。如今,昔日的打工仔已經成為了一個大老闆。東風村農民張永軍14歲時就隻身一人來到城裡,看過自行車,賣過冰棍、澡票,後來從事搓澡按摩,一干幾十年。靠搓澡娶了媳婦,購買了房子,去年又花十多萬元購置了小汽車,跑起了出租生意。同時,經他介紹在市區從事搓澡的**人就有100多人。多年來,正是這樣的一些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了**鄉的廣大群眾,進而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形成了“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的局面。如今,**鄉外出務工

的隊伍不斷壯大,“農忙種田,農閒打工”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動實踐。

二、**鄉農民外出務工的具體做法

**這種“打工經濟”格局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好的措施和做法?調研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調動。**鄉農民曆來就有外出務工的傳統。對此,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牢固樹立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就是創造財富的理念,努力在全鄉營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良好氛圍,積極鼓勵廣大農民群眾外出務工。鄉里制定出臺了相關務工措施和政策,每年定期召開兩次外出務工人員專題會議,年初針對外出務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年終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評選,表彰一批對家鄉貢獻大、勤勞致富、成績明顯的優秀外出務工人員。同時,鄉黨委、政府每年還要召開**鄉在外人士座談會,懇請他們為本鄉農民工尋找、創造和提供就業機會。這些舉措,都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起到了積極的激勵和鼓舞作用。

二是多管齊下。就是因人而異,合理引導,積極優化農民外出打工途徑,努力為廣大農民創造就業崗位。近年來,針對廣大農民外出務工“由親投親、無親靠友”的自發狀態,鄉黨委、政府積極加大組織力度,通過鄉村兩級組織,通過**在外工作人員,託關係、找門路,為廣大農民儘可能地創造就業機會。現任鄉黨委書記李晉中,經常通過親朋好友為**農民聯絡就業崗位。三年多來,經他介紹外出務工的農民多達30餘人。據統計,今年外出務工農民,通過鄉鎮、村組織介紹的有500多人,佔總外出務工人數15%;經在外工作人員介紹的有800多人,佔總外出人數的22%。

三是全力扶持。針對外出務工農民沒有務工專案,缺少致富資金,以及家中老小無人照顧等一些實際困難,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媒介以及其它各種渠道,為他們提供致富資訊;同時積極與鄉農村信用社聯絡協調,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解決小額貸款,為他們解決資金困難;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實際困難,要求各村組織人員進行幫助,做好後勤工作,切實解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安下心來、全力以赴在外打工,謀求更快、更大發展。

三、幾點建議

**的實踐充分證明,打工經濟是山區鄉鎮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它給全縣的農民增收工作,特別是山區鄉鎮的農民增收提供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應該說,近年來,發展打工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已經在我縣廣大山區鄉鎮形成了共識,大都開始了積極的探索,有了一個較好的開端。但從總體上來看,打工經濟對全縣來講,規模還不是太大,還沒有成為促進澤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因此,結合**的實際,借鑑我縣其他鄉鎮以及外地的成功經驗,做強做大全縣打工經濟,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競爭。做強做大打工經濟,首要的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從**以及其他鄉鎮來看,農民外出務工,儘管“搓澡的、賣飯的、出租摩托車的、打墓的、抬材的”等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但大多從事的是比較簡單的體力勞動,而且空間很狹小,不利於長遠發展。同時,在調研中我們也感受到了農民需要知識,需要技術的迫切心情,以及無一技之長的困惑。為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著重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的思想素質和操作技能。在這方面,我縣的一些鄉鎮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經驗,如李寨鄉的素質教育,柳口鎮的農民夜校等。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聘請專業教師,切實加大職業教育力度,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掌握“一技之長”;要進一步充分利用好各村農廣校資源,在農閒、春節等時節組織外出務工技能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積極和用工單位聯絡和合作,有針對性地對外出務工農民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通過這樣的一些措施,使廣大外出務工農民走得遠、站得住、能致富,實現農民工由單純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第二,成立中介組織,暢通外出途徑。目前,就外出務工的渠道來看,大多農民還處在一種自發、無序、盲目的狀態。從**的情況來看,農民自發外出務工的佔到總人數的75%以上。農民工的自發、無序、盲目流動,會產生就業難、權益得不到保證等很多負面的影響。儘管近年來我縣的一些鄉村兩級組織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觀。對此,我們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縣、鄉、村三級都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主組長的勞務開發領導小組,特別是要按照市場化運作程式,在縣鄉成立勞務輸出組織,一方面對農民工加以統一管理和培訓,另一方面幫助農民收集各方面用工資訊,同時協調農民工的各種勞務關係,從而暢通農民外出務工途徑,讓外出務工農民實現由自發性向有組織輸出轉變。

第三,營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民創業。一是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要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解決資金以及生活中遇到得一些困難,讓外出務工農民走得放心,幹得安心,賺得盡心。二是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縣鄉兩級要儘快成立農民工維權服務機構,

積極依法維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向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三是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每年都要對勞務輸出先進單位、對外出務工先進個人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良好勢頭,從而引導更多的農民外出創業。

鄉鎮調查報告5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一級行政建制,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承擔著農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重要職責。為了進一步摸清我市農村人才隊伍數量、構成及存在的問題,市人才辦決定開展實地調研,採取座談、問卷和走訪等形式,弄清農村最基本的人才需求,為我市研究制定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型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真正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服務好人民群眾。

本次調研選取xx鎮。該鎮地處溮河區西南部,南灣湖上游,距市中心27公里。全鎮總面積28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3個村民組,總人口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該鎮屬山區,且特色產業鮮明,農村人才的開發、引進、使用及面臨問題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xx鎮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黨政人才隊伍情況

1.機構設定

該鎮經區編辦核定機構為4中心2所,即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國土資源所、民政與勞動保障所。

2.編制設定

人員編制為行政編29名,其中黨政領導職數9名,機關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編制44名,其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編制1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7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2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編制14名,國土資源所編制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編制4名。

實有人員為行政人員16名,其中黨政領導11名,行政空編13名;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人員35名,空編9名。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10名,空編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6名,空編1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1名,空編1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0名,空編4名;國土資源所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4名。

3.人員構成情況

黨政領導11名,60年代2名,70年代5名,80年代4名,其中研究生學歷1名,本科學歷8名。人員年齡梯次結構搭配相對合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總的來看,黨政人才隊伍空編較多,政府部門運轉較為緊張。急需複合型人才充實管理隊伍,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二)事業單位人才隊伍情況

1.教育系統

(1)概況:全鎮現有學校16所(中心校本部、5所聯合中心國小及10所村級國小),其中10名學生以下的教學點4個,10-50名學生的國小6個。在校學生3905人,87個教學班,入學率100%。中國小在編教師共計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調研員6人,長病不能上班8人,外校借調5人,本期調出4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48人,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6人。專任教師學歷符合規定及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書的比例為100%,高層次學歷佔38%以上。

(2)年齡結構: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6%。師資水平有待提高,中老年教師知識結構老化,高層次學歷教師比例偏低,不能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裝置。教師隊伍具體構成情況如下表:

(3)教師工作量情況:

中國小在編教師共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人均周工作量15節。其中中學教師103人,28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2節;中心國小教師43人,16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6節;村小三個教學班的配5位教師,人均周工作量21節;教學點一個班一位教師,全天候上課,每週34節。

(4)教師收入及生活情況

本次實地調查,分別採訪了中學和村小教師。中學教師明睫雅20xx年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任教七年級兩個班語文。每月工資2300元左右,每月自己租房費用130元,做飯開銷600元左右,每月通訊費用60元左右,家在市內,週末回家每月往返車費80元左右。黃龍寺國小教師樊銳,20xx年9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每月工資2100多元,學校提供住房一間,每週往返市內交通費用40元,週五下午回家車少或沒車,週日下午要提前到校,變相延長了工作時間。另有20位教師家住信陽市,孩子在市內上學,每天早來晚回,每月需要交通費用近500元。

(5)走讀生的情況:

全鎮走讀生共計1795人,主要是一、二、三年級學生,多數為就近入學。一、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偏低,多數學生需要家長一日四接送。部分學生離校較遠,最遠的距離學校近6公里,每日6點就得起床趕往學校。冬季放學回家,天色已晚,安全隱患較大。部分家長離家在街鎮上租房居住(大多由其爺奶監護,只能照顧生活,不能輔導學x),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

從調查統計可以看出,xx鎮教師數量相對緊缺。教師隊伍結構不均衡,急需改進。教師年齡結構偏大,30歲以下年輕教師偏少,教師學歷結構中本科比例偏少,知識結構難以緊跟社會時代進步。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較重,現實生活如住房、吃飯面臨諸多困難,加上回家需要長途跋涉,課餘生活單調枯燥,既影響教師日常教學,也難以真正吸引、留住優秀人才。

2.醫療衛生系統

(1)編制設定:該鎮衛生院實有幹部職工總人數26人,其中在編在崗16人,聘用10人。衛生技術人員按學歷層次分類:大專學歷9人,中專學歷17人;在編人員按職稱層次分類:專業技術崗位中級2人,初級以下3人;技術工崗位高階工5人,中級工6人。另聘用人員10人,9人為專業技術人員。本院內設13個科室:內科、外科、兒科、牙科、婦產科、放射科、檢驗科、防保科、護理辦、手術室、藥房、財務科、收款室。

衛生院核定編制數46人,實有在編在崗16人,嚴重缺編。實際工作中一人多崗,影響業務正常有效地開展。

(2)年齡構成及收入:本院在職職工26人,其中30週歲以下10人,30~50週歲14人,50週歲以上2人。在職在編人員平均每月工資20xx元左右,聘用人員平均每月1800元左右。單位提供職工住房,2人一間,飲食自理,生活費每月500元左右。

(3)村衛生所情況:全鎮共有24個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2~4人,共有村醫64人,都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村衛生室人員大都為中專學歷,年齡30~45週歲居多。

可以看出,xx鎮醫療衛生系統尤其是鎮衛生院人員比較緊張,空編多達30人,日常工作中常務副院長都要坐門診;其次,臨床一線工作人員月工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醫療衛生系統人才隊伍培養週期長,引進、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編制,否則不利於隊伍的穩定性,從而影響本地的醫療保健水平。

(三)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該鎮擁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2180人,人均年收入為3.98萬元。

(四)其他人才隊伍情況

xx鎮有社會工作從業人員5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近177人,公共文化從業人員3人,技能人才6人。

二、xx鎮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該鎮緊緊圍繞“放大人才引領效應,打造生態魅力茶鄉”這一主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了生態環保茶麵積的擴大,為溮河區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堅持黨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體制

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的人才引領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了工作人員。完善了《xx鎮創新人才投身農村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突出人才強鎮的戰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招商引才並舉,放大特色人才效益

咬定“茶”字不放鬆,堅持招商引才並舉,引進、培育涉茶類人才2150人。如引進廈門華祥苑實業有限公司的高階茶藝師李志順研製開發出信陽茶系列的新貴——“信陽觀音”,繼“信陽紅”之後進一步拉長了信陽茶產業鏈條,為茶農創造了新的收入增長點。幫助本土農村實用人才朱發陽建立發陽紅茶廠,發展“信陽紅”,提升了當地夏秋茶利用率。為全鎮150名茶葉土專家申報種茶、製茶、茶葉銷售管理與評茶技術員。

(三)創新工作舉措,推進各類人才培育。

一是建立人才資訊庫建設。建立鄉土人才、迴歸人才、引進人才、企業人才、村組幹部和大學生村幹部六個類別的人才資訊庫,為黨委、政府提供了豐富詳細的人才資料。

二是紮實開展培訓工作。邀請區茶辦、區農業局、市職業技術學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為全鎮茶農開展無性系茶苗栽種、紅茶加工、茶園管理等科學技術。組織農村技術骨幹參加由市、區組織的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會。另一方面,利用遠端教育開展技能培訓,為培養人才提供學x與實踐機會。先後有萬名茶農受益。

三、xx鎮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該鎮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仔細分析該鄉的人才隊伍現狀,可以看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制約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

(一)人才總量偏小。人才總數為2664人,佔全鎮人口6.20%,低於全市(8.52%)、全國平均水平(8.75%)。在人才總量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公共文化人才等都比較匱乏,其中公共文化人才還為空白。而與群眾利益最相關的教育、衛生類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比較短缺,存在著有編無人的現象。其中鎮衛生院空編30個,人員青黃不接,一人多崗,無法提高服務水平。教育系統因各村適齡入學兒童較少,4所村國小學生數不足10人,按照農村國小師生比為1:25配備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一名教師教5、6門課程,工作任務繁重。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隊伍老化。鄉鎮黨政在20xx年以後除了補充科級幹部和選調生外,沒有補充年輕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20xx年以後沒有補充年輕人,現最年輕的人都在30歲以上。教育系統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7%。茶產業受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影響,茶園管理、採茶製茶能手年齡也都偏大,後繼乏人。二是行業地域分佈不均,中心集鎮人才相對比較集中,而邊遠村人才嚴重不足。教育系統內初級中學及中心國小滿員,而村級國小需要聘請代理教師才能維持教學。村級國小生源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不足、素質不高存在著正關聯。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門,而農業、城鎮規劃建設等系統缺乏高、中級類人才。三是性別比不均衡。20xx、20xx年教育系統新進人員40人,其中女教師為37人,鎮裡其他機關單位很少,合適的未婚男性鳳毛麟角,女教師的婚戀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三)人才整體層次不高。

一是高層次人才稀缺。一般性人才較多,現代複合型人才少,高層次、創業創新型則廖廖無幾。特別是作為“老牌”茶鄉,茶產業人才層次不高,茶文化創意、茶葉科技及產品研發、茶市場營銷等高階人才極度匱乏,嚴重製約著茶產業升級。二是急需人才稀缺。專業技術人員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學歷低、技術水平低、職稱低。且大多數沒有掌握現代辦公技術,城建規劃、企業管理、特色農業、金融財會類人才匱乏。在教育系統中,理科類教師相對緊缺。

(四)人才容易流失。

受編制、待遇、環境、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等因素影響,該鎮現有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只要有機會就流動到城區。近三年流出2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8人。教育、衛生等系統人才流失更加突出。鎮衛生院20xx年聘用了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因無法入編,20xx年都通過招考到了能給予編制的其他地方。在塔耳灣教學點有兩個班級共25人,只有一名正式教師,聘用一名退休教師;白馬山教學點6名學生,一名教師,都需要全天候工作。同時,因農村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與學生數量掛鉤,為每生每年220元,一年也只有幾千元,無力改善工作環境,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現有教師人心浮動。

(五)人才增量和社會發展不同步。

受“凡進必考”所限,鄉鎮無法及時補充新的工作人員,且新錄用公務員和選調生往往很快被上級機關借調或調走,加重了缺人現象。鎮衛生院雖然空編較多,除聘用10人外,沒有補充在編人員。教育系統由過去民辦教師轉正138名教師都將在近幾年集中退休,雖然不斷補充新人,但教師隊伍還是一直處於淨減少狀態。全鎮教育系統20xx年招考20人,退休16人,調走6人,實際減少2人;20xx年招考20人,退休18人,調走4人,實際減少2人;20xx年已調走4人,且將要退休12人,預計請產假8人,需要新補充30人以上。同時,上級要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但沒有分配學前教師編制,只能從國小教師調任、兼職,擠佔了有限的教師資源。寄宿制學校缺少後勤人員、管理人員、生活教師編制和缺乏專職保安。

(六)人才培養培訓滯後。

目前,受經費短缺影響,基層人才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比較少,缺乏剛性、深層次的規模培訓措施。該鎮黨政、事業人才80%在三年內沒有得到培訓;教育系統因為一人多崗,85%的專任教師沒有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衛生系統的培訓只侷限於一般的崗位培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農村實用人才組織化程度不高,各自為戰、不能形成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引進、培養、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是建設小康社會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農村一線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議用科學人才觀統領人才工作,在優化結構、暢通渠道、營造環境及科學評價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服務並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普及科學人才觀,進一步解放思想。

堅持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重大成效,深入解讀科學人才觀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科學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從上到下推動思想觀念轉變,引導各級幹部,尤其是領導班子一把手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鄉鎮基層人才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帶動群眾、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著力營造尊才愛才的社會環境、育才用才的政策環境和惜才留才的服務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鼓勵創新、見賢思齊、奮發努力”的良好風尚,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納能力和聚集效應。

(二)創新人才引入機制,促使人才補充常態化。

一是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如設立人才專項編制,按照人進編增、人走編收的原則安排使用,使人才引進不受單位性質、編制限制。對到鄉鎮工作的博士可享受副高職稱經濟待遇,碩士研究生、“211”重點高校本科生可享受中級職稱經濟待遇;對其他人才,免除試用期,給予一定的交通、食宿補貼等。二是實事求是核定編制。對農村國小,要配置學前教育編制,每校配備2名幼師。寄宿制學校按照200名學生配備工勤人員2名、生活教師2名的比例配置工勤人員編制。村小配置安保人員1名,中心校、國中學校配置專職安保人員1-2名。對農村國小教師編制應根據農村實際按班級數配備。三是建立穩定的人才補充渠道。每年在高校畢業生畢業之際,主動到高等院校聯絡引進急需專業人才。適時公開招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基層補充新鮮血液。四是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吸引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迴歸報效家鄉。

(三)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壯大人才隊伍。

一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試驗區建設的人才多元化需求,依託專案、工程和特色產業,強力推進重點人才工程實施,強化基層一線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加大人才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優化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完善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推動學x型社會的形成。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科學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培訓方案,做到重要人才重點培訓,年輕人才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提高人才隊伍質量。要通過業餘教育、聯合辦班、專項短訓、委培聯姻、學術交流、出外深造等方式,給廣大農村人才經常“充電”,以促使他們知識常新,成果常有。三是突出特色產業主題,引進、扶持各類特色產業人才,發揮特色人才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四)創新人才流動配置機制,引導人才紮根基層。

一是加快鄉鎮人才市場的基礎建設和監督管理,完善規模和功能,為用人主體和人才資源之間搭建起快速配置的橋樑。發展網上人才交流服務,促進人才資訊共享。

二是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幹部、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貧困縣等計劃,繼續開展選調生工作,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特崗計劃,推進人才向基層、向農村流動。開展教育、衛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鄉支農工作,完善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和農村、企業服務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等方式為鄉鎮服務。

三是實施城鎮公職人員到基層服務和鍛鍊的派遣和輪調辦法,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中高階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

四是鼓勵城鎮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轉讓、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網路諮詢等多種方式為鄉鎮基層服務。五是提供靈活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案,向在農村一線工作的人才傾斜,向業務骨幹和專業技術人員傾斜,減少人員流失。

(五)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增強人才隊伍活力。

對在農村一線工作特別是在偏遠山區工作的人員,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改善生活、工作條件,確保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

一是深化職稱改革,評定職稱以業績為主,放寬對論文論著的要求。且不受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對沒有專業技術崗位的,特崗特聘。工作20xx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的,可以直接評定中級職稱。

二是建立人才週轉房制度,免費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按照人進房住、人走房收的原則安排使用。

三是增加繼續教育、外出進修機會,每2年提供一次到縣級以上城區機關、學校、衛生醫療機構學x、實訓的機會。提高評先評優指標分配的比例,增加評選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種機會。四是規定市、縣機關、事業單位新補充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原則上從有3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遴選。

(六)創新人才投入機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

一是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確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

二是建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重點用於農村一線人才的教育培養和獎勵,以及緊缺人才的引進、資助、培訓等。提高邊遠山區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標準,改善辦學條件。

三是對農村一線人才,每月發放租房補貼、交通補貼、科研津貼等適當的津貼,幫助降低生活、工作成本。

鄉鎮調查報告6

為了全面掌握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我鎮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路子。最近鎮政府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戶家中,就我鎮當前農業投入及產出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各類農作物投入與產出的調查情況:

這次農作物調查,我們主要對當前群眾種植面積最大的蘋果、小麥、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進行調查,涉及全鎮19村部分農戶,採取隨即抽樣入戶的辦法進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蘋果業。我們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蘋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群眾為主,畝產量從5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606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水費、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120元,最低為1551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903.4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1903.4元÷6062.5斤/畝=0.31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2畝果園計算,畝投入資金為4403.4元,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為4403.4元÷6062.5斤/畝=0.73元,按蘋果市場銷售價1.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低於產出,蘋果成本價低於市場價格0.47元,每畝蘋果除人工費淨收入為2849元。

(二)冬小麥。我們仍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小麥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群眾為主,畝產量從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45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籽種、化肥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25元,最低為83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1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110元÷452.5斤/畝=0.24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35元,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為735元÷425.5斤/畝=1.62元,按小麥市場銷售價0.65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小麥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97元,種植小麥每畝要虧本412.70元。

(三)西瓜類。我們對隨即抽取的4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西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農戶為主,畝產量從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55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水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335元,最低為275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320.5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僅為320.50元÷5500斤/畝=0.06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年管理3畝西瓜計算,畝投入資金為1986.5元,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為1986.90元÷5500斤/畝=0.36元,按正常西瓜市場銷售價0.3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西瓜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6元,種植西瓜每畝要虧本330元。

(四)玉米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6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玉米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農戶為主,畝產量從800市斤到15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1017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幾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220元,最低為135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174.70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174.70元÷1017斤/畝=0.17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99.7元,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799.7元÷1017斤/畝=0.78元,按玉米市場銷售價0.6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玉米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18元,種植玉米每畝要虧本183元。

(五)洋芋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5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洋芋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全為山區,畝產量從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為26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是化肥,畝投入資金最高為102元,最低為60元,平均為畝投入資金86.4元。按照調查資料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為86.4元÷2600斤/畝=0.03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為711.4元,則每斤洋芋成本價格為711.4元÷2600斤/畝=0.27元,按洋芋市場銷售價0.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洋芋成本價高於市場價格0.07元,種植洋芋每畝要虧本182元。

按照上面調查結果,農作物投入低於產出的只有果品產業,其他農作物計算人工費的話,全部要倒貼資金,因此我們只有依託區域優勢,實施農業反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果品這一支柱、富民產業,才能真正使群眾走向富裕。

二、當前我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鎮充分發揮優勢,塊帶結合,基地示範,大力推進了果品這一支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鎮果園面積已達1.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年收入30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1577元,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果品產業已真正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在果品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我鎮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

(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格局趨於合理。近年來我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XX年開始到XX年,新植果園面積以每年平均3000畝的速度增加,現在川區8村實現果園化,東山樑細灣、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實現果園化,今年依託老山林整村推進,高標準建成xx西山農業示範園區,至目前全鎮果園面積1.4萬畝,套袋4000萬隻。全植已形成以川區為主、輻射帶動東山,大力培育下西山的果業發展格局

(二)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園,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加快xx河流域萬畝果品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園5000畝,其中省、市認定無公害果園面積1000畝,我鎮果品的主要向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我們將全面提升果品市場競爭力,使xx蘋果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鄉鎮調查報告7

為深入瞭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鍊的機會,採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報告情況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物件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於鄉鎮領導幹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幹部以規範依法行政行為為主,提高幹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範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建立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建立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為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諮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群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眾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幹部認為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為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群眾義務多,宣傳群眾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幹部群眾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才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幹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幹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幹部兼任,這些村幹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為然;不少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麼避而不談,要麼憑主觀臆斷,對複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麼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後,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諮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於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需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為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鬆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麼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幹部群眾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幹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群眾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檔案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願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幹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為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幹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國小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託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採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諮詢、農村黨員幹部遠端教育網、網路部落格等貼近群眾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係;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幹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禁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群(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為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鄉鎮調查報告8

一是加強宣傳,7加強對土地撂荒戶的引導.杜絕撂荒,通過轉包、承包、代耕等形式開展土地流轉,至3月底已有266戶258畝撂荒地落實耕種;二是大力發展重專大戶,鎮政府對重專戶給予技術和物資上的幫助.

促進發展”主題活動,為深入貫徹落實鎮黨委政府開展“創新服務。切實推進全鎮農村中心工作,促進糧油、果樹、蔬菜等大田作物生產水平,提高農作物產品與質量,及時瞭解動植物疫並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災減災推進情況,加快農村產業發展與基地建設,提高決策的預見性和管理、科技服務水平。鎮農業服務中心開展了這次春季農情調查,針對調查結果調整了工作佈署。

一、農情調查工作開展情況:

抽調19名精幹力量,此次調查在服務中心的'統一佈署下。從3月初至3月28日止,對全鎮14個村作了全面的農情調查,主要涉及大春生產進展情況、小春生產情況、生豬雞鴨餵養及防疫情況、重專大戶、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9個方面的內容。

二、農情調查結果:

玉米播種面積8250畝,1大春生產進展情況:水稻播種面積12880畝。紅苕播種面積8630畝,合計28760畝,已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全鎮有撂荒地379畝.

無病蟲害成災,2小春生產情況:小春作物小麥長勢良好。預計比年增產10%左右。

雞鴨餵養量70000餘隻,3生豬、雞鴨餵養量及防疫情況:全鎮生豬存欄量約11800頭。生豬防疫達98%以上,雞鴨防疫60%左右,圈舍消毒達100%

其中養殖專業戶103戶,種植專業戶93戶。4重專大戶調查情況:對全鎮重專大戶進行了全面摸底歸類、建檔,全鎮重專大戶共196戶。

修路17000米,5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整修渠堰22500米。新修水池13口,整修塘12口,目前塘、水池蓄水管約55%左右。

十字文光柑桔標準示範園2500管理較好,6柑桔生產情況:全鎮現有柑桔8650畝。苗木長勢良好,其它管理相對粗放,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

宣傳到位,7森林防火:村級防火組織健全。責任落實,但野外用火行為時有發生,火災隱患仍然存在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8農戶對沼氣建設的意願及思想動態:鎮年新修沼氣300口。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此帶動下,很大一部分農戶對修沼氣池有強烈的願望,有近400多戶農民有修建沼氣的意願和想法。

現已進入審查階段。9農村勞動力轉移摸底調查情況:對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摸底調查已全面結束。

三、及時調整工作佈署,未雨綢繆。

確保糧食穩產、增收。1加強大春作物施肥、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指導的服務工作。4月中旬前,2加快動物防疫進度。全鎮春季防疫率達100%確保無重大疫病發生。做好蓄水,3加快塘堰的整修。確保春耕農田灌溉,並提早做好防汛抗旱應對措施。做好新建柑桔園的規劃和動員、組織工作。4加強現有柑桔園的技術服務和管理.提高規模化種、養殖水平,5大力發展重專戶。加強科技配套服務。加快山、水、林、路基本農田水利建設步伐。6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專案資金。

鄉鎮調查報告9

一、基本情況。

被調查鄉鎮7個,鄉鎮工作人員158人,其中男性124人、佔被調查人數的78.5,女性34人、佔21.5;按年齡分組:30歲以下的38人、佔24.1,30-35歲的59人、佔37.3,36——45歲的42人、佔26.6,45歲以上的19人、佔12.0;按職務及職業分組:書記鄉鎮長8人、佔5.1,鄉鎮其他班子成員39人、佔24.7,站所辦負責人44人、佔27.8,一般幹部67人、佔42.4;公務員61人,佔38.6,事業單位人員76人,佔48.1,其他身份的21人,佔13.3。

二、對鄉鎮和自身現狀的看法。

(一)鄉鎮工作人員對現行農村政策認同性高,但不滿足鄉鎮工作環境,普遍認為沉重的鄉村債務和待遇難以落實的問題,是當前農村工作的最突出矛盾,對鄉鎮工作的未來缺乏堅定的信心。

1、問及對現行農村政策滿足度,有115人佔72.8的被調查人表示滿足,還有43人佔27.2的持一般態度。

2、目前鄉鎮工作環境,認為好的5人,佔3.2;可以的73人,佔46.2;不好的39人,佔24.7;很不好的41人,佔25.9。從對鄉鎮工作的未來信心度看,佈滿信心的41人,佔25.9;缺乏信心的72人,佔45.6;一般的45人,佔28.5。

3、目前農村工作中最突出的矛盾,回答是安全穩定的1人,佔0.6;是計劃生育的6人,佔3.8;是鄉村債務的37人,佔23.4;是鄉鎮幹部待遇難以落實的51人,佔32.3;是幹群關係的3人,佔1.9。從對量表複選回答來看,首推鄉鎮幹部待遇難以落實是目前農村工作中最突出的矛盾,有106人,佔67.1;其次是鄉村債務,有84人,佔53.2。

4、關於沉重鄉村債務的最主要形成原因,認為是中心分稅制的財稅體制造成的17人,佔10.8;是鄉村機構人員臃腫造成的6人,佔3.8;是過去農村過高的“三提五統”造成的42人,佔26.6;是對鄉村財務監管失控造成的67人,佔42.4。複選看出,被調查者認為沉重的鄉村債務最主要形成原因是對鄉村財務監管失控,有85人,佔53.8,農村過高的“三提五統”的有60人,佔40.0。並對目前鄉村沉重的債務包袱在短期內解決提出質疑,認為不可能解決的有127人,佔80.4;不知道的27人,佔17.1。建議由中心政策化解的75人,佔47.5;由中心和地方共同化解的82人,佔51.9。

(二)大多數鄉鎮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工作待遇和環境持不太滿足的態度,但由於就業困難,為了養家和生存只有維繫現狀。

1、認為目前自己工作中最苦惱的是:回答不能落實正常待遇(包括工資、補助、社保、醫保等)的97人,佔61.4;上級要求高、任務壓力大的10人,佔6.3;鄉村債務重的14人,佔8.9;群眾不理解的5人,佔3.2。複選中正常待遇不能落實的有129人,佔據81.6。

2、關於社會對鄉鎮工作人員評價不高問題的看法,認為是自身作風造成的11人,佔7.0;政策和體制造成的95人,佔60.1;社會不理解造成的32人,佔20.3;媒體歪曲造成2人,佔1.3。複選中的政策和體制造成的110人,佔69.6。

3、問及鄉鎮工作人員與農民關係和諧狀況時,有6人回答和諧,佔3.8;一般的99人,佔62.7;較差的36人,佔22.8;緊張的17人,佔10.7。

4、在目前鄉鎮工作人員經濟生活方面,認為較好的5人,佔3.2;適中的6人,佔3.8;能維持日常生活開支的58人,佔36.7;日常生活有困難的89人,佔56.3。免徵農業稅後,認為待遇比以前有所減少的64人,佔40.5。

當問及鄉鎮工作這樣艱難,為什麼願意堅持下來?選擇熱愛農村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目標的31人,佔19.6;為了養家和生存的47人,佔29.7;找不到更好的出路的51人,佔32.3;鄉鎮工作自由,有足夠的時間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業的14人,佔8.9。在鄉鎮工作期間,從來沒有從事第二職業的123人,佔77.8;曾經從事過的23人,佔14.6;現在正在從事的12人,佔7.6。

三、對目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和鄉鎮工作人員角色轉型的看法。

(一)認同用改變職能設定和削減人員方式來轉變政府職能,但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和目標看法不一。

1、免徵農業稅後,對目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總的認為勢在必行。從分組情況來看,認為轉變方向和目標已經明確,目前正處於過渡期的59人,佔37.3;認為轉變方向和目標還不明確,目前政府職能設定、治理體制和執行方式與以前相比沒有什麼變化的68人,佔43.0;認為等待上級有關政策的30人,佔19.0。

2、對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和目標看法,認為由過去單純的農業型(催收、催種、兌現等)向經濟型(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和幫助農民致富)轉變的39人,佔24.7;認為向只負責包括治安、民政、計生、司法、安全、水利、抗災等農村公共事務的治理和服務轉變的43人,佔27.2;認為逐步實現鄉鎮治理部門(公安、民政、司法、計生等)劃歸線上治理、服務部門(農技、經管、水利等)推向市場,達到鄉鎮政權逐漸弱化的52人,32.9;轉變的方向和目標不清楚的24人,佔15.2。

3、在今後的農村發展中,鄉鎮開展工作需要的幹部職數與現有水平相比,認為職數要增加的3人,佔1.9;認為維持現狀的41人,佔25.9;認為要減少30左右的72人,佔45.6,減少50左右的37人,佔23.4,減少70左右的5人,佔3.2。

4、目前把鄉鎮原有的服務站所(如農技、農機、廣播電視、林業等)推向市場,認為不可行的8人,佔5.1;認為時機還不成熟的33人,佔20.9;認為可以逐步實施的105人,佔66.5;認為時機完全成熟的12人,佔7.6。

(二)絕大多數鄉鎮工作人員對必須以加強自身素質來應對角色轉型已有足夠的熟悉,但對自己如何轉型主動性不足。

1、免徵農業稅後,使鄉鎮幹部從向農民“收錢”的繁重協稅和護稅事務中解脫出來,認為應該增強自身修養和政策水平的11人,佔7.0;認為應該增強服務農村的知識和技能的48人,佔30.4;認為應該加強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的35人,佔22.2;認為應該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的64人,佔40.5。同時認為,農村急需技術服務型鄉鎮治理人員的31人,佔19.6;急需行政治理型的7人,佔4.4;急需綜合型的120人,佔76.0。

2、在目前的體制和政策下鄉鎮人事制度改革中,預備馬上走人的4人,佔2.5;看形勢發展再作決定的106人,佔67.1;繼續幹下去的48人(其中8名書記、鄉鎮長中有3人),佔30.4。

3、假如選擇離開目前的工作,最應該滿足的條件是:參加社會保障、免除後顧之憂的.30人,佔19.0;買斷工齡,一次性付清鄉鎮財政個人欠款的56人,佔35.5;停薪留職的10人,佔6.3;按政策辦理的49人,31.0。

4、就目前鄉鎮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結合當前生活水平和平均工資水平,對月勞動報酬選擇:在800-1000元的10人,佔6.3;在1000-1500元的48人,佔30.4;在1500-20xx元的74人,佔46.8;在20xx元以上的26人,佔16.5。

四、對目前農村幾項改革的看法。

1、關於對目前村賬鄉管現狀滿足度問題。回答滿足的34人,佔21.5;比較滿足的97人,佔61.4;不滿足的18人,佔11.4;很差的9人,佔5.7。

2、關於鄉賬縣管問題的看法。基於鄉鎮債務沉重等諸多原因,認為鄉賬縣管根本無法實施的61人,佔38.6;可以先試點,然後逐步實施的86人,佔54.4;時機已經成熟的11人,佔7.0。

3、關於實施鄉鎮職務消費貨幣化後的看法。認為費用開支明顯規範,支出明顯減少的36人,佔22.8;認為費用開支有所減少的48人,佔30.4;有74人佔46.8的則認為鄉鎮職務消費貨幣化流於形式,換湯不換藥,只是賬目體現方式發生變化,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五、幾個初步判定。

通過對上述問卷調查結果的資料整理和邏輯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幾個初步判定:

1、上世紀80-90年代的鄉鎮幹部身份優越感已基本喪失,大部分鄉鎮幹部對鄉鎮政府工作、對農村工作和預期待遇趨於務實。

2、鄉鎮工作人員的改革意識已普遍形成,對鄉鎮機構改革的接受面、認知度和緊迫性大大提高,但對鄉鎮機構改革處於集體的政策期待之中,預設於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3、鄉鎮工作人員之所以能繼續或來到鄉鎮工作,主要因素是為了生存和養家餬口,是作為一個就業渠道,過去的下鄉鍛鍊“升遷”、“實現價值”和“服務大眾”相應顯得淡化。

4、沉重的鄉村債務和鄉鎮工作人員待遇難以落實的問題,已成為鄉鎮政府工作與鄉鎮工作人員工作、鄉鎮領導工作與鄉鎮一般工作人員工作統一的難點,嚴重地影響了鄉鎮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制約了創造性的開展農村工作,也給鄉鎮領導謀求一方的發展增強了難度。

鄉鎮調查報告10

一、基本情況

多年來,圍繞當地資源優勢和農業產業化,湧現出一批以加工為主的小企業,為全鄉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村工業化程序,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目前全鄉有從事加工的各類經濟組織1個,從業人員74人,其中水泥製品加工廠4家,榨油廠2家,豆腐房11家,碾米房4家,按經濟型別分為100%私營經濟。按加工品種可分為農產品加工、水泥製品加工、磚製品加工三大類。這些小企業圍繞服務農業、農村、不同行業農民的目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主要特點:

首先,它促進了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的.發展。它可以轉化各種農產品資源,造福農民,激勵農民種糧,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促進種植業協調發展。

二是推動經濟發展從傳統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的程序

第三,龍頭企業發揮“龍頭鵝”的作用

實踐證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行業的載體,是市場的驅動力,是龍頭企業對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可以帶動農民實行訂單農業,改造本土農產品資源回報農民。

四是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雙贏效應。農產品加工業惠及眾多農民,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購銷難的歷史難題。

二、我鄉加工工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鄉的加工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客觀上也存在著制約其各方面發展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值得深思、研究、探索和解決。

第一,整個行業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態勢穩定,農業支柱產業轉化為工業產值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水泥製品和磚製品大多在自己的村子裡賣,沒有品牌。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市場銷售面窄、企業效益差、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產值增長緩慢的客觀現實。

第三,資源和加工之間存在矛盾。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農產品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融資難。金融業流動性貸款的門檻越來越窄、越來越難、越來越高,是制約部分加工企業實現增產增效的主要“瓶頸”。

第三,下一步

1、堅定不移、穩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量資料和不爭的事實表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是加快產業突破和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是農業和工業並重的基礎。

2.加快加工業戰略調整。一是優化產業佈局,挖掘產業潛力。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根據現有企業建設多個加工基地,通過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形成佈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二是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導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要有遠見,不要停留在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加工上,企業要想向前滾動,必須努力升級產品。第三,實施質量戰略,積極支援企業依靠質量進入市場,依靠名牌提高效率,各有關部門要大力積極協調和支援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研發。

3.引入支援和激勵機制。對於各級財政支援,扶貧資金應給予加工業。

4.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向金融部門推薦好的加工專案,爭取金融支援。信用社等涉農貸款主要金融部門要對發展前景好、生產經營效益好的加工業給予貸款支援。

5.加強領導。研究相關問題,點面結合,上下銜接,全面推進加工業大發展。

鄉鎮調查報告11

為更好拓展我縣移動公司業務區域,增強移動品牌在我縣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度,我們對各鄉鎮區域內的移動營業廳進行了不定期的走訪調查,通過幾次的調查活動,我們發現了營業廳服務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及時改正。

年月日我們對個鄉鎮區域進行了調查走訪,具體的存在問題主要有:

一、關於移動營業廳內的環境衛生問題

在我們調查的幾個鄉鎮營業廳中,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地板乾淨、櫃檯整潔。但是,還有個別營業廳忽略了部分細節工作,比如:使用者的座椅是否乾淨整齊,使用者需要的簽字筆及紙張是否潔淨好用。這些問題直接反映了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認真、細緻與否,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問題並逐一改正。

二、關於工作人員的服裝與外表問題

營業廳中的工作人員直接面向用戶,為使用者服務,因此工作人員的著裝打扮可以說是我們移動公司的形象代表,直接關乎移動公司在使用者心中的第一感官評價。為此,每個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必須嚴格遵守公司規定,狀容樸素整潔,統一著裝,佩帶工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個別鄉鎮區域的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未能統一穿戴工作服並佩帶工號,影響了移動公司在群眾心中的服務意識與整體形象。(時間、具體營業廳發現的問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各個負責人員提高責任意識,認真對待,並保證此類問題不再發生。

三、關於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問題

移動營業廳的真誠服務是搭建我們與客戶的一個關鍵橋樑。營業廳中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熱情與否、細緻與否直接關係著每一位客戶對移動品牌的認知程度。公司對此曾做出了十分細緻的服務要求,例如:面對微笑、站立問候、雙手接送證件、起身再見等一系列工作人員的服務標準。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能真正完全做到服務標準的工作人員並不多,大部分工作人員忽視了服務的細節與要求,難以做到真正的標準性移動服務。特別是工作繁忙時,對客戶的服務態度及問題解決的及時性,是我們大部分營業廳共存的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大力改善。工作人員必須努力做到有條不紊、細緻入微的服務水平,使客戶享受到滿意、放心的.服務。

四、關於工作人員的語言規範問題

語言是人與人互相溝通、互相瞭解的外在表達方式。作為一個服務性產業,我們營業廳工作人員的語言水平更是對客戶的一種尊重、對本職工作的一份熱愛的表現。

通過隨機調查,我們瞭解到八到九成的客戶十分在意工作人員的服務用語問題。但是在我們各鄉鎮區域的營業廳中,我們發現,很多工作人員的服務用語並不規範,或者可以說並沒有形成一個禮貌用語的服務習慣。對客戶的禮貌問候、對問題的細緻解答及普通話用語並不能做到完全滿意、規範。這個細節問題值得我們每個工作人員注意,並要在今後的學習培訓與工作中逐漸改善。

五、關於營業廳的硬體設施問題

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瞭解到每個營業廳的硬體設施基本上得到完善,但還有個別的細節之處需要注意。例如:客戶可能要用到的簽字筆、紙張的準備,客戶意見薄、公共飲水機、紙杯等的準備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在上班之前能及時準備好,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使客戶能在第一時間用到所需之物。

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調查中,儘管我們所發現的問題都是些細小問題,但是如若我們不認真完善,努力加以改正,就會失去廣大客戶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援,因此,作為移動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完善自己的業務水平,真誠用心服務客戶,真正做到“便捷服務、滿意一百”!

鄉鎮調查報告12

由農村信用社代理的鄉鎮國庫業務,是國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國家預算收入及時完整入庫的重要環節。為了加強對代理鄉鎮國庫業務的監督管理,最近**支庫對轄內代理鄉鎮國庫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

一鄉鎮國庫現狀

(一)機構狀況

年,為適應人民銀行獨立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需要,人民銀行單設國庫機構,經理國家金庫業務。按照“一級財政一級國庫”的要求,**支庫在轄區內成立代理鄉鎮國庫,成立之初由縣農業銀行下鄉鎮營業所(辦事處)代理。由於年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分設,且縣農業銀行鄉鎮機構相繼撤併,經縣農村信用社申請及人民銀行肇州支行稽核,代理國庫業務移交縣農村信用社。截止年月末,**轄內設代理鄉鎮國庫個。

(二)人員狀況

機構人員總體狀況。代理機構人員總數人。其中:年齡狀況:歲以下人,佔.%,歲以上人,佔.%。學歷情況:大學學歷人,佔.%,大專學歷人,佔.%,中專及以下學歷人,佔.%。職稱情況:高階職稱人,佔.%,中級職稱人,佔.%,助級及以下人,佔.%。

代理鄉鎮國庫人員狀況。代理業務人員人,由信用社主管會計專門負責代理國庫業務管理工作。年齡狀況:歲以下人,佔.%,歲以上人,佔.%。學歷情況:大學學歷人,佔.%,大專學歷人,佔.%,中專及以下學歷人,佔.%。職稱情況:無高階職稱,中級職稱人,佔%,助級及以下人,佔%。

(三)業務狀況

基本業務狀況。截止年月末,個代理機構,資產總額,萬元,其中貸款餘額,萬元;負債總額,萬元,其中存款餘額,萬元;所有者權益-萬元。總收入萬元,總支出,萬元,利潤體現虧損萬元。各代理機構基本業務情況見下表。

代理機構基本業務狀況簡表

截止年月日單位:萬元%

機構簡稱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利潤

其中:貸款 其中:存款 收入 支出

代理業務狀況。轄內代理機構辦理代理業務只代理本級收入入庫。年-月,所轄鄉鎮國庫共辦理預算收入總額.萬元;辦理預算支出總額萬元。

其它。所轄鄉鎮代理國庫財政開戶戶。

(四)履行國庫職能情況

多年來,代理鄉鎮國庫能夠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真辦理國庫會計核算業務,為保證國家預算收支的順利實現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代理鄉鎮國庫核算質量低,內部管理鬆散,監管不到位,代理成本高等問題也逐漸顯現,加之“省直管縣”“鄉財縣管”以及國家取消農業

稅的影響,鄉鎮國庫業務量嚴重萎縮,地位和作用明顯下降。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不足,核算方式落後,核算質量不高。目前,大部分代理鄉鎮國庫仍採用傳統的手工方式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效率低,且辦理代理業務人員兼崗,操作不規範,核算質量不高;部分代理鄉鎮國庫在辦理預算收入業務時,不能按照有關制度規定將收納的`稅款及時足額地報解入庫,而是大多采取了定期集中報解的方式,影響了稅款的入庫速度。

(二)內控機制不健全,存在風險隱患。由於代理業務只佔代理機構正常業務的極小部分,且無利可圖,代理機構對國庫業務不重視,內部管理比較鬆散,缺乏嚴密的規章制度約束。主要表現在:一是規章制度不全,且貫徹執行不力,各崗位間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二是專職國庫人員少,且人員流動性大,平均學歷較低,對代理國庫的職責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三是鄉鎮國庫賬務核算存在“一手清”現象,風險隱患較大。

(三)人民銀行縣支庫對代理鄉鎮國庫監管力度不夠,監管職能難以有效發揮。隨著人民銀行職能調整,人民銀行縣支行的職能股室重新配置,國庫人員較少,且大多忙於處理日常核算業務,已很難再抽出足夠的人力和時間去監管和指導代理鄉鎮國庫業務,監管職能未能有效發揮。

三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代理機構風險意識淡薄。《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對代理鄉鎮國庫的職責和許可權作了明確規定。但實際工作中,代理鄉鎮國庫由於思想意識管理體制人員不足等因素,對代理國庫業務的職責和許可權認識不夠,存在“重服務輕監督”的思想,片面認為代理國庫會計核算較為簡單,且資金數額小,是一個相對安全且責任不重的崗位,對風險防範的嚴峻性往往重視不夠,內部管理薄弱,造成代理機構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落實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規範的問題,個別鄉鎮國庫只停留在賬平表對的初級階段。

(二)代理國庫業務手續費偏低,缺乏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影響代理機構的積極性。根據《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關於提高商業銀行代理支庫代辦業務費標準的通知》規定,代理鄉鎮國庫的業務手續費由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與當地財政協商,一般按每筆.元給付,代理機構無利可圖,影響了代理機構的積極性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四鄉鎮國庫業務收回人行縣支庫的方案

(一)縣財政部門意見

按照《國家金庫條例》“一級財政,一級國庫”的規定,如果撤銷代理資格,與條例規定相悖。暫時還不具備收回的條件,可繼續由農村信用社代理鄉鎮國庫業務。

(二)縣支庫意見

鄉鎮國庫由信用社代理,從目前來看,符合《國家金庫條例》的規定,並且肇州幅員遼闊,鄉鎮分佈比較分散,便於預算收入就地繳庫,同時也便於對鄉鎮國庫的監督管理。為了更好地發揮鄉鎮國庫的職能作用,建議可採取以下措施:

建立代理機構利益補償機制。目前,國庫存款已經計付利息,但商業銀行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仍按每筆.元的標準計付代理業務費,不足以彌補代理行的成本支出。可考慮提高代理業務費標準,既低於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標準,又高於目前每筆.元的標準。其目的是改變代理機構代理國庫業務中成本高於收益的現狀,以體現成本收益對等的商業原則。具體收費標準由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門各代理機構共同商定,代理業務費由財政部門支付。

強化內控制度建設,有效防範資金風險。代理鄉鎮國庫應嚴格按照《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健全各項內控制度,建立內控目標責任制崗位輪換業務交接憑證傳遞重要會計事項逐級審批和國庫賬務檢查等國庫內控制度體系,在國庫資金風險防範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提高鄉鎮國庫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人員素質是做好國庫監督與管理工作的基礎。隨著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代理國庫人員普遍缺乏相關的財稅知識,對一些制度條款理解不夠深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庫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不利於國庫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因此,要把代理國庫人員業務知識培訓作為提高國庫幹部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的一項長期性工作來抓。培訓方式可採取短期集訓以會代訓,檢查輔導崗位練兵等方式,加強對代理國庫人員的國庫基礎理論基本會計制度業務操作規程等培訓,提高國庫人員素質,以適應國庫業務發展的需要。

撤銷部分代理機構。對代理業務嚴重萎縮的代理鄉鎮國庫,與當地財政部門協商,可擬採取撤銷代理鄉鎮國庫業務資格。對業務量大的鄉鎮國庫,可繼續由其代理,以減輕縣支庫的工作壓力,有利於財政資金的管理與使用。

人民銀行縣支庫要加強對代理鄉鎮國庫業務的監管。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獎勤罰懶,鼓勵信用社辦理代理鄉鎮國庫業務的積極性。

鄉鎮調查報告13

我廳雙聯聯絡點靜寧縣原安鄉,位於靜寧縣北部,南與靜寧縣的靈芝鄉和界石鋪鎮相連,西與靜寧縣三合鄉毗鄰,東北部與寧夏西吉縣的平峰、王民、公易等鄉鎮接壤。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約11公里,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全鄉轄14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有3636戶18225人,現有貧困村11個,貧困人口14580人,貧困面高達80%以上。全鄉共有耕地面積88350畝,人均4.8畝。20xx年底人均年純收入2656元,人均產糧420公斤。轄區海拔在1800米-2100米之間,降雨量在380-450毫米之間,屬西北部寒旱丘陵山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基礎條件薄弱,自然環境嚴酷,春夏連旱秋雨多,降雨量分佈嚴重不均,且凍、旱、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是一個典型的高寒乾旱,靠天吃飯的貧困山區。目前,鄉政府共有幹部職工106名。

一、鄉鎮幹部工作基本現狀

鄉鎮處在最基層,肩負著維護一方穩定、發展一方經濟的重任,工作頭緒多、困難多、強度大、壓力大。概括起來,可以用“忙、累、窮、難”來形容。

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部門涉及到的工作都要靠鄉鎮去落實,加之農村工作直接面向群眾,工作情況複雜,導致鄉鎮幹部常年奔波于田間地埂、農家小院,上山下溝、進村入戶,尤其是春秋兩季,產業結構調整覆地膜、栽果樹、幼園管理、荒山荒溝造林、行道樹栽植、春季築路等,時間緊迫,任務集中,量大面廣,三四十天不回家是常有的現象。鄉鎮幹部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磨破了嘴皮子,走破了鞋底子。同時,計劃生育工作壓力很大,上面下達了各種考核指標,完不成的“一票否決”,計劃生育可以說是鄉鎮幹部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結紮難、上環難、管理難、徵費難,面對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計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艱難,讓鄉鎮幹部陷入了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境地。還有諸如惠農政策各項軟體資料的完善、低保五保的安排發放、新農合、新農保的徵繳等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作內容逐年增多,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在完成這些繁重事務時,法律所賦予鄉鎮的權力卻變得越來越小。缺失強制執行力的鄉鎮幹部,抓計生靠磨,調矛盾靠講,收社保靠勸,說到底,就是靠一張“嘴”去做工作,結果是身心疲憊,收效甚微。

累。主要體現在鄉鎮幹部工作任務重,休假制度落實不夠,若遇上農忙時節,甚至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很多鄉鎮幹部遠離家庭,一心撲在農村工作上,與家人的溝通和照顧少,與家人聚少離多,對父母缺少了盡孝,對子女缺少了教育,對愛人缺少了關懷,收入較低和無暇照顧家人的愧對心態,讓鄉鎮幹部苦不堪言。有位鄉鎮幹部曾這樣形象的'表述自己的工作,“白 黑、5 2、8 x”,白 黑是指白天工作,()晚上加班;5 2是指一週5天工作時間,加上2天雙休日的時間,仍在工作,其實,在鄉鎮幹部的眼裡就從來沒有雙休日概念;8 x是指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的加班時間,加班的時間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未知數。

窮。鄉鎮幹部的窮,主要表現在收入與支出的差距上。在我所雙聯的靜寧縣原安鄉,鄉政府共有幹部職工106名,最高的月工資3890元,最低的月收入1800元;年輕人居多,76人,月平均收入2100元,除去基本生活費,交通工具費用,所剩不足800元,結婚、安家、生子成了他們面臨的生活難題。在靜寧縣城,商品房漲到了每平米4500元,除商品房外,截止20xx年底,共有限價商品房194套,出售物件為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就業無房職工,而在靜寧縣每年考錄高校畢業生600多人,符合條件享受的很少,供不應求,限價商品房平均售價為3100元每平方米,仍然較高。廉租房截止20xx年底共計配售1020套,平均出售價為1210元每平方米,申報條件為:1、具有靜寧縣非農業戶籍2年以上;2、家庭成員之間具有法定的贍養、扶養或者撫養關係;3、人均住房建築在13平方米以下;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按照這樣的條件,鄉鎮幹部無條件享受。公租房20xx年底修成1316套,今年修建800套,因為省上政策沒有下來,暫未配售。對於當前鄉鎮幹部的收入待遇,這些來自農村的年輕同志,是很難承受的起如此高昂的房價。為了工作方便,不至於常年騎摩托落下病根,部分幹部東湊西挪借來幾萬元,買了小汽車,常年下村,往返於鄉政府和所駐的村子,有的幹部所駐的村要20多公里,一年的油費超過1萬元。鄉政府是全額財政撥款單位,也是寅吃卯糧,執行狀況是東倒西湊。每年用於政府執行的資金為18萬元至20萬元之間,僅取暖、車輛加油維修就基本用光。吃飯、用電、用水等,需要一大筆的開支,單純依靠上級財政撥付,維持正常運轉非常困難。但是對於一些重大專案建設後續工作則由鄉鎮政府組織實施,諸如道路養護、行道樹的栽植、荒山荒溝治理等,無論是公共服務還是公益事業,離開了資金都將是空談。許多鄉鎮領導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想辦法“化緣”.由此也導致了鄉鎮政府負債辦事,長此以往將難以為繼。

難。歷經千辛萬苦,層層篩選,擠過這座獨木橋,遠離中心城市,來到偏遠落後的農村一線,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紮根於基層,一干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大多數鄉鎮幹部的真實寫照。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鄉鎮幹部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在靜寧這樣的大縣,24個鄉鎮,三分之二的鄉鎮已過百人,提拔使用是非常有限的,一個鄉鎮每年最多1名幹部,有的甚至幾年沒有提拔任用的,導致個別的鄉鎮年輕幹部產生了無望思想,在工作中,消極怠慢,辦事效率低下,群眾意識淡漠,宗旨意識不強,根本沒有幹事創業的熱情。這部分年輕幹部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消極思想,嚴重影響了基層政府的健康發展。

二、思考與建議

鄉鎮政權的強與弱,鄉鎮幹部的能與慵,鄉鎮工作的好與壞將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和諧穩定。要破解鄉鎮工作出現和存在的困境與難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完善體制機制。一方面建議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同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既保證產業結構的順利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又尊重農民的意願,融洽幹群關係。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體恤鄉鎮幹部實際,調整休假、薪資等生活保障制度。可以根據農村工作的性質,調整休假制度,保證鄉鎮幹部在農忙時間應集中抓好農村工作,農閒時間集中補休,使鄉鎮幹部每年能夠有一定的休整天數。建議制定切合實際的機關運轉預算支出和鄉鎮幹部工資補助標準,綜合考慮鄉鎮幹部的職務、工齡、表現、業績等, 制定統一的工資增長制度,解決他們收入不高,生活拮据的困難局面。建議在限價商品房、公租房等方面,適當向鄉鎮幹部傾斜,使他們居有定所。

二要深入改革創新。鄉鎮基層政府應堅持解放思想求新路,大膽創新破難題,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按照大部門體制改革的精神,探索建立鄉鎮政府機構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創新。著眼於基層政府職能轉變和提高服務效能,重新梳理和劃分政府各項職能,整合職能相近、業務相似的部門,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由一把手負總責,統籌排程工作人員,加強團隊協作,簡化辦事程式、減少中間環節、縮短辦事時間,降低辦事成本,增強工作效能。

三要理順權責關係。針對當前鄉鎮存在的事權、責權失衡問題,建議相關部門要在深入調研、統籌考慮的基礎上,對鄉鎮的事權與責權關係進一步規範理順,要麼收權收責,要麼放權放利,對鄉鎮政權應該“管什麼、怎麼管、管多少”不斷細化和明確,破除單純以“屬地管理”的單一方式、把利益全部收歸上級、把責任無限下放鄉鎮的不合理做法。

四要積極開源節流。針對當前鄉鎮政權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債務沉重的問題。一是國家在財政政策上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二是鄉鎮政府應加大農業產業化服務力度,搭建平臺,積極扶持發展種、養、加、運、銷為主的農產品龍頭企業,鼓勵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中小企業投資興業,不斷增加鄉鎮財政收益。三是要提高鄉鎮政府的機關效能,引導廣大鄉鎮幹部樹立勤儉節約、高效務實的勤儉節約意識。公司員工培訓情況調查報告和諧家村發展情況調查報告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鄉鎮調查報告14

為了瞭解鄉鎮財務管理現狀,進一步完善鄉鎮財務管理體系,採用書面調查、典型分析和分組討論的方法,對我縣鄉鎮財務管理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當前鄉鎮財政體制的執行情況

我縣鄉鎮財政改革按地區設定,每個村1-3人,由當地政府和縣級財政部門管理,每個鄉鎮都有辦公用房。自實行“分稅、查基、足額繳納、分享結餘、求平衡”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以來,鄉鎮財政執行管理總體良好。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鄉鎮財政收入範圍的劃分。菸草特產品稅根據政府檔案實行超任務獎勵,農村稅費改革缺口由縣財政轉移支付。

(二)界定鄉鎮財政支出範圍。支出包括行政人員工資、公款、公費醫療、民政特護費、搶險救災費、支農生產和經濟建設支出。

(三)保證鄉鎮機構的正常執行。我們縣是全省最大的縣,財務人員有18000多人。自近幾年實行省直管以來,人員工資一直保證按時發放。

(四)部分鄉鎮赤字被吸收。我縣是以烤煙產業為主要稅種的單一縣。近年來,煤炭工業發展迅速,礦業鄉鎮收入增長迅速。超收的激勵政策提高了鄉鎮搶佔收入的積極性,赤字得到了很大消化。

(五)保持穩定,促進發展。鄉鎮通過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自有剩餘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大量投資,增加了經濟社會發展專案投資,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二、當前鄉鎮財政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財政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雙重管理機制使得一些財務人員上推下推,長期無所事事,而另一些人則專注於鄉鎮中心工作,缺乏業務能力,形成兩個極端。當然,管理制度也需要改進。

(二)現行管理體制導致鄉鎮財力懸殊。由於交通、鄉鎮區位環境和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鄉鎮之間的財力差距很大。

(三)現行管理體制造成了縣鄉財政平衡的巨大差距。

(四)現行管理體制不利於有效化解鄉鎮債務。由於鄉鎮財務管理不夠規範,財政支出隨意性大,一些鄉鎮沒有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保證正常執行,消除赤字,減少債務,甚至不顧自身財務狀況,下大力氣建房買車。

(五)金融系統執行不力,監管不到位。鄉鎮財務室的管理許可權主要在鄉鎮,財務室只能擔任鄉鎮政府的會計出納。監管中缺乏激勵機制,不如多做一件事。沒有組織定期的財務檢查,財經紀律執行不力。

三、加強鄉鎮財務管理

(一)合理界定鄉鎮權力範圍。根據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合理確定鄉鎮政府的支出範圍。鄉鎮權力包括行政人員工資(含退休人員)(含天津市補貼)、公共基金、鄉鎮管理運營基金、醫療基金、住房公積金、工會基金、村(居)幹部補貼、村(居)辦基金、農村公路養護費、低保、優撫資金、五保戶供養費。

(二)合理劃分縣鄉財政收入。一是嚴格按照上級檔案要求,落實增值稅、所得稅、耕地佔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稅等稅種的比例,能夠徵收的稅種儘量留到鄉鎮。第二,每年根據鄉鎮事權範圍確定鄉鎮支出基數。根據當年預算盈餘,劃分一定比例的縣鄉。鄉鎮保留剛性支出基數和盈餘份額後,其餘上繳縣財政;屬鄉鎮收入的,由縣財政轉移支付定額補助。三、烤煙稅和社會撫養費的比例按現行規定執行。第四,工業園區企業實現的稅收收入納入縣級財政收入,吸引投資入園的鄉鎮企業稅收按一定比例劃分。園區位於鄉鎮的,可適當給予工作補貼。

(三)加強財務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務隊伍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適應新時期的財務工作。完善鄉鎮財政職能,完善機構人員管理,選拔作風正派、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幹部充實鄉鎮財政隊伍。加強鄉鎮財務人員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健全分級培訓機制。保證鄉鎮財政監督的必要經費,改善工作條件。

(四)堅決控制鄉鎮新增債務。在鄉鎮評估中,要牢固樹立“增收是政績,還債也是政績”的新理念,把促進發展和消化債務納入評估的重要內容。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鄉鎮新增債務。鄉鎮和村莊不得為經濟活動提供貸款擔保,不得以任何名義為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和抵押。對於違規擔保形成的新債,實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由簽字人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償還。逐步還清歷史債務。對於已經形成的債務,進一步明確債務構成,明確債務主體,逐年逐步消化歷史債務。

(五)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第一,嚴格票據管理。鄉鎮財務室應實行“庫存控制、老賬收賬、規範填賬、及時入庫、清點核銷、同步收費”的管理措施。縣財政局應設立專門的'票據賬戶,由專人管理,在不同的鄉鎮設定賬簿,收發登記,並採用雙月結算和檢查制度。第二,嚴格的財經紀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嚴禁坐支和交費;財政部門要及時劃轉屬於鄉鎮的資金,當年必須兌現。第三,嚴格的金融監管。建立稅收資訊共享機制,嚴禁轉移稅收;要完善制度,加強財務、財務檢查和審計監督。第四,嚴格問責。凡違反國家財經紀律規定的,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明確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目標

(一)將全部財政資金納入監管範圍。鄉鎮財政要安排和撥付各級政府用於鄉鎮以下的各項財政資金,以及部分鄉鎮組織的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納入鄉鎮財政監管範圍。包括:人員和家庭補助資金、支農惠農專案建設資金;同級鄉鎮財政安排資金,上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達到鄉鎮資金。

(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做好預算執行,加快預算支出進度,促進資金及時足額撥付。提高資金專案的安全性,防止虛假資料、虛假專案立項、欺詐收購、挪用和擠佔財政資金等。推進資金使用績效評估,不斷提高農民受益程度。

(三)明確補貼資金的監管重點。財政補貼資金是指根據人口、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牲畜頭數(只限)和購買行為直接或間接補貼農民的財政資金。包括鼓勵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支援農村教育、文化和衛生事業的執行。及時披露和公示補貼政策和補貼物件。鄉鎮財政要聯絡或配合相關站、單位,及時披露各項補貼政策,及時向農民發放相關“公開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確保農民知情權。要聯絡或配合有關站、單位,通過“村務公開欄”或“財務公開欄”公佈村委會上報的補助物件、補助依據、補助標準、補助金額、聯絡電話等資訊,加強社會監督。認真核實補貼資訊。鄉鎮財政應派人到當地核實上報和公示反映的案件真實性。對於在校學生人數、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補助、五保戶人數、優撫物件人數、低保人數、農業保險補貼面積等。一、在彙總上報補貼花名冊給縣級財政或主管部門前,鄉鎮財政應重點派人到現場進行抽查,並將抽查結果及時上報上級財政和主管部門。認真落實到戶補貼資金。按照《各類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採取國庫集中支付與“一折通”(或“一卡通”)相結合等有效的資金分配製度,確保補貼資金能夠及時、安全、便捷地落實到戶,避免多卡分配,不得以任何理由剋扣農民補貼資金。做好補貼資訊的基礎管理。鄉鎮財政要會同有關站,認真做好鄉鎮範圍內補貼資金相關基礎資料和資訊的收集、整理、分類、上報和歸檔工作,及時補充和更新相關資訊,確保基礎資訊完整、真實、準確。

(四)協調監督上級部門安排的補貼資金。對於上級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下達的補助資金,上級財政部門應與同級主管部門協調,及時向鄉鎮財政提供相關補助政策檔案,並提出監管要求。鄉鎮財政根據上級財政委託,做好監管工作。

(五)抽查稽核單位預算。對於教育、衛生等按人均和人均標準安排公共資金和其他支出的單位,鄉鎮財政應積極配合縣級財政落實相關資金管理措施,加強對補貼物件實際數量的抽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並向上一級財政和主管部門報告。

(六)把握專案資金監管的關鍵環節。專案資金是指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自然生態環境、教育、醫療、文化條件和基礎設施專案的財政補貼資金。嚴格控制專案申報。鄉鎮財政應當對專案申報的真實性和可行性進行實地檢查,並向縣財政提出意見和建議。把專案公開。鄉鎮財政應宣傳專案的實施範圍、責任人和受益者,鼓勵農民參與,加強群眾監督。跟蹤專案實施。現場檢查專案建設和進展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向縣財政報告,按照縣財政委託,做好專案支出稽核和資金撥付工作。及時評估驗收。做好專案評估驗收和檔案管理,提出專案運維管理建議。

(七)詳細監督納入鄉鎮預算管理的專案資金。細化預算。鄉鎮財政要按照部門預算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專案預算編制,嚴格審查相關申報專案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將符合要求的專案納入年度預算。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在專案預算執行過程中,要確保資金及時撥付,跟蹤管理專案執行進度。專案完成後,應組織評審、驗收和績效考核。完善“農村金融與縣域管理”體系。縣級財政部門負責對納入鄉鎮預算管理的專案進行審計檢查,組織資金撥付和跟蹤監測工作。

(八)協同監管專案建設資金。對於上級財政與主管部門共同支援或上級主管部門直接到達的資金,鄉鎮財政應與各專業站、村委會建立日常資訊聯絡制度,及時掌握上級主管部門到達各站、村、組、農場、企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的專案資金資訊。,並建立工程檔案,及時將其納入監理範圍。要主動收集縣財政業務單位室出具的專案資金憑證,瞭解鄉鎮範圍內的專案資金情況,並及時實施監督。對專案建設進行檢查或抽查,檢查資金使用情況,評價專案執行效果,並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九)鞏固專案建設資金的基礎管理。鄉鎮財政要按照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做好鄉鎮範圍內的農林水利、農村公路、學校醫院、鄉鎮村莊、環境保護等專案庫建設。對專案申報和專案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議,避免隨意申報和重複申報專案。建設專案應當公示,避免虛假立項和佔用專案資金的現象。對已完成的專案要進行檔案管理,跟蹤專案效益。

(十)加強鄉鎮財政預算管理。上一年度的稅收、非稅收入、結餘資金等所有收入都要納入預算管理,實行全面預算。要積極清理預算外收入,嚴格管理資金收入。要加強收入徵收管理工作,按照規定按時足額繳納鄉鎮財政收入,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不得截留、挪用或私自設立“小金庫”。要逐步完善鄉鎮基本支出定額管理,建立專案庫管理制度。要及時報送預算,按規定程式報送人大常委會審批,並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嚴格管理鄉鎮財政支出和會計核算,加強縣級財政對鄉鎮的監督檢查。

(十一)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要逐步建立農村債務動態監測體系,及時全面掌握農村債務變化,建立健全債務控制和債務轉換的規章制度。鄉鎮財政既要尊重村級組織資金安排和使用的自主權,又要加強村級組織財務管理,積極探索村賬鄉代管等管理方式。向上級主管部門補貼專項工作經費的村級組織實行專賬核算。要加強農村資產管理,建立健全農村資產購買、建設、驗收、儲存、使用和處置管理制度,實現資產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統一。

鄉鎮調查報告15

  一、公路基本情況

全鎮鄉鎮公路總里程約160公里,無國、省道。屬於市級公路兩條共13公里,分別是X**線(6.2公里)、X**線(6.8公里);連線鎮與鎮之間的鎮內主幹道路約77公里;村級公路約70公里(不包括區域功能的道路)。現有公路全部實現硬底化,其中銜接**快速路的**和**出入口的**路、**路、**路等為高階瀝青路(20xx年鋪設),瀝青路面全長9.22公里。不包括道路升級改造,我鎮20xx年公路養護費共投入400萬元,平均每年每公里養護費約25000元。

二、公路管理養護體制的現狀

1、機構。除市級公路由市道班專職養護外,鎮內主幹道路皆由城管辦管理。城管辦下設道路部、園林公司、路燈公司、環衛和村城管會等。其中道路部由築(修)路隊和排水隊組成,主要負責公路的日常養護工作;園林公司負責道路的綠化任務;路燈公司負責道路的照明;環衛所和村城管會分別負責鎮中心區和村內路面的衛生保潔工作。道路的交通運輸、秩序維持等動態管理工作則由交通部門負責,道路修建、養護及交通秩序管理皆有明確分工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全鎮交通網路的正常執行。

2、經費來源。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以集體為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屬鎮主幹道路的養護經費由鎮財政統一撥款。屬村內的公路養護經費由各村自行籌資解決,同屬幾個村的村級公路,養護時則由各村按路段進行分攤養護費用。

3、養護管理執行方式。鎮道路部作為鎮政府的下屬企業單位,主要職責是完成鎮政府交辦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維修工作,並對外承接施工業務;各村的道路養護具有自主性,一般是將工程專案承包給道路部。同時,鎮、村公路改造工程總造價達到一定數額的專案均向社會公開進行招標。

三、橋樑的檢測與維修

全鎮共有各類小型橋樑17座,全部由鎮政府建設和養護。在今年第三季度,根據全市統一開展的對橋樑進行檢測評估的工作要求,我鎮請有關資質單位對橋樑進行了全面檢測維修,並將有關資料進行存檔,建立健全橋樑資料,制定養護中長期規劃和實施計劃,減少橋樑安全隱患,確保橋樑安全。

四、幾點建議

1、目前市道班在我鎮只養護部分市級公路。建議今後將凡是屬於連線鎮與鎮之間的公路統一劃歸市地方公路總站進行養護。

2、橋樑檢測的費用太高,以一座長100米、寬14米的橋樑為例,請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一次即需要近20萬元,且不包括維修費用,鎮區財政難以負擔。建議可否由市相關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減免部分檢測費用,降低養護成本。

3、由於鎮城管辦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城市管理監察工作,對路橋管理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且技術力量也不夠。可否在原道路部的基礎上,成立路橋公司,專職負責路橋的建設與養護。

4、加強公路養護管理的法制建設,為開展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提供依據,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如將人為損壞路面或交通意外損壞道路設施的行為劃給交通部門進行追究和處理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