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習慣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6.13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習慣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動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方法、姿勢、態度、意志、行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更加註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習慣能使意志專注於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受益終身。反之,壞習慣徒費時間,學習效率低,貽害一生。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需要重新認識,並予糾正。為了解我校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探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調查物件

為調查反映全面,課題組確定低年級二年級和高年級五年級學生為調查物件,共xxx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研究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國小生一般學習習慣調查表》,除此還責成課題組骨幹成員分學科制定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學習習慣調查表,抽取四、六年級進行抽樣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本報告主要著重分析一般學習習慣。

五、調查內容

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上聽講、思考提問、合作交流、完成作業、自習早讀、使用學具、書寫、上網等方面。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表反饋的資料進行統計。

調查表共分15個專案,四個等級:A、B、c、d,A級為表現最好,其他三個依次降低。

(二)對統計資料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特點,通過課題組成員對以上資料進行分析研討,達成如下共識。

1.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及三維目標的認識逐漸深入,能在日常教學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制定具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領導重視,校長曾多次在學校例會、教師座談、學生會上強調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影響人生,性格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注重強調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聽說讀寫習慣,規範用尺習慣,良好書寫習慣等多次進行宣講和強調。學校也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教育,如: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牆報、紅領巾廣播、班隊會等。組織各種競賽與評比,如: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作業展覽、書法比賽等。倡導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並經常組織教師交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做法。並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活動等學習與交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識。

(2)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師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習慣要求,並能貫徹於日常教育教學中。對習慣比較差的學生能及時與家長聯絡,共同商討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及時溝通,經常提醒。課堂上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樂趣。樹立榜樣,通過名人故事、身邊的人和事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3)國小生正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規範用尺、控制上網、合作學習、作業書寫等方面AB級比率達到90%以上,反映出學校、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比較重視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對一些顯性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養成。

2.國小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課堂聽講效率偏低。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僅聽講一項,c級比率達到30%,c級標準為:開始聽講認真,過一會就不專心了。這可以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走思。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讀,並經常督促,這些都反映出國小生記憶力永續性差,幹事專注的習慣需重點培養。

(2) 書寫不規範,作業質量應提高。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書寫一項符合c級標準的高達35%,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按要求用筆(學校規定三年級以上書寫要求用鋼筆),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且書寫欠工整。作業完成一項選c的為28% ,還有3%選的為d級,可以看出學生作業時較馬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抄襲作業的極其不好的習慣。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覆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學生自覺預習、複習的比率很低,A選項平均為19.5%,上自習的效率低下,還有5%的學生不會上自習。這些資料都反映出現在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會自主學習,許多國小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沒有養成。

從調查資料統計表可以反映:不會獨立思考,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學生為20%。善思善問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良好習慣,它是培養學生 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被動機械疲勞無趣的學習,根本不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就等待著老師講解、輔導或問同學或看教輔資料,分析文章回答問題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見解,做數學題目方法單一,生搬硬套,稍有變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難,便會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善思善問的良好習慣。

3.國小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不用教具,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似圓非圓,不習慣用尺,等號直線畫的不齊;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符號書寫不規範美觀,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21世紀是資訊社會,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健康的、消極的大量資訊充斥各個空間,影響著學生的感官和思想。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觀原因也會造成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確的道德認識不能戰勝不合理的個人需要。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如把違反紀律看作“英雄行為”,把頂撞老師視作“勇敢”等。有的學生因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驕傲、懦弱、自閉等消極的性格特徵,導致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殘缺的個性特徵。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個性是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一生髮展奠定基礎。針對上述我校學生學習習慣調查現狀及分析,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題研究與實施,爭取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2

為了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分析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我們對我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中學生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開設學習方法課。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中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正在處於發展智力,增長 知識階段,掌握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在學校有用,對於他們離開學校後,刻苦地進行學習,充實自己, 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了研究中學生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對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1、 瞭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

2、 分析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3、 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

二 調查物件

從高中三個年級中各抽3個班,共452名學生。

三 調查方法和步驟

調查採取問卷和談話法。問卷採用學生問卷。談話法是由實驗教師對本班三類不同學習品質的學生進行抽 樣,並對他們分別進行談

話。

四 調查結果

1、預習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大部分學生處在“老師要求預習才預習”的狀態,佔總數的4 0%,還有“老師要求預習也不預習”的,佔總數的30%,而經常自學預習的學生只佔30%。

從統計資料看,學生預習方法大部分處於“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的狀態;而通過預習找難點、找重 點或解決疑難的比率較低,原因是高一年級的學科較高三年級學科易學,從國小進入高中,學習方法仍停留在 國小水平。調查表明,高一年級多預習語文、數學和外語,高三年級各科基本都要預習,而且預習物理、化學 的比率高於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的比率隨年級增長。

“看一遍”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極低,它反映出中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把預習當成一 種任務去完成,反而浪費了大好時光,這也是造成學習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難點”和“找出 重點”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一般很高,但這類學生很少。所以從中學生整體來看,他們缺乏自學能力 ,只把預習當成額外作業去完成,沒有作為能力去培養,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培養能力。

我還發現,“對照參考資料”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的相關係數隨年級的升高由負高相關轉為正高相關 ,這一變化反映出預習方法

隨年級的增長而變化,原因是高三學生的自學能力強於高一年級,而且由於臨近中 考,複習參考資料是高三學生的主要方法。

我們對24名優秀學生預習方法的調查表明,其中18名學生採取“找出難點”、“找出重點”等方法, 只有6名學生採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預習當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一個途徑, 力爭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長期依賴教師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課堂聽講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教師講課枯燥是造成學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佔整體的35%。由於教師講課的水 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所以調動不了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有各種不同的聽課方式。統計表明,採取第一種方式的學生較多,高一年級高於高三年級;採取第二種方式的學生,高三年級較多 ,高二年級次之;採取第三種方式的學生,高二年級較多,高一年級次之;採取第四、五種方式的學生極少。 這說明聽課方式與年齡特點有關,高一學生慣於全記,高二學生因課程加多加深多注意聽,高三學生重點堅持 有選擇地記。從整體來看,學生聽課時思維不夠活躍。影響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統計表明,高一學生採取第一種方式與學生成績相關較高;高二年級學生採取第二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 關較高;高三年級學生採用第四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關較高,而且數學和物理採用第三種方式也相關較高, 其它基本處於負相關狀態。由此可見,由於不

同年齡學生智力開發的不同和聽講習慣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 的學習方法。

在抽樣談話的24名學生中,有16名學生採用二、三、四種方法。僅有8名學生採用第一種方法。所以 上課時提倡學生討論和議論,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選擇重點的能力,發現和鼓勵學生獨立創見,是提 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學生記筆記方法的調查情況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的。高一學生習慣於抄板書,高二和高三學生開始轉向記 重點,但採取全記的比率還較高。

統計表明,抄板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低,甚至出現了負相關,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書,影響了課堂 學習效果。高二學生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關較高,高三數學、物理課學生記筆記少或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 關也較高,說明對於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後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 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絡,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課堂小結情況和方法

課堂小結方法的調查結果顯示以學生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結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師 ,他們基本採取講完課就叫學生做練習的教法,從而使學生形成了這種習慣。 這種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如何呢? 調查表明,採取急於在課堂上做練習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都很低,甚至出現高負相關。這因為以做練習 代替課堂小結,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知識消化理解的過程。所以,單靠練習來提高成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 做好充分的課堂小結,使課堂知識得到消化整理,然後在系統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做練習,才會收到良好的 學習效果。

相關統計還表明,課堂小結的方法隨年級不同而異。高一學生採取老師小結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關的較高 ,說明高一學生還沒有自我小結能力,需要老師多做小結。高二學生採取討論和重溫課本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 關較高,這是因為高二學生思維活躍,並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通過獨立小結來提高學習效果。 高三學生採用課堂小結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因為高三學生思維品質和心理品質的差異較大,學習成績的分化也 較大,所以必須根據本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的調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學採取重溫課本或討論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結,其餘8名 學生雖然採用了做練習的方法,而他們是在聽懂學會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和記憶的。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3

一、調查情況概述

l、調查物件

本次被調查的物件主要為二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的部分學生

2、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問卷以分類抽樣方式進行。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國小生的習慣良好,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品德行為、心理素質等方面呈現出正常的、積極向上的發展狀況。同時,調查資料及訪談還顯示,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下述幾方面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

(一)、做人的基本態度缺失。

從對農村國小生的調查中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自制力較差,不遵守紀律,行為很隨意。中年級的學生逐漸表現出撒謊的問題,有的孩子不愛護公物,無公德。有些中、高年級的學生出現打人、罵人、欺負比自己弱的學生的傾向。還有些共性問題,如:無愛心,對他人冷漠,無集體榮譽感,不夠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態度你都沒有,哪裡還能進行好習慣的鑑別和養成?國小生在生活中的看似無關痛癢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就會導致做人的基本態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態度缺失了,直接影響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發展。

(二)、生活方面依賴性強,行為隨意,不合規範。

調查發現,國小生在生活方面也還存在不少問題:不願做、也不太會做家務事,自理能力差,有嚴重的依賴心理。有的學生每天上學都要向父母要錢買零食、買玩具。放學後不回家,到處玩。作息無計劃,生活無規律,迷戀電視、網路。

(三)、學習態度不端正,被動學習,能力較差。

從以上的調查表中得知:接收調查的很多國小生,學習被動:對於老師的提問,有的學生不積極思考,不求甚解,總是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做作業不動腦筋,不會抓緊時間,不會審題,總是依賴老師或家長,不願意花時間鑽研。

還有些國小生,在學習方面態度不端正。這部分學生有的不喜歡做作業,實在要做,要麼心不在焉,心裡總想著玩這玩那,作業馬虎、潦草;要麼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發呆,說話,做小動作……因而,這部分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學習能力很低。

(四)、情商較低,以自我為中心,人際關係冷淡。

農村國小生中,雖然獨生子女比較城市來說少得多,可是他們的父母親仍然很珍視。很多時候就把他們作為家庭的中心,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嬌寵,使不少孩子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不願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傾向。在對家長的訪談過程中發現:不少家長們感嘆,現在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嫌父母“老土";與鄰里之間,見面不肯打招呼,關係冷淡;同學在一起相處,也經常會為一些小問題斤斤計較而鬧不愉快,說話粗俗沒禮貌,做事不懂得謙讓。

(五)、心理脆弱,不會調整不良情緒

從調查表看出,很多國小生心理脆弱,不會正確排解不良情緒,要麼盲目自負,要麼膽小自卑。有的性格內向,不夠活潑開朗;有的則蠻橫霸道,不能和同學友好相處。很多孩子特別經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

(六)、國小生在情感上,自我認識不清楚。

自我認識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由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特殊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一個人若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便會促進他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調查資料顯示有近40%的學生不瞭解自己的優、缺點。那麼,這部分國小生就不可能有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認識,更談不上有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態度了。通過調查發現,國小生在情感方面還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關懷品質下降

少年兒童的愛憎情感非常分明,經常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由於缺乏對學校、家庭、老師應有的情感,因此經常不假思索地說不喜歡父母或某某老師。現在的國小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不願值日逃避勞動;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驕橫跋扈,在同學面前互不謙讓,對父母和老師的關愛只知道冷漠地接受,絲毫不知感激與回報。有些國小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偶像生日、興趣、愛好調查得清清楚楚,卻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願意為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如此嚴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單純講勞動觀、道德觀就能解決的了。正因為關懷別人少了,得到別人的關懷久了,自然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孤獨冷淡的心理經驗。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惡而簡單的實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現在的少年兒童,自從來到塵世間,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中,師長的指導下生活,他們對世界未有一絲貢獻,卻挑三揀四,視恩義為理所當然,而且,有時還對錯不分,相互攀比。就連部分貧困家庭的子女,有時也會強行向家長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錢花完了再向爸媽要唄”。課題組成員曾經試著和國小生聊過有關勤儉節約的話題,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或“人家都這樣你太小氣會被人家看不起”。當看到有人真的節儉時會不屑一顧“哼,小氣就是小氣,裝什麼高風亮節。”這種現象在國小高年級學生身上很常見。課題組成員對學校接受過資助的貧困家庭學生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你最想對幫助過你的叔叔、阿姨說什麼?大部分學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給他們寫過感謝信嗎?多數學生回答“沒有”。孩子們把給予當作理所當然,心裡缺乏了感恩的洗禮,就失去了寶貴的自我情感的體驗與昇華,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認識的機會。因此,國小生的自我認識模糊不清,也就不足為奇了。

(七)、學校、家庭、社會對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視程度不夠。

調查的資料顯示,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有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具體內容不清楚的現象,說明國小生究竟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育者的大人,心中如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談何重視和培養?從調查中得知,對待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大人們經常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無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時,學生身上有了不良行為習慣,學校、家庭也沒有做到及時的溝通。在農村,很多的家長甚至是老師,沒有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另外,調查還發現,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國小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從來都沒有開展過有關學生的教育、習慣等內容的活動,從這個調查結果來看,社會這一層面,的確沒有在農村承擔起相應的教育責任。因而,社會、學校、家庭相互脫節,重視不夠,自然導致很多農村孩子,很小時有了壞習慣,卻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矯正,最終發展到問題學生的境地,委實可悲。

從以上結果來看,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不僅讓自己的發展停滯,還會影響周圍的孩子以及整個班集體。這些現實情況充分說明,及時矯正不良行為習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4

調查組員:王林、陳琪、沈龍、王燦平、樓佳峰、李昕翰、趙凌鋒、陳凌峰、……

調查時間:20xx.02.18

前言:

學校安排了這個社會實踐的調查,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成立了調查小組,於正月十六那天聚集在一起在蕭山市心廣場一代,實地調查了和我們同齡人的消費習慣。以下是我們所調查的結果,很是遺憾的是當日用來拍攝和錄音的數碼相機的記憶體卡,後來因為儲存不當,裡面記錄的影像資料都沒有了,只有簡單的書面表述,在此感到遺憾!

一、我們組員的消費習慣

我們的第一步,先在我們自己的組員之間做了簡單的調查,寒假過後,我們組員都有了自己的壓歲錢,或者一直節省下來的資金,對於這個時候的我們來說,是會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下是我們自己組員的消費習慣。

王林:我的消費習慣其實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在需要用錢的時候,用些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寒假過好,身上錢還真的多了不少,嘿嘿,我還算是比較理智的用錢的,和平常很多人一樣,買衣服,吃吃喝喝。

陳琪:我的消費習慣也不談遠的說說現在好了,這個寒假,我去柯橋萬事達玩了幾次,吃了牛排,買了雙羅斯的戰靴,看了場電影,也和兄弟朋友聚了聚餐!

李昕翰:嘿嘿,我的消費習慣不算怎麼樣的。記得去ktv和朋友們唱歌了……

陳凌鋒:寒假我的消費習慣是投資網路遊戲,滿足自己的需求,買衣服這些是不用說太多了……

趙凌鋒:我去了新華書店買了基本課外書看,另外就是買衣服買鞋子……

王燦平:我的消費習慣是滿足自己的吃,我不太喜歡去玩,就是喜歡買點吃的東西,然後在電腦上看看電影……

……

總結了下,我們自己組員的同學的消費習慣主要是:第一,買衣服,鞋子,滿足自己的衣。第二是滿足自己的吃,也就是食。第三是出去玩樂,就我們組員來說,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有去ktv唱歌的,有些還去旅遊了。在住的方面我們都還是學生,父母會幫我們安排好住,所以這次的社會調查我們主要是圍繞衣、食、行,這三個方面調查……

二,實地調查中學生的消費習慣

衣:市心廣場耐克店,阿迪達斯,jasowwod,特步,安踏,李寧,美特斯邦威……

在這些買衣服鞋子的地方我們做了調查,本來還有一個錄影資料,可惜了。這裡只好憑記憶,粗略的回憶下當時的情景,我們的李昕翰是負責諮詢的,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以下是一段我按照當時情形克隆的對話。

在耐克店裡,遇到一位也是蕭山二職的同學,由於是認識的,我們直接不客套的問他話,

沈澤鑫:(09電商3班)的一位同學,以下簡稱沈

李昕翰:(以下簡稱李)鑫鑫幫助我們完成一下社會實踐的調查,ok嗎?

沈:輕鬆!

李:那我們開始了……

看到你剛才買了雙科比6代,我們想問問你你平時的'消費習慣是怎麼樣的,是像今天一樣買鞋子,還是怎麼的?

沈:這怎麼說呢,我這人平時對吃的方面不是很在意,我喜歡打籃球,鞋子那是相當的喜歡,所以基本上我的錢,除去平時買點吃的,另外都會去買有nba球星代言的籃球鞋,哦,這個寒假,由於自己成績進步,爸爸還幫我買了步索愛u8的手機,超級的爽啊!

李:好,我想我們已經知道了,謝謝了!

由於我們採訪的鑫鑫是個籃球痴愛者,對於這樣的消費,我們的組員裡還是比較理解的,因為王林,陳琪,也是相同的喜歡……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買耐克,阿迪達斯的籃球鞋,在採訪過程當中我們在李寧,安踏店也順路看到了許多的籃球愛好者,這主要還是看經濟實力和個人的喜好,由於時間的關係,衣這方面我們就採訪到這裡!下面轉站……

第二站:kfc、必勝客樂購超市……

在先前的採訪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了,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中學生對於吃的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我們一群人先到了kfc好傢伙,這裡人還真的是很多的啊,kfc的生意是真的好,由於是飯點了,我們自己先解決了下,順便問了些人,他們的消費習慣也就是這樣的……哎,這真的是悲劇了啊!

必勝客我們就沒去了,想想了去了不吃東西,這麼一大幫人進去,難為情的。我們去了下一站樂購超市,由於在學校的時候,學校說給我們安排可以去樂購超市打工實習,當然前提是資源為主的,到了那裡,基本上已經不見我們同學的身影了,偶爾看見了幾個,還是不是認識的,我們也沒好意去問,只好去了總檯詢問了下那邊的工作人員,不然白跑一趟,這是陳琪出馬了: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5

古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意思是說,習慣是一切活動的根基。一個好習慣,可以使你受益終生,一個壞習慣,也可能貽害一生。對於中學生而言,習慣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成長;而行為習慣如何,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所學校的德育水平。為了準確評估我校的實際德育成效,我特地進行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設計問題35個。其中1——8題是關於儀容儀表和個人形象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72%的學生對於學校常規儀容儀表檢查持反對意見,但80%的學生表示,他們是遵守學校相關規定的。近70%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重視自己的儀容儀表,而“非常重視”和“不重視”兩個極端表現的學生人數分別佔19%和12%。83.4%的學生認為外貌對於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認為“影響非常大”和“沒有影響”的學生分別佔11%和5.6%。這說明,學生對於儀容儀表的認識還是相對冷靜和理性的。64.3%的學生認為過於社會化的著裝對於中學生而言是不合適的,態度中立的學生佔21.4%,支持者只有14.3%。對於在體育活動中赤膊的男同學,則有過半數學生認為不妥。這兩組資料說明,多數中學生對這一問題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而關於穿著打扮、髮型和首飾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學校對於儀容儀表檢查的要求過於嚴格。

本次調查的9——19題是關於校服著裝的。校服是由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國小普遍穿著。眾所周知,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困難家庭的學生不會產生自卑感,同時也不使那些家裡生活條件好的學生在學校炫耀,於是,有的學校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校服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我國的校服主要是制服式;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建國以後,因為特定的歷史原因,校服基本絕跡,我們上學時,一有重大活動,基本上都是“白襯衣、藍褲子、白色運動鞋”;到八十年代,校服重回校園。但出於經濟原因和實用原則,絕大多數學校的校服採用了運動服樣式,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1993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的《關於加強城市中國小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認為,校服“是一項對中國小生具有多種教育功能的工作。”關於具體功能,檔案表述為“是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貫徹中國小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優化育人環境,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可見,我國校服實施的一個前提是為了發揮其德育效果。此外,學生是否願意著校服往往體現出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因而,本次調查,我將校服作為一個重要的專案列入其中。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學生不願意穿著校服,而對現有校服感到不滿意的學生居然超過70%,願意在生活中穿著校服的學生只有3.2%。在校服數量上,學生選擇最多項的是“三套以上”,這應該與學生追求個性獨立的性格特徵有關。同時,在校服設計上,最多學生的選擇是“舒適、寬大、透氣”,最少的選擇是“經濟實惠”,可見,學生似乎斌更不擔心費用的壓力,相信,如果家長們來做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吧。在款式的選擇上,有45%的學生選擇了日式,38%的學生選擇了西式,只有15%的學生選擇了運動服。對於校服的問題,39%的學生選擇了“缺乏性別區分,男女都一樣”,15.1%的學生選擇了“質量太差,穿著不合身、不透氣”,13.5%的學生選擇了“款式陳舊,無法體現中學生的特點”,26.2%的學生選擇的是“討厭一套校服,需要理由嗎”。不要以為最後一個選項是惡搞,很顯然,這一部分學生是缺乏對學校的歸屬感。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校服的意見,主要還是款式。校服的款式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與校徽、校旗一樣,校服也是學校的標誌之一,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校服的款式顯然應該是有一定固定性的,不可能快速的換來換去。但在細節上作出一些調整,使其稍微貼近學生的審美要求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

關於校服的質量,我們也要面對成本控制這個尷尬的問題。雖然學生們似乎並不是很在意校服的價格,但奢侈化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家長的意見,這首先就與德育本身的要求不符。同時,學生的一套校服往往要面對三年的不斷成長,面對春夏秋冬四季的迴圈,面對各種活動的不同場合以及體育課等課堂的具體要求,所以,幾乎可以說,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穿著舒適的。從這點上看,“鬆垮、不合身、不舒適”幾乎就是我國校服的本質屬性。所以,我們應該理解這樣一套寬大而不透氣、往往“冬天冷、夏天涼”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感受。

除去以上兩個原因,學生著校服意願的低下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同時,相反地,在校服的設計上,能不能從款式、質量上的細微處替學生著想,是不是影響著學生對學校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呢?

英國校服款式經典、簡潔大方,中學生必須穿著正統西式校服,男生為正統西裝、正規皮鞋、需要佩戴領帶;女生也是統一西式正統服裝、正規女式皮鞋、必須佩戴領花。在配以花樣繁複的校徽和帽徽,這些細節很好地詮釋了言行自制、緘默含蓄的精神。而這種經典的服裝風格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英國學生的風度、氣質和審美。同時,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種溫和的氣候使男褲、女裙的著裝成為可能。

日本的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誌,而且是時尚潮流的風向標。許多女學生畢業後仍然喜歡三五成群地穿著校服外出,可見她們對校服的喜愛程度。日本校服成功之處在於款式設計:男生校服陽剛帥氣,女生校服嫻雅可愛,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日本中學生樹立了健康的性別意識。同時,日本校服設計有著強烈的與時俱進意識,能夠隨著流行的變化,不斷汲取時尚元素對校服改進,這種設計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水平,也符合學生積極向上的現代意識。與英國相似,日本冬季氣溫平均在 5攝氏度左右,這種相對較為溫暖的氣候保證了日本女學生可四季皆著裙裝而不覺得寒冷或不適。

韓國人崇尚“勤勉、樸素、博愛”,腳踏實地、不浮躁、不逾矩、忠於職守。因此韓國人也非常注重制服類服裝。儘管韓國氣候四季分明,但中學校服並未因寒冷而捨棄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韓國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著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質緊身長襪代替長褲,這樣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證了款式的美觀和男女校服的差別。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機繡的方式繡於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學校的校服還有統一的配飾,如帽子、長襪等。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長灘學區在實施校服政策後的第二年發現了巨大的變化,其校園犯罪率、打架事件有明顯的下降。美國教育部當年的報告認為,校服政策的.實施有助於改善學校安全狀況和學習環境。隨後,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在一次演講中建議美國公立中國小統一校服,以保證學校的安全。這次演講在全美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小生是否應該統一著裝的激烈辯論。支持者認為校服可以使學校更安全,並改善學校出勤率和提高學生的成績。反對者認為統一校服的做法與美國教育鼓勵個性化發展和注重創造性培養的理念背道而馳。強制校服侵害了孩子的憲法權益,因為孩子有權自由支配自己的外形離,而且校服限制了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會降低學生自尊感。針對這些疑問,研究者隨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的研究,但得出的結果並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爭論還在繼續。

從上述各國情況,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我國校服實施的一個前提是為了發揮其德育功能,但是事實上,校服能否發揮作用,發揮了多大的作用,需要具體研究。如果具體執行存在問題,那麼作用恐怕就會很小,甚至可能相反。要強化對校服滿意度的跟蹤,注意實際效果與實施初衷是否有偏差,出現問題應該及時糾正。

其次,校服作為一種制服,除了要滿足學生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還有著一定的符號意義。這種符號意義對穿著者心理上會產生作用,如校服的統一性可以對強化學生“我們”意識或夥伴意識,增強組織內部團結;校服的標識性可以使學生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屬的組織和與其他組織的差別,提高學生的組織歸屬意識等等。而學生心理上的這些變化恰恰是校服的教育功能發揮的關鍵。因此,加強校服的符號意義教育,對校服功能的發揮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最後,學校強制推行校服著裝,硬性規定學生在校必須穿著校服,而且校服樣式單一、功能性差、舒適性不足、色彩單調、面料效能差、號型不規範、定價無法讓人信服等問題,使學生和家長多表現出對校服不滿意,進而傷害到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針對這些問題,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促進校服的推行和校服功能的發揮。

本次調查的21——35題是關於學生文明禮儀的。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古人荀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由此可見,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善、和睦相處。因而,學生日常的文明禮儀情況可能比我們做的前兩個方面更能凸顯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調查中,只有21.4%的學生認為在家裡和朋友面前,禮儀是很重要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打電話時,沒有讓對方先掛電話的意識;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宴會中主賓的席位應該在什麼地方;只有40%的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實用敬語;大約四分之三的學生不注意自己說話的音量。但知道不應該在深夜給別人打電話超過80%,知道不應該在午休的時候去打擾別人的學生超過60%,認為個人衛生和衣著容貌是禮儀的學生均達到了百分之百。最有趣的是第29題,題目為訪友時,事前約好後,應什麼時候到達。居然有35%的學生選了“提前到達”。估計是很多學生沒有理解“訪友”的意思吧,錯誤地以為是前去赴約了。最後,有過半數的學生對中學生的禮儀現狀表示不樂觀,只有7%的學生認為很好。上述的情況說明,學生們普遍是重視文明禮儀的,也很清楚他們的現狀,但他們的禮儀知識相當零散,缺乏學習禮儀常識的機會。這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德育工作的一個突破口。

很遺憾,因為時間關係,我的這次調查很倉促,問題設計不很周到,而且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沒有能夠被涵蓋在裡面。如果加上這一方面,問題總量肯定會超過50題,調查時間和統計時間都會大大拖延,不能不視為一個極大的遺憾。但以現在的結果來看,德育教育的目標和成效之間確實卻在較大的差距,需要改進。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6

1、 關於正餐的分析。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為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麵包和方便麵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為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為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為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為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2、關於中學生食品的安全意識分析

中學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會選擇購買食品代替到飯堂吃飯,那麼中學生對購買食品的安全意識又如何呢?

少部分的中學生在購買食品時會看食品的生產日期等基本資訊,如知曉食品過期後不會進食該食品。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並不高。只有約為一半的中學生會注意食品包裝上的資訊,這無疑加大了中學生食物中毒的風險。在面對食物中毒的情況時,有的中學生會選擇自行急救,或馬上到附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有的會先找些藥吃,或因情況而定,甚至有的會置之不理。由此,我們可得知大多數中學生能正確處理食物中毒的現象,但仍有少部分中學生沒有意識到食物中毒的嚴重性並及時進行處理。所以,引導中學生正確處理食物中毒事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任重道遠。

建議:

1、 學習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幫助學生正確安排學習和生活時間。

學習任務重,在加上豐富的校園活動,中學生的時間十分緊迫。於是,大部分中學生選擇犧牲吃飯、睡覺等生活時間,以求取得學習與課外活動的平衡。為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應適度調整時間安排,引導學生正確地安排時間,幫助學生認識到吃正餐對身體的重要性。

2、 中學生應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學會正確地處理學習和生活的關係。

中學生有不吃正餐的情況,可見中學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和認識不足。因此,中學生應提高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學會正確的處理學習和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地安排時間。另外,廣大中學生不應以身體健康為代價追求所謂的形體美。

3、因學生對食品安全的忽視,才會發生各類的食物中毒事件,所以學校各宣傳部門機構應積極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中毒的急救知識。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學習的本錢。中學生只有從運動、飲食等方面保持身體健康,才有可能有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面對時間倉促的問題,中學生應更注重時間的安排,做到使生活與學習平衡。

中學生在生活中應更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購買食品時注意檢視生產日期和其他基本資訊。另外,中學生選擇食品時應更多地從營養角度考慮,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口味。

總之,提高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是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共同的責任。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7

一、調查背景:

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的日漸重視,飲食是人們首先關注的。而零食作為一種被人們曾經當做不健康飲食的消費品,現在因為人們對健康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處於良好的經濟環境中,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家庭供給,大多大學生有吃零食的習慣。

對於大學生而言,除了一日三餐主食外,零食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本次調研就在校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情況展開一次市場調研。零食消費情況,大致包括零食消費的型別、數量、費用、偏好等有關內容。本次調查採用線上調查的方法獲取資訊,然後加以分析研究。 調查過程中, 資料分析因問卷回收率以及被調查者配合程度不同,有少量誤差,剔除了少部分沒用的問卷,但對整體呈現的結果影響很小。

二、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調查,分析研究大學生在零食消費方面的習慣和費用,以及大學生對進口食品的態度。有助於瞭解零食消費品市場。

三、調查時間:20xx年12月

四、調查方法:線上調查; 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樣本特徵:

參與調查的的樣本性別比例。

六、調查資料分析:

1、 大學生月生活費:

由於調查樣本偏向於二三線城市的大學生,所以樣本中大學生的的生活費水平屬於中等偏下的。25.53%的大學生生活費在所在的城市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這類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比較少,他們跟注重滿足生活所需。60%以上的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屬於中等,這類大學生的數量所佔的比例很大。他們滿足基本生活後,還有部分錢餘下,他們是普通零食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偶爾也會光顧進口食品市場和高檔食品市場。只有6%的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比較高,這也能滿足他們對零食消費的更高要求。

所以,對於校園內的零食市場更多的消費者還是中等生活水平的大學生。因此,大學校園內的零食應更注重一般的零食,而想發展高階零食和進口零食,則比較難,消費者數量會比較少。

2、 大學生吃零食的程度

21.28%的大學生是經常性的吃零食,這些大學生對零食的需求量大,而且會形成特定的零食消費習慣。零食對於這些人對於這些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種生活品了。51.06%的大學生消費零食的程度不高,只能說是正常水準,這和大眾消費程度差不多。25.53%的大學生是偶爾性的消費零食,他們對零食的需求性不高,但也有一定的消費量。只有2.13%的大學生不吃零食,這些人大多數只佔了極少的比例,但也有一些原因。綜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會消費零食,可以說大學生零食市場是一塊很大的“蛋糕”。

3、買零食的地方

調查顯示,有8.33%的大學生經常去大型的連鎖超市買零食,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這些人可能是生活習慣的原因,他們買大部分生活用品都願意去大型超市,或者超市的商品種類更多,選擇性更大的原因。以至於他們買零食也願意去超市。有87.5%的大學生在就近的超市購買零食,大部分超市的種類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給一般的商店有了很大的商機,他們應該加強零食方面的管理,吸引跟多的學生選擇自己的商店。只有4.17%的大學生去專門的零食店買零食,隨著社會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專門賣零食的店鋪,這些店的零食種類豐富,但人流量不多,大學校園內部也有專門賣零食的店。這就需要這些店去加強宣傳、普及,促使更多的人選擇去專門的零食店鋪。

4、零食的價位

有79%以上的大學生選擇零食的價位在10元以下,這和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和能力有關係。並且由於大學生還是花錢的人,很少是掙錢的,他們在零食方面不會去追求高檔的享受。16%以上的大學生的零食價位在15元左右,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稍高,很大的可能是城市來的學生。有2.08%的大學生零食價位是21-25元,這部分人和前面那部分人有很大的相似。只有2.08%的大學生零食價位在30元以上,這些學生平常會去追求一些高檔的零食和一些新出的、新奇的零食。比如,哈根達斯等。這部分人可能跟多的去校外買零食,因為校內的零食可能滿足不了他們追求高檔的需求。

5、每個星期的零食花費

有39.58%的大學生零食消費在20元以下,這部分人多零食的消費不算高,也不會刻意去追求,只是隨著自己的愛好。41.67%的大學生的零食消費在21-50元之間,這部分人買零食的頻率稍高,處於中等水平。他們會偶爾去追求一些自己比較心儀的好一點的零食。10.42%的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是50-100元,這對於一般生活水平的大學生來說,是比較高的。有8.33%的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水平,在100元以上。

6、學校的零食是否能滿足需求?

有22.92%的大學生認為一般大學校園內的零食課一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有64.58%認為大學校園的零食還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有12.5%的大學生認為校園內的零食不能滿足平常的生活需求。

根據現在大學生的總體生活水平,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一部分稍微高一點的水準,少數一部分屬於高等生活水平。而現在一所大學內的學生生活水平分佈也基本上符合上述資料。再根據上面4、5、6三個題目的調查資料,可知大學生的零食消費主要是在中低檔的零食消費,也就是我們說的市場上的普通零食。只有少數大學生會去追求高檔點的零食消費,比如,一些生活水平高的、有錢的大學生,還有一些戀愛中的大學生也或多或少會去追求一些“小資”消費。所以,大學校園的零食還是應以一般的零食市場為主,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就足以應付學生這個市場的需求。而稍微高檔點的零食進駐校園內,會面臨消費者比較少的局面,這對管理者是個幾乎無解的情況,因為這不是自身產品和營銷的問題,而是沒有相應的消費群體。

7、吃零食的原因

45.83%的大學生吃零食,是應為零食的特殊的和不同的口味,大家覺得好吃,所以選擇吃零食。12.5%的大學生吃零食是因為身邊的人吃的原因,對自己有誘惑而吃零食。41.67%的大學生吃零食是因為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無聊,看電影,朋友聊天等。

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為誘惑而吃零食,絕大部分是別的原因。所以,零食生產者對零食的`種類、樣式、口味等各方面加以研究,這樣可以促進零食的銷售。

8、班級(宿舍)敕令現象

10.4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班級(宿舍)吃零食的現象普遍。3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班級(宿舍)吃零食的顯現比較普遍。43.75%大學生班級(宿舍)吃零食現象一般。只有8.33%的大學生班級(宿舍)幾乎不吃零食。

由資料可知,大學生對零售的消費是個很大的量,這個零食生產商來說是個很好的現象。只要佔有了大學生零食消費市場中的一定份額,就可以保證良好的經營。

9、零食代替早餐

6.25%的大學生經常用零食代替早餐。27.08%的大學生會偶爾性的用零食代替早餐。45.83%的大學生很少會用零食代替早餐。20.83%的大學生不會用零食代替早餐。

只有少數大學生會用零食代替早餐,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學生的學習時間不是很緊迫,有足夠的時間去吃早餐;二是大學生對身體方面的健康更加重視。所以,碎玉零食生產者來說,適合 代替早餐類的零食可以適當的生產就可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10、喜歡的零食(多選項)

33.33%的大學生比較喜歡膨化類的食品,31.25%的大學生喜歡巧克力類的食品,54.17%的大學生喜歡果仁類的食品,35.42%的大學生喜歡糖果類的食品,45.83%的大學生喜歡餅乾,45.83%的大學生喜歡滷製品類的食品,47.92%的大學生喜歡流質品類的食品,還有一些其他的食品也受大學生的喜愛。

各種種類的食品受喜愛的程度相差無幾,每種零食都佔有差不多的市場。這就給商家有了經營的選擇性,可以選擇某一種或多種銷售。

11、購買新的零食的原因(多選項)

31.25%的大學生購買沒見過的零食是因為特殊的包裝,62.5%的大學生購買沒見過的零食是價格合理,37.5%的大學生購買沒見過的零食是因為商家的宣傳廣告,45.83%的大學生購買沒見過的零食是朋友介紹,52.08%的大學生購買沒見過的零食是由於好奇心。

促使大學生嘗試新的零食,有各種原因。這樣生產者在每生產一種新的零食時,為了能夠更好的進入市場,並佔有一定的份額,需要結合多方面的考慮零食的口味、包裝、營銷方式等。

12、吃零食時的情緒和時間

25%的大學生情緒比較好的時候吃零食,16.67%的大學生在情緒失落的時候吃零食,來緩解情緒的低落,58.33%的大學生認為吃零食和情緒無關。

25%的大學生有空就會吃零食,這屬於“吃貨”類,33.33%的大學生平時餓了會選擇零食來填肚子,41.67%的大學生零食根據自己當時的意願。這可以給零食生產者一些提示。

13、購買時注重質量、口感、價格的大學生佔了90%以上的比例,只有少數人會注重品牌之類的。這也是大所數人在選擇零食類時看重的方面。

14、零食口味

33.33%的大學生偏向於甜的零食,47.92%的大學生喜歡辣味的零食,只有12.5%和6.25%的大學生喜歡鹹的和酸的零食。這是大多數人的口味選擇。

15、進口零食的看法

54.17%的大學生會去購買進口零食,45.83%的大學生不會去消費進口零食。會去消費進口零食的大學生中,66.67%的是因為覺得進口的東西比較新奇;29.17%是喜歡進口零食,覺得口味好;4.17%的人是因為朋友、同學的介紹。

可以看出,還是有很多的大學生喜歡進口零食,他們覺得進口零食比我們國產的好,這和好多人比較喜歡進口的東西一樣。而不去買進口的人一部分是因為比較貴。

16、不吃零食擔心。。。

25%的大學生是因為怕身體長胖而不吃零食,20.83%的大學生是覺得零食消費高,20.83%擔心零食存在質量問題,33.33%的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不吃零食。

這可以使我們想到一些家長在談論孩子吃零食時,考慮的也基本上是這些東西。零食的質量、高卡路里等。這就對我們的零食生產者提出了考驗。該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

17、上課吃零食

有2.08%的大學生經常在上課時吃零食,70%以上的大學生或多或少在上課時吃過零食,22.92%的大學生從不在上課時吃零食。

零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生活的便利,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這需要我們正確的看待。

18、零食對身體

50%的大學生說不清楚零食對身體是好或者是壞,35.42%的大學生認為零食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只有14.58%的大學生認為零食對身體有好處。

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見仁見智。大部分人認為正常的生活裡還是需要一定的零食。

七、調查結果:

1. 大學生普遍有吃零食的習慣。其中有21.28%的大學生經常吃零食,51.06%的大學生吃零食的程度一般,25.53%的學生偶爾會吃,有2.13%的學生幾乎不吃零。

2. 大部分大學生平均每週都會去購買零食,且用於購買零食的金額在10—50元之間居多(其中有41.67%的學生一週用於購買零食的金額在21-50之間)。

3. 大學生的口味偏好不一,有很多學生比較偏愛甜味和辣味的零食,還有些口味比較好的膨化食品等。

4. 大學生購買零食主要是出於個人習慣。而且他們比較關注的是零食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和零食的口感誘人。

5. 大多大學生主要是採取就近原則,主要是在校內的超市和商店購買零食。

6. 大多數大學生不會用零食代替正餐。

八、建議:

1. 大部分大學生在飲食觀念上還是比較關心安全和健康問題,所以零食商家應特別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問題。

2. 現在的大學生在零食方面比較注重口味,且比較多樣化,所以商家應該豐富零食的品種,提供足夠多的選擇空間。

3. 應合理制定零食價格。對於經濟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薄利多銷”不失為一個盈利的好方法。

4. 合適地調整不同類別零食銷售的結構,在保證零食安全的基礎上,進一些口感較好的零食並適當增加新鮮水果。

5. 對各種零食分不同規格包裝銷售,不同學生、不同時候對某種零食的數量需求都有區別,因此零食分大中小規格包裝銷售將會受歡迎。

6. 對於零食的包裝設計應該新穎獨特,適合現在大學生的個性特點。

7. 現在有很多學生上網比較多,喜歡宅宿舍,建議商家可以根據情況提供電話及網路訂購的銷售方式。

8. 店家要不定期搞一些促銷活動,來激起學生的購物慾望,以促進消費。

9. 店家要想吸引學生購物就必須選方便的地點——寢室周圍、校內。

10. 要恰當運用口碑營銷(大學生比較容易受到同學、朋友的影響)。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瞭解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開展此項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調查地點:Xx國小。

調查物件:Xx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二、調查方法

Xx國小是一所農村中心國小,現有6個班,185名學生。我們把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兩個段,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按時上學、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聽講答問情況,預習、複習、考試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外閱讀情況,講究學習衛生等顯性方面展開調查,其中低段涉及5個方面,高段涉及10個方面。

(一)、問卷調查法。這次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家長,共發出問卷185份,收回168份,佔90.8%。第二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對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訪問調查法。對本校的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家長和30名學生進行訪問,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觀察調查法。通過對學生的在校聽課,作業等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國小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按時上學及完成作業的佔89.2%,考試不作弊的佔96.2%,課前備齊學習用品的佔90.2%,課堂上能書寫筆記的佔84.3%,能做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佔總數的83.6%,綜合評價達到“較好”的佔80%。從以上資料可以說明農村國小生大部分具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農村國小生學習習慣較好的現實狀況也可以說明: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對新課程目標的認識逐漸全面,能在教學工作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能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調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師所帶班級更加註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當然,農村人的樸實,能吃苦耐勞也反映在學習習慣之中!

2、農村國小生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調查設計的範圍列出幾個問題。

(1)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答問、記筆記的習慣還存在著問題。調查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為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有9%的學生經常不聽講。我們瞭解到,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佔30%。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能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的約佔37%,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發問,也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偶爾問答的佔42%,從不問答的佔21%,農村孩子學習不主動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養成。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並不令人滿意。能夠經常閱讀僅為32%,偶爾閱讀的佔52%,而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佔了16%。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各年級課外閱讀有量的要求,學校有5000冊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但由於農村家庭不具備促進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缺乏必要的輔導指導,學校沒有嚴格的量的要求,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必須加強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作業、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責任感。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人佔72%,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的約6%。更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適當,做作業前並不注意複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複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不高。預習和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到六年級學生能自覺經常預習複習的僅佔42%,有時進行預習複習的也佔42%,不預習複習佔了16%,尤其是五六年級有兩個班的學生,認真預習複習只有15%,“溫故而知新”,如此狀況實難如願。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健康的用眼習慣有益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較少。

3、存在問題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例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學生中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就少。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對子女管教過嚴,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父母缺位導致行為習慣不良,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麼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麼寄養在親戚朋友家裡,在調查中發現有46名學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數佔學生總數的近25%,這些學生中的76%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沒有培養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只教書不育人。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3)社會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學費用高、就業難使部分家長產生了畏難思想,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農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憑體力也能掙錢養家餬口,致使部分家長輕視教育。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不能低估。

 四、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點建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有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但是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培養,經過反覆的、長期的訓練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農村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哪裡著手,關鍵是沒有一套學生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體系。學校明確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要求,並分解到不同年級進行實施。

2、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複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課堂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戰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絡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複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3、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援。在習慣的養成中,特別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絡,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互訪。對有不良習慣學生的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結對子,教師將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及時通報給家長,並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矯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能有一個好習慣真的讓人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通過點滴積累而形成的。國小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讓我們共同重視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9

朗讀是進行閱讀訓練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含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配合《國小生語感的培養研究》,我就六年級學生朗讀習慣做了一個調查。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1、調查目的

為了全面瞭解目前學生的朗讀情況,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重視加強朗讀教學,有效提高朗讀水平,設計了本問卷。

2、調查內容

(1)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2)學生喜歡的朗讀方式

(3)家庭及學校對學生朗讀習慣培養的重視程度

(4)學生的朗讀能力

(5)對學校開展朗讀活動的建議

二、調查物件與過程

1、調查物件

給本班48名學生髮放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8張,收回率100%。

2、調查方法

本次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當學生認識到某件事的意義時,便會產生較為持久的動機。本班學生對朗讀意義有充分的認識,都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蘊含的讀書方法。48名學生,10人選擇非常喜歡朗讀,27人選擇喜歡朗讀課文,11人選擇“一般”。46人都選擇了非常積極、主動或有時主動朗讀時舉手,佔全班的96%。48人不同程度地希望課堂上老師叫他朗讀,佔全班的100%。

2、學生喜歡的朗讀方式

由於學生的性格差異較大,開朗的學生喜歡個人朗讀,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男女分組讀或者分角色朗讀。有14人選擇當主角,25人選擇當配角,9人選擇讀群眾話語。對於喜歡朗讀詩歌的17人,喜歡朗讀散文的17人,喜歡朗讀小說的11人,喜歡文言文的有3人。他們都喜歡在安靜的氣氛下朗讀。19人在朗讀時心態輕鬆,19人有點壓力,9人緊張,1人無所謂。朗讀時100%的學生都能發現精彩文句。在完成老師佈置的預習任務時36人選擇讀熟為止,佔全班的75%。

3、家庭及學校對學生朗讀習慣培養的重視程度

從問卷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讓他們朗讀的時間一般多,26名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朗讀水平比較滿意,另外22名學生認為自己的朗讀水平在老師看來覺得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大多數學生(39名)認為學校經常或者有時舉行與朗讀有關的活動,29人先後在活動中獲獎。

在家庭教育中有3人選擇家長對其朗讀進行經常指導,42人選擇偶爾指導。家長對其朗讀水平比較滿意的有20人,覺得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有27人,還有1人選擇家長沒有評價。

4、學生的朗讀能力

從10個指標來看,絕大多數學校都認為自己的朗讀水平一般或者較差,造成原因大多數(31人)選擇緊張,5人選擇膽怯,12人選擇馬虎。42人非常想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6人選擇一般想。

5、對學校開展朗讀活動的建議

大多數學生都提出希望學校多開展朗讀活動,爭取讓全員參與。

四、初步的策略設想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高度重視早讀及語文課堂朗讀情況,多給朗讀時間,尤其多給中下游孩子鍛鍊的機會;

2、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品味、揣摩,不能包辦代替;

3、結合學校“七彩園”讀書活動,讓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大閱讀量,增長知識,豐厚底蘊,提升體驗和感悟能力;

4、多開展與朗讀相關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作文演講等形式,給孩子們鍛鍊的機會;

5、在班內開展幫扶隊,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孩子帶領、指導朗讀水平較低的孩子;

6、通過家長會、電話、QQ等方式與家長聯絡,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家長明確朗讀的重要性,讓他們靜靜地聽一聽孩子的朗讀,最好也能和孩子讀一讀、賽一賽,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0

一、調查背景

在長期教學國小語文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要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是一件困難的事。《新華字典》是國小生最基本的工具書,它是咬文識字的基礎,但是現在學生們的書包中即使有字典,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詢,自己解決問題。

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或同學,他們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費腦筋。同時國小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由於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兩條迫切需要“勤查字典,規範用字”的問題,所以教者決定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細緻研究,如何才能真正培養好學生勤查字典的習慣。還記得著名教師高林生,在談學生“習慣篇”培養的文章中說:“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於前者。” 所以更應該深入研究。

現代科技發達,對小孩獲取各種各樣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也是把“雙刃劍”,渠道寬了,細心鑽研的習慣自然就沒有了,現在的學生依賴心強,求知慾弱,自然對查字典這個習慣不以為然,心態浮躁。歸納起來,現在國小生在查字典等使用工具書方面存在不懂、不會、不用的“三不”現象,所以我準備首先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後再著手教授一些查字典的技巧,再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長期的貫徹實施,形成自然常態後,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和記憶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去認識理解一個字,對他們在語文方面的組詞造句和作文寫作方面都有很好的幫助。

二、調查內容

調查我校二至三年級學生查字典習慣的現狀。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設計《低年級學生查字典習慣現狀的調查問卷(學生篇前期)》,對我校二至三年級40名學生進行調查。

(2)設計《學生查字典現狀的調查問卷(教師篇前期)》,對我校11名(包括我)語文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字典這個工具書興趣很大,但是使用的很少。

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學生都有字典,但是能帶到學校來的只有45%。85%的學生“喜歡查字典”,25%的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是願意問家長、老師和同學或是自己猜。而語文教師發現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自己猜的或問別人的佔了70%。班上學生會使用字典的佔了70%。我們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國小生對字典有著濃厚的興趣,都想把字典學好用好,但是能真正使用它的卻很少。

2、學生對查字典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

調查顯示52%的學生只掌握了音序檢字法,47%的學生只掌握了部首檢字法,只有12%的學生能夠做到兩種檢字法都能掌握。 0%的學生能掌握數筆畫檢字法。從我們現場抽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單一。

3、學生不能把自查字典運用到閱讀和習題中去

調查10語文教師發現班上的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積累認為積累的不多的為40%,認為一般般,還算過得去的為60%,認為積累的很多的為0%。平時的習題和習作方面的錯別字很多的班級佔了60%,認為一般般,過得去的佔40%,認為錯別字很好的班級佔0%。調查中還發現70%的語文教師對學生不會使用字典或者不用字典這種學習方式困擾過,亟待解決。

五、應對策略

1、在學生當中提高對查字典價值的認識

在學生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不喜歡字典,或者是遇到不認識的字,會求助家長老師或者同學。這時教師應強化這方面的訓練,教給學生查字典的方法和技巧,並通過習題和習作方面讓學生意識到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好處;利用每天早自習或者課前預習的時間讓學生對當天要學習生字,通過查閱字典進行自主的理解,然後逐漸形成習慣。每天堅持使用翻閱字典,一旦形成習慣,會使學生受益一生。同時,學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和練習查字典,使學生能樹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能自主的查字典的意識,而不是僅僅流於形式。

2、擴寬學生的查字典技巧和水平、並在班級測試中體現出來

國小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其實另外還有數筆畫檢字法,通過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查字典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一年級時教師就在教學生使用音序查字法了,到了二年級,部首檢字法和數筆畫檢字法應該都要能掌握。所以就需要語文教師來教導學生多學些查字典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們使用字典的效率,自然他們就會覺得字典很方便實用。後面通過每個班的查字典測試,就可以提現出他們學習的水平和效果。

3、營造良好的班級查字典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4、開張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對查字典的興趣

採用班級內的作業展示、“小小查字手”比賽活動等方法激勵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加深對字典的實用功能的理解;開展查字典測試,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對查字典的興趣,提高字典運用水平。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1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好的習慣是助推器,是助人騰飛的動力,壞習慣是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也會受益很深。

為了瞭解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了學校裡的一年級學生進行調查。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檢視練習本

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調查結果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國小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以及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年級國小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

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國小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加強與家庭的聯絡,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國小一年級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

尊敬的家長:

您好!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重視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使孩子終生受益。因此,學校設計了這份調查問卷,目的是更清楚地瞭解孩子們目前的習慣,從而針對孩子的具體表現,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習慣。您的配合對我們很重要,請您根據您的孩子在家表現情況如實填寫。請在相應的答案上面畫∨。

1、讀書姿勢(A)正確 (B)有時正確 (C)不正確

2、寫字姿勢(A)正確 (B)有時正確 (C)不正確

3、愛惜學習用品(A)做得很好 (B)做得一般(C)不好

4、作業工整(A)保持經常(B)有時好,有時不好(C)不好

5、閱讀課外書(A)每天堅持讀 (B)有時讀,有時不讀(C)老師讓讀時就讀,否則不讀。

6、背誦(A)除老師佈置之外,還能背誦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B)堅持完成老師佈置的內容(C)連老師佈置的內容也很難完成。

7、字典(A)有(B)無(C)

8、其他工具書(A)有(B)無

9、查字典(A)勤查(B)有時查(C)從來不查。

10、主動識字(A)有主動識字的意識(B)沒有主動識字的意識

11、口算能力(A)強 (B)一般 (C)差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2

一、調查原因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知識經濟的崛起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加緊迫的任務。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於學習習慣導致低效率的學習,一直困擾著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我校是農村國小,孩子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關係到英語教學的質量,關係到學生掌握英語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量。教學領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更好地知道英語教學的實踐,推動英語教學的不斷髮展。

二、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1、具體內容

(1)課堂學習習慣

① 是否注意力集中② 能否積極發言③ 能否主動思考④ 能否遵守紀律

(2)課前預習習慣

① 是否提前聽新課部分的錄音② 是否閱讀課文③ 是否查詢新單詞的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3)課後複習習慣

① 是否認真、獨立完成作業② 是否檢查作業③ 是否分析錯題原因、及時訂正

(4)其他

① 是否在實際場景中運用所學英語② 學習課文後,是否理解內涵並付諸實際行動

2、調查的方法

(1)隨機抽取茹各莊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五十名

(2)問卷調查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結果

1、注意力易分散

國小生正處於多變時期,他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教師雖然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學原則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新課時,教師設定了角色扮演的環節,請同學們到黑板前面來表演,但輪到一位小姑娘的時候,她不願意上來,老師認為她是緊張、害羞,便鼓勵她,其他同學也一起鼓勵,有的同學甚至去拉,沒想到小姑娘反而哭了。這就是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沒做好“備學生”:原本大家都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這一事件使得課堂秩序一下變亂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從課堂學習轉移到這位小姑娘身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2、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明顯

從“機械地學”向“主動地學”過渡較遲,有些學生上課也認真聽課,但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不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絡起來,使得有些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

3、克服困難的意識不強

很多學生經過老師多種教學方法的激勵,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想依賴老師、父母、同學,不能迎難而上,缺乏鑽研精神,最後向困難妥協,久而久之,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便逐漸下降。

4、未能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缺乏應有的計劃,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從形式到內容全是被動式的,老師推一推,他就動一動。在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總是先鬆後緊;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喜歡搞臨考突擊。往往是老師留作業,就做一做,不留作業,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長期下去,導致知識脫節、老師講課跟不上。這樣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往往是“水過地皮溼”,經不起嚴格的檢驗。也有的同學,該記的沒有記住、該明白的沒有弄明白就忙於做課外題,結果沒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獲得知識的法寶。

5、綜合分析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比前幾年有所改善。雖然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經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給英語教學帶來了長足的進步。

國小低年級英語,按教材階段目標為語音語調輸入階段,教學宗旨是“聽說為主”,著重培養語感,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選擇、編排語言材料,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學生並沒有把英語學習作為負擔,相反卻成了他們的樂事。

四、思考與建議

1、 創設契機,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一般單詞較多、課文較長時,可以採用集中教學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課文分析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單詞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單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題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教學,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單詞具有的共同點加以分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多種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單詞、句子,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英語知識,以順利完成對英語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加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有:表演法、競賽法、遊戲法、直觀教學法和音樂教學。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 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英語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我們認為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兒童就像飢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裡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只有遵循兒童學習語言的發展規律,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聽,說,讀”的基礎。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師生關係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3

一.提議主題:

葉聖陶先生說,簡單來說,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就像鐘錶一樣規律。當我的生命結束時,我會停在一個地方。”達爾文所說的“規則”,是指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那麼重要,學生的學習習慣呢?

二、研究的目的:

為了瞭解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和方法,對我們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三、研究方法:

問卷,訪談,網上搜索。

四,研究步驟:

首先調查我們班學生的學習習慣,然後檢視相關資料,再採訪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或建議。

五、研究過程:

1.調查階段:

(1)確定活動主題。

(2)確定活動計劃。

(3)開展調查、訪談、發放問卷、收集相關資訊。

2.分析階段:

我做了一個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問卷,受訪者是我們班的學生。我發出了42份問卷,收回了42份有效問卷。然後我分析了問卷,發現我班的學習習慣存在問題,需要改進。

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我們班有68%的學生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有計劃的學習。

(2)我們班74%的學生能早朗讀,這是一個好習慣,能更清晰地記住文章。早讀的.好處:經過一夜的休息,大腦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早上看書會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那麼,早上看書,記憶力好一點,自然會事半功倍。

(3)我們班有64%的學生能夠合理安排休假時間,說明我們班的學生有較好的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

(4)我們班有58%的學生有偏科,因為老師表揚或批評他或她,導致偏科。偏差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會影響我們某些科目的成績。

(5)缺乏認真傾聽的習慣。很多同學認為認真聽講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是片面的。在課堂上,很多同學不善於聽同齡人的發言,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經常大喊“教我”,有一種急於回答問題的感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喜歡發表意見,但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糾正自己的答案。

(6)讀書時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邊看書邊思考是一種很好的閱讀習慣。2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少發現問題,很少提問。從考試中可以看出,有些題我們做不到,但是缺乏細心,不懂題,不知道從何下手,考不上題。

(7)學習缺乏自主性。許多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下學習。在課堂上,你不能自始至終有意識地參與學習活動。一旦脫離了老師的視野,你就可以輕鬆地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些學生更喜歡看電視,有些人每天都看,有些人放下作業就看,有些人一有機會就看。沒有多少學生主動檢查作業。34.2%的學生不會經常查閱參考書。

3.行動階段:

(1)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資訊。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4

為了深入瞭解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狀況,為課題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於20xx年11月,對本校學生進行了“文明行為習慣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全校有學生137人,其中一年級30人,二年級34人,三年級38人,四年級35人。

二、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現狀

(一)通過問卷法調查得知以下情況:

1、 品德行為狀況:撿到東西 A主動交給老師(65%) B交給家長的

(7%)C自己留著的(27%)。

2、同學間發生矛盾:A能主動謙讓的(67%) B要爭個高低的(23%) C出手打人的(9%)。

3、做錯事後:A主動承認的(70%) B經教育才肯承認的(24%) C不承認的(5%)。

4、遇到他人有困難:A主動幫助的(53%)B有時幫助的(16%) C乾脆不幫助的(30%)。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學拾到東西能主動交給老師,這說明大不分同學比較誠實。但有29。9%的同學做錯了事不承認或經教育方可承認;有46。8%的同學遇到有困難的不能主動幫助;有32。7%的同學與他人發生衝突不能主動退讓。高年級的同學被動性強。

(二)文明行為狀況;

1、見到老師問候:A能主動問好的(65%) B被動問好的(18%) C不打招呼的(16%)。

2、使用禮貌用語:A常使用禮貌用語的(39%) B偶爾使用的.(53%) C從不使用的(7%)。

可以看出,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的有65%;與他人交流常使用禮貌用語的有39%。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還是懂禮貌的,也有的同學不能堅持地做下去,常出現反覆。

(三)衛生行為狀況;

1、飯前洗手:A洗手(33%) B有時洗 (44%)C不洗22%)。

2、發現紙屑:A拾起來(40%) B有時拾起(32%) C裝做沒看見(27%)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 B有時刷的(37%) C不刷的(15%)

可以看出,飯前洗手的有33%;發現地面有髒物能趕快拾起的有40%;每天能堅持刷牙的有47%。學生的衛生行為習慣還有待於我們去努力。

三、問題的成因:

學校地處偏遠農村,經濟條件落後。留守兒童多,因而有的學生性格和行為上出現偏差,尤其在行為習慣方面。主要有:時間觀念淡漠,隨意性大;紀律觀念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弱;不愛學習;缺少禮貌,衛生習慣差。以致學生學習成績差,學校教學質量不好;學生有違規現象,學校教學秩序受影響。

有的家長則是過分溺愛,忽視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養成了依賴、自卑、任性、唯我獨尊等不良心理,隨之而來的不文明行為習慣顯呈現在他人面前。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影響,更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應對策略

1、學校要把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議事日程。從小事抓起,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2、開展好“五好”活動,培養學生讀書、寫字、勞動的好習慣。

3、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放學站路隊……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

4、用《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約束學生的行為。對學生學習、生活、禮儀等方面明確行為規則,對學生進行實施規範的約束。

5、樹立師生形象,感染和影響學生。

學生習慣調查報告15

一、調研的目的

學生從國小進入國中後,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任務及學習壓力的陡然加大,相當一部分同學感覺很不適應,平時表現及學習成績不理想,引起了家長朋友的焦慮。

現在的社會,應該說學生成人比成材更顯重要。從素質教育角度來看,倡導“學生全面發展,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亮點”,是大勢所趨。為此,學生要從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至為關鍵。為了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情況,掌握其學習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並進行這項調查。

二、調查的物件與方法

我們以七年級學生為物件,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達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分析

1、學生課前準備及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從上調查顯示,約佔94%的學生一聽到上課鈴響了以後,都能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但進教室後講話的學生所佔的比例約佔36%左右之多。上課用的學習用品能每天帶齊的還不到總人數的70%。究其原因,學生書包沉重,為減輕負擔,每天只攜帶課表上安排課程的學習用品,有時臨時調課,便顯得慌亂;有的則由於自理能力差,沒有自覺整理書包的習慣。書本、文具盒隨意亂放的現象或還在課桌裡的約佔14%左右。做好課前準備是學生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它有利於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證上課的質量。這一方面學校已按行為規範的要求、標準進行了訓練,但檢查考核評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實,出現了抓一抓,緊一緊,放一放,鬆一鬆的現象,或還沒有引起各任課老師的足夠重視。在貌似平靜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2、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

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從上表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不高,其比例還不到20%,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注視老師,根據老師的要求注視黑板或看課本,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另外,學習環境干擾等因素,也會干擾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佔2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愛動腦筋學生數的百分比四、五年級較高,說明這個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強。遇到疑難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主動請老師、同學,約佔61%,但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敢發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甚至有4~6%的學生學習敷衍,有疑惑也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在這裡也反映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應是不斷地生疑(發現問題)、質疑(提出問題)和解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善於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學生的聽課裝態的變化而變化的。說明對於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後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

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絡,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學生作業習慣

學生作業習慣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健康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但目前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健康,做作業前並不注意複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複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並不很高。三年級佔42%,四年級佔67%,五年級佔43%,六年級佔29%,學生作業的習慣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序訓練很有關係。做完作業後能自覺驗算的學生僅在27%,不少學生依賴於家長檢查或打聽結果的高達60%,這不僅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存在問題,引起關注,而且它掩蓋了學生學習上的許多薄弱點,影響老師得到的反饋資訊的正確率,使老師不能及時很好的調控。但從表中顯示,學生已養成了及時訂正的習慣,佔80%。它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5、學生複習考試習慣

學生不大重視複習,課前長期堅持複習舊知的僅佔37.7%;課後馬上覆習的佔35%;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後不斷適時複習的佔17.6%;無作業時,能主動複習的佔36.39%;能堅持迴圈複習佔25.1%。只有在做作業時,才有44.7%的學生會選擇複習課堂筆記;考試前,59.8%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問題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引導學生複習。

四、結論與建議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日本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為此,我們認為:健康的學習習慣在國小階段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改進。因此,儘早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的健康的學習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不健康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鑑於這種認識,把從小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指導國小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以下幾點:

1、及時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

從七年級上學期開始,使學生達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要讓他們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決不能拖拉。把每個規定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依照學習內容及要求,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達到具體的階段學習目標,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適當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有一種成功後的愉悅感。

2、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絡、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5、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鍊”,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6、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7、多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關於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於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閱讀興趣,要結合課內外,向學生推薦好書。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閱讀條件,開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的閱讀習慣,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並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情況的真實性,每個學生只寫上班級,不寫姓名,以顯示學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不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批評或指責。

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表

年級:__ 班級:__ 姓名:__ 性別:__ 年齡:__

下面是關於你本學期學習方法的調查題,請你仔細、認真、實事求是的填寫,此卷有助於我們和你自己瞭解你都運用了那些學習方法。謝謝!

本卷的填寫方式是在每道選擇題中,必須選擇一個選項,請不要漏選,也不要在一道內選兩項。請認真回答這些問題後,再看後面的評分方法。

1、如果老師佈置一項社會調查讓你在寒假中完成,並要求開學後提交一份報告,你會:()

A、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量

B、到網上去下載一份,應付了事

C、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塊完成並趁機遊玩

D、形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對這份報告貢獻自己的力

2、本學期開學之前,你一般情況下會:()

A、無所事事,等待開學

B、只要準備好開學所需要的物品就可以

C、檢查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否完成

D、考慮並制定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爭取有所進步

3、你認為應該在早讀、下午上課或晚自修前的多長時間內引導大家進入學習狀態並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A、5分鐘B、10分鐘

C、15分鐘 D、20分鐘

4、有的同學表示課前預習對自己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習慣預習;而有的同學表示預習對 學習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不預習。你呢?( )

A、不預習 B、很少預習 C、老師佈置預習才預習 D、經常預習

5、如果你預習,那你都經常預習那些科目?(注意:上面選不預習的同學不用填此項。)()

A、自己喜歡的科目 B、自己喜歡那位老師的科目

C、家長強調的重點科目 D、預習自己認為成績不理想的科目

6、預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

(注:選不預習的同學這一組題目可以不用填寫)

A、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

B、閱讀要學的內容,並歸納出重點和難點

C、閱讀要學的內容,歸納出重難點並劃出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

D、閱讀要學的內容,並查閱相關資料,解決疑難

7、課堂上,你最喜歡()

A、 答問 B、自由閱讀

C、老師講解 D、討論

8、有的同學表示會在課堂上課過程中常常走神,你呢?()

A、對感興趣的內容很認真,不感興趣的就幹別的事情

B、上課內容聽不懂時會走神

C、認為上課內容已經很懂了,不用聽

D、基本不會走神

9、不同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聽課方式,你是怎樣的呢?()

A、聽課時不記筆記,但願意想,會配合老師的節奏(如:回答問題等)

B、老師讓記什麼就記什麼

C、聽課時會記自己認為重要的筆記,但常常聽不到老師講的下面的內容D、一面聽,一面把老師講的和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記在書上

10、你覺得自己的聽課效果怎樣()

A、不清楚 B、全聽不懂

C、部分聽懂 D、全能聽懂

11.等級科目課上,你通常( )

A、完全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沒有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

B、主要精力放在解題上,沒有對基礎知識進行認真複習

C、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又注意解題及解題後的反思、總結

D、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並經常與同學一起討論、交流

12 、開學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成績不太理想,你一般情況下會()

A、不學習了,反正學不會

B、聽天由命,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C、確定自己的薄弱學科,狠下功夫

D、請教老師,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對路

13、上自習課的時間裡,如果沒有老師在場()

A、無所事事,逮著什麼就看什麼

B、看哪個老師佈置的作業多就做哪個學科的作業

C、查缺補漏,抓緊時間學習自己的薄弱學科

D、思考今天的學習情況,做好總結

14、你與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情況是( )

A、不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方面問題

B、有同學經常對自已學習有幫助

C、經常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心得

D、經常幫助其他同學

15、關於複習你是怎樣做的呢?()

A、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不復習 B、老師強調要複習才會複習

C、平時不復習,測驗和考試前會複習D、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會認真複習

16、複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注:從不復習的同學不用填寫)( )

A、只會翻閱筆記

B、把學過的內容通看一遍

C、把學過的內容看一遍後,會嘗試做一些題目來鞏固

D、回憶學過的內容,自己整理出提綱,針對還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弄懂

17、你是怎樣處理複習與作業的關係呢?()

A、不復習只完成作業

B、邊做作業遇到有不懂的馬上看書或筆記

C、先做作業再針對遇到的問題看書、筆記,或問同學、老師

D、整理好課程內容,認真理解重點、難點之後再寫作業

18、你怎樣完成作業的呢?()

A、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經常不能完成,也不會問同學、老師

B、只講究速度做完就完事

C、做作業遇到困難需要與同學討論才能完成

D、能自己快速準確的完成

19、上課鈴聲向後,你會 ( )

A、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

B、進教室但會講話

C、準備好上課所需工具

D、坐在教室發呆

20、試卷或作業發下來後何時訂正呢?()

A、從不訂正 B、晚自修時

C、老師講評時 D、立即

[評分標準]

凡選A者記-1分;凡選B者記0分;凡選C者記1分;凡選D者記2分。 請計算出你的得分是( )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