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調查報告(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W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年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過年調查報告(合集15篇)

過年調查報告1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關於中國過春節的調查報告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原始社會有“臘祭”的儀式:秋收以後人們都要祭祖一番,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堯舜時候起,人們就開始過春節了。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的春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因而春節對於中國人是最歡慶的節日。今天的我們,對春節到底還有著何種看法呢?為此,我們來做一個調查報告。

我們以開放題“提到春節習俗,您會想到什麼?”要求被者回答三個所想到的詞彙。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吃年夜飯/團圓飯(2405%)、辦年貨(1772%)、放煙花鞭炮(1392%)。緊隨其後的是:貼對聯(1139%)、壓歲錢(886%)、掃塵(633%)、走親戚(506%)、拜年(380%)、守歲(127%)。

您的春節怎麼過?

A八成被者選擇在家休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好不容易能放個年假,多數人選擇在家休息。既能調節疲勞的神經,又有了難得和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時間。調查資料表明,在本次調查中有80%的被採者選擇在家休息,而計劃春節期間走親戚的`只有1857%,選擇旅遊的更是少之又少,僅佔被採者的143%。

B九成被者選擇在家自己做飯。雖然小小的飯店早就開始推出各種年夜飯的訂餐活動,甚至增添了各種優惠、特色服務和娛樂活動來吸引顧客。不過從調查結果看,被者中有90%的人還是選擇在家做年夜飯,而只有1000%的被者選擇到飯店吃年夜飯。記者在採中瞭解到,人們選擇在家做飯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這意義不同的“團圓飯”。一位受者這樣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年當中有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過年了,就有幾天時間呆在家裡,還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飯吃有意思,熱鬧、有氣氛。到飯店吃是省事,但過年不就圖個熱鬧嗎?”

C三成多被者選擇簡訊拜年現代通訊的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拜年方式也從傳統的“走親串友”多元化成打電話、發簡訊等多種方式。本次調查發現,人們在拜年方式選擇中,簡訊拜年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76%。3093%的被者選擇打電話拜年,2314%的被者選擇登門拜年,還有619%的被者選擇發電子郵件拜年,另外,398%的被者選擇了其他方式。現代通訊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力在過春節中也可見一斑,越來越簡潔的拜年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D近一半被者過春節不會祭祀。按照習俗,過年都要祭灶。調查表明,3178%的被者表示過春節會祭祀,2220%的被者說無所謂,而4602%的被者卻表示過春節不會祭祀。一些古老的春節習俗還是隨著時代變遷在淡去。

春節習俗過時了嗎?

A近九成的被者認為年味猶存。不可否認,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年的很多環節都在淡化並且趨無。於是,很多人認為年味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然而,這次調查多少給我們一些信心,調查表明,8857%的受者認為年味沒有變淡。

B八成多被者願意完全按照傳統習俗過年。按照老規矩,過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關的安排,一些程式已經日漸簡化。調查表明,只有1714%不願意完全按照傳統習俗過年,這說明,部分人還在延續著老的傳統。春節的生命力還在。

C七成多的被者支援申遺。春節將至,“拯救春節”的聲音再次傳來,只不過這次聲音更。春節是一種民俗傳統,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普及、最盛、最隆重的節日。調查表明,7429%的被者支援春節申遺。

據調查,過年消費依然火爆。雖然消費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並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說到年味,人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這樣經典的傳統圖景: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守歲至明,開門三聲爆仗。新年遊,看花市,百戲競陣,貨郎蟻集。然而年復一年,這樣的簡單圖景而離我們越來越遠。其一,過去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雖然現在仍是這樣,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麼高度集中。其二,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單一,春節地位高企,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小節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衝擊了春節的傳統地位,使得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麼神聖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觀念更是淡薄。

“舊日過年,尚有許多風俗故事,如今,多人都會覺得過年和平時沒什麼兩樣。”這是家裡老人常說的話。

市民年話。

“記得小時侯過春節,媽媽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豔子慢慢回憶自己的年事。有時候她會回老家過年,印象中,每個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雞鳴之時,開始燒香、點燈、擺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後每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長輩給壓歲錢,圖個吉利。吃罷早餐後,家人便親自登堂,出門拜年,互道些吉祥話語。她說,去年年八年級她還上街了,街上人不多,感覺春節好像逐漸蕭條了。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生命力勃發,冬去春來。我想,作為一箇中國人,春節還是應該得到重視吧,畢竟那是我們的傳統。如今,有些人的節日習俗觀念已變的越來越淡薄,而仍有一些人依然記著祖宗遺留下來的財富。我們不能學習那些觀念淡薄之人,相,傳統節日應該發揚光,讓家的心裡多一份溫暖,讓世界見證中華民族發展的同時,見到龍的騰飛。但願風俗使節日代代傳承,節日使生活五彩斑斕。5千年的文化底蘊,她的歷史魅力和傳統慶祝活動,會讓我們驕傲於“我們是中國人”!

過年調查報告2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就是漢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之一。

時間如流水,忙碌了一年,這隆重的節日馬上就要來臨了。20xx年這個春節常山的人們將會如何度過呢?為了解今年大家春節的安排,我們對社會進行了一次調查。據瞭解,在我們常山有85%的人都以“掃塵—辦年貨—貼春聯—歡度除夕—收壓歲錢—拜年”這一道程式來操辦。

掃塵:據調查,80%人們在春節的前一星期就開始了。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主要以打掃傢俱,電器為主。但也有忙於工作20%的人們到公司放假後才會開始,或是請親戚幫著打掃。還有些有錢的人去請保姆來打掃。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在春節前夕做掃塵呢?經調查,人們一方面是為了有一個乾淨的環境來迎接新年,二,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說是為了除去前一年的晦氣,快快樂樂的迎接新年。

辦年貨:有的人們就更早了,他們在春節的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為的是買到既便宜又好的物品。但更多的人還是會在春節前一個星期開始忙碌。到了春節的前一兩天後,人們就更忙得不亦樂乎了。殺雞的`殺雞,宰鴨的宰鴨,連小孩也要幫著大人提水。

貼春聯:據我們瞭解,現代社會的春聯十分的普遍,它使及家家戶戶,人門用的春聯基本上都採用紅底黑字或是紅底金字,以加深歡樂之情,驅除邪惡。在一般的家庭中,貼春聯的時間是在除夕之夜,但有的家庭因為要出門旅遊而提前。

歡度除夕:春節前夕做的這一番事為的就是迎接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這一刻人們又會幹些什麼呢?據我們瞭解,有88%的人認為看春節聯歡晚會,在這些人中有60%是老人,因為那一個個精彩的、有趣的表演吸引著他們。還有15%的青年人認為在電腦上聚會也比較合適。那麼還有2%的人他們又會幹些什麼呢?他們是在看天上美麗的禮花。

收壓歲錢:在大多數的家中,新年的時候是孩子們最快樂的,飽受家庭的無限溫暖,親人的呵護,在快樂中成長!有的家庭為了給孩子新的一年的動力打人往往會給孩子一些壓歲錢,祝賀孩子又長大了一歲。孩子也會開心地收下壓歲錢,並對送壓歲錢的親人說一些表示感謝。

過年調查報告3

一、調查報告的理由:

寒假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平靜快樂的春節。春節期間,我發現了一些習俗,這些習俗在中國新年習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我帶著問題拜訪了村裡有名的老人。

二、調查報告的內容:

通過調查瞭解到,春節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著春節的到來,是美麗的象徵。春節沒完沒了,但你為什麼要慶祝呢?根據傳說,有一個吃人的`怪物名叫“年份”。“年份”每365天就會出來吃人。一個聰明的孩子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在門前貼紅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年份”嚇回湖中。從那以後,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年份”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第二天人們會穿上新衣服,回家拜年,遇到人會說“新年快樂”。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來。即使在今天,人們仍然說“新年快樂”。

春節期間,人們會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都會盡最大努力回家。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們開始貼對聯。傅”話,吊錢。Put “傅”把它倒過來貼,有“幸福就在這裡。的意思。除夕之夜,女人忙著包餃子,男人去“去墳墓”。“去墳墓”意味著我們希望死去的親人感受到新年的氣息,也表達了年輕一代對死去親人的懷念和孝順。

除夕吃餃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習俗。首先,餃子的形狀像一個錠,人們在春節吃餃子“發大財。意義;第二,餃子有餡,方便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在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年的希望。包餃子時,人們通常會包金如意、糖果、花生、棗、栗子等。吃金如意和糖的人來年會更甜;吃花生的人會長壽健康;吃棗和栗子的會早生。

春節期間,長輩會給晚輩一些壓歲錢,意思是給晚輩加年,也是把對晚輩的愛和期待寄託在晚輩身上;餃子第一天,第二天第一天,第三天就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元旦開始走親訪友,有的會一直串到第九天或第十天。人們交換過去一年的得失,為新的一年畫出新的光譜。………。

三.調查報告摘要

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在中華民族中流傳了幾千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春節習俗;在中國發揚光大。

過年調查報告4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

本文關鍵詞:調查報告,風俗,家鄉,春節,文化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本文簡介:關於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一、調查時間:寒假假期二、調查地點:奶奶家三、調查渠道:長輩、網路、書籍四、調查方法:向長輩詢問、在網路上查詢、瀏覽書籍五、調查原因: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可是近年來春節的年味漸漸褪去,通過調查分析年味缺失的原因,留住我們的傳統節日。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問卷第1題你家鄉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本文內容:

關於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寒假假期

二、調查地點:奶奶家

三、調查渠道:長輩、網路、書籍

四、調查方法:向長輩詢問、在網路上查詢、瀏覽書籍

五、調查原因: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可是近年來春節的年味漸漸褪去,通過調查分析年味缺失的原因,留住我們的傳統節日。

在調查後,我發現家鄉並沒有太多繁瑣的習俗,主要的習俗有:貼春聯、除夕夜守歲、放鞭炮、子時之前吃餃子和農曆正月七年級拜年。雖然這些習俗大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祈求來年無病無災、吉祥如意、事事順心。譬如除夕守歲,在除夕之夜,人們徹夜不眠。一家人吃著各種各樣有良好寓意的食品,敘舊話新;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祝願對方來年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和過程。

貼春聯也是一樣,不過祝願來年更美好的願望更加鮮明一些。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把一些工整、簡潔、精巧的吉利話寫成對偶形式,貼在門邊。根據它的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這次調查,讓我更加了解了家鄉的風俗,對家鄉又有了新的認識。

(圖為老爸親手寫春聯)

在有些地方,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爆竹聲聲辭舊歲,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燃放煙花爆竹與貼春聯、守歲、拜年一樣,是春節的傳統專案。特別是在如今年味越來越淡的情況下,人們把燃放煙花爆竹當作了找回年味、留住傳統的一種方式。然而,在霧霾多發的當下,更多的人開始在意“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參與者,也願意接納環保春節的理念,讓更綠色、更低碳的過年方式成為一種新風尚。

新年的八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這些習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沉澱,文化的精髓。但當你享受閒暇放鬆的假日時光時,你的耳邊一定少不了“快快,群裡發紅包了!”的催促聲,手握手機,緊盯螢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這樣的場景,今年春節你肯定不陌生。不少年幼老少也都玩起了微信,紛紛加入到搶紅包的行列。春節搶紅包,作為偶爾的假期消遣,會增添歡樂。

但如果沉迷其中不分晝夜,則有違紅包的初衷。爭分奪秒的搶紅包的同時,大家似乎忽略了身邊親人的感受,尤其是父母,他們一年就盼望著與子女團聚幾天,結果這樣寶貴的時間卻都被微信紅包、支付寶紅包等搶佔了。無論搶到多麼厚實的“紅包”,也沒有親人溫馨的笑臉可貴。當生活中有什麼不愉快和煩心的事情,都可以在群裡和大家嘮嘮嗑,讓大家幫你出出主意,或者有什麼高興的事情,也可以在群裡和大家分享下,把群當成一個聯絡彼此感情的工具,發揮好他的作用。

(圖為春節期間親友群聊天記錄)

我們為什麼要過春節?因為春節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人的根脈,也是中華民族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文化選擇。春節是一個時間更迭的門檻,春節是終點,更是起點。大紅喜慶的燈籠,飄著墨香的春聯,熱氣騰騰的餃子,這些傳統的春節符號,是伴隨中國人一代代成長的記憶。不管物質生活如何豐富,年味都不應該變淡,這裡關聯著我們的民族情感。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春節兼作一個犒勞自己的節日,可是現代人“天天都在過年”,顯然,維繫春節的不再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而是人們的情感。這份情感裡有父母的叮嚀,有愛人的牽掛,有孩子的一聲“爸媽”,無法替代。近年來,春節的國際化趨勢成為引人關注的文化現象。身在異國的華人,以歡度春節的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國的人文情懷,展現自己所屬群體的文化特色。逐漸地,傳統的老習俗也成了一種“中國時尚”。

六、結語

春節就是這樣,裝滿了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年復一年,老百姓為生活而忙碌,他們披星戴月,跨過千山萬水,不顧人群的擁擠,不顧長途的跋涉,趕到家人身邊,一起過個團圓年。相信這特殊、而別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還會流傳下去。

過年調查報告5

春節作為我國最重最有意義的節日之一,慶祝春節已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幅提高,春節期間的消費狀況已成為人們的又一關注熱點。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我市市民春節消費狀況的瞭解,進行了此次社會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春節消費情況呈增加趨勢

在詢問到有關“20xx年春節,您預計家庭消費與去年相比變化是”,48%的人認為將會“幅增加”,26%的人認為將會“小幅增加”,16%的人認為將會“基本不變”,認為將會“小幅減小”和“幅減小”的僅佔11%。我們不難看出隨著近年來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多數人會在春節時選擇進行更高水平的消費,與此同時,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與物價的幅提升也有很關聯,結果中顯示63%的人認為目前的物價會影響春節消費,26%的人認為“不好說”,僅有11%的人認為目前物價不會對春節消費造成影響。

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中,春節代表著一年的結束,更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代表著期望新一年平安順利的心願,所以我們也不難看出,多數人有在春節期間寧可多進行一些花費也要過個舒適的年的願望,生活條件好了、收入高了,人們也就理所當然的提高了春節期間的消費。

二、家庭消費多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36%的人認為“購置衣服”佔了家庭春節消費的主要方面,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很多職業女性都有一個想法“因為工作關係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認為“餐飲”是家庭春節消費主要部分的有29%,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峰,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部分是食品。

認為“送禮”是家庭春節消費主要部分的同樣有29%,我對附近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李先生說:“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著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於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xx多元。”比較而言,“回家路費”的3%和“旅遊消費”的2%就顯得不足道了,多數人在過年期間都選擇了回老家與父母一同過年,這也是人們心中回家團員一起過好年的側面寫照。

三、個人需求最為重視

被問起什麼是影響春節消費的主要因素,佔36%的“個人需求”被認為是影響春節消費的最主要因素,“產品質量”次之,22%的人認為它是影響春節消費的主要因素,19%的“個人經濟”已經不再是現在人們所考慮的第一問題,可以看出現代人的高消費過春節並不一定是進行了毫無意義的消費,理智的進行春節消費,同時又注重消費產品的質量,這是現代中國人生活水品提高的又一體現。

四、消費提高無法遏制節日氣氛的淡化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為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為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為的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採者認為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麼兩樣。現代人們的生活好了,自然提高了春節期間的消費水平,以求過一個更好的春節,這樣的想法自然造成了春節期間的全民高消費狀況,可是我們不得不思,為什麼消費高了、物質生活好了倒失去了過節的感覺。

春節代表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變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的是文化,填充的是精神,這些都不是能靠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能挽救的,我們真的有必要思一下,究竟如何平衡物質與文化才能讓我們重新找回過節的感覺。

過年調查報告6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家整理的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希望對家有所助。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我地測院廣黨員幹部,特別是老家在農村的黨員幹部利用20xx年春節回鄉探親時機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到群眾中去,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了農村近幾年的變化和農村農民精神風貌的改觀,瞭解社情民意,體驗群眾生活,共同印證了一個相同的事實:我們的社會在永不停息的前進,農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斷地提高和改善。現就我院黨員幹部調研情況進行綜合整理,報告如下:

一、農村的現狀

(一)交通

隨著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土地整治專案的深入開展,國家適時推出了農村公路建設新機制,極地調動了地方政府、農民修建農村公路的積極性。“村村通公路”專案的不斷推進,“村鎮”、“村村”、“村屯”以及條件好的自然屯內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標語醒目,村內道路清潔衛生,農民兄弟基本上告別了“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況。部分有些條件好的村莊,還自發集資在水泥路兩邊豎起了路燈,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交通更便利,呈現了“路通、寬敞了,燈亮、熱鬧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隨著道路交通狀況的不斷改善,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車,人們出行方便,貨物運輸也容易了,來往商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裡進行買賣,鄉親們再也不用為手裡有好東西賣不出去發愁了;另外,村裡有些年輕人買了車,搞短距離載

人載物運輸等等。

(二)環境衛生

十六以來,提出了統籌城鄉,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及新農村建設,地方政府不斷地重視農村環境衛生,通過新農村建設與“美麗家鄉〃清潔鄉村”專案的推廣,農村的農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居住場所改造和環境綠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的改進。以前亂倒垃圾、亂堆亂放、散養家禽的現象逐漸減少;農民環境衛生意識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點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潔員與垃圾運送車輛,專門管理環境衛生,清理垃圾;亂砍亂伐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樹種樹的意識增強,山上、村間綠樹成蔭,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三)生活條件

黨、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針,制定了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文明三個文明建設,堅持城鄉統籌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強力推進了農村社會經濟全面迅猛發展,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主要體現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膳食結構由量的滿足向質的提高轉化,從要求吃飽向講就營養轉變。二是穿講漂亮,衣著消費趨向時尚化、成衣化、時裝化。隨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衝擊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衣著服飾品種、規格更加齊全,款式新穎,日漸多樣化,衣著

消費結構進入以成衣、時尚消費為主的新階段。三是農村樓房已經很普遍,住房狀況得到根本改善。現在集中規劃,統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兩邊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樓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齊,外觀新穎。而且室內裝璜也非常漂亮,設施齊全,美觀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跨臺階上檔次,高檔家電裝置進入農民家庭。

(四)教育、醫療保障

在農村教育上,今昔對比,九年義務真正落實,學費方面幾乎全免。學校裡運動設施運動場所也更加的完善,學生們課餘時不僅僅可以打乒乓球還可以開始打籃球羽毛球等,課餘生活變得更加繽紛多彩。地方政府實行新農合、推行病報銷制度,建立學生入學補貼辦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衛生設施配套力度,力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提高覆蓋率和參保率,確保農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讓廣農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抵抗因病、因殘、因上學而導致家庭僻的能力,為創造農村農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建立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制度支撐。農民切實感受到:“上學有能力、看病有條件、吃穿有保障、養老有依靠”。

(五)文娛、公共設施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以來,各個鄉村的'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目前部分農村都已建成鄉鎮文化站,實現了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全覆蓋,為廣農民朋友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致富資訊;隨著地方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地增,農村物質生活日益改善,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裡配套有農家書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動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並且把村籃球場、健身廣場整合成村級文化休閒小廣場。使村民開會有場地,學習有場所,健身有設施,娛樂有興致。村裡定期舉辦籃球賽、舞會、學習日等活動。特別是村幹部利用各假日,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文體活動賽事,更是增強了全體村民的健身熱潮和自信心。村民現在是“能上微機了、都愛讀書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俗話說,“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養護”。與新建村路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是村路管理養護方面的滯後。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鄉村道路管養的主體責任與路政管理工作並不到位,誰來誰負責協調管理?誰來組織維修隊伍?誰支付維修資金?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

(二)近年來,地方政府圍繞建設新農村和建立衛生縣城等,組織力量集中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收效明顯,部分村組環境衛生面貌明顯改觀,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思想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廣農村群眾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主力,家雖然期盼有好的衛生環境,也積極參與整治活動,但要改變群眾長期遺留的衛生陋習,教育引導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衛生習慣,還需長期不懈努力。二是資金比較短缺。經費緊張,除過保工資、保運轉之外,很難再拿出量資金用於環境衛生整治。部分村還沒有收取衛生費,用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於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落實保潔隊伍的資金十分緊缺。

(三)新時代的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經費緊張、裝置簡陋。村民普遍的認為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二是村衛生所都建在鄉醫家中,不合格,鄉醫普遍收入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認為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損。三是農村合作醫療機關有些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夠好,有些醫院報銷手續較麻煩。

(四)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農民素質明顯提高,對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發展還不平衡,特別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文化設施基礎薄弱,設施建設配套不全、規模偏小、維護跟不上;發展文化的意識氛圍不濃,部分幹部對文化設施建設缺乏高度認識,有一種“輕文化、重經濟”的主觀片面想法;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力度不夠、融資渠道狹窄。

三、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的一些建議

總體上看,農村面貌日新月異,村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但在當前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仍然存在上述種種問題。現針對上述問題,結合調研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為農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績欣喜的同時,也看到了其存的問題:農村公路覆蓋面和通達深度不夠,駱等級低,抗災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設輕養管、安全狀況不好等。為解決好這一問題,各級領導特別是鄉鎮領導應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村村通”道路日常養護工作,建立健全常態的管理機制,保障農村公路維護、保養經費的投入,加強維修養護技術指導。各村民幹部應加對農村公路的巡視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設定的限駛墩(樁)等設施對超載超限車輛有效遏制,全面加各行政村內農村公路的維護力度,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等部門的支援,開展農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執法活動,重點打擊嚴重超載運輸等違法行為,發動群眾愛路護路。依靠廣農民幹部群眾自覺參與道路管護,增強了廣農民群眾的愛路護路意識,充分調動廣農民群眾積極性,努力營造全民參與愛路護路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村容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群眾幸福生活指數的必要舉措。為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現狀,建設清潔文明家園:一是各村要克服群眾難發動,要樹立信心,堅定決心,敢於面對矛盾,敢於攻堅克難。二是整治工作要緊靠群眾,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主體性,要進村入戶做好宣傳,使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開展議事,讓群眾參與決策,從開議事,從而深入開展群眾自治,實現群眾自我管理,並廣泛開展檢查評比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鄉鎮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掃、清運、清收工作。四是要突出重點,農戶家中要做到掃乾淨、擺整齊,集鎮要做到保暢通、講規範、要加強規劃控制,每個村建設要有規劃,要建立專治隊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規範工作,管理群眾。

(三)加對農村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切實提高農民受教育程度,改善農民醫療條件。目前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普及,農村人口增長緩慢,一些地方的國小已經停辦,建議政府進一步整合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加資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新合療方面,建議適當提高村民繳費比例,對一些慢性病的治療費用也應予以適當報銷,同時提高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農村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提上工作日程;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根據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要求,確定文化設施建設重點、規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增加農村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有計劃、有重點地增撥文化事業經費;要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樹立經營產業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煉各地的歷史人文、自然旅遊資源,拓寬融資渠道,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過年調查報告7

題目:

春節民俗

內容來源:

看書和資料

報告內容:

1、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貼福字呢?

2、 除夕之夜,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呢?

1、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現在,春節是我國人民的佳節,它象徵著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著希望。

2、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春節民間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物件:

本村村民

二、調查方法:

聊天

三、調查地點:

自己家,村民家

四、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五、調查人:

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調查準備:

筆、信紙、照相機

七、調查經過:

1.上網瞭解並蒐集圖片,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

2.訪問附近的街坊、親戚朋友,學會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

3.瞭解當地春節習俗,並寫下詳細的調查記錄。

4.最後總結資料,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調查結果。

八、春節的起源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有掃塵、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除夕守歲、放鞭炮、發壓歲錢、拜年等傳統習俗。

3、家鄉的春節

在家鄉,除夕貼春聯,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我們孩子就放煙花,快快樂樂的迎接新年。

老話兒說得好“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除夕夜後,就是大年七年級,人們穿好新衣,清晨來來往往的拜年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都是拜年聲,小輩給長輩拜年,不光小孩,就連老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笑容。大年七年級吃餃子象徵了團圓和福氣。主婦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餃子裡放硬幣,誰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氣的人。吃完餃子人們都各自出門拜年,給壓歲錢,街上還會有一些奶奶們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九、調查結果:

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通過這次的關於濰坊春節習俗的調查我對春節習俗的由來和演變也有了更新一步的瞭解。感受我們節日悠久的歷史,人們在過年時的開心,加強了過年的味道。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地很多的春節習俗儘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變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節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託了人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十、我的思考:

我們可以通過本次調查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瞭解春節文化,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發揚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象徵著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由於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的舊習俗也有了新的變化。但不管生活變得多麼現代化,春節依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過年調查報告8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鄉心新歲切,天畔潸然。”這些有關春節的古詩詞無一不逝代人過春節最有力的歷史印證。

自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人說道,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於是,我對我國的春節傳統文化進行了調查。

正所謂“百里同風不同俗”“各處鄉村各處例”,根據我的調查,在中國各個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北方人愛吃臘八粥,粉條,凍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湯圓,年糕,紅燒魚,扣肉。不同的食物就連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過我的調查得到,中國人普遍會過小年。在這一天,各個家庭的婦女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拜神這預兆著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人們都會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年二十五,就是家家掃除的日子。再往後,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必須有魚,象徵年年有餘,再者,要有雞,象徵著吉祥如意。年七年級,第一件事是要“開門炮仗”,接著要拜年、佔歲、吃齋等。而年八年級是回門的日子,各個家庭裡又添了幾分喜慶。

在以往中國的春節裡,家都要貼春聯,放鞭炮。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街上還有各種舞龍,舞獅,人們都喜歡去逛廟會,猜燈謎,年味兒十足,城市裡,農村裡,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熱鬧聲,一片歡笑聲,一片紅。

而在這幾年裡,老一輩的人們評價道:“現在的年過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麼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傳下來的風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沖刷的一乾二淨。街上的`吆喝聲,歡鬧聲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裡玩手機,看電視,還是一樣的貼春聯,放鞭炮,但是已經沒有往年的味道了。過年呢還是要回到農村裡,即使家蹲在地裡,拔拔蘿蔔,耕耕田,種種地,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這年過的就舒心!”

是啊,我們是不是應該思,中國文化博精深,但是,我們炎黃子孫,卻沒有將那些傳承下來的習俗發揚光。春節,是於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節,所以我們更應當重視它。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應該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和家人一起享受這最美好的時光。

過年調查報告9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場景。

我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我瞭解到過年這個習俗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為了充分了解其他地區的過年風俗習慣,我對長期在北京工作的舅舅,和在四川工作的叔叔進行了問卷試調查,調查如下:

1.

北京的過年習俗問:舅舅,請問北京人過年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答:北京人過年需要做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在這個時間做什麼事都做好。問:那北京人過年有什麼習俗呢?答:按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臘八那天他們會熬一種臘八粥,還會泡臘八蒜。從臘八起鋪子上就會擺上年貨。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年的“彩排”,過了二十三就過除夕了,別提還真熱鬧。2.

四川的過年習俗問:叔叔,你長期在四川工作應該對四川的過年風俗有一些瞭解吧?

答:四川過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做一大桌年夜飯,特別豐盛,但不吃飯。七年級早上吃湯圓。臘肉、香腸等的醃臘品,一般是臘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正月要給祖先上墳。

問:叔叔,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吃飯嗎?

答:我聽說是因為“飯”和“犯”同音,為了避違。

總結分析:這兩個地方跟溫州有著不一樣的過年習俗,有些習俗還非常特別,這樣的習俗想必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為了更清晰的把各地的過年習俗表現出來,我把不同的地區的過年習俗製成了表格形式。

地區

過年特別習俗 四川 吃香腸·臘肉,正月給祖先上墳 北京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逛廟會 上海 送灶君菩薩上天,選則一晚謝年·謝神,送窮 江蘇 “打神鼓”,“掘元寶”,喝“元寶茶” 陝北 五月十五要“轉燈”·“打花” 溫州 晒醬油雞、醬油肉,放開門炮、關門炮,炊鬆糕

總結分析:各個地區的不同的春節風俗習慣,給各個地區的人帶來了過節的喜慶和熱鬧,也正是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讓中國成為了一個擁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的國家。

過年調查報告10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家整理的春節期間文物安全的自查報告,希望對家有所助。

一、自查情況

1、深化認識,加強組織

接到市局下發的《xxx市文物局關於做好20xx年春節期間文物工作的通知》(x文物發[20xx]1號)檔案後,管理處主任立即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具體事宜,對文物自查工作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安排部署。成立了以管理處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各科室人員為組員的安全自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文物科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安全自查情況相關資料的收集、歸納、整理、總結及上報工作。

2、明確責任,全面細緻排查

一是落實安全職責,嚴格責任追究。安全領導小組將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具體崗位,保證責任落實、人員到位、措施有效,對檢查不力、監管不嚴等原因造成文物安全事故的人員將進行嚴肅處理。

二是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安排保安人員24小時值班巡邏,堅決杜絕麻痺意思想和僥倖心理,防止各類文物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是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檢查規程》等有關規定,深入開展庫房、博物館等場所的火災隱患排查,加安全監管力度,嚴禁在室內外堆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嚴禁在文物、建築物周邊燃放煙花爆竹、焚香燒紙。

四是在節假日期間安排專人對文物、博物館周邊進行嚴密監控,並準備充足的消防裝置器材,杜絕外部因素引發文物火災事故,如有發生突發事件,要嚴格落實報告制度,做到快速應,有效應對,將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五是強化安全管理,為了做好節日期間的`安全保衛和防火、防盜和防破壞工作,嚴格執行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值班人員,嚴禁值班人員脫崗、離崗。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文物經費短缺。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存在資金投入少,整體保護能力低的問題,使一些亟待修繕的文物不能及時得到保護、維修,對野外文物的日常執法巡查工作難以維持。

二是專業文物保護人員缺乏。目前巖畫管理處的文物保護人員為全員兼任,專業保安僅有5人,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明顯不符,應當加強專業培訓,配備必要裝置。

三是消防安全制度不夠完善。經過自查發現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需進一步完善。已安裝的消防器材不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拜寺口雙塔沒有相應的避雷、防火設施。

三、整改措施

1、成了文物安全領導小組。為保護管轄內的文物安全,我處成立了以xxx副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各科(室)科長(主任)及巖畫館館長為組員的文物安全領導小組,對所有文物進行排查,消除文物保護安全隱患。針對賀蘭山口野外巖畫和拜寺口雙塔,成立了保護巡防隊,每天對野外巖畫和拜寺口雙塔進行巡邏保護,防止盜挖現象發生。

2、認真落實安全崗位責任制。切實增強責任感,明確領導責任制,認真組織落實各項文物安全保護措施,逐個環節,逐個部位實行目標管理,堅持全天24小時值班巡邏和領導帶班制度,進一步完善處置突發文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問題,做到應迅速、處置妥善。

3、加宣傳力度,增強廣群眾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對《xxxxxxxxx巖畫保護條例》及《xxx市巖畫保護條例》進行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廣泛宣傳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文物安全意識和廣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4、在巖畫館增設消防裝置及防盜措施(安裝電子防盜門)認真落實安全崗位責任制。

過年調查報告11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

xx省xx市xx區

調查方法:

在網際網路上收集資料。問長輩

調查人:

xx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瞭解春節習俗調查報告9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我知道了這些後,一大早就像個小淑女乖乖的,表現特別好,媽媽自言自語到:“這孩子是怎麼了,難道是長大了,懂事了,不過一夜之間,變化也太快了吧”我在一旁偷偷地樂著,自己默默品味著這節日的滋味。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

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裡,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蒸饃花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在北方,就是蒸些豆饅頭,我纏著姥姥也要參加包饃饃,磨了好半天,姥姥才同意我包一個,看上去和簡單,真的動起手來,可是有些力不從心,要把豆陷包到裡面,還要把饅頭包圓,不簡單。要是平時我還真沒有這耐心,不過是過節要做的事情,還是細心,小心翼翼地包著,終於包好一個豆包包,雖然不漂亮,但是我手裡的果實。姥姥還給我講,在南方還有春節包粽子的風俗呢,我的思緒飄到了遙遠的南方,看著面板上的饅頭,竟都變成了可愛的粽子。

除夕夜: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

過年調查報告12

農村的過年最為樸實和熱鬧,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傳統習慣相對於城市保持的時間要長。但隨著我國社會變化的加快,從90年代開始,農村傳統的過年活動在慢慢地變化,有些持續了幾百年的活動慢慢地消失了,傳統意義中的“年”所具有的價值正在被淡化,人們逐漸用新的方式來度過新年。過年越來越被其它因素諸如經濟狀況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生活好了,吃穿自然不再講究了。家人團聚這一意義仍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多忙,外出打工或上學的人總要趕回來吃年夜飯。但最熱鬧的這幾天一過,很多人就早早回去了,氣氛馬上冷清了許多。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但由於社會發展,過年方式也並不再單一,而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學生我也對現今人們的過年方式通過網路投票展開了調查,調查資料如下

通過網上統計顯示

a.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過;18(90%)

b.回不了家不能和家人一起過;2(10%)

c.除夕會看央視春晚;9(75%)

d.除夕不會看央視春晚,可能玩兒些別的或睡覺;3(25%)

e.年飯自己家人做,在家吃;11(91.67%)

f.年飯找人做或出去吃或訂餐送到家裡;1(8.33%)

g.春節不外出了,就在家附近會會親友什麼的;10(90.89%)

h.計劃旅遊、爬山……等外出活動。1(9.11%)

資料表現及其分析

縱觀整體,大部分春節活動仍然並無多大變化,與家人團聚,看春晚,在家吃年飯,走親訪友的去拜年仍為多數,但多元化的活動也逐漸萌芽,一些習慣也將逐漸被取代,人們春節期間的活動也將更為豐富,過年方式也出現了向多元化發展的勢頭。總而言之,人們的過年方式將更為豐富多彩。

在怎樣豐富的過年方式,團聚永遠是其中最為關鍵,最為核心的一部分。活動也必以團聚作為基礎。但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以團聚為主旋律的春節期間,雖然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過的佔有90%,但仍有10%的參與者因工作各種原因無法與父母家人團聚。團聚的傳統開始有些崩裂。相信因無法回家的人們也會以其他活動(如聚餐)來實現“團聚”,共度春節。

央視春晚即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了我們過年的活動,自1983年開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漸成為了習慣,甚至成為傳統。雖然現在人們對央視春晚褒貶不一,春晚也越來越無法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仍有75%的參與者堅持收看春晚,除夕不會看央視春晚,可能玩兒些別的或睡覺的人佔有比例25%。雖然看春晚這一新興而傳統的過年方式開始逐漸被其他活動所取代,但仍佔很高比例,可以看出人們對春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除夕期間,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吃年飯是再愜意,溫馨不過的事了,人們到是也沒有打破共吃年飯的傳統,但是場所方式卻有所改變,在外吃或訂餐的佔8.33%。91.67%的人仍然在家裡吃年飯,在以後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以後不再自己做飯而外出或訂餐的比例會整體增加。

在春節期間的活動中,計劃爬山,旅遊等外出活動的人開始萌生,春節活動逐漸多樣化,9.11%的參與者有豐富的春節活動,而90.89%的參與者只僅在家附近會會親友。但走親訪友也不是春節期間的唯一活動了,豐富的外出娛樂活動也必定將成為新的春節亮點。

對未來過年方式的預測

預測未來幾年來的春節,隨著經濟發展,雖然管理方式將更為人性化,但加班忙於工作的人也將更多,無法與家人團聚的比例也許將會增加。央視春晚雖受挑戰,但製作之用心,底蘊之深厚,自是其他電視節目無法相抗衡,向比之下,仍為央視春晚更有滋味,所以收看央視春晚的人數將會減少,然後再回增。在如今思想開放,節奏漸快的社會當中,人們對於飲食也更為隨便,年飯是不是一大家人一起做並不甚為重要了,而且飯後的繁複家務也自會另人厭煩,所以以後在外吃或定餐的比例會逐漸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資料所佔比例的增加,人們戶外活動也將豐富起來,使得春節期間旅遊外出的人也會驟增,以後在過年期間僅走親訪友的比例也將減少。總的來說,過年方式不是單一的停留或單一的向旅遊爬山發展,而是各有千秋,過年方式也在向多元化發展。

過年方式多元化的原因

①在大環境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改革開放不僅鼓了人們的腰包,也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文化的發展也提高了人們的口味。

②經過改革開放的人們也成為了社會中的主體。思想解放的人們也逐漸打破一些舊俗,為春節活動的多元化創造了條件。

③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所佔份額減少,使得人們對吃喝也就不甚在意,所以人們對於製作年飯的方式,途徑有所改變,繁複的家務也抑制了人們在家吃年飯的想法。使在家中自己做年飯也就不是唯一的選擇了。反而在外吃或訂做所佔比例卻逐漸升高。

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資料所佔比例增加。對於春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們對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應。旅遊爬山等活動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漸為人們所追捧。使外出旅遊爬山等活動的風氣漸盛

⑤經濟上的發展,政治上的穩定,文化上的繁榮,都對春節活動的多元化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那過年豐富多彩的活動又從何談起?過年方式多元化其實也就是國家穩定發展的表現,也只有國家的穩定發展才有現在以及將來豐富多彩的過年方式。

餘嘗統計於市,無奈風雪冰天,人心不古,擬於公交車站統計之,本趁眾侯車時無聊,可供資料,比之求問路人,大為方便,未料二三小時已過,配合者僅六,大多中年婦女,男性配合者僅為一,不屑者,挖苦者,推脫者甚眾,感慨人世,天薄地冷,更擬打車問司機以求資料,既用七元,亦無悔矣,後未從之。苦悶陰鬱,遂歸以求他法。

最近,我們在家在農村的50位在杭大學生中進行了一次關於農村過年方式變化的調查,他們切身感受著農村過年方式的變化,同樣,他們的想法,也預示著未來農村過年方式的變化,透視出農村社會正在發生著的變遷。

傳統方式漸行漸遠,年夜飯小家吃

在人們的印象中,在農村吃年夜飯,總是一大家人圍坐在大圓桌前,上首坐著祖父母,一家子人輪流向二老敬酒、祝壽。但現在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接受調查的人中,在回答“最近幾年您家年夜飯在哪裡吃”這個問題時,只有13.3%的人回答“在祖父家吃”,6.7%的人回答“未分家,大家庭裡面吃”,加起來也只有20%左右,但是有70%的人回答“在自己家裡和父母一起吃”,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選擇小家過年。傳統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觀念已經逐漸在農村淡化,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人們更加註重小家年的質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

這同時也反映出老人們的孤寂處境,分家以後,老人們平時和子女的見面機會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飯時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話,那麼老人心中會作何感想?對那些喪偶的老人來說,他們心中的孤獨尤甚。

過去農村普遍存在著逢年過節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飯這樣的風俗,但現在只有36.7%的人表示還有這樣的習慣。傳統的農村社會,血緣是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條重要紐帶,現在隨著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為一個個小家庭,人們之間的血緣關係也不那麼緊密了,各家都有各家過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難像過去一樣聚到一起吃飯了。

灶神還在送

送灶神、請祖宗、送紅包等活動過去在農村中總是很常見,現在仍有40%的人表示村裡還有“送灶神”的習俗,“請祖宗”有60%,“送紅包”有50%。這些習俗還是比較多地保留了下來。

過去很多農村都有“殺年豬”的習俗。小時候每當年關臨近,一些養豬的人家就把養肥的豬殺掉,小孩子是不準看的,被大人派去通知親戚鄉鄰們。殺好了豬,一半請親戚鄉鄰們吃,一半留給自己,過去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如現在,平時很少吃豬肉,所以殺一次“年豬”相當改善了一次生活。

但調查顯示這一年俗現在已經在逐漸減少,只有36.7%的人表示村裡過年還能見到殺豬。的確,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豬肉平時就可以經常吃,所以殺年豬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義。只是這一習俗還有另一種意義,就是增進親戚相鄰的感情,現在不殺了,各家只顧自己吃買來的豬肉,濃濃的人情味也沒了。

與“殺年豬”一樣,“舂年糕”的風俗也已經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裡還有這風俗,筆者老家現在也很難找到門前放著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

年貨醃得少

自己製作年貨的風俗也在改變,過去在為新年做的準備中,自己醃製或風乾點年貨是必不可少的。年關將近,家家就會撐起一條竹竿,上面晾滿了處理好的魚、雞鴨、豬腿、臘腸等;此外家裡的鹽缽裡面,揭開蓋子你會發現白花花的鹽上面,也放上了一些肉或者魚之類的。但自從買來了電冰箱以後,雞鴨魚肉等都可以吃新鮮的了,臘腸等也可以買現成的,家裡嫌麻煩便都不做了。

調查也顯示,56.7%的家庭過年還在醃製年貨,風乾年貨則只有近1/3的家庭在做了。過去雞鴨魚肉沒現在豐富,等到過年買太貴了,而且還可能買不到好的,因此每戶家庭都要提前準備;那時又沒有冰箱,只好風乾起來或醃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過年吃到豐盛的大餐。現在東西也豐富了,冰箱也有了,但是感覺怎麼也找不回那些東西特有的風味了。

送禮依然風行

像殺年豬、舂年糕、全家族一起吃飯、風乾醃製年貨這樣的習俗,是與過去的生活環境緊密相聯的,時過境遷,這些風俗慢慢消失也是沒有辦法的。但有些風俗卻不容易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比如說送禮。

90%的受調查者表示近幾年過年期間送過禮。至於他們送禮的目的,77.8%的人認為是“農村的習俗”,也有近3/4的人認為“維繫親戚間的感情”,可見傳統、人情在人們眼中還是很重的。

40.7%表示“對幫助過我們家的人表示感謝”。在農村,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是常有的事,現在更是如此,比如某家的孩子放完暑假要回杭州上學,另一家剛好有人要開車去杭州辦事,就可以搭一下便車;作為回報,這家在過年的時候可以帶點禮物拜訪那家,兩家的感情就拉近了。

隨著農村與外界的聯絡日漸增多,這樣的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多的。人們基本上都是相互認識的',想外出辦點事情,可以先託人打聽打聽;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村裡能人不少,可以請他們幫忙。所以人們之間的幫助只會越來越多,作為答謝的送禮也會越來越多的。

現在過年向城裡學娛樂打牌看電視

調查涉及農村居民過年期間的娛樂方式,90%的受調查者選擇“看電視”,其次是打牌(73.3%)和打麻將(40%),超過30%的就這三項,說明農村居民空閒時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有益於身心的“體育鍛煉”雖然只佔10%,但是說明居民們注重健康,注意提高生活質量的觀念已經在形成。

旅遊不是新鮮事

調查還涉及農村居民是否選擇過年時外出旅遊,結果表明有26.7%的家庭出去旅遊過,看來最近幾年的“旅遊熱”也影響到了農村。在出去旅遊過的人中,去過省內景點(除本地外)的最多,佔62.5%,其次是去過本地名勝(37.5%),去過省外的也佔到了12.5%。由此看出,居民大多選擇方便的短途出遊為主。

在傳統的意義上,過年主要就是待在家中,享受家人團聚的時光,要外出也是走親訪友,“旅遊過年”說明這種傳統觀念已經在改變了。

記得以前村子裡外出闖蕩的人少,去過外面的人都被認為是“見過世面”的,村裡人往往會對他們投以羨慕的目光;村裡人對外面的瞭解少,對出門在外總是隱隱約約有著一種恐懼的心態。但現在隨著交通、通訊的發達,居民的眼界越來越開闊,與外界的接觸也越來越多,膽子也越來越大,外出也不那麼希奇了。隨著出去的人越來越多,居民外出也有了照應,想到某個地方去,總可以在那裡找到親戚熟人。以前出去,還擔心語言不通,但現在家家戶戶在看電視,普通話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這個問題也不存在了。有了這些條件,在外旅遊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氣氛年輕人在鬧

“現在過年,都是年輕人在鬧了,同學聚會、朋友見面,你來我往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一位受調查者這樣感嘆。

“臨近過年,我的簡訊、電話,以及qq上的訊息也多了起來,很多朋友、同學都問我什麼時候回家,讓我到他們家裡玩。上國中、高中時有很多農村的同學,去年春節期間,七八個要好的同學結成隊,輪流到各自的家裡面去玩,那幾天可真是過癮。要招待這麼多客人,各家的父母忙得不可開交,但臉上總是笑眯眯的。”

調查問卷中顯示有26.7%的人表示過年是“與老友、老同學聚會的好時機”,這部分人多是年輕人,現在是他們在帶動這個過年的氣氛了,這與過去不同。

過去過年,老人是受關注的焦點。很多傳統的儀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飯,主角都是老人。現在隨著傳統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飯也不大聚得起來了;祭祀祖宗的風俗仍在,但是這一傳統也隱隱有了“斷代”的危險。

老家的祠堂裡,現在過年時仍然比較熱鬧,但在祝福祈願的都是老一輩的人,稍微年輕一點的很少,而且都沒有老人們那樣的虔誠。

一位被調查者說:“年輕人很少會想到主動去祠堂,我雖然每年都去那邊,但都是祖母提醒我去的。去了以後祈願詞我也不會說,是奶奶在一旁替我說,然後我跪下來向祖宗磕頭。去祠堂的年輕人少,而且多半是像我這樣外出讀書的,由老一輩陪同去,希望得到祖宗蔭庇,學業有成。很多年輕人都乾脆不去那邊了,嫌儀式太繁瑣,又沒什麼意思,祭祀的那幾天都早早地出去玩了。”

很多地方過去有過年時給老人磕頭的習俗,小孩子和年輕人在村子裡碰見老人都要磕頭,老人是備受尊敬的。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已經由向村裡所有老人磕頭髮展到向自家的老一輩磕頭,也有人已經不在乎這種習慣了。

春節的“神聖”不會改變,團圓成第一要素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73.3%的人表示過年是“與家人團聚的重要節日”,而當問及年七年級最願意幹什麼時,63.3%的人選擇“呆家裡”,這些說明在人們心目中,過年所代表的“團圓”、與親人團聚的傳統意義仍沒有改變。雖然農村的變化很大,但是受調查的農村大學生們都表示,春節在他們心裡的重要作用和神聖的價值不會改變。

只是在人們回憶中,過去的年是多麼的紅火熱鬧,它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它的重要性和全國範圍的喜慶環境使人們對年抱有一種期望——今年能像過去一樣的紅火、熱鬧。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人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過年了。人們的期望得不到滿足,便很容易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回到老家,經常會聽到很多人皺著眉頭說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年味變淡是事實

調查中也反映了這一點,近2/3的調查物件認為“年味”越來越淡了。當問及年味變淡的原因時,42.1%的人認為是“傳統的過年方式過時了”。社會變化的速度在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傳統的吃團圓飯、貼春聯、放鞭炮等人們已司空見慣的過年方式難以推陳出新,跟上變化的潮流。

有1/3的人認為是外出打工、上學的增多,人聚不齊。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員的流動越來越容易,人們的生活不再限於農村這個小圈子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百姓的過年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希望大家過年越來越開心!

過年調查報告13

一、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二、春節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八年級、九年級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三、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裡一放,它就在油鍋裡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嚐嚐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四、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七年級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物件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裡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裡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過年調查報告14

調查背景: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一、調查物件:本村村民

二、調查方法:聊天

三、調查地點:自己家,村民家

四、調查時間:春節期間

五、調查人: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調查準備:筆、信紙、照相機

七、調查經過:

1、上網瞭解並蒐集圖片,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

2、訪問附近的街坊、親戚朋友,學會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

3、瞭解當地春節習俗,並寫下詳細的調查記錄。

4、最後總結資料,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調查結果。

1.春節的起源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有掃塵、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除夕守歲、放鞭炮、發壓歲錢、拜年等傳統習俗。

3.家鄉的春節

在家鄉,除夕貼春聯,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我們孩子就放煙花,快快樂樂的迎接新年。

老話兒說得好 “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除夕夜後,就是大年七年級,人們穿好新衣,清晨來來往往的拜年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都是拜年聲,小輩給長輩拜年,不光小孩,就連老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笑容。大年七年級吃餃子象徵了團圓和福氣。。主婦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餃子裡放硬幣,誰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氣的人。吃完餃子人們都各自出門拜年,給壓歲錢,街上還會有一些奶奶們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九、調查結果: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通過這次的關於濰坊春節習俗的調查我對春節習俗的由來和演變也有了更新一步的瞭解。感受我們節日悠久的歷史,人們在過年時的開心,加強了過年的味道。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地很多的春節習俗儘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變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節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託了人 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十、我的思考:

我們可以通過本次調查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瞭解春節文化,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發揚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象徵著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由於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的舊習俗也有了新的變化。但不管生活變得多麼現代化,春節依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過年調查報告15

調查目的:向家人詢問過年禮儀,更好地瞭解到中國的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調查物件:媽媽

調查方法:親自詢問家長,並用記錄本,記錄下來。

調查過程:轉眼間春節到啦!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節日,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呢?我懷著濃濃的好奇心來到媽媽身邊問:“媽媽,過年都有什麼習俗呀?媽媽笑著說: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說包餃子吃年夜飯、拜年,貼窗花……

今天我就給你講講貼春聯放煙花的故事吧。傳說古代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非常凶猛,頭上還長著許多觸角而且還會吃人所以村子裡面的人為了躲避年總會在過年時跑到深山上躲避怪獸。而這一年除夕,有個老乞丐來到這裡 所有人都慌慌忙忙的跑到山上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奶奶給了這位乞丐一些東西吃,老乞丐說老奶奶只要你讓我在你家住一晚,保準會讓年嚇跑。老奶奶以為他精神失常了,便不再管它跑到山上去了。

過了一會兒,年來啦!他發現村東頭那位老奶奶家屋裡燈火通明,門上還貼著一張大紅紙年來到他們家後院子裡響起了噼裡啪啦的聲音,年嚇得心驚膽戰,這時老乞丐穿著紅色的衣服,把門推開哈哈大笑。年見啦就趕快逃走,再也不敢來到這裡啦!

原來,年最怕的就是紅色,火光和炸響,後來,人們就會在過年時,貼春聯,放煙花。這就是過年時貼春聯和放煙花的由來”聽完媽媽講後,我恍然大悟。

調查總結:這次調查讓我不僅知道了,過年時人們會包餃子、吃年夜飯、拜年還讓我懂得了貼春聯,放煙花的由來,這次調查,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