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學生調查報告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8W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研究背景與意義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三篇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創業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越來越突出。從而迫切需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該項研究主要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情況進行調查,瞭解我院學生的創業動態,從而讓學院重視開展創業教育,並做出一定的扶持措施,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創新知識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成為國家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支援和保障,從而幫助我院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就業。

  研究思路

為了準確瞭解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瞭解到他們創業途中會遇到的困難及需要的幫助從而能給其他多數大學生借鑑。因此,在本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調查中我們對部分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主要以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狀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看法、讓他們作為創業者的方向選擇及所需要的幫助等情況來反映本次的調查結果,探究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真實情況。根據問卷反映的情況,我們從政府、學校、個人三個角度去分析我院學生創業存在問題的原因,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研究物件與方法

在這次的調研活動中我們針對研究主題編寫了調查問卷《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調查問卷》(見附錄),採取網上發問卷連結對廣州商學院經濟系各級學生進行調查以及在12月13日“點石成金”創業大賽決賽現場調查部分參賽者和部分消費者,一共回收了308份問卷。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上網查閱了有關資料和了解了一些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事。運用數理統計法,運用問卷星網路平臺進行資料整理和統計分析,並且對其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結合相關的理論加以闡述,並相應提出建議和政策;在此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調研活動中我們秉著實事求是,力求資料真實的態度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調查每個年級段的大學生,保證我們的調查的隨機性和科學性。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的基礎,是供銷合作社與農民聯絡最緊密的環節,是為“三農”服務的主要載體和前沿陣地,更是供銷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基層、最直接的服務組織。近幾年的實踐證明,供銷社能不能辦成真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活力強不強,為農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社。因此,基層社的建設決定著供銷合作事業的興衰成敗,基層社發展,供銷合作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基層社萎縮,供銷合作事業就會停滯不前。

為全面瞭解我市基層社發展現狀,深入思考基層社發展前景,結合省社統一安排,市供銷社近期對全市供銷社系統的基層社組織、人員、資產、經營、改制等多方面的情況採取通過填制報表、重點考察、與職工座談等方法,進行了全方位客觀、詳實的調查。調查情況表明,20xx年以來,各縣(市)供銷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27號《保定市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三年發展規劃》檔案要求,不斷加快基層社體制和機制的改革步伐,積極發展基層社新的組織形式,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現狀:有喜有憂

截止目前,我市現有基層供銷社238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102個,莊稼醫院127個。基層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個,新增營業面積38850平方米;建立農村社群綜合服務中心44個;興建各類市場6個,交易額25080萬元,實現利潤245.6萬元;建立縣級“農合聯”分會3個,領辦、興辦種植、養殖等各類專業合作社120個,共發展社員11752戶,輻射帶動農戶84459戶,吸納社員股金15515.6萬元,年經營額達59451萬元。全系統各基層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後,已經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不僅使供銷社的資產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層社的經濟效益,樹立了供銷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為“三農”服務的能力,而且為參與、引導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憂的是:相當一部分基層社仍停留在資產保值,維持生存的狀態;還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實亡,但因各種原因尚未進入或完成破產程式。

  二、成效:作用明顯

經過幾年的改革發展,各縣(市)供銷社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因地制宜、尋找突破、發展特色、壯大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把基層社建成了佈局合理、產權清晰、功能鍵全、運作規範的供銷社新型基層組織。特別是通過積極整合現有組織資源和網路資源,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經營體制,積極改進服務方式,拓寬了發展空間,使基層供銷社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一)抓機制創新增實力。基層社經營機制的創新是基層社改造與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則,分類進行了實施,促進了基層社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強了基層社的實力。

1、走資產開發,盤活有效資產的路子。對處於黃金地段的基層社應本著“有效資產有償經營,無形資產活化運作”的原則,多渠道、多途徑籌措資金改造經營設施,創辦供銷社農村集鎮超市、配送中心和各類交易市場。一是通過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吸收社會力量聯合開發,共同受益;二是對基層社資產出讓一塊,做旺一塊;三是縣(市)社直接投資,逐年收取回報;四是由開發商墊資開發,基層供銷社逐年還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經營設施和網點步伐,增強基層社的實力。

2、通過資產置換、重新組合等形式,走調整建制的路子。一般採取小社並大社、強社並弱社或強社託管小社等方式來改造基層社,同時按經濟區域組建中心社。

易縣供銷社20xx年資產整合工作實現了基層社全覆蓋。十一個基層社整合完畢,更新改造營業面積1.4萬平方米,增值近千萬元。隨著設施更新,達到了安全、美觀的經營需要,有160多名職工迴歸就業,企業的資產收益明顯增加,如良崗社每年的資產收益8-9萬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體制創新增活力。在基層社改革過程中,確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誰有能力辦供銷社就讓誰來辦,誰辦好了供銷社誰就是供銷社人”的開放辦社理念,通過以帶資承包、增資擴股、資產重組和產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建立了產權多元化的新型供銷社,使基層供銷社活力迸發。不但帶動激活了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專案等生產經營要素,盤活了基層社的存量資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層社的組織體系、資本體系和經營體系,為基層社的長足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1、對於有實力的基層社,通過拓展經營,擴大服務,推行民主管理,發展連鎖經營,做大做強,可以以多元投資的形式辦新的經營服務實體,開拓新專案。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的目的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年x月x日

2)、地點:第x國小

3)、物件;國小四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個別交談

5)、調查情況的統計: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對十七中四年級的學生作了調查,共發出問卷198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每張問卷不計名,以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同時,與個別交談作為調查的補充。

三、調查情況分析:

1、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國小生“對別人有困難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從而掌握了這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1)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慧發育正常。一個國小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國小生佔99%,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根據我省教育廳20xx年統計,我省國小在校生為642萬,按1%計算,約為64200人。

2)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 國小生有心理障礙。同樣,根據統計,這一類國小生也可能達到642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

3)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國小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國小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國小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 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為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圍繞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2、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國小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國小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調查中,在我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3、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國小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

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和國小生相處,首先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活動如實反映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們,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使他們信任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指導他們,把他們往正常的心理引導。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應付任務。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國小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

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國小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我們不能用我們的觀點、眼光來看他們。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這關乎著下一步能否繼續指導的關鍵。

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重視自己,不要把自己當成另類。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和別的同學一樣,站在同樣的高度,受到師長以及同學的肯定。

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

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國小生自卑心理的矯正。自卑心理又稱為自我否定心理,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一旦形成和發展,對人的一生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會產生一系列的顯著影響。產生國小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慧、家庭、教育方式等。矯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多對他們進行肯定,多表揚他們;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群心理。

四、 心理指導理論探索的意義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