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彩虹》的五次教學案例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課堂,每天都進行著,每天都重複著,然而也就在我們的課堂上,每天也誕生著精彩和失敗。五次教學《美麗的彩虹》,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毀滅一次精彩。關注細節,將成就精彩課堂。

《美麗的彩虹》的五次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1:學生為什麼停不下來

第一次教學《美麗的彩虹》,學生來到實驗教室異常興奮。

教師用幻燈機光透過三稜鏡製造了一道美麗的彩虹之後,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想不想做這個實驗?

生:想。

師:老師沒有這麼多的三稜鏡怎麼辦?

生:用小鏡子。

師:真聰明,我們可以用水和小鏡子做成水稜鏡分解光。

(演示水稜鏡的製作)

在器皿中倒上水,把小鏡子斜插入水中,手電筒光照射小鏡子,白紙放在背後,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還沒有說完,學生已經忙開了)

在嘈雜聲中,師補充:開始實驗,並把實驗現象記錄下來。

十五分鐘後,實驗結束了。

師:哪一小組來彙報一下?

看下面的學生卻沒有一組有彙報的意思,都忙碌著,停不下來。看:有的拿著手電筒愛不釋手,有的拿著小鏡子照,有的在緊張地記錄,還有的你推我讓沒有記錄員和彙報員……

綜觀上述案例,發現兩個必須關注的細節。

基於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探究材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注意力往往會過多地集中到這些材料上來。如果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合理的安排,材料就會引起學生的騷亂。如:走進教室的興奮來自於桌上的材料;教師還沒有說完,學生已經忙開了,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實驗的材料;實驗結束,要彙報時卻停不下來,有大部分原因是材料的吸引。所以,對於材料必須做到合理地控制。1、材料不能全放在桌上,以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2、合理的分工,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小組成立的同時,確定好每個人組內的角色和職責。如:每組確定一人擔任材料員,由他領取和分發。3、在交流彙報之前,為防止學生注意力的分散,要讓材料員把實驗材料放到指定地點,避免學生擺弄材料,為認真傾聽做好準備。

科學記錄既是孩子們科學學習的內容,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是表達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但在此課,我卻感覺到記錄變成了孩子們科學學習的包袱。看他們你推我讓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知如何記錄;緊張地記錄著,但在需要彙報時還不能舉起小手,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所以我們的'備課要花時間備記錄:1、對記錄內容的確定應經過深思熟慮。這一活動應讓孩子瞭解“光透過稜鏡時,光的路線被改變,分解成多種顏色,形成光譜”這一概念,所以在記錄內容設計上以體現教學重點,圍繞這一重點展開。首先讓學生畫光的路線圖,其次記錄看到的光譜的顏色。2、對於孩子來說,任務越小越好。所以讓孩子們用箭頭畫路線圖,這樣既清晰明瞭又方便快捷。3、記錄不能成為我們教學時間安排的“瓶頸”,但我們不能在實驗後要求馬上彙報,應給孩子整理記錄的時間。可以在實驗後請材料員收拾材料放回原處,其他成員整理好記錄,準備彙報。這樣,既給了孩子記錄時間,又不浪費教學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案例2:學生為什麼做不出來

吸取前幾次試教的經驗,課前談話就給孩子們進行了人員的分工;慎重思考了材料出示的次序和步驟;記錄紙做了進一步的改進,並考慮了孩子們整理記錄的時間……

“用水稜鏡製造彩虹”這一活動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教師用幻燈機光透過三稜鏡製造了一道美麗的彩虹,這一現象牢牢地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趁此時機,教師提出:“

想不想做這個實驗?”學生熱烈響應:“想。”教師又說:“沒有這麼多的三稜鏡,我們用小鏡子和水也可以製造彩虹。”學生興趣昂然,靜靜地看著老師。於是老師在講臺前演示著水稜鏡的製作,並說明:“水稜鏡替代三稜鏡、手電筒替代陽光、白紙替代牆面。”然後教師宣佈:“請材料員領取材料,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學生拿到材料迫不及待地進行實驗。

原想這回該水到渠成,但事情並不那麼如意,學生做好水稜鏡,拿著手電筒和白紙,東照西放,卻難以看到彩虹。於是,他們開始走動,想看看同伴是怎麼做的。十分鐘過去了,只有兩組在老師的指導下看到了光的分解,其他組都做不出來。教師以為時間不夠,又延遲了五分鐘。該到展示的時間了,教師急了,學生也急了……

光有材料是不夠的,光給時間動手也是不夠的。從案例中不難發現,因為沒有教師的實驗演示和指導,導致學生的實驗效果不如意。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並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本實驗應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穫。如果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在演示中具體指導,交待清楚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手電筒(光源)怎麼拿?水稜鏡中的小鏡子怎麼放?(平放、豎放還是斜放?)白紙怎麼放?距離大概是多少?……這樣有利於學生較快地製造出彩虹,並進行觀察,保障實驗的效果。

反思五次《美麗的彩虹》教學,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我們的科學課應從不拘小節到雕琢細節,從細節關注起,從習慣培養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