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積累和閱讀簡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6.71K

一、會考對課內古詩文的考查分值32分,約佔全卷總分的26.7%,其中古詩文默寫佔了16分之多。

古詩文積累和閱讀簡析

考試卷所涉及到的古詩文篇目,全都是要求背默的篇目,“閱讀”題型也不提供原文,這更加體現了最基本的學習方法“背誦”的重要性。

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推薦的、所用三個版本教材(語文版、蘇教版、人教版)中的重合古詩文篇目。

題型:

默寫(語境默寫和理解性默寫)、解釋詞語、翻譯語句、簡答問題。

學習要求 :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教學目標:

背默古詩文

讀懂課文內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理解文章的藝術手法

二、幾處關注

1.應在句不離篇的前提下做到以解促記,使作者、出處這些重要資訊一併瞭然於心,達到知人論世的最基本要求。儘量避免採用單一摘章擇句的做法將其降格為單純的背默篇目,必須將之迴歸到閱讀篇目本身,用學習閱讀篇目的方法加強理解,從而加深記憶,以保證其核心價值在複習時不打折。

2.“解釋加點字”主要的考點是: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而且這四種情況的字詞都是在古詩文中常見的,基本上具有普遍性。

3.“翻譯句子”主要是文言文重點語句內容的理解(省略、倒裝等),主要考查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理解,而且都是簡單的句式,得分點基本兩個,易於評判分數。

4.“簡答題”的選材主要是一詩兩文。詩歌命題點多在內容、寫法、煉字上;文言文多以“讀懂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藝術手法和寫作意圖”等為重點。

5.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文”與“言”的學習要並重,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加強逐字翻譯、整句翻譯的訓練,通過細緻的訓練來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

三、失分原因

1.書寫不規範,字型不工整,字跡潦草,用膠帶粘改後再寫,掃描時看不清晰。

2.對古詩文掌握不紮實,給上句寫下句能寫出來,但給下句寫上句卻寫不出來,主要是背誦不熟練。

3.常用字記憶不準確,同音字或形似字辨別不清,錯別字現象較嚴重。此類錯誤表現得最為普遍,究其原因,多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知死記硬背而不理解詩意造成的。

4.“解釋加點字”中通假字答題不完整。如“不亦說乎”中“說”只寫同“悅”,不寫“愉快、高興”(具體的含義)。

5.詞語古今異義不能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理解,只是望文生義,缺乏精確度。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中“奔”解釋為“奔跑”。如“以光先帝遺德”中“光”和“便扶向路”中“扶”兩詞解釋出現失誤,多解釋為“報答”、“扶著”,和原文原義相差甚遠。

6.學生在翻譯句子時,關鍵實詞理解不準確。如“斗折蛇行”只譯為“像北斗星和蛇那樣”,而沒有譯出“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彎曲爬行”,關鍵動詞“折”“行”沒有翻譯出來。

7.翻譯句子時,省略部分沒有補充出來,造成譯文語言不通暢。

8.古詩文理解上,只浮於表面,貼標籤式的,沒有內容作支撐,不能準確、全面、完整答題。

四、目前誤區

(一)古詩詞

1.將古詩詞閱讀教學篇目降格為背默篇目,將閱讀教學課窄化為“說文解字”課,退化為死記硬背課。

2.只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在沒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況下,就盲目背誦。

3.對作者的介紹僅侷限於簡單的.生平,而忽略了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風格,知人論世不到位。

4.不重視誦讀教學,以講代讀,用串講串譯損耗語言的鮮活靈動,削減了文化和審美資訊。

5.標籤式機械分析取代了對詩詞語言情味的體悟;教師對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往往架空分析,和盤托出,缺乏關注人文素養。

(二)文言文

1.目標單一。即把教學目標只定位在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上。教法僵化,遵循一種固定的模式,介紹了作者、時代背景後,開始逐詞逐句的串講,最後作“內容分析”或“主題歸納”。

2.以應付考試為根本目的和任務。缺乏對會考試題的深入透徹研究,大搞考點訓練,肢解每一篇課文,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隻言片語,分析問題不全面。

3.不注重歸納整理,缺乏將文言文中常見的、有特點的、有普遍性的文言字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經常進行歸類、辨析、強調和記憶。

五、幾點思考

1.文言文的語言距離學生比較久遠,課堂上需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適量適時補充與文字和作家有關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積累總結,在語言文字之間建立聯絡,以舊知新。對語言文字進行新舊勾連解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網路,對文字的重要字詞語句瞭然於心。

3.重視自主感悟,引導學生反覆吟詠,在誦讀中多加品味,在探究中感悟深意和美。只有在反覆誦讀中咀英嚼華,細細品讀,才能進入作品世界,在感受、體驗和想象中得到薰陶,提升閱讀能力。

4.迴歸文字,把握價值。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引導學生與文字產生共鳴,能把握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能知人論世,還原歷史以及文化情境,啟用作者儲存在語言符號中的思想感情。

5.“文”與“言”的學習要並重,加強字、詞、句、文的理解時,還要從文字中學習文章的構思和表達的技巧。

6.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解釋、積累必須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必須在語言環境中解釋詞義,做到“見‘言’知‘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