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手杖》映潮評課

來源:果殼範文吧 9.43K

餘映潮評說:

《精神手杖》映潮評課

這是一個用新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教例。

它新在將課外選文作為課內閱讀教學的材料。

這是本課教師的一次大膽嘗試。

很顯然,這個過程是需要用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的。

從教師的教學過程看,這個教例比較好地做到了如下幾點:

1.教學的步驟清晰;不僅如此,還精心地考慮到課堂的“首尾照應”。

2.運用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法。

3.在有的“點”上做得比較細膩,如訓練學生擬題的方法。

4.注意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有分寸地進行“遷移”。

5.比較自然地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

6.教師關注到簡潔、生動地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

值得討論的地方是教學的“立意”問題。

很明顯,教師是著眼於“實用”來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的。儘管教者說明了“不能把這堂課上成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力避說教的色彩,但這節課的出發點還是為了教育學生,振奮士氣。“結合期會考試,談所學對我們在對待挫折態度上的和今後學習行為上的影響”就顯得過於實用。

這樣的.課可以偶一為之,但它經不起推論:是不是學生遇到了什麼思想或學習方面的問題就需要找課外材料上一節閱讀課來薰陶他們呢?

再回到教學設計上來。

一個比較大的弱點是提問設計缺乏激起學生思維浪花的力度。 “用作理由的材料,從國籍上看,是按什麼順序安排的?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安排”、“用作理由的材料,從時空角度看,有什麼特點?這樣組織材料有什麼好處 ”等提問設計都顯得有些力度不足。遠不如下面的提問(問題)設計:

1.你能結合文章內容,以“精神手杖是……”領起,從不同的角度說三五句話嗎?

2.全文共五個自然段,試分析每個段落在全文中的表達作用。

3.試分析作者展開議論的方法與技巧。

……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 於會考命題“禁閉”期間

《精神手杖》教學設計

背景:這是期會考試後,一堂校成就杯預賽的公開課。期會考試,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班的數、英等部分學科很不理想。年輕的班主任要我找個適當的機會幫她教育教育學生。帶著這兩個任務,我選了課外的《精神手杖》這篇文章作為開課的材料。但我知道,我不能把這堂課上成政治課,於是便有了下面的教學設計。

一、歌曲匯入。

二、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文字內的觀點理由

用作理由的材料的順序安排及必然性

用作理由的材料的特點及好處

交流分享文字外的有關挫折的其他例子

有關挫折的其他名言

三、質疑解惑。

學生質疑

老師質疑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似乎放逐和失明,才是成就《離騷》和《國語》的前提。難道挫折真的是天才的搖籃?試結合文中相關語句作答。)

四、學以致用。

用所學增長才幹

用抽象+形象相融合的“二合一”思維擬一個標題。

(仿“精神手杖”)

用“觀點+(名人)事例+(名人)名言”的結構說一段話。(三者的順序不固定;話題:誠信、寬容、責任、和諧…… )

用所學勵志啟智

結合期會考試,談所學對我們在對待挫折態度上的和今後學習行為上的影響。

五、歌曲激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