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證據教學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3W

教學設想:

課文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證據教學案

兩文編排在“月是故鄉明”這個單元的“鄉關何處”版塊。前一篇是研讀要求,後一篇是自讀要求。這個板塊的教學在情感上,主要是理解人類對未來的憧憬,儘管還不清楚這種憧憬是歸鄉還是遠行;以及故土變遷後的複雜情感。在閱讀理解上,主要還是學習散文的閱讀賞析。教學這兩篇文章,用指導閱讀的方法處理。《前方》這篇課文理解有難度,教學時主要還是指導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反覆研讀,與文字、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人與故土的複雜情感;

2、學會對詞語、語段的點評,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法。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主要閱讀理解《前方》

過程:

一、匯入

我們剛剛讀完的兩篇課文《我心歸去》《鄉土情結》都是反映那種遠離故土後的思鄉之情。如果有人做這樣的假想:讓兩位作家回家,讓他們永遠不離開家,又會有怎樣的情形出現呢?可以想到,當他們長期呆家後,又會離家遠行。這就是人類的共性:“身在家鄉,思念前方,離家遠行,心繫故鄉。”其實,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根,尋找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家園。馬上我們要學的兩篇課文,就表現了這樣的思想。

二、檢查預習(聽寫、注音)

遷徙( ) 襲( )擊 按捺( )不住 憔悴( )

顛簸( ) 惶( )惑 溫馨( )

骨骸( ) 瘸腿( ) 拴牛( ) 煙垢( ) 牲畜( ) 打夯( ) 悄無聲息( )

三、朗讀課文

四、理解賞析

瀏覽課文,先自我思考,再和同學交流

1、文中“前方”有怎樣的含義?篩選課文資訊,再整理合成回答。

課文資訊:

整理合成:

2、請找到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

3、關於“離家”的敘述,作者有怎樣的看法?

4、文章如何把人走向前方與惦念家鄉聯絡在一起的?

五、小結

其實,人生確實如同一場旅行,一方面人們不斷地掙脫家的束縛,走向自己的前方,一方面又有扯不斷的歸根意識,可是人們在追尋家的時候,又常常陷於“鄉關何處”的困惑中,這就是人的文化苦旅。

六、作業

第二課時

內容:主要理解《今生今世的證據》

過程:

一、匯入

在我們生活過的地方,常常留下我們的回憶,家園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什都是我們成長中的見證,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今生今世的證據》正是曾經的家園廢棄後的痛心的吶喊。《今生今世的證據》是一篇有關故鄉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鄉思作品有明顯的不同,作者沒有過多地去抒情,相反,這是一篇情感深藏不露、多少顯得剋制、理智的作品。如果說許多鄉思作品是在反覆吟詠人與故鄉的依戀之情的話,那麼《今生今世的證據》則越過這種感情去進一步追問這種感情何以會產生,人與故鄉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故鄉對一個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人在家鄉,人離開家鄉,家鄉成為故鄉,這其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變化深藏其中? 下面我們來讀這篇課文。

二、課文理解

朗讀下面的文段,解讀其含義,先自己思考,再和同學交流。

1、“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2、“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裡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颳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3、“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牆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灶,我們想它沒用處了。”

4、《今生今世的證據》在寫作上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對場景細膩的描寫,找出幾個片段,讀一讀,評一評。

①“那是我曾有過的生活嗎。我真看見過地深處的大風?更黑,更猛,朝著相反的.方向,刮動萬物的骨骸和根鬚。我真聽見過一隻大鳥在夜晚的叫聲?整個村子靜靜的,只有那隻鳥在叫。我真的沿那條黑寂的村巷倉皇奔逃?背後是緊追不捨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條好腿一下一下地搗著地。我真的有過一棵自己的大榆樹?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它的橫杈直端端指著我們家院門,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還有,我真沐浴過那樣恆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經照透牆、樹木和道路,把銀白的月輝滲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時候,那些東西不轉身便正面背面都領受到月光,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以往。”

②“但我卻不知道這一切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一隻早年間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紅公雞、一條老死窩中的黑狗、每個午後都照在(已經消失的)門框上的那一縷夕陽……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於沉寂。”

點評:

三、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