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議英語課堂效益

來源:果殼範文吧 6.28K

英語課堂效益指的是單位時間內的授課效益,其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那如何提高課堂效益呢?

關於小議英語課堂效益

  一、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具體的、可操作的、科學的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是判斷課堂效益的直接依據。根據現代課程理論,教學目標可分為如下幾類。一類是知識目標(目標達成為:瞭解→理解→應用);一類是技能目標(目標達成為:模仿→獨立操作→遷移);一類是情感目標(目標達成為:反應→領悟)。

為提高課堂效益可從如下方面優化課堂目標:一是從英語學科的系統目標出發,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體系,確定本堂課的知識點、技能訓練點、情感出發點及其相互關係(落實語言知識的教學以構建綜合語用能力的根基,抓好語言技能的.訓練以打好語用能力的基礎,重視情感態度的作用以促進綜合語用能力的發展)。二是從教材、學生實際出發,縝密地考慮英語學科的特點和教師、學生、教材、環境、裝置等方面的情況確定目標結構,做到容量適當、難易適度、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詳略得當。三是思考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如何活化教材,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而又達到最佳效果。

  二、科學分配時間

科學分配、合理使用時間,是一堂英語課成功的重要保證。一堂英語課可遵循這樣的原則來分配時間:首先,明確教與學、教師與學生、講解與練習、重點與一般的關係,並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和要求作出粗略安排;其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基礎、認知習慣進行詳細分配;最後,根據教學的環境、手段、風格及課堂的重難點作出相應的調整。

  三、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新型的英語教學應實施任務型教學途徑。即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具體來說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

為此,有必要把每堂英語課都設定成一個個真實的語言環境,採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引導和幫助學生在練英語中學英語,在學英語中用英語,做到“學”以致“用”,“練”以助“能”,“用”以促“學”,把英語課堂真正變成訓練和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場合。

  四、充分利用好資訊源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最大的本領在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影響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因素:課堂教學的三大資訊源(教師、學生、教材)。對英語教師來說,教材和學生是資訊源,是確定教學目標、調整教學程式和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對學生來說,英語教師、教材是資訊源,學生根據教師發出的資訊學習教材,並把資訊處理情況反饋給對方。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又是領導者,教師必須根據《英語課程標準》,選擇最佳教法,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活動中掌握系統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並始終起著引導和指導的作用。由於學生是教學的物件和接受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因此,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位,以他們為中心展開英語資訊活動,從而把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形成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多層次、多向性的反饋形式。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作用下,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教學活動自然向預定目標前進。

  五、遵循認知規律

在教學中,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般來說,學生的認知總是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為此,必須創造性地鑽研教學內容,在利教易學上下功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認知條件,實現教學目標。因而,教師應儘量活化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有密切的聯絡,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此外還可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如電教設施、實物、圖片等創設語言情景,使所學內容具體形象、淺顯易懂,幫助學生跨越思維障礙,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新知,發展智慧。

  六、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r曾對文化和語言的概念作了如下解釋:“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因而在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與語言應受到同樣的重視。在教學中應該隨時注意發掘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禮貌禮儀、心理概念等文化知識。除了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文化內容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有目的地選用一些淺顯易懂,符合學生目前英語水平的涉及英美文化方面的閱讀材料、電影、電視、廣播節目、網上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社會規範和言語行為等,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去吸收英語文化知識,達到能夠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