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低年級作文的教學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7W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客觀事物和道理是作文的材料。作文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獵取素材。對事物視而不見或不瞭解事物的特性,寫出的文章定然沒有內容,平面化;對事物無所感受或感受膚淺,寫出的文章定然無味。難以撥動讀者的心絃。因而只有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才能寫出也文章。如何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呢?我認為低年級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淺談國小低年級作文的教學

日記——低年級作文教學的起步

現代社會運用語言的書面形式進行交流已越來越頻繁。讀書、寫字、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但是,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這與時代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我想作文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是通過練習得來的,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體會來提高作文水平,光靠教師說教是不行的。低年級沒有專門的作文課,為此,抓住契機,提前起步,在國小低年級就重視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很有現實意義。

基於以上想法,從一年級開始我便提倡學生寫日記,從小培養學生的習作意識。下面就我的教學實踐談談低年級作文教學的起步——日記:

  一、教給觀察方法,培養認識能力,學習寫觀察日記

學會觀察對寫作起決定性作用,因而在國小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培養認識能力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關鍵。從國小生心理特點上看以下幾種觀察方法不能忽視。

1、觀察要全面,點面要結合

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事物各部分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有緊密的記憶體聯絡,觀察時,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又要注意到事物的細微區別和本質特徵。比如,讓學生觀察一場拔河比賽,要求學生眼光要顧及全場:雙方運動員的情況怎樣,場上“拉拉隊”的表情怎樣,周圍觀眾的情緒如何。整個比賽階段的情形又如何等等。又要特別注意觀察主要運動員的表情,個別有特點的運動員面目表情動作等等。

2、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和條理

要全面、細緻地觀察某一事物就不可能一覽無餘,不管是由面到點或是由點到面都要有一個順序。逐步地、一處一處地、一樣一樣地觀察。學生在觀察時,往往容易炫於事物新奇,聽憑主觀的興趣,東看一眼,西看一眼,走馬觀花,沒有次序,結果寫起來就雜亂無章。所謂順序是指觀察時的先後次序,觀察的順序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之分。

觀察靜止狀態的事物要按空間順序。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外至裡或從裡至外,或按東西南北方位,依次進行觀察,如觀察校園,可讓學生先觀察校門口,再校門口的中廳,接著觀察中廳側的操場,然後再觀察教學大樓等。

觀察動態時,往往要按時間順序觀察。弄清楚“先怎麼樣,後怎麼樣,結果怎麼樣”再按這樣的順序記下來。比如觀察茉莉花的變化,早晨是什麼樣子,中午花蕾又是什麼樣子,傍晚又是什麼樣子。如果觀察一種植物生長情況,那就需要更長一些時間,按照發芽、長葉抽莖、開花、結果這樣的順序進行觀察。把自已觀察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寫成繪畫日記。

  二、 激發寫話興趣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起步階段,一定要採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引導學生寫日記時總是鼓勵他們說:“把你最想告訴老師、同學的事寫出來。一天之中,你會看到很多,聽到很多,想到很多,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來寫。”隨意寫,只要是你記得的,是當天發生的高興或不高興的事,你認為願意寫的就寫。這樣學生樂於接受,願意創造。

  三、 進行寫話指導。

從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內容越充實。《大綱》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可見,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不能脫離生活實際。

首先,是大膽引導學生接觸自然、社會,讓學生從所見所聞所經歷發展到所思所感。例如,組織學生郊遊,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風光;開展學雷鋒活動,植樹美化校園,搞各種比賽、慶祝活動等等。總之 有計劃地開展各項有益活動的過程中,有教師作指導,就能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觀察和分析事物。其次,注意積累間接材料,擴充套件知識,開拓眼界。積累間接材料主要是多看書、勤寫筆記、寫心得體會。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從大量的材料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寫作時就會覺得有取之不盡的素材。

再次是結合閱讀來增強認識事物的能力。古人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驗之談。可見文章的作法實際上都體現在無數範文中。文章怎麼開頭,怎麼過渡,怎麼照應,怎麼結尾,怎樣描寫才會生動,怎麼說明才會清楚,怎樣立意,情節怎麼安排,段落怎麼劃分,標點怎麼使用,格式怎樣掌握,凡此種種必須在閱讀中學。 教師通過講讀課文,讓學生從中獲得作者怎樣觀察,怎能樣描寫。從而初步感受作者觀察的方法。然後,按照學到的方法細緻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通過給課文分段和歸納段意,可以幫助理解每段的主要內容,瞭解段與段之間是怎樣聯絡起來的,瞭解作者是按怎樣的次序安排材料的,從而讓學生學習作者選材,安排層次的方法,通過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寫作意圖,從中學習如何“立意”。通過指導閱讀“讀書例話”及時讓學生的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所有這些都有助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我認為寫話教學要與課內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因為閱讀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班學生除了家長給買的課外書,還通過郵局訂閱了《作文週刊》《小星星》《語文報》《學習方法報》等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刊物。平日裡,我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並進行指導,在閱讀了大量的課內外文章之後,他們在寫日記

的時候就會借鑑、運用,相應的規範了語言,學會了表達。我想這也是新課改下提倡學生從小多認字的緣由吧!

讓國小生學會寫日記,不應拘泥於一些現成的常規。初寫日記時,由於識字量的限制,可以讓學生畫出想表達的圖以後,再用語句進行說明和補充,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無形中學生就寫出了圖文並茂的繪畫日記。把學生喜歡的圖畫引入日記中,學生興趣盎然。2009年暑假,我班學生每人都有十來篇繪畫日記被裝訂成展覽本在全校展出。

  四、 善於賞識評價

教師要會賞識學生。日本兒童教育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的比率前者比後者高五倍。教育實踐證明,運用激勵的方式,可以為實現既定目標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小孩子寫日記,只要他願意寫,哪怕只寫了幾個字,幾個拼音,只有一句話,我們都應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繼續寫下去。在看過學生的日記後,我努力發揮語言文字傳情達意的工具作用,寫上幾句激勵的話指導他們寫文、做人。觀察仔細的,我稱讚他們是“火眼金睛”;內容感人的,我表揚他們內心細膩;提出問題的,我給予解答……學生看到老師的賞識評價,特別願意通過日記和老師交流、談心,師生之間的縮短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五、 提供展示平臺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成就動機能促使學生產生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學生的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習作成功的激勵功能,為其提供展示的`平臺,師生共同分享獲得成果的快樂。

我經常在班上開展日記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的朗讀學生的日記;有時讓學生上臺朗讀自己的日記;有時學生在小組裡宣讀自己滿意的日記進行交流。此外,我還推薦優秀的日記上板報、在學校廣播站發表。這樣做,不僅調動了發表日記的小作者的積極性,也激勵著其他同學。我還和學生一起動手,把全班同學的日記進行整理編輯,印製成了集子《我的日記》,學生人手一份,使學生有了成就感。目前,以日記為主題的手抄報展覽又在我班牆報上出現了。現在,學生已把寫日記看成是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人人想寫,樂寫了!

  六、 爭取家長的配合

低年級學生在許多方面需要大人的指導,光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要爭取家長的支援與配合。可以通過家長會展示學生的作品,使之產生自豪感。向家長宣傳新的教育理念,教給家長參與的方法,如給孩子提供日記素材、指出錯別字、勾畫優美的詞句、寫出適當的評語等。這樣既減輕老師的負擔,也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文字交流機會,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使家長支援、鼓勵孩子寫話。

並非每個孩子將來都能成為作家,也並不是每個孩子將來都想當作家。如果我們能使學生願意用筆記錄屬於自己的真實日子、真切體驗,那麼,孩子將會受益終生。從低年級開始,讓我們為孩子營造一方習作的自由空間,做好他們的鼓勵者、指導者,讓日記伴隨學生成長,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張開創作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