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的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W

為了提高老師們上課的實效性,語文組本次的研修活動的主題是“優化練習設計 提高語用能力”。經過分組賽課、小組集體備課、小組代表展示課等多個環節,可以說是收穫頗豐。我們高段第一小組由柳琰老師代表我們組展示參賽,經過兩次試教與磨課,教學設計就成形了。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的評課稿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對於科普說明文,我們很容易在教學中有失偏頗,要麼太關注於課文內容,要麼容易上成科學課,所以在設計中我們關注的是文字語言的實用性。《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就閱讀層面來看,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基本的表達方法。而本文內容簡單,表達層次也很清晰,所以柳琰老師在教學中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值得我們一思。

柳琰老師在課堂上重點在於“關注段式、關注表達形式”兩個環節,都是以第二自然段為切入口,進行有扶到放的訓練。在“關注段式”時,先讓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再找犀牛與犀牛鳥共棲原因,然後用上“誰給誰做了什麼”的句式進行概括能力的培養,最後發現“原來”這個關鍵詞把段落分成了兩層。有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學鋪墊,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學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而在“關注表達形式”時,柳老師又以第二自然段為抓手,引導學生去關注說明方法的活用,從而讓學生明白動物共棲的有趣性:一個巨大與一個弱小;一個在天與一個在地,它們竟然會成為好朋友,共棲在一起。這樣就自然地把課題進行了有效的詮釋。

有了這兩個環節的層層抽絲,最後的'遷移仿寫,學生就自然地會從段式和表達方式上去關注鯊魚和嚮導魚的共棲現象。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節好課單單靠設計清晰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在於教師如何在課堂中游刃有餘地引導學生走向一個個訓練點,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柳老師的話實在太多了,課中過於強勢,還沒等學生說完,總是搶著接過話題自圓其說了;另外柳老師的教學機智也有待提高,當學生無法朝著你的節奏前進時,教師應該怎麼去引導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