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課後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月亮課後反思1

《月亮掉進煙囪裡》是中班的一節語言課。這節課中我採取了談話匯入的方式,讓幼兒觀察封面,說說自己看到的。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大圖書裡面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來過渡,匯入故事內容。整個故事的講述我採取的是讓幼兒自主觀察畫面,表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有時會請幼兒來模仿一下月亮的動作,例如:月亮趴在煙囪上感到暖和時,它的表情是怎麼樣的,誰來做做?月亮掉進煙囪時,它又是怎麼樣的?老奶奶看到月亮時,她的表情是怎麼樣的等等。使得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表演能力與模仿能力。

月亮課後反思

整節課下來,寶貝們大都能理解畫面,故事內容也大都能講出來,並且積極回答問題,在表演時也能夠全身心投入。加上這個故事較為詼諧與幽默,寶貝們的興趣十分濃厚,最後完整傾聽時,仍舊聽的很認真,並且在問到最後一個問題“下次月亮還可以怎麼取暖?”時,寶貝們都說會給他送去熱水袋,給他蓋個房子,請他來自己家做客,給他做件新衣服等方法,間接地學會了關愛別人,在別人感到寒冷時送去自己的關心。

月亮課後反思2

一看到這麼美麗的文章和這麼美麗的課文插圖,總是想起以前的教學方式,用導遊的形式去遊覽祖國的美好河山,徜徉在祖國美妙的語言文字中,領略著美麗的風光的同時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妙。但是,我們的孩子本來就生活在農村,我們自己的這裡美麗的風景,就在學生的眼皮底下,學生能否有所感覺。於是課前我先帶領孩子來到校外的田野裡,村邊,感受一下身邊的美。田野裡綠色的麥苗,在風婆婆的撫摸下,碧波盪漾。村邊的桃樹已經是含苞欲放,有的甚至已經撐開肚皮,露出點點紅暈。河水是那麼的清澈,岸邊的柳樹也是枝條柔軟輕慢,隨風飄蕩。菜地裡更是鬱鬱蔥蔥,什麼青菜,韭菜,大蒜,連路邊的馬蘭、薺菜現在也搬家到了農戶的菜壟裡,一切都充滿了生機,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學生一路走,一路唧唧喳喳,無論發現了什麼都忍不住及時地與同伴分享,一臉都是春天的顏色。這些都是孩子平時在生活中不曾留意的,今天特意去觀察去欣賞,發現生活中美真是無處不在,無縫不鑽,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邊的美。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裡,還意猶未盡呢!

課始,我們剛才去看了我們生活中的美好景物。有一位小朋友把我們身邊的美景畫在了書上,還寫了一篇美麗的文章,我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學生開啟書,驚奇地:哇,還美啊!啊,真沒啊!

我欣然地笑了:那你覺得什麼地方美,說出來,好嗎?

生:有山,有水~~

一生插嘴道:還有小橋,還有綠油油的麥苗!

生:還有綠樹,和桃花。

師:是的,這裡有山有水還有小橋和綠樹紅花,確實很美,但是你的語言的語言不夠美麗,那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粉紅色桃花都盛開了,村裡有,河邊上也有,像天邊的彩雲。

生:不對,是紅雲。

師對她點頭微笑,表示默許。

生:清清的小河上有一座彎彎的小橋。

生:小河也是彎彎的~

師:那你來說。

還是剛才哪個男生:彎彎的小河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河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師:好,剛才幾個同學說得都很美,還有誰也想說?

生:山上也有很多樹,綠油油的,也很美。

生:那田裡的麥苗也是綠油油的,風兒一吹,在翩翩起舞呢!

師:你們說得多好啊,這麼美麗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呢?

生:月亮灣!

師誇張地:哇這個村莊這麼美麗,連名字也這麼美!誰能告訴我,你住的村子叫什麼名字?

生:丁家村

生:張家村

生:洪湖村

生:湖頭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的村子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生:我知道,我聽人家說過,我們村上的人都姓丁,所以叫丁家村。

生:我們村子的旁邊就是洪湖,所以我們的村子就叫洪湖村。

生:我們的村子在長蕩湖的頭上,就叫湖頭。

師:說得好!那這個村子為什麼叫月亮灣呢?可以到圖中找原因。

生:因為這裡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生:因為村子旁邊的那條小河像彎彎的月亮,所以叫月亮灣。

生: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很對!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美麗的村子的美麗的名字!

生齊讀

師在灣字下面加著重好號,灣是一個生字,這個字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記住它呢?

生:彎曲的彎旁邊是三點水。

生:彎彎的小河。

師:好,就用這個,這也是這個灣字的意思。

這個教學片段,讓學生迴歸了生活,到生活中去發現美。我們一直生活在美麗的畫面中,而學生卻從不曾留意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美,我們做老師的應引導學生去發現美,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熱愛自己的家鄉。而不把熱愛家鄉成為一種時尚的口號。

從平時教學中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實:儘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學生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穫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想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而在這篇課文中所寫得景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卻是不曾讓我們心動的。也許學生天天看著,也無動於衷。而課文中寫得那麼美,卻也都是我們身邊的,常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景物。所以我在上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出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書中所寫的是生活,是我們平常見到的事物。

僅僅挖掘課本資源也還是不夠的,還得充分是挖掘生活中的資源,讓一切可能成為教學的資源成為真正的資源!

月亮課後反思3

《月亮灣》整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

課文是圍繞“美麗”這個詞語展開的,並以不同位置的景物進行描繪,如詩如畫,特別的美。

對於第一課時,我定下的`課時目標為:識字、寫字,重難點是讓小朋友知道描寫月亮灣景色的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1、在指導讀詞語的時候,情感指導的不夠到位,重視了詞語的朗讀準確性,而忽視了感情的細緻指導。

2、在講解月亮灣景物和方位時銜接不夠巧妙、環節不夠緊湊。這個值得我深思。現在回想起來,可以進行分句講解。

3、在指導生字時,未能做到準確、到位。

因此,在第二課時時,我調整狀態,與小朋友進行探討。如: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話,我與小朋友一起討論:

(1)在什麼地方有什麼。

(2)這句話美在什麼地方?

在這邊的時候,通過反覆地朗讀,我引導小朋友認真地思考。

小朋友對於比喻句還是較為敏感,能夠準確地找出文章的兩句比喻句。

第二節課堂氣氛就很活躍,小朋友參與性高。

月亮課後反思4

課前預設之教材分析:

詩歌《月亮》以優美、寧靜的月夜之景,擬人化的描述了溫馨的家園,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因為這首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詩歌中除了小鳥、青蛙在變以外,都以“月亮和我好”這句來重複結束,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學習特點,而且中班的分析判斷力和語言表達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能力、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是:

1、欣賞詩歌,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瞭解詩歌的句式特點,結合生活初步學習創編,恰當運用動詞和量詞。

3、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能力。

課前預設之揣摩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創設了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聲音、適時的指導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通過活動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美,體驗學習詩歌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還採用了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感受詩歌的美、並敢於表達自己的理解,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課前預設之探究學法:

根據詩歌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動作)感受詩歌的內容,通過感覺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五部分完成。

(一)匯入活動——(二)欣賞並理解詩歌——(三)學習朗誦詩歌——(四)仿編詩歌——(五)結束活動。

課後思考之存在問題:

1、由於孩子是剛從小班升入中班,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比較弱。

2、孩子學習時缺少語言支架,仿編時的固定句式也沒有熟悉,導致仿編環節難突破。

3、由於第二環節理解不透,“學習朗誦詩歌”部分不流暢,情感體驗沒有凸顯。

課後思考之調整方法:

1、提供語言學習支架。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當中利用圖片或圖譜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 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2、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資訊,非語言資訊互動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圖譜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語言魅力。

3、由於本班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a、擴充套件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月亮除了會落在樹梢還會落在哪裡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b、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你能不能把剛剛說連起來,它就變成新的詩句嘍……”,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c、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d、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月亮課後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課前準備:兩幅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1.師板書“心願”,理解“心願”,說說你有什麼心願?

2.你知道月亮有什麼心願嗎?

出示圖一,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出示圖二,這幅圖上又畫了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說,初步感知課文)

3.師總結:老師有一個發現,兩幅圖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樣,看了這兩個小女孩的家,月亮會怎麼想呢?今天我們就學習8.《月亮的心願》(齊讀)

二、感知性閱讀,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劃出本課的生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拼音、問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自由讀,男女生分讀。

(2)擦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3)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麼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4.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讀後悟,讀後思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想問的?

四、再現生字,複習鞏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請一名學生帶讀。(或指名讀)

小朋友們,月亮姐姐去了兩個小女孩的家,她們在幹什麼呢?(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一個女孩的家。齊讀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語”說話。

(2)這時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3.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二個女孩的家,讀第3-8自然段。(同桌讀對話)

(1)用“悄悄地”說話。

(2)月亮看了第二個女孩的家,它的心願又是什麼?

(3)指導朗讀對話。

4.那麼最後到底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後一段,理解“豔陽天”

5.說說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三、再現生字,書寫指導

四、拓展練習:

兩個小女孩走在郊遊的路上,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教學反思:

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說一說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後,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著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之後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月亮課後反思6

郭波紋 《走月亮》是一篇如詩、如夢、如畫的優美散文,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溢於字裡行間。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既能讓文章的美似柔和的月光一樣,緩緩地流進學生的心田又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表達的情感,不把美好的畫面變得支離破碎、細膩的情感變得杳無生氣呢?是我教學的基點。

一、想象畫面、調動情感。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字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我看到了一條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著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著頭腦中的畫面,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聽中體會、聽中激情。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這些句子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美,哪兒美,怎麼美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所配課件,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月夜的美麗,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那柔美的語調、動情地朗讀,情、景、物的融合,構成了一幅靜謐、清涼的月夜美景圖,營造寧靜的氛圍。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臨其境。不待教師講解,學生對文字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

三、聯絡生活、體驗真情。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學生充分讀文後,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親人一起散步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感受親人的愛。此時學生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