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課堂教學實錄

來源:果殼範文吧 8.85K

師:請看大螢幕。陳小奇寫過這樣一首歌(大螢幕出示)

《楓橋夜泊》課堂教學實錄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陳小奇 《濤聲依舊》

師:誰來讀讀?(生讀)。讀得很好聽。

師: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生:睡不著,失眠

師:是的,睡不著。無眠拆開是無法入眠。無法入眠就是不能入眠,不能入眠合在一起兩個字就是——

生:不眠。

師:無法入眠就是難以入眠,合在一起兩個字就是——

生:難眠。

師:無眠的近義詞就是——

生1:不眠。

生2:難眠。

生3:失眠。

師:是什麼在敲打著我的無眠呢?

生:鐘聲

師:這是哪裡的鐘聲呢?一起去看看。早在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大螢幕出示)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鍾 。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生讀)

師:再讀,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生再讀)

師:這是哪裡的鐘聲?

生:寒山寺的。

師:為了聽鐘聲,等了多少年?

生:十年 。

師:十年,120個月 ,3650天 。這鐘聲的魅力為什麼如此之大?500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也寫過這樣的鐘聲。(大螢幕出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師:這是哪裡的鐘聲?。

生:寒山寺的。

師: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又”字說明就是寒山寺。

生:“楓橋”就是寒山寺。

師:每次經過寒山寺,每次路過楓橋,詩人都會想起一個人,誰?

生:張繼。

師:為什麼幾度經過憶張繼呢?早在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詩人陸游也寫過這樣的鐘聲。(大螢幕出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鍾

——(宋)陸游 《宿楓橋》

師:七年前陸游到過哪,聽到過什麼?

生:到過寒山寺,聽過鐘聲。

師:一年又一年,變的是南來北往的人,不變的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七年可以變成多少年?十年可以嗎?把七年變成十年,詩人也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把十年變成百年,詩人也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把百年變成千年,詩人還一定會這樣寫(生齊讀)。

師:十年不變的'是鐘聲,百年不變的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陳小奇在歌中這樣寫鐘聲(生齊讀);200多年前的王士禎這樣寫鐘聲(生齊讀);500多年前的高啟這樣寫鐘聲(生齊讀);500多年前的陸游還是這樣寫鐘聲(生齊讀)。

師:問題來了,有什麼問題?

生:為什麼都有鐘聲、寒山寺?

生:為什麼都寫到了張繼?背後到底有什麼呢?

無限愁眠寄鐘聲

師:所有問題都跟一個人緊緊相連,所有問題都跟一首詩息息相關。這個人是張繼,這首詩是《楓橋夜泊》。(大螢幕出示這首詩)

師: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覆讀、讀清爽、讀通順。(生自由讀)

(指一生讀)

師:好,字字落實。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這叫清清爽爽,還要有板有眼地讀。

(生讀)

師:一起來讀讀,你們讀前四字,老師讀後三字(師生合作讀)。

師:再反過來讀(師生再合作讀)。

師:老師讀題目,你們讀詩句(生齊讀)。

師:就是這樣,讀出味道,讀出節奏。讀詩不僅要讀出味道,讀出節奏,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你讀後的情緒是怎樣的,用一個詞說說。

生:愁緒滿懷、失落、孤獨、憂愁、悽苦……

師:對比著想想,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會孤獨嗎?讀杜甫的《絕句》會憂愁嗎?

為什麼讀《楓橋夜泊》讀出的是悽苦、悲傷呢?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看看插圖、註釋,更可以聯絡自己的生活,是詩中那些詞給你這樣的感受,向你傳遞這樣的情緒?

(學生圈劃,批註)

師:看著大家劃的一條條線,你們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了,你的心得到底如何,老師提一個問題考考各位。張繼楓橋夜泊是睡覺時,這個夜晚他睡著沒有?

生:沒有。

師:詩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

生:愁眠(圈出)

師:“愁眠”是什麼意思?找一個近義詞。

生:失眠、無眠、難眠、不眠。

師:齊讀“愁眠”這個詞(生齊讀);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讀(生齊讀);輕一點(生再齊讀)。

師: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麼?按照詩的順序說。

生:月落 (用曲線劃出)

師:月亮落下去後,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幽暗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麼?

生:江楓(用曲線劃出)

師:江楓在你眼裡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火紅的楓葉在江風中瑟瑟搖曳。

師:因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麼?

生:漁火 (用曲線劃出)

師:怎樣的漁火?

生:忽暗忽明的、隱隱約約的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他聽到了什麼?

生:鐘聲(用直線劃出) 。

師:在哪?(生:姑蘇城外寒山寺)什麼時候(生:半夜)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還聽到了什麼?

生:烏啼 (用直線劃出)

師:那是什麼樣的烏啼? (生: 孤獨、悽慘)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詩人還感到了什麼?

生: 霜滿天

師:霜應該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這樣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麼滿天呢?是不是張繼感覺出了問題?

生:是因為愁眠,所以感覺霜滿天。

師:所以,不是滿天的霜,而是滿天的——

生:是寒滿天,冷滿天。

師:看詩句。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生:愁眠),都伴隨著(生:愁眠),都籠罩著(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對愁眠。)

師:對是什麼意思?體會過對的味道嗎?詞典裡“對”有這些意思(大螢幕出示)

對:①對待;對付。如:對事不對人。

②面向;朝著。如:對著高山。

③對面的;敵對的。如:對手。

④使兩個東西配合或接觸。如:對對聯

——見《現代漢語小詞典》(第4版)

師:應選哪個。(生選,交流)

師:有選2的,有選4的,都有道理。向著,朝著,就是江楓漁火向著愁眠;也可以兩個事物配合得天衣無縫,江楓漁火與愁眠交織在一起。但詞語理解不是這樣死板的。有人說這裡的“對”是指“伴”。換上去讀一讀(生讀),通嗎?(生:通)。行嗎?(生:行)。味道一樣嗎?(生:不一樣)。

師: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聽老師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感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背井離鄉的張繼,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希望誰來陪他?

(師範讀)

生:最希望朋友來陪他。

生:母親、家人、妻子 ……

師:但是,漫漫長夜,沒有親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有的只是——(生讀詩);在這裡,沒有妻子的噓寒問暖,有的只是——(生讀詩);這裡沒有親朋好友相伴,沒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沒有妻兒的相伴,這裡沒有伴,只有——(生:對),只有——(生:對)。師:這一“對”,對出的是張繼心中的無限——(生:愁、悲傷、憂愁、寂寞、孤獨)。於是情動於衷而辭發於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

(配樂,範讀)

(生齊讀)

師: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佈滿了整個秋天;江楓瑟瑟漁火點點,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劃破了寂靜的秋夜。此情此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張繼情不自禁在心中輕輕念道——(生讀詩)

師:姑蘇城外寒山寺——(生接讀:夜半鐘聲到客船)(反覆三次,聲音一次比一次輕)

師:月亮落下去了,還看得見嗎?(生:看不見)(師擦去板書:月落);烏啼劃破長空,轉為沉寂,還有嗎?(師擦去板書);這滿天的霜氣看得見嗎?(師擦去板書);江楓還看得清嗎?(師擦去板書);這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還看得見嗎?(師擦去板書);這點點漁火忽明忽暗,忽有忽無(師擦去板書)。天地間還有什麼可以相對的呢?沒有了,沒有了。突然,聽——(視訊、課件——鐘聲)

師:你聽,鐘聲傳來了,一聲又是一聲,這聲聲鐘聲一下又是一下,敲打著張繼的無眠,那鐘聲好像在說些什麼?拿起筆,展開想象,請用“張繼啊,張繼——”開頭寫寫,那鐘聲好像在對張繼說什麼。

(生寫)

師:在這個霜氣滿天的秋天,張繼夜泊楓橋,輾轉反側,愁眠之情縈繞在他的心上,這時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悠悠傳來,這鐘聲好像在對張繼說——

生1:張繼啊張繼,如果你無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單,讓我來陪伴你。

師:多麼知冷知暖的鐘聲。

生2:張繼啊張繼,人的一生有悲歡離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當你煩惱憂愁的時候,要學會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師:這是多善解人意的鐘聲啊。

生3:張繼啊張繼,為什麼不睡,為什麼為麼憂愁,這一切是為什麼?

師:這是充滿好奇的鐘聲。

師:這鐘聲有撫慰,這鐘聲有勸解。這鐘聲讓張繼的愁眠之情也漸漸化去了(師擦去黑板上僅有的“愁眠”)。其實愁眠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情,我相信你們也會有愁眠的時候。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愁眠啊,所以,古今中外,寫愁眠的詩歌數不勝數,我們不妨來看一組中國古代詩人寫愁眠的詩歌。(大螢幕出示——生齊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師:大家一定發現了,所有詩所有愁眠都跟一種景物有關,那就是——(生:明月)。明月照愁眠,愁眠望明月。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那是在明月當空的晚上,詩人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愁緒寄託給明月。但是,要是沒有明月呢,怎麼辦?張繼把自己的愁眠寄託給了寒山寺的——(生:鐘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張繼,走進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生齊吟誦背詩)

鐘聲文化代相傳

師:在張繼之前,沒有人這樣寫過鐘聲;在張繼之後,儘管有很多人寫過鐘聲,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像張繼那樣渾然天成,感人心肺,這正是《楓橋夜泊》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祕密所在。你聽,從張繼之後,這鐘聲一直在歷史的天空悠悠迴盪。四百多年過去了,鐘聲在陸游的筆下悠悠迴盪——(生齊讀: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鍾);七百年過去了,這鐘聲在高啟的筆下悠悠迴盪(生齊讀: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一千多年過去了,鐘聲在王士禎筆下悠悠迴盪(生齊讀: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鍾 );一千二百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當代詩人陳小奇筆下悠悠迴盪(生齊讀: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師:這就叫經典,這就叫文化。(板書:經典 文化)。我們學了這首詩,在你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如果你去蘇州,你一定會去看一看一座橋——(生:楓橋);在楓橋上,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生:張繼);想起一個人,你一定會在心中念起一首詩——(生背誦《楓橋夜泊》,再齊背誦。)

師:從此,你對張繼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從此,你對楓橋夜泊、寒山寺、鐘聲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百里千里,甚至萬里。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