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轉教學後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導語: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比較直觀,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擺在首位。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面的旋轉教學後記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面的旋轉教學後記

  面的旋轉教學後記1

面的旋轉教學內容實際就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浙教版重點在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動手剪一剪,發現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徵,並且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

北師大版教材的重點不僅限於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教材更突出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體會“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比較直觀,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擺在首位。為了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情境圖1和圖2,感受“點動成線”,通過學生用筆代替線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線動成面”,通過轉動豎立的數學書(代替一個長方形的面),感受“面動成體”。

為了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長方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的四面小旗,同桌合作完成。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快速的旋轉小旗的棒子,仔細觀察轉動後的結果,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

  教學反思:

今天雖然是開學的第一天,但是學生的課堂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課堂上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學生認識了圓柱、圓錐以後,憑著這種直覺,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圓柱和圓錐。有些孩子找不到十分標準的圓柱和圓錐就結合實物藉助語言來表達。教室的物品中,粉筆是最容易讓學生看成是圓柱的,今天我剛拿出來粉筆讓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時,就有學生喊道:“不是圓柱。”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學生能夠正確地解釋。在此基礎上學生很順利的就說出了圓柱、圓錐的特點。除此之外學生對圓柱、圓錐各部分名稱、尤其是高的條數都能夠正確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

看到以上這些值得高興之處的同時,也有一點點遺憾:在處理第一個問題時,學生都知道綵帶隨車輪轉動後形成了圓。在接下來觀察第一幅圖時學生,可能受這個影響學生就將每一個小風箏看作了圓,認為當風箏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時候就變成了一條線。顯然學生的這種認識是存在一些問題的。課堂上我做了一些處理,儘管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說出了“點”,也明確了點和線之間的關係。但總覺得不是很順,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接著學生說的圓來引導也許會好一些。

  面的旋轉教學後記2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感覺做到了以下幾點:

  1、素材——注重現實性

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本節課中,我始終把學生置於趣味的情境之中,如:生活中“旋轉的`美”、“找一找”等活動,這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實踐,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

  2、問題——呈現開放性

教學中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本節課中“旋轉游戲”、小組內的“操作活動”等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課堂上學生非常執著、認真、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每個問題都得出不同的答案。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開放了課堂空間又開放了學生思維;既鞏固了數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特別在探索、總結圓柱和圓錐的組成和特點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潛能得到開發,他們所收穫的遠非數學知識。

  3、活動——凸顯主體性

課中,我大膽放手,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我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通過同桌互助、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觀察、分析、猜想、探索、歸納等手段,幫助學生動手、動腦做數學,引導他們自主歸納出立體圖形的特點。

總之,在本節課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有趣味性、豐富性、現實性。同時建立自主學習的課堂機制,加強學法指導,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20xx年3月6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