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通俗唱法教學方法的創新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5W

摘 要:二十世紀初期,通俗唱法在中國興起。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通俗歌曲湧入國內,通俗唱法從此被大眾所關注,並被列入聲樂教學的課題,逐漸與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共同形成我國的三大歌唱方法。通俗唱法因其貼近生活的情感表達方式,已經佔領了聲樂藝術的主導

淺談通俗唱法教學方法的創新論文

關鍵詞:通俗唱法論文

二十世紀初期,通俗唱法在中國興起。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通俗歌曲湧入國內,通俗唱法從此被大眾所關注,並被列入聲樂教學的課題,逐漸與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共同形成我國的三大歌唱方法。通俗唱法因其貼近生活的情感表達方式,已經佔領了聲樂藝術的主導地位,佔據了大眾的業餘娛樂、活動休閒時間,成為人們非常推崇的娛樂活動。

  一、通俗唱法概述

通俗唱法因通俗歌曲而產生,大多采用自然嗓音、吐字清晰、親切隨意的歌唱方法。通俗歌曲簡單易懂,其作品所包含的內容與表達的情感非常貼近實際的生活。因此,通俗歌曲的演唱已經漸漸演變成為一項大家共同參與和享受的娛樂活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人的演唱只能娛樂自己,卻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反而還有可能會讓別人感到厭惡。究其根源,非專業人員只是把唱歌當作生活中的點綴而已,並沒有真正花時間去進行專業訓練。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音樂天賦極好的少數人才能在娛樂自己的同時,給別人帶來愉悅的視聽享受。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強調直與平,發聲自然、追求口語化、對聲音偏重於“情”。通俗唱法具有通俗易學、大眾化等藝術特色。

  二、通俗唱法的特點

通俗歌曲的取材都來源於實際生活,表現手法和演唱風格比較自由,其內容結構簡練精簡,作品的創作大多數是即興型的,表現的都是人們真實感情方面的內容。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或民族唱法相比,對演唱者的要求比較低,歌曲的旋律比較容易學習,容易唱,音域也不寬。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通俗歌曲的演唱應用越來越多的新興科技手段,使得現場的演出更感染力與衝擊力,極大地強化了演唱者與觀眾的交流,更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通俗唱法大多運用真聲演唱,表現形式較其他方式相比,更加平易近人,同進也極富自娛自樂的特性。

  三、通俗唱法教學現狀

(一)通俗唱法的教師不專業。在傳統的通俗唱法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學者,甚至是專業的通俗唱法的教師,基本上都是由美聲教師或民聲教師轉行改為從事通俗唱法教學的。因教師的不專業,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處處顯現民聲唱法或美聲唱法教學特點。例如,在發聲上,因美聲、民族唱法時,唱到高音時可以用假聲。但是,把美聲與民族唱法的假聲唱法運用於通俗歌曲的高音部分,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通俗歌曲都要以真聲為主,這時卻用了假聲來演唱,演唱風格顯而易見就十分混亂了。因為教學的不得法,完全採用真聲來演唱又根本做不到,甚至會出現破音。

(二)傳統的通俗法教學方式過於刻板。傳統的通俗唱法的教學,教師教學與學習的知識傳輸的關係很刻板單一,也可以說,大多數聲樂教師都是給學生指定曲目作為作業,學生據此來進行練習,學生不可以自行選擇。這種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符合新時代背景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主張,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降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教學方式還存在著教師根本沒有真正地起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只有規定曲目,讓學生回去進行對原唱者的模仿,並沒有告訴學生應該具體以什麼方式進行學習,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創新的嘗試,採用不同音色對比的訓練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只是採用鋼琴伴奏的方式來讓學生演唱,沒有完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但是,更不能採用高科技產品,高科技產品的功放音效強大,完全掩蓋了演唱者音準、咬字等缺點。

(三)通俗唱法的教學缺少相關的藝術指導。在傳統的通俗唱法的教學中,還缺乏表情、動作等方面的輔助藝術手段的指導。有很大一部分聲樂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聲音技巧靈活運用的教學,對以其他輔助藝術手段的完全不進行指導。所謂的演唱,就是要既會表演,又能歌唱。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只會演不會唱,參加工作後,不能適應社會要求。甚至,人們稱這類學生為“學院派”。對於大眾來說,追求的是通俗歌曲的娛樂性,聲音技巧反而不大關注,這種社會需求之下,只會唱不會演的學生,必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

  四、通俗唱法的創新教學實踐

(一)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聲樂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個體的音樂天賦、嗓音條件、音樂基礎、文化涵養、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藝術興趣、性格愛好等因材施教。教師在保證堅持基本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教學方案,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便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特別在給學生留課後作業時,讓學生自行選擇一部分曲目,盡最大限度做到既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又能滿足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學習目標。

(二)有效地進行科學發聲的教學。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是學習聲樂藝術的基礎。在進行發聲教學之前,教師就要對每個學生的嗓音特色、音質、音域、換聲點等方面進行全面仔細的觀察,據此制定符合每個學生個體特點的發聲曲和練習曲,並且要引導學生循序漸近地熟練地掌握科學發聲,給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還要先指導學生從中音區開始學習,不要急於求成地先去拓展音域和音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如何用心去理解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及表述的情感。例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的同時,在心理進行作品所包含情節的代入性聯想。

(三)科學地利用音響裝置與適當地進行輔助藝術手段的指導。在現代的聲樂教育中,完全不利用音響等電教裝置是不可行的。任何一個聲樂藝術家的每一場演出、觀摩等都是在音響輔助下進行的。如果在平時訓練時,完全不用這些輔助裝置,只是進行純粹的清唱練習,那麼等到了正式的演出或彙報時,學生是很難找到使用話筒和其他音響裝置的感覺。不過,這些音響裝置只能適當適時地使用,過多地濫用會掩蓋掉學生音準、音質、音色等各方面的不足之處,教師也就無從指正。另外,教師還應該以啟發式或示範式的兩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並且,適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表情和肢體動作,使學生真正地學會既“演”又“唱”。

  五、結語

通俗歌曲是大眾最喜愛的一種聲樂藝術,通俗唱法也是相對比較容易學習的歌唱方法。因以往聲樂教學都是以美聲、民族、戲曲等為主,通俗唱法的教學工作面臨教師不專業、教學方式過於死板單一等問題,使得學通俗唱法的學生走向社會時就業情況並不樂觀,甚至還因此形成了一種“學院派”的說法。因此,當下的通俗唱法教學必須符合時代要求和市場需求,大膽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改革,使通俗唱法迅速走上健康長遠的發展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