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國小作文教學的看法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4W

讓學生學會觀察。《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放在了寫作教學的首位,學生只有經過細心的觀察、冷靜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讓作文的內容充實、生動、感人。

我對國小作文教學的看法

國小作文教學細緻觀察閱讀量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多數學生對作文感到頭痛,學生寫文章時,要麼就是不知從哪裡下筆,要麼就是滿紙空話,言之無物,有的只是一些流水賬。根據實踐,我認為出現這些現象有四個原因:一是作文的題材與形式過於模式化、標準化,導致學生對作文有厭倦、反感的心裡;二是學生閱讀量與背誦量不夠,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素材缺乏、詞語匱乏;三是寫作訓練不足,導致學生缺乏寫作基本功,不善於確立主題、不懂得佈局謀篇;四是學生不善於觀察和思考,寫作缺乏個性。對此,我對國小作文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老師要提高修養。如何讓學生熱愛語文進而寫好作文,我覺得,老師應該加強修養,尤其是要提高師德修養。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老師,只有熱愛、尊重、愛護、信任學生,才能縮國小生的心理距離,才能使學生因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喜歡作文。老師應該加強品德修養,規範自己的行為、語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帶動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第二,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教育的理念是先做人後成才,作文的理念是先做人後作文。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培養學生先學會如何做人。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達到品德高尚、思想積極、行為規範、舉止高雅,要引導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有愛心的人、有責任感的人。

第三,講究作文個性。當前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個性弱化的現象,缺乏作文的個性。所謂作文中的個性,指的是用個性化的語言記錄個性化視角中的事物,表達個性化的感情和見解。個性弱化現象,指的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題材單一內容空洞、缺乏主見、語言貧乏的現象。有的學生為了應付交差,閉門造車、東拼西湊;有的學生為了求高分,簡單模仿、形同八股、言不由衷。於是出現了作文的眾口一詞的現象。作文的獨有體驗、獨到見解、獨具匠心也日漸稀有。

第四,讓學生學會觀察。《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放在了寫作教學的首位,學生只有經過細心的觀察、冷靜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讓作文的內容充實、生動、感人。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掌握觀察的方法。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細緻地觀察事物,積極調動各種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觸控,用嘴品嚐,用心感悟,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聲色、本質等。觀察要講究順序,體現多樣性,或按時間順序,如事物在四季、晨昏、不同時間點的變化;或按方位轉換的順序,如由遠及近、從上到下、由左到右;或按內容的順序,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從景物到人物、由主要到次要;或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如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等。以“我喜愛的動畫人物”命題作文為例,我把奧特曼玩具帶到了課堂上,並提問:“同學們對這個奧特曼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學生思考後回答:“神氣、偉大、酷斃了”等,這就是整體。如何體現“個體”?於是,我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奧特曼,按一定的順序認真觀察“神氣”在什麼地方?然後我讓學生思考後分組上臺觀察,要求先說出自己的觀察順序,再描述觀察到的具體的“神氣”之處。其餘的學生認真聽,學生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表達、學分了傾聽、學會了作文。在觀察的同時,還要善於展開聯想,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呢?觀察中一般都採用再造想象,即依照語言的描述或根據圖樣、模型等的描繪在人腦中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例如,我曾讓學生在放學期間觀察路旁的楊樹,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楊樹的枝幹與別的樹幹有什麼不同?你覺得楊樹的根和幹像什麼?學生們都積極地展開了聯想:“枝幹上長著一排排斑紋”“楊樹的根像章魚的腳”“楊樹像站立的士兵”。可見,只有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進行合理想象,寫出的文章才會形象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總之,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努力創設最佳的作文情境,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體驗、感悟,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