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張希黃的竹刻藝術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8W

竹刻是一門古老的工藝美術,其製品從日常生活用品,文房用具到案頭擺設,極為廣泛。由於竹刻製品典雅秀麗、古樸大方而且材料易得,故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淺析張希黃的竹刻藝術

竹刻製作名家輩出,既有專業的工匠,也有文人雅士,而且篆刻風格各異,自成流派。明代中期起有以深刻作高浮雕或圓雕的朱氏刻法,還有以淺刻為主的濮氏刻法。明末清初又出現了一種以留青陽文的刻法。其創始者張希黃,又名張宗略(裡籍不祥或稱江蘇江陰人)。他發明的竹刻留青法又稱作“皮雕”,顧名思義即是在竹子表皮進行雕刻。製作方法是:首先在竹子表面進行構圖,保留需要的竹青並在留青部分進行鐫書或刻畫。淺刻過程中的刀痕不宜過深,以免損傷竹青,然後用大小平口鏟,剷除多餘的竹青。這種留青刻法的.工藝較為複雜,技術要求也高。

張希黃的作品以圖案精美、刻工細膩、運刀如筆,流暢奔放而聞名於世。雕刻中以皮層的全留、多留、少留來刻畫圖案色調的濃淡變化,使畫面婉如一幅濃淡宜人的水墨畫。圖案中的山水樓閣似李昭道,偶作小景又似趙令穰,題句書法則似趙孟兆頁。

竹製擱臂既是一件供文人寫字作畫時承腕墊肘的枕臂用具,又是一件可欣賞把玩的藝術品。這件張希黃創作的竹刻擱臂,長25釐米,寬6釐米,皮色黑中透紅、光潔瑩潤。作者一絲不苟地精細雕刻了一幅山水美景。畫面中有重重疊疊的山峰、形勢險惡的懸崖峭壁。樓宇建築依山傍水,淺刻的屋面、瓦楞條紋、庭院圍牆、竹編半開半掩的牆門及磚縫,無不精工細雕,清晰可見。山下平地上二位老者臨水席地而坐。在山崖皴紋中用篆書鐫刻張希黃三個小字。

張希黃有著堅實的繪畫功底和嫻熟的刻竹技巧,在作品中將繪畫與竹刻融為一體。儘管他的作品流傳甚少,但他開創的留青刻竹法已成為一個風格獨特的流派,為後人所繼承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