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戲曲服裝藝術與舞臺道具的關係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9K

京劇的服裝,行話叫做“行頭”,有“江湖行頭”、“內班行頭”、“私房行頭”和“官中行頭”之分。京劇表演中,在服裝上有一個區別於其他戲劇形式的鮮明特點,就是它的非時代性。大家都知道,服飾是一個民族、一個歷史時期的產物和標誌,在藝術上,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都要求其角色人物穿戴與其時代相適應的服裝,就算是“戲說”之類的劇目也無例外。但是京劇在服裝的使用上,卻並不過多地強調時代性。其劇目故事,上至商周,下至明清,儘管朝代歷經變遷,但服裝作為戲曲的整體,並不受時代的限制,靈活性很大,比如唐代戲與清代戲可以完全採用一套服裝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京劇服裝,基本上是定型在明代的服裝制式上,再加以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後,使之更符合舞臺的需要。

淺析戲曲服裝藝術與舞臺道具的關係論文

京劇服裝按其類別,分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包頭箱”、“彩匣子兼水鍋”幾類。放置也有嚴格的規則,不得隨意亂放和串用。各衣箱包含的內容為:

大衣箱——蟒、帔、官衣、開氅、褶子等。

二衣箱——靠、箭衣、抱衣、抱褲等。

三衣箱——水衣子、胖襖、彩褲、護領以及靴、鞋等。

盔箱——冠、盔、巾、帽、髯口。

旗把箱——帳子、飛虎旗、桌圍椅帔和刀槍把子等。

包頭桌——供扮演女性人物的演員化妝處。

彩匣子兼水鍋(洗臉用具)——為扮演男性人物的演員以及老旦演員的化妝處。

京劇的舞臺美術是為營造表演氛圍而設計的,它的服裝、容妝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構成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除了服裝,京劇的舞臺美術還包括佈景、道具兩個部分。由於中國傳統戲曲表演上的虛擬性,使得它的佈景、道具也具有了虛擬的象徵性,而區別於話劇以及電影等的寫實風格。比如在京劇的傳統舞臺上,我們最常見到的道具就是所謂的“一桌二椅”,這就是象徵性最典型的寫照。

在傳統戲的演出中,根據桌椅不同程式的擺法,可以顯示出各種地點環境的變化。比如當椅子的位置放在桌子後面,就表示這裡是公堂或者書房,此時的桌子就代表書案;而椅子放在桌前,則表示這裡是大廳、前廳或客堂;如再採用其他形式的不同搭配還可以表示山坡、城樓、船隻、臥床等。虛擬性是中國戲曲的美學特徵,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直至今天的戲曲舞臺,它一直貫穿始終。像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場,其情節規定楊子榮要騎乘著“捲毛青鬃馬”,而在舞臺上,我們看到的只是楊子榮手執一根馬鞭穿梭在無垠的“林海雪原”。這就是繼承了傳統戲曲中以馬鞭代替馬匹,再配以騎乘人舞蹈造型的虛擬表演手法。在傳統戲曲中,還有代表車輛的“車旗”(兩隻旗子上畫有車輪)以及“城片”(《空城計》中代表城牆)、“雲片”(代表雲彩)等許多誇張了的、象徵性的道具,達到與虛擬表演相得益彰的境界。

辛亥革命以後,受到新劇(話劇)的`影響,戲曲的舞臺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許多偵探戲、武俠戲和神怪戲中,為了表現離奇的景象和怪誕的情節,又採用了許多“機關佈景”。這一形式首先在上海興起,而後波及到全國,形成了一股風潮。機關佈景的出現,運用燈光的特技手法,創造出種種優美神奇的景象,造成了戲曲舞臺的一次大變革,尤為青少年觀眾所歡迎和喜愛。

因此說,戲劇服裝的設計和操作規律主要體現在劇情和人物上。劇目有傳統戲、現代戲和歷史劇,人物也有古代和現代之分,這就確定了戲劇服裝不論是創作還是使用,都必須區分時代、區分角色,以劇情和角色所演繹內容來劃分。應該說在戲劇的發展歷程中,對人物的朝代、地域、民族、社會地位、生活條件等都有大致的規定。什麼時代、什麼樣的人物其穿帶都有講究,不能混穿,這都是規律。特別是在傳統戲中這種規律性就顯得更為突出,生、旦、淨、未、醜、文臣、武將等各種角色的穿戴都有特定的程式和規矩。

戲曲服裝經過長期的創造、改進和優選,逐漸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模式,其特點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僕役,囚徒乞丐,各色人等,都有與角色身份、地位、職業乃至性格相配的專門服飾套式。這種戲裝套式系列,主要是明清兩代形成的,是許多藝人的點滴創造和積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