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張星斗的山水畫藝術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中國畫藝術最終以錄載情感、燭照精神為旨歸,反映在山水畫創作上,就是通過山水形態,山水的精神,來提示其直指人心的精神內蘊,最終達到物我通達、物與神融的目的。然而這個過程是艱難的、漫長的。在中國畫體格轉型已呈現多元趨向的當下,對中國文化極其自信的張星斗不但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還堅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深知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及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道理,數十年積極精進、沉潛自適,正是這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張星斗的山水畫才有了今天的面目。我們看張星斗的作品,不論是鴻幅鉅製還是冊頁小品,也不論是千山萬壑還是邊角小景,皆處處突出書法性用筆的特質。其輕重徐疾,既有骨力又有韻致;濃淡乾溼,既氣韻生動而又富有層次;皴擦點染,蒼潤樸拙,收放有度中隨機生髮出神韻靈氣,而這從根本上保證了其作品在精神內涵和美學趣味上的格高品正,與那些不具有傳統根基的淺薄浮泛之作劃清了界線。

淺析張星斗的山水畫藝術

張星斗,字布天,一九六三年生於山東棗莊,一九九零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現為南潯瑜文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棗莊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棗莊市政協第七屆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二零零二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張星斗國畫作品集》。張星斗人品誠厚,治學嚴謹,基本功紮實,創新意識強,在畫壇有“山水拓荒牛”之譽。

奮發勤勉的張星斗常常到祖國的大江南北、西部邊垂、大漠戈壁中去寫生,擺脫了以前在學院被動描繪自然山水景色的範疇,以史為鑑、以大自然為師,進入了山水畫創作的主觀能動,意在筆先 ,以形寫意,以意會神、以形意巧拙互發營造山水的寫生,其情真意切,寓筆趣墨情於自然景觀中,賦神形意態於空間變幻裡。時而老樹龍鍾、時而幼枝新挑,疏密相間,會意形式語言的構建和營造,氣韻清樸,格韻有致,創造性地在寫生的濃淡乾溼的混沌中閃現了出自靈府心神的澄明。但我知道近幾年,他一直努力於把自己對山水的現實感受提煉為筆墨語言符號,並使之充滿個性色彩,應該說星斗已經接近了這個目標。他把自己定位於當代山水畫家,他要求自己在作品中,要反映出當代人的精神與心跡,在作品中他追求大境界與高品位,筆法與墨法更趨直率而質樸、蒼勁而層次豐富,因而山水意象、筆墨韻致更具耐人品味和意味。構圖靈活,畫面的章法結構自然天成,絕少刻意的成分,是以情感體驗與心靈空間的審美體驗牽引出對客觀物件的藝術表現形態的。這種方法帶有明顯的個性化與獨創性,因此他的畫作構圖,很難用三遠法詮釋之。或滿面或偏,或疏或密,倚正自如,不失理法,皆成文章。其中緣由不外兩點,一是大自然中自有取之不盡的構圖營養;二是他會取捨,會“獨出心裁”,注重自然從容的本色流露,是一個充滿情感、價值、性情的世界。

鍾靈毓秀的山川之美並非一時遷想偶得,得益於他以一貫之地秉持古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規律,張星斗與山有著不解之緣,所以畫山水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是一種對美的嚮往。作為一名具有創格意義的當代山水畫家他深深地體會過慕山而去,行遊萬里,搜盡奇峰打草稿,體會那種臥遊暢神、以形媚道的意味,自然而然將心中的丘壑將山的氣息直接貫注於筆端,發乎性情,出乎體表,於尺幅間,留一片蒼涼在天地。

張星斗在傳統繪畫方面有著很紮實的功力。和當代山水畫壇眾多的畫家一樣,他曾經孜孜不倦地解讀傳統、品悟傳統,廢寢忘食地臨摹傳統,在傳統的筆墨和圖式中延伸,對傳統的筆墨語言心手相應,運用自如,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曾把中國繪畫藝術的傳統比做一張網,要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然後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併發出了“入網之麟,透脫為難”的感慨。這就是說,一個有成就的畫家首先要學傳統、懂傳統、掌握傳統,也即是“入網”然後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研究傳統、突破傳統,即“透脫”。只有透脫,才能攻得隨心所欲的表現自由,張星斗意識到了這一點,說明他已經有了“打出來”的悟性和功力,他並不一味地死學傳統、陳陳相因,而是窮則思變,更懂得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他的新作《西疆風情》、《浙東人家》、《》《》《》等用筆幹練精微、染墨清韻有致,以簡為要、以靜為歸、靜中含動、意境橫生,滋潤多變、層次豐富、細膩恬靜、深遠含蓄。這些作品在傳統的迴歸與時代創新的結合方面有新的探索,筆墨的表現形式與畫面的表述內涵巧妙地融合為一體。我想,正是因為有這種代表時代變化的藝術特點,才是其作品得以傳世之根本。我們在星斗先生的作品研究分析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詩意、詩情、詩心對一個山水畫家的重要性。我們在分析過程中曾反覆強調,其作品中顯現的是山水之魂,文化精神之魂,用詩情鑄魂來反映他的山水畫創作是不為過的。只有建立在詩意大地上的作品,才能產生讓人共鳴的高標準,他在創作中用詩情來整合筆墨造型及寫生感悟所帶來的生動,使作品脫離了技術層面的審視與考量,而更多地是在思想及境界方面去欣賞。張星斗作品中所帶給人的這種獨立的藝術境界,確立了他在學術上定位和堅實地位,這為他藝術市場的開拓設立了高的起點,這也是為什麼張星斗遊走於北京與南北之間,不斷受藏家追捧,藝術圈肯定的重要原因。

關於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清代的王?根據自己的體驗,曾作出這樣概括:“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如果不作狹隘地理解,張星斗就是這樣的集大成者。不過,與包括王?在內的古人有所區別的是,由於價值觀念、文化語境和藝術追求的`不同,在張星斗的作品中,有著古人所不曾具備的現代意識和現代色彩。這種現代意識和現代色彩,包括對傳統的筆墨做出新的闡釋,對傳統的山水圖式進行重組和改塑,以及將傳統的藝術精神置於現代社會的文化背景之下,進行不無當代意義的解讀和觀照。故而,近來在畫壇上獨標一格,悄然崛起,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普遍歡迎。

自從張星斗擔任瑜文齋書畫院副院長以來,他把繪畫的觸角伸得更廣了,在夯實筆墨基礎、加強文化修養的同時,他還倡導瑜文齋書畫院“綠色繪畫說”,肩負起社會普及的責任,他經常遊走於各地畫壇、畫派中間奔走呼號、傳經送寶,為瑜文齋書畫院致力於構建和諧畫院、誠信畫院乃至和諧社會嘔心瀝血,對“綠色繪畫說”的發展及中國藝術文化的構建起到了積極的影響,當代著名花鳥畫家瑜文齋書畫院院長楊瑜宗曾有評價說:“張星斗不但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方藝術天地,在當代畫壇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還為我們瑜文齋學術精神的建構起到了帶頭作用,在我們畫院裡,他是一個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成功及經驗奉獻給同仁及社會的人。”無疑張星斗是一個有社會責任的畫家,一個有益於人民的藝術家,他已然在努力準備用自己優秀的精品力作、山水佳構去感染人、慰藉人,最近創作的一批山水畫似乎更貼近國人時下的審美趣味,一幅幅作品意境幽遠、深邃而雋永、空靈而靜謐,反映了當代人嚮往天人相諧,重歸自然的理想和情愫。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一項最重要區別,是前者重精神性的文化內涵,後者重物質性的視覺效果。中國畫的精神性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表現內容和畫面意境上,堅持詩意化追求;二是在表現手法和繪畫語言上,堅持書法性用筆。關於書法性原則,張星斗通過自己的筆墨,給予了出色的回答,而在詩意化追求方面,張先生也通過作品的意境給予了充分體現。我們看他的畫,無疑是充滿詩意的。在畫家的筆下,無論是峰巒疊嶂的煙霞林川,還是林麓蓊鬱的泉石之景,抑或是蒼茫一片、亙古如斯的西部山水風情,皆有著濃郁的詩的情趣和詩的含蓄、雋永、靜謐、空靈,有令人遐想的象外之趣。這種象外之趣,即是詩的因子和詩的元素,或換言之,也就是中國畫的精神性文化內涵。畫史顯示,重遊林泉,親近自然,恢復生命的疲頓,擺脫塵世的困擾,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一項重要功能。從這一層面上理解,中國的山水畫並非是消極的,而是有著調劑身心、保持精神純潔和健康的積極意義的。這一點,在今天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文明相對缺失、生態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加,人與自然界之間和諧被嚴重破壞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為突出,而我們觀張星斗的山水畫世界,也恰恰相反,那永遠的山林之戀在這一點上反映出當代人嚮往天人相諧、重歸自然的理想和情愫,從而突顯出他山水畫創格意義的文化美學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