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6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1

五天,從一個繪畫的門外漢到有較高繪畫技巧的人,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可是,當我讀完《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這本書以後,我相信了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只要有適當的方法。這一神奇的繪畫教程來自一個美國加州大學的藝術學博士、著名畫家貝蒂的頭腦。帶著在教學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她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索,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根源。藝術家之所以往往能有驚人的創作,在於他看待事物的方式異於常人。我們總是過於理性的去看待事物,沉溺在其複雜的外部輪廓裡而無法自拔。藝術家的眼睛裡只有空間與線條,在他們看來,世界是簡單的,眼前的事物是簡單的,真正進行創作的時候,一切都被忽略了,除了那些線條。有了這一發現以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學好繪畫的關鍵,在於學會觀察。

而學會觀察的關鍵,在於利用起你的右腦。

對於右腦的作用,源自於一次偶然的發現。一篇關於羅傑斯貝瑞對人類大腦功能研究的報道給了她靈感。左腦善於理性的觀察事物,而右腦則是形象的和感性的,藝術家觀察事物的時候,為他們工作的正是右腦。

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一個繪畫成年班上,貝蒂嶄新的美術教學理論得到了驗證:這個成年班的學生繪畫水平不一,受教於不同的老師,有著不同的的美術背景和不同的繪畫技巧。他們第一天的作品和第五天的作品有著天壤之別,連學員自己都感到驚歎,自己五天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進步。學員們的作品整體顯示了巨大的提高,並且有的在作品中表現了令人驚歎的繪畫技巧。

用右腦來觀察事物,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這本書的核心。貝蒂在書中就如何進行科學的操作使學生能夠迅速的進入右腦狀態,像藝術家一樣進行觀察作了詳盡的敘述。其中,畫手紋和倒著畫都是很有效的迅速進入右腦模式的方法。另外,顯像板也是在繪畫初期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幫助你更快的掌握這一技能。

看完此書以後,我也對照書中所說進行了一些嘗試,更有了自己的感受。畫畫是有方法,有捷徑的,多練未必一定能畫的好,關鍵是要學會如何像藝術家一樣觀察事物、思考事物,尤其是在畫外部輪廓較為複雜的物體時,善於理性分析的左腦會混亂與無助,右腦開始工作:它看到了從上到下的區塊,相互的大小和比例,陰陽相隔的形狀。它沒有去考慮這是什麼物體,是物體的哪個部分,只是忠實地複製了看到的影象,所以,便得到了更好的圖畫!

其實人類思考的祕密一直就是這樣的簡單,貝蒂成功地通過繪畫技能的訓練,揭示了人類要如何學會轉換思考模式,使得每一個人迅速獲得真實認知世界的方法,而學習美術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重新觀察這個世界重新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2

當貝蒂.愛德華還是一名繪畫教師的時候,她經常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雖然她的學生已經將繪畫理論爛熟於胸,但仍然缺乏繪畫的感覺,而對此,她卻無能為力,和她的老師一樣,她只能不斷鼓勵學生們畫下去,“畫的多了,感覺自然能夠找到”。有一天,她心血來潮,讓學生試著倒畫一幅畢加索的名畫,令人吃驚的是,學生們完成的作品遠比正著臨摹的要好,問其原因,學生們答道:“倒著畫時我們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這令貝蒂十分迷惑,她想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貝蒂讀到了後來成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羅傑。斯貝瑞的一篇關於大腦研究的文章。羅傑的研究表明,人腦的兩個半球有不同分工:左腦主管語言,長於邏輯分析和連續性思維;右腦則對形象更為敏感,長於感知和整體性思維。顯然,根據羅傑的理論,繪畫屬於右腦思維,而從小接受的教育,無論語言表達還是數學推理,都令我們的`左腦得到了相對深入的開發,右腦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弱化了,在下意識中企圖用左腦的思維方式完成右腦思維所擅長的繪畫,正是學生們找不到繪畫感覺的關鍵所在。貝蒂感到茅塞頓開。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作為一本繪畫教程,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討了開發人類右腦的方法。貝蒂相信,思維方式的轉換將使令大多數人望而生畏的繪畫,變得“像騎自行車一樣簡單”。為什麼一個人有“閱讀障礙”就會得到格外的治療,而大多數成人都有“繪畫障礙”卻無人在意,貝蒂認為,當大量的教育工作集中於人類的左腦開發時,“繪畫”作為開發右腦的有效形式,並非像有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是有價值但不是最重要的”,美術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附加”的教育。當然,用左腦的訓練方式教授繪畫,同樣是在浪費時間,然而,看看學校裡孩子們交上來的一幅幅幾近雷同的“畫作”,我們便不難體會“左腦教學法”是如何地根深蒂固。

“當任何人隱藏的藝術天分被啟用以後,無論他從事何種工作,都會變成一個善於創造、孜孜不倦、大膽、自我表現力很強的人。他對別人來說變得更加有趣。他打破常規、顛覆傳統、充滿靈感並尋找更好的理解和溝通的方式。當那些不是藝術家的人們正努力合上書本時,他們卻開啟書本並向大家證明這本書還有更多的頁數等待大家去閱讀。”我感覺羅伯特在《藝術的精神》中寫下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貝蒂的這本著作。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剩下的,就要看我自己的了。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讀後感3

“藝術家”這個詞對於一個普通大眾來說真的是閃耀著光芒的詞彙,能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簡直是一件超級炫酷的事情,抱著好奇心我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 通過10 個關鍵詞,破解 20 餘位藝術大師的成功之道,全世界的藝術大咖都有怎樣的特質,作者娓娓道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把我們帶到了藝術家的世界,彷彿融入了藝術的殿堂,真的感覺自己都變得藝術了很多呢。風趣的文字、豐富的藝術作品插圖和珍貴的藝術家肖像,輔以簡潔前衛的設計和幽默的插畫,讓你輕鬆瞭解偉大藝術家的思維和作品,學會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雖然即使我們能像藝術一樣思考,也不一定就能成為藝術家,但好奇心仍然讓我津津有味的讀完了整本書,或許靈感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吧,但願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能有靈光乍現的藝術巧思。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讓我想到了現在教育的一個問題,可能有孩子的家長都很清楚,國家出臺檔案逐步取消藝術特長生的考試加分政策,初讀檔案時我很詫異,為什麼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取消對於藝術學生的鼓勵政策呢?後來深入解讀後我才明白,藝術應該作為一種素質被人們普遍掌握,取消加分不是不鼓勵而是讓藝術成為每一個人必須掌握的,正像書中所描述的藝術大師是富有進取心的、極度好奇的、勇敢的;這些素質是應該被每一個人所具備的,據說教育改革後會逐步實施,要求每一個畢業的學生都需要掌握一至兩項藝術特長,這種考核也會像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傳統意義上的主課一樣作為必選動作。朋友跟我說他家娃一年級結業典禮孩子們拿著證書上臺合影,證書不是根據期末考試成績發的,而是孩子們參加學校舉辦的保護大自然的圖畫比賽評選的。藝術在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孩子們能在藝術的氛圍中生活思考和學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

曾經人們經常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得眼睛,其實現在想來不就是缺少藝術的思維麼,如果能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問題那美是不是無處不在,其實生活中很多瑣碎的小細節中都藏著美,只是人們庸庸碌碌的生活忘記了發現忘記了用藝術的思維考慮這個世界。現在很多人熱衷旅遊,把“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掛在嘴邊,但是很多人去過之後吐槽風景並沒有網上的照片那麼美,自古就有“看景不如聽景”,這其實也是缺乏藝術思維的體現吧,美麗的風景也需要獨到的慧眼,如果能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風景也就自然更藝術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