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

在我教了人音版國小音樂第五冊《草原上》一課之後,我更深地理解了音樂課堂中的“有效”二字,雖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鐘,卻使我受益匪淺。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中我有兩點收穫:

首先,簡化理論知識。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不給孩子灌輸複雜的音樂理論,而是簡化其並轉化成有趣、生動的形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本課就先通過讓學生聽、唱、吹、奏來感受音的時間長短,在無形中接受了這個感知後,然後再用簡單的語言讓學生知道長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動參與,合作學習。能否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地學習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讓學生主動地去記歌詞,並不是讓學生去硬背歌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用這樣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長短音。先讓幾個比較積極的學生來表演,以此給其他學生做榜樣,這樣就能調動起全班的表演慾望,在往下的分組創編表演能夠順利地進行。因為在這個部分之前已試過讓他們表演打擊樂器,他們的學習已被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們都顯得很積極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能力,為小組作努力取得好成績,同時增強了與人互相協調,互相配合的團體合作精神。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兒童上山砍柴時唱的歌。歌曲形式簡單,樂觀爽朗,表達了兒童們熱愛勞動、熱愛山村生活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每上一個班都試著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讓孩子展現歌曲的情緒。首先,我在上個學期民歌型別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初聽歌曲,及歌曲屬於民歌中的哪一類?歌曲是一個怎樣的歌者唱的?學生一般能通過歌曲中的自由延長音判斷它的民歌類別——山歌。而演唱者的表述就五花八門了,但都離不開勞動,我覺得這就夠了。然後,在學生學會歌曲後,我發現這首歌特別能帶動大家的情緒,所有孩子都被這樣一種快樂所感染著,男生尤為突出。我就試著讓男女聲分歌詞與襯詞合作演唱,效果出乎意料,歌曲的情緒被男同學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和孩子都很快樂!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緊緊圍繞“回聲”來展開教學。一開始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聽並模仿,感受音效,從而由問題引出引出主題——回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在學生對回聲這一現象的討論中,激發學生對學習、對大自然的興趣。緊接著的回聲遊戲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回聲的特點,感受強弱的對比,為後面歌曲的演唱做準備。在新歌教學部分,我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和音樂感知、模仿能力。通過聽賞、模仿,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學會歌曲。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掌握情況,我對歌曲結尾的兩個小節的二聲部旋律做了調整,降低了難度,只教學生唱第一聲部。在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後,讓學生自主學唱第二段,做到“聚焦課堂,教學生學會學習”又一次得到了提高,又使歌曲變得更加豐富,更具表現力。最後,我以班級齊唱的形式結束了課堂教學。從學生的聲音中,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歌曲的掌握還是可以的。教學反思:

《山裡的孩子心愛山》這是一首讚美家鄉的兒童抒情歌曲,它表達了山裡的孩子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表達了山裡的孩子眼望家鄉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心中歡樂喜悅的情緒。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3

音樂課如果只讓學生唱歌,流行的還可以,但是長時間學習歌曲學生也不喜歡。必須穿插進行,上一些欣賞課,表演課。模仿一些小品。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國中生來說,他沒有音樂的專業知識,就很難去認真學習音樂,瞭解音樂的內涵。也就達不到音樂課堂效果。因此我在上音樂課時,嘗試了幾種方法,還有一定的收效,不妨與大家一起共同討論學習。

一: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現在每個班的學生到音樂音樂教室都知道分組坐,鈴聲落之後不在交頭接耳,下課後學生會自覺擺放凳子。我要求最後進入教室的兩名同學打掃衛生,時間久了都不拖沓。這些習慣都已經養成,不用再去強調,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說規矩給他們說了,慢慢的養成習慣。課堂就省掉許多與課堂無關的事。

二、帶著問題學習音樂

因為一節課只讓學生去感受,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觀察能力這並不是一堂好課。我在有些課時經常設計一些問題,形式多樣,照顧全體,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回答問題,還有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回答。比如在七年級課找了一首流行音樂周杰倫《青花瓷》如:請欣賞音樂從音樂中求答問題:1.聽完音樂感受?2.這首樂曲用什麼樂器來演奏?如果換一種樂器有同樣的效果?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音樂,自然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養了學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學習中快樂地學到知識。

三、採用小組合作進行課堂授課

因為學生對音樂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觀地去感受,而音樂必須通過去聽,用心去感受它的節奏、力度、速度、情緒等一些音樂要素,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去理解。所以我經常使用一些方法,讓學生去分組去學習,通過聽、看、唱、演不同方式。讓學生演唱帶著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組為單位比賽學習效果更佳。(五年級、七年級學生比較認真,小組合作積極性強,而八年級的學生主觀性強,小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四、編排小品,創編舞蹈動作

有的欣賞完音樂,我會讓學生表演一個小話劇。小品。來加深學生們對音樂印象。更好的理解音樂。(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據音樂的特點要求學生學習歌曲後,合作一些動作來表達音樂。比如在學習《牧歌》《卓瑪》,讓同學們學習一些少數民族動作來隨著音樂起舞。(女生們表現好,男生不喜歡動,讓他們為歌曲打節奏)

以上都是我這段時間在教學中積累的經驗,我通過自己的嘗試有一定效果。在課堂上改革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音樂,不斷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在教學改革的大路上,我相信會越走越寬。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採茶舞曲》這首歌曲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整首曲子旋律清新優美,節奏活潑明快,結構方整對稱,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和特點。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在組織教學中,我選擇了以歌曲《春雨》作為引入。在歌曲處理中,我安排進行節奏遊戲,通過遊戲不但可提高學生節奏創作和打擊樂器演奏能力,還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欣賞教學中,在話題引入春天后,再用去春天的茶園採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教育目的。在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欣賞歌曲,既有情景交融的感覺,又能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的歌曲,選擇這個教學內容是對教師平時歌唱、音準訓練的檢驗和考驗。從課堂表現來看,教師在平時課堂上的練習是紮實的,學生幾乎沒費什麼勁就能唱出和諧的二聲部合唱,這也歸功於班裡的兩個音樂尖子生,在她們的帶領下,整個合唱有條不紊,音準、節奏、韻律感都不錯。但從音符轉化成歌詞合唱時,學生的音準還是有一點點問題,所以還要加強指導。教師在指導歌唱時有條理、有重點、有亮點,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在優美的歌聲中體會到歌曲的情緒情感。可以想見,學生經常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其審美能力、表現美的能力會不斷提高,也會越來越熱愛音樂、熱愛歌唱!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5

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材告訴我,現在的音樂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和交流情感,並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自己也有很大的收穫。

1、棄傳統的苦學,推行“樂學”

整個教學始終在愉快合作、多彩、友愛、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我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方法上變繁為簡,變厭為趣,變深奧為通俗易懂,變被動為主動,變機械重複為靈活多變富於創造,充分做到既能促進學生智慧最大限度地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特別是在情感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讓每個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2、音樂課,多媒體電腦其樂融融。

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音樂教學過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課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鮮豔,圖形生動、形象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一種聲音、文字、影象相結合而富於變化的學習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深厚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3、把靜態的歌曲內容作動態處理

在處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過程中,把知識與實際有機結合,把靜態的歌曲內容作動態處理。用聲勢節奏練習、師生對唱、模唱等活動架起主客體之間的橋樑,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探索、發現,在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的素質。

反思這節課,給我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教案設計容量太大,導致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使其課堂的精華沒能展現,在四把不同顏色傘上旋律戲雨後,我悄悄看了一下時間,呀,只有三分鐘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讓學生聽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結束了此課,給人以沒有完成教學內容的感覺。

二、如果能把教學環節組織得更周密一些,教學效果會好一點。我認為歌曲處理上所花時間偏長,應精減精練。

三、對於學生識譜能力的估計,不能準確到位,也就是說,瞭解學生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給老師提了一個小小要求,“老師,你可以不給我彈琴,我相信我會唱好的。”具體說:在戲雨視唱《踩雨》第二樂段的旋律時,因歌譜節奏複雜,高音較少,我擔心學生唱不好,總用風琴幫著學生,其實這個環節在老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效果是很好的,應該放手給學生。

四、處理教學時間思維不夠靈活,其實,剩下的兩分鐘,改為看雨聽賞《雨打芭蕉》,讓學生在美的畫面中欣賞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給人的感覺也將會是一節完整的課。

總之,通過仔細地研究,全面地分析自己所講過的課,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學習。我相信,在這種環境中,我的音樂教學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會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6

上週,我帶著小小班的小朋友們進行了一場音樂活動,活動的名字叫做《小豬操》,其實可以說這是一個律動教學,但是對於小小班的孩子來說,聽音樂做律動還是有點難度的,既要聽節奏,又要做動作。但是一個活動下來,孩子們對這個律動掌握得還是很不錯的。我認為孩子能掌握得這樣,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對音樂做了處理。因為覺得一個老師一邊彈琴,一邊教律動的話,有點困難,所以採用了下載錄音的方式,通過播放錄音的方式,省去了彈琴,這樣就能很好地示範動作,使整個律動很有連貫性,包括前奏、間奏。另外,我下載的音樂是有歌詞的,比起純音樂來,這個就相對簡單了點,降低了難度。

第二,對動作進行了加工。音樂增加了歌詞,孩子們學得很快,動作也根據歌詞進行了改編,這樣對孩子來說記憶比較深刻,也容易理解。在練習的時候,採用了各種形式,給孩子們提供了表演的舞臺,所以孩子們一直樂在其中。

第三,對活動環節的改編。因為發現孩子對小豬這一動物比較熟悉,能很快根據小動物的特徵進行模仿,也能很快地進入角色,所以我在開始環節省去了讓幼兒戴頭飾的環節,不刻意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這樣更顯得自然。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7

《數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數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選取了生活中一種常見動物,表現了它們可愛的形象和四川民歌豐富、幽默的表現手法。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體會民歌的特點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風格。這節課我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學生平時對蛤蟆的觀察,並結合圖片、音像等資料來使學生加深對蛤蟆形象、特徵的認識,使他們更好的理解歌詞,特別是很直觀形象地認識蛤蟆在跳水時撲通撲通活潑的樣子,使學生很自然的模仿了蛤蟆跳水的可愛動作,為本課增添了不少色彩。在本課中,我請學生對《數蛤蟆》進行了充分的聆聽,通過聽賞、律動、歌詞創編來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行了充分的演唱,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準確地找出了歌曲中相同的樂句和四川民歌的特色。

總體來講,學生在本課的中學習興趣高,對這首歌有好奇心,喜歡聽,喜歡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旋律,唱的很到位,聲音嘹亮,並且能按提示的要求創編兩段歌詞甚至更多段落的歌詞。本課中的不足是缺少評價。本課設計內容教多,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歌詞創作這一環節,我沒有做到讓學生為自己或別人的創作做評價,讓他們在評價中學會修改。這樣不僅少了對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而且使創作過於形式,學生不易理解。在以後設計本課時我還要設計到這樣一個環節,在為學生介紹四川地理位置時應該結合“汶川地震”對學生進行一下愛國的思想教育,而且告訴學生在地震到來之前,像蛤蟆這樣的動物就會出現反常的自然現象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8

作為一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本學期剛開學的教學給我的印象和體會非常深刻,再次回顧這一階段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有以下二點。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自己做的音樂課件,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樂器》這節課裡,我先用謎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樂器,再讓學生用心辨別樂器的音色,最後,通過親手演奏樂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因為我面對的都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走出幼兒園,對國小的生活還不十分了解,而且音樂課侷限在教室進行,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我盡力每節課都做課件,在課件裡,可以加入動畫、MTV、FLASH,讓學生更直接地理解音樂,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還有聯絡美術學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時值,畫出不一樣的音符曲線,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2、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三)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怎樣的動作最動人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特別是通過自身肢體語言來表演的時候,課堂氣氛一直沒有把握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根據音樂節奏而亂跑亂動,課堂節奏比較散漫。在學唱新歌曲的方式上還是比較傳統,沒有大的突破等。這都還需要我今後不斷的去學習、探究、總結。

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9

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所以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音樂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帶動學生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音樂教育是關係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大事情,因為音樂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還是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慾望,其次為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採取多樣的方式進行,比如師生互動,建立學習小組,或者藉助多媒體模式等來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教育的學習,教師用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時願意去學習音樂。

二、創設情境,培養音樂情感

音樂教學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歷練,一個人音樂情感是在社會實踐、生活積累中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提高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大情境的磨鍊。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需要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環境調整音樂教學的過程。比如,在郊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環境心情把音樂教學也融入進去,還可以根據各種學習活動或者各種節日等去適應音樂教學的過程。最終使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絃,使之產生共鳴,師生一起進入教學內容所規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實現師生思維同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力。這樣也與所學音樂作品緊密連線,啟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造動機。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得到昇華。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意識的發展,讓學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完善。

三、音樂為橋,培養學生能力

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智力、素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古今中外許多高智慧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盧梭、歌德、列寧等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於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教師可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這樣不僅可以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常活躍,這些都有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但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而且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大有益處。

四、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因其具有愉悅性、審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觀成為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育中能體現出美學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關係中學生人格發展的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塑造學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0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不僅學會了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更加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體驗到了唱歌的快樂,為進一步啟發幼兒熱愛大自然奠定了基礎。

活動過程中先讓幼兒說出春天的樣子,再出示春天掛圖,讓幼兒觀察、回答,加深了幼兒對春天的感受。然後藉助圖片的排列順序,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幼兒在熟讀歌詞的基礎上,再跟老師逐句學習,有集體唱,分組唱,單個唱,到最後自己演唱。整節過程安排得比較合理,銜接較好,效果較佳。

但也有不足之處:

1、自己的語言組織不夠親切,不太能貼近孩子的生活。

2、假如對春天圖畫做進一步講解,孩子會更加理解記憶歌詞,感受春天的美麗。

3、個別幼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引導,說明自己沒有徹底的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4、老師的主導作用,幼兒的主體表現,不太明顯。

今後一定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在平時生活學習中,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親近、和藹,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真正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促進其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1

這一學期我反思教學,首先,教學組織上要得力,表現在學生聽講不認真,上課講小話,不隨著教師的課堂一起走。教師是和學生平等的,但組織上要下功夫,譬如,怎樣組織學生思想進入課堂,怎樣組織學生聽教師的說話並和教師交流,在遇到難點、疑問時教師怎樣點撥,在遇到枯燥乏味時怎樣組織,在進入新知識教學時怎樣過渡,在講知識的應用時怎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講,讓學生一聽就明白。教材只是個依據,作為學生學習提高的依據,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並且開發教材、並從實際生活中多準備一些材料,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學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只有組織好課堂,才有好的教學,才能使學生面發展。

其次,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要多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習態度,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傳承一些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觀,教師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應多關心、考慮、愛護學生與他們打成一片,這樣才會使學生認為你教師是真心為他好,他才能接受你,所以,教學首先是要使學生認識你、瞭解你、並且接受你,不然,他們就不接受你這個的教師。

第三,在做人上要與人為善,否則自己在工作中與別人不能很好合作與溝通話,那麼就影響你的教學,,所以教師要率先在做人上做個表率,表現在寬容、理解別人、如學生犯錯了,給他機會,並把道理給他講清楚,使他們認識到錯誤然後改正錯誤。教學中,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使學生認識到錯誤比改正錯誤更難。

第四、教學中要說清楚的地方要說清楚,難點給學生舉一反三,應用舉例貼近生活實際,學生提高能力方面,包括計算能力、列方程等式思想不具備,三角形全等應用能力不夠、情感方面學生對教學的認識還不夠,對學習的態度還不夠端正,這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2

在第三次專家走進音樂課堂,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研討活動中,專家丟擲瞭如何讓學生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讓我深思很久。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實踐證明,當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油然產生時,就會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並且學得活、學得好、獲得較大的成功。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堅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呢?下頭我就這三堂鮮活的課例,談點粗淺看法。

一、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並且教師的言行也就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對教師所教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用生動趣味、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取思維,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這三堂課中,我發現王明月教師異常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學生回答不出,她會微笑說:不要著急,等會兒想好了告訴大家,好嗎?不要氣餒!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她會突然間表揚一位班上異常調皮的學生如何地認真,讓其他的學生瞬間轉變,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所以她的整堂課學生都堅持著高昂的學習活力。

二、安排得當的教學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對學習資料的一種力求認識的傾向、伴有進取的情緒色彩。學習材料包括課內外兩個方面。所以,教師要在平時注重教學積累,時刻關注音樂新知識,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把興趣附著在知識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卻又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教材。因為學生都是帶著異常想明白的問題聽講的,所以在整個聽課過程中都異常認真注意,並且感到十分有興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研究和創造慾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事。

三、以精湛的專業素質,讓學生堅持學習興趣。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開展,音樂教學不斷改革深化,這就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配合素質教育及有專業知識精深,功底深厚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才能使其學生對其授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更要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唱、彈、說、聽的本事,還要具備豐富的相鄰學科的知識,要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跟上時代潮流,並能結合教材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記得衛婧教師在執教五年級《螢火蟲》一課時,衛教師親切活潑的教態、華麗優美的鋼琴伴奏把孩子們帶到了螢火蟲的世界,一堂課,學生都沉浸在華麗優美的鋼琴聲中,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很高,歌聲感染著每一位聽課的教師。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3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面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我認為每學期對自己進行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麼,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後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第一、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

因此先唱歌、後識譜和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在農村,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並沒有瞭解,他們沒有那麼好的先天素質,如果採取先識譜後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為主。條件允許的時候還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對於有素質的學生,也可以讓她來做帶頭作用,教大家一起來識譜,這樣就起到了帶頭作用。

第二、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

所以我對自己的音樂課做了相關的調整,前5分鐘是師生的相互問候,用音樂唱出來。通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要拋棄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輕鬆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們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轉變思路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提問方式,通過何種有效的途徑來使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答案。例如:音樂課本經常出現的創編歌詞和歌譜,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學生自主能力的練習機會。每當學生們唱起自己編創的歌詞,也顯得特別興奮。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應該不斷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揮。

第四、樂器和舞蹈在課堂上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更活躍。

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輔導學生的樂感,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做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因為農村的條件有限,所以我們可以自制打擊樂器,比如用空的礦泉水瓶裝上傻子當沙錘,還可以用飯盔當打擊樂器,從生活中可以提出來很多樂器,非常普遍也很實用。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4

《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在教學中,我從民歌入手。首先讓學生欣賞不同民族的歌曲,讓學生知道在我國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然後自然匯入到新授的歌曲。

教學中學生髮現歌詞多次出現襯詞“溜溜”,從而知道歌名由此而來。全曲由兩個加入襯詞的樂句組成。宮調式,一段體結構,二四拍,音域為一個八度。歌詞富有勞動生活的氣息,它以“獨木不成材,單線難搓繩”的生動比喻,告訴人們團結起來力量大,大家擰成一股繩,沒有辦不到的事情。歌中的襯詞是漢族民歌特別是勞動號子的特點。

《溜溜山歌》的旋律、節奏雖然比較簡單,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對學生來講還是比較難,因此,我採用輔導——拍擊節奏——視唱——哼唱——齊唱——一領眾和等教學方法來教授歌曲。為了讓學生能夠領悟到勞動號子中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學中我不斷地用接龍演唱的形式讓學生感受。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按民歌的題材可以分為小調、勞動號子、山歌,於是我還找來具有其鮮明特點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麥號子》《對山歌》讓學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整個教學過程採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種手段,以教師示範、引導相互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理解山歌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15

九年級音樂課本第五單元四拉丁美洲風情介紹,我把重點放在欣賞拉丁舞和來界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拉美歌曲介紹上,目的是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優秀外國民歌。

當我在九年級三班上課的時候,我讓他們隨意點4首歌,點哪首我就介紹哪首,體現開放式教學,在點到智利民歌《玉米餅》時,我就重點教學生唱。“玉米餅喲,玉米餅喲,又香又脆熱烘烘,玉米餅喲,玉米餅喲,這是最好的墨西哥餅,在你走開之前,請快快買吧,你要買幾隻餅呀?誰買玉米餅?”。。。。。。。。一堂課下來。只覺得平淡無奇,唱歌的積極性明顯沒有調動起來。自己都沒有唱出味道來,怎麼調動學生學生呢?真遺憾。等我到下一個班級上課的時候,在教會基本旋律之後,我就問同學:“同學門,你們吃過玉米餅嗎?”“沒有”。“玉米餅,我們都沒吃過,那我們大家平時都買吃什麼餅呀?”全班議論開了,韭菜餅,雞蛋餅,蘿蔔絲餅,燒餅。。。。。。好了,那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曲調來唱唱我們愛吃的餅如何?同學們應聲一片。於是大家先在下面即興改歌詞並哼唱起來。準備完後,第一個學生先來唱了,他唱的是韭菜餅,他改動的和原歌詞在字數上一致,唱起來也相對容易,同學們給了他熱烈的掌聲。接著同學門都積極的起來唱他們創作的歌詞,有唱《賣雞蛋餅》的,有唱《賣蘿蔔絲餅》的等等。《賣玉米餅》的旋律就這樣深入學生的心裡。整個課堂充滿著即興創編和演唱的歡樂。

其實,《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以前的《教學大綱》要求相比,著重的一點就是“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關鍵是看老師如何來引導,象改動歌詞的做法,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堂課也正是因為歌詞的即興創編使全課出彩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