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議論文大綱

來源:果殼範文吧 9.55K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書法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書法議論文大綱

書法議論文1

書法是中國的一門傳統文化,從古至今,書法好的人,數不勝數,而想要練好書法的,又談何容易!

在我們學校,除了課堂上有練字課外,學校專門請了書法老師,從每個班中抽出十名同學來參加這個書法課,我很幸運,從一年級開始,我就開始在這個班練習鉛筆字,接著是鋼筆字,到了三年級,開始了毛筆字,在這期間,我揮灑著飽蘸墨香的毛筆,遨遊在書法的海洋中。我品嚐了其中的苦與樂。

記得第一次去上書法軟筆課,吉老師給我們講了毛筆字的一些基本知識:在寫毛筆字時必須“三到——眼到、心到、手到”。寫毛筆字要講究運筆和頓筆,就是要“蠶頭雁尾”,老師說起話來滔滔不絕,講了一大堆道理,對於我來說,似懂非懂……

接著吉老師在黑板上首先寫了一個“一”,“哇”我不禁發出了驚呼,那起筆,那收筆,剛勁有力,氣度不凡,令人羨慕。心裡想到:這就是“蠶頭雁尾”吧,吉老師寫一筆,就講解這個筆劃該怎麼寫正確,怎麼寫又是錯誤的。我認真地聽著,認真地看著。

輪到我們自己寫了,輕巧的毛筆到我手裡卻變成了千斤重的磐石,怎麼握筆都感覺不好使,寫出來的“一”彎彎曲曲,歪歪扭扭,找不到一點“蠶頭雁尾”的感覺。在練習“捺”畫的時候,總是少了一個步驟,沒有頓筆,直接托出去,缺少了漢字獨有的魅力。

書法議論文2

03 多媒體藝術時代,書法如何延續藝術氣格?

多媒體藝術來勢洶洶,亦同時催生了“多媒體書法”這一嶄新名詞。電子工具取代傳統紙筆,把字型設計變成一項頗為格式化、標準化的工作,是否還能繪出古代書法的氣韻和精道?

“多媒體書法”一詞可衍生出多種藝術流派及形式,統納在這一名詞之下的,既有眾所周知的“藝術字設計”、“數碼書法”、“簽名設計”等等,還有形式更新的“音樂流派書法”、“戲劇流派書法”等等,書法由一項靜態的藝術,逐漸演變為酷似舞臺藝術般“跳躍”的狀態,或者被高科技(FLA SH、PS等)拆分成各種“動態”的字型和筆畫,將設計感和立體感推向了極致。

但這終究不是“書法”。《中國畫家》雜誌社常務副社長、資深藝術品評估人江福全就十分牴觸“多媒體書法”的提法:“多媒體用‘電子畫筆’對書法字型進行臨摹或再創造,卻已經脫離了書法的本源,所謂‘多媒體書法’只能說是一項與書法相似的新興藝術,脫離了宣紙和毛筆,就很難稱之為‘書法’了。”他坦承,多媒體與書法的結合,對書法的推廣有益,有利於實現書法的國際性和世界性,但很難成為未來書法的主流。

“早些時候還流行過所謂的‘現代書風’,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就已經有藝術家開始嘗試對‘書法’進行‘變形改造’,以推動書法的演變過程。”但在江福全看來,這些嘗試都還處於比較生硬和皮毛的階段。

或許,書法與當代藝術、多媒體藝術的關係,歸根結底不應糾結於“形式”。“當代藝術跟傳統的關係實際是要人們非常細心地去體察和發覺的,必須從傳統的每一個蛛絲馬跡找到跟我們現代人心靈的關係,然後從那裡再生髮出一種真正具有現代氣息的作品。”邱振中歸納道。

書法議論文3

我的成長,因一支毛筆而精彩。

對於成長我沒有太多的回憶,我只覺得現在就是成長,每分每秒我都在成長,破解了一道難題我覺得我在成長,背會了一首古詩我覺得我在成長,同樣寫好了一個字我也在成長。

在我眼中成長就是這麼簡單,同時它又夾雜著快樂,帶給我充實。我是一名書法特長生,平時除了學習,我更多的時間則是待在書法教室,它不算很大,也沒有多麼豪華。但是它卻很溫馨,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藝術殿堂。

或許書法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迷失很久了,毛筆也越來越稀少了,不知大家看新聞了沒有,早在20xx年層大力提倡書法,書法專業也同時加入了大學聯考行列中,這個訊息對我產生了莫大的鼓舞。有人終於可以認可我們了,並且也會有更多的人會跟我們一起學習,支援我們,重拾中國傳統文化。

古代的王羲之,柳宗權,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家則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字真是出神入化,神采奕奕。讓人捉摸不透,各人有各字的特點更讓人寫起來頭疼,但是通過老師的細心指導我們很快熟悉了其中的技巧。並大量練習,漸漸寫出了趣味。

別以為寫毛筆字就跟寫漢字一樣簡單,它可沒有那麼容易,別忘了古代的王羲之,他可是把一硯池水都洗黑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寫毛筆字剛開始要從怎樣拿筆以及坐姿開始,以我的理解,拿毛筆時只需用到三個指頭的力,把毛筆豎直拿起,千萬別像拿鉛筆那樣去拿毛筆,那樣的拿法是錯誤的,在著就是坐姿,要把背挺起來,眼要離桌面一尺的高度,不能趴在桌子上寫,那樣寫出來的字會扭曲,這些就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內容。坐姿和拿筆正確自然寫起字來不費勁。

書法的字型大致分為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這幾種。寫出來的毛筆字不僅要字形像,而且要寫的要有神采,比如顏真卿的楷體中的字是比較厚重的,字最大的特點是橫細豎粗,而且大多是圓筆,看起來比較美觀而又夾雜著霸氣。他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柳宗權的的字是比較開放大氣。他的字別以為看著簡單的字就好寫。其實越簡單的字越難寫,裡面蘊含的點就越多。

書法乃是中國的國粹,文化瑰寶,做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更要發揚並繼承它。練習書法有助於愉悅身心、陶冶性情,還能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加深瞭解,可以培養忍耐力,提高審美的能力。作為一名書法特長生,我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援,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和老師能加入到我們這個行列裡來同我們一起學習書法,瞭解書法。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就像稱音樂是旋律的藝術,攝影是光的藝術一樣,書法是一種通過中國漢字的書寫,表現其線條美感的藝術。我想這就是我的成長,它是我生話中的一部分,我的成長因書法而精彩!

書法議論文4

02 與“商業”合流“書法”有價格,無藝術?

或許,在創作的話語領域中,“書法”與“當代藝術”的聯姻,目前為止還擺脫不了“包辦婚姻”的生硬性質,但傳統書法在當代社會中重現生命力的嘗試,卻在商業領域中獲得了重生,近年來,一波接一波的商業書畫拍賣活動相繼掀起“書法熱”的高潮。在各地“春拍”、“秋拍”現場,一些歷史悠久的名家書法作品,常常成為拍出天價的“香餑餑”。而“書畫收藏”也隨著民眾消費力的提升,從最初的小眾高階情趣,變成了參與受眾更多、更廣的民間潮流。“書法”這廂被不少當代藝術從業者視作“棄兒”,束之高閣,另一廂卻被披上“商業”、“時髦”的華麗外衣,以更加“前衛、摩登”的姿態進入人們的視野。

“書法”的受寵,首先體現在商業拍賣領域,嗅覺敏銳的藝拍從業者、經紀人、商人自然不會錯過。20xx年“春拍”時分,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2億元落槌,這被業內人士視作“天價書法”時代的啟動序幕。正如深圳365藝術超市創始人、資深藝術品經營人黃瀧對南都記者所說:“以前,藝術品拍賣更多將視野集中在‘書畫’上,‘書法’卻是一個易於忽略的領域,實際上,書法具有很強的交易價值和收藏價值,按照藝術品市場‘朝三暮四、輪流坐莊’的規律,也該輪到‘書法’走紅了。”

但一個悖論也隨之而來。“書法”的“牛市”,更多屬於先賢名家的墨寶名作。今人的作品卻難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中低端市場苦苦徘徊。春節、喜慶時節是“書法”暫時井噴的時刻,但滿滿當當地堆放在熱銷攤位的字帖、對聯等,卻只能在幾十元的價格上浮動,問津者並不多,而最致命的是,它們的作者僅僅是一些技藝熟練的“寫手”,任憑字跡再光鮮漂亮,這些應節作品根本也達不到“藝術作品”的水準和要求。

一面是古代書法披上商業外衣後的“增值”,一面是“今日書法”的門可羅雀,這些現狀無疑都宣告著,書法的“現代化”之路,如同將它嵌入“當代藝術”中的嘗試一樣舉步維艱。

書法議論文5

如今,愛好書法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文化廣場的建成,那些書法愛好者也放下了筆墨紙硯,換成了水桶和自制的巨大蘸水筆,在大清早紛紛來到了廣場中央花崗石鋪就的、平坦寬敞的地坪上,揮毫抒發,這還是一種絕好的健身方式呢。

最近,有這麼三個人一直是眾多書寫者中受到圍觀者敬佩的,他們的領頭者是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子身材瘦瘦五十出頭的男人,他帶領著一男一女兩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小夥子中等個子,偏瘦,那個少女個子有些矮,稍胖。然而,他們二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殘疾人!他們走路都有些瘸,一踮一踮的,那個小夥右手一直揣在運動服的口袋裡,竟然是左手握筆,那個少女的左手手指朝上半蹴著,胳膊也圈在懷裡。他們手中的筆也製作更加簡陋,筆柄都是用竹竿做的大概有一米長,筆頭是把飲料瓶子剪開,再把海綿削成毛筆頭狀塞在裡面,竹竿插在瓶口裡固定好就成了。這種筆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蘸墨,就在海綿筆頭上蘸水直接寫在地平上,在太陽的照射下一會兒就幹了,所以在一塊地平上可以反覆書寫。那個長者在第一排寫,那字型如行雲流水,龍飛鳳舞,功力深厚。二三排是那倆少年在臨摹,雖然他們身有殘疾行動不便,但還是臨摹的入木三分,揮灑自如。特別是那個左手寫字的小夥,他的字比正常人右手寫的絲毫不遜色,筆力勁挺、氣韻流暢獨具個性。而那少女的字跡更顯女孩的端莊淡雅,顯得飄逸清秀、清雅秀媚、柔中帶剛。正是他們這種身殘志不殘執著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剛強的毅力,讓所有的圍觀者肅然起敬。就像他們筆下程顥的?偶成?:

閒來無事不從容

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

男兒到此是豪雄

我感悟:人生不是時時順利,也不會時時燦爛,世上無難事,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相信自己,擁抱生命,活出生命!

書法議論文6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尼采)

——題記

夜晚,我凝望著牆上的作品,目光有些呆滯,月光格外清澈皎潔,緩緩地流淌在心間。目光中,記憶漾起陣陣漣漪……

20xx年,二年級的我惴惴不安地推開了老師家的門,想到日後能如文人墨客般筆走龍蛇,揮毫於指尖,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與書法為伴,絕不半途而廢,直到學成為止。那時的我天真幼稚,更不懂得做成一件事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毅力。老師握著我的小手一筆一畫地寫下每一個字,方方正正。看見毛筆在手中劃過一道道弧線,我更是彷彿遇到了摯友般,無限的想和它接近,勵志學好它的願望更濃了。“王”是我用隸書寫下的第一個字,雖然只是生硬地依葫蘆畫瓢,但端詳著它,首尾圓潤,中間平滑,不溫不火,沒有楷書尖銳的傲氣,有的只是一種和氣,有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內斂之感。我也正是秉著著種心智學習書法,緩緩起筆收筆,凝神於筆尖,如同雕刻藝術品般追求細節上的`完美,不知不覺間時光在筆下悄悄溜過,我享受著這個過程。時光荏苒,數年一晃而過,我如數家珍:免檢的作業,獎勵到的綠毛龜,掛在牆上展覽的作品……書法更是小有所成,領先同時學習的數本字帖,一路劈波斬浪,學習到了行草。

那時的書法對我來說意義又不同,我已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這是一種陶冶性情的途徑。每每寫字我都會沉浸其中,好像總有一種獨特的感覺,這是一種禪的境界,周圍的環境全部消失,只剩下一筆,一紙,一人。提起筆,筆下宣紙彷彿化身為宇宙,第一筆就像在茫茫宇宙中投胎,身體化為虛無,感悟著,摸索著,時而精雕細琢,細膩動人;時而粗獷豪邁,刷刷點點;時而小巧玲瓏,內有乾坤;時而巨集偉壯觀,震懾四方。我不斷領悟著古代詩詞大家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是李煜的追悔莫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是白居易的無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的救世豪言……抬手間,一個個文人的人生在我眼前略過,體悟著他們的酸甜苦辣,用字來體現我的感悟。七年習字生涯讓我初窺其境,功利如考級的書法並非真正的書法。有些書法家的字為何珍貴,正是源於他們對字和人生關係的理解。

卷一襲馥郁的墨香,散一卷空靈的宣紙,我的衣角在風中飄揚。撫琴一曲,執豪錄世間之大道,豐哉!

書法議論文7

01書法 還有未來嗎?

偽造的漢字之所以能成為“書”,披上經典藝術作品的外衣,很重要的介質即是“線條”。無論是象形漢字,酷似“雞腸”的拉丁字母,還是《天書》中糅合了錯誤筆畫的“偽造字”,它們當中一個鮮明的共性是,必須以“線條”作為媒介和框架,而所有美感價值、藝術形式的營造也殊途同歸地集中在“線條”之上。回溯漫長的藝術史和繪畫史,西方人和中國人一直將“線條”視為一種重要的造型手段,但由於各自不同的造型理解和審美觀念,線條在視覺藝術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線條對於西方藝術家是一種觀念,對於中國藝術家則是一種趣味,也就是說:西方繪畫中的線條,基本上是一種概念性的線條。正如列奧納爾多·達·芬奇所說:“繪畫科學首先從點開始的,其次是線,再次是面,最後是由面規定著的形體。”在他那裡,線的功能只有兩個:一是顯性的輪廓線,一是隱性的透視線。兩種不同的線條觀,在20世紀的中西繪畫交匯中,在藝術家們的筆下,便出現了種種有趣的現象。落到“書法”這個領域上,東西方書法“線條”的差別,鮮明地展示著東方人對“意韻”的追求,西方人對“形美”的執著,這種觀念上的微妙差距,或許也將成為“書法”向“當代藝術”過渡的一個伏筆。

但“書法”與“當代藝術”結合,畢竟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嘴上論道就能解決的話題。正如知名書法家邱振中對南都記者所說的那樣:“書法是一個傳統深厚的藝術,但是跟當代藝術、當代文化的關係很重要,很多人都有一種把書法做成當代藝術的願望,但是成績還不是特別樂觀,我覺得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