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矛和盾集合》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三年級上冊《矛和盾集合》評課稿1

張xx老師是我們xx縣國小語文屆的一名老將了。課堂上她自如、從容,教學基本功紮實。難能可貴的是,從她的課堂上我們能感受到張xx老師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思考,課堂上所反映出來都是教學新觀念。人常有惰性,一件事做多之後,難免會吃老本,不思進取。而張老師給我們樹立一個很好的典範,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出新的活力,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臺階。下面就講講張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特色。

三年級上冊《矛和盾集合》評課稿

一、字詞教學方法多樣,有利於所有學生掌握。

這節課張老師教學的字詞有:矛、盾、集合、持、戳、坦克、履帶、左抵右擋、難以招架、龐然大物、大顯神威,加上由矛和盾作用引申出來的進攻、自衛總共有13個詞語。細心的老師肯定會發現張老師詞語教學有三個特點:1分散2分類3方法多樣。“矛、盾、集合”是在揭題時教的,“持、戳、坦克、履帶、左抵右擋、難以招架、龐然大物、大顯神威”先集中出示正音,“持、戳、履帶”意思在這部分就解決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的詞義在課文中理解。分類很明顯,持、戳是動詞,坦克、履帶是名詞,而四字詞語又歸為一類。詞語的理解方法也很多樣,有看圖理解,如履帶;做動作理解,持、戳;有聯絡上下文理解,如集合這個詞;還有創設情境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這樣的教學方式首先能保證人人過關,我們往常教學喜歡一股腦兒把所有的詞一起出示,這樣優秀生沒問題,但中下學生就比較吃力。分類,方法多樣能讓學生感覺有趣,不同詞語找到相匹配的教學的方法學生易懂,而且也能記得牢。因此,我們在教學字詞時不要搞一刀切,像張老師一樣,分散、分類,方法多樣,能讓孩子們學得紮實又有趣。

二、設計別具匠心的,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這篇文章對三年級孩子來講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特別發明坦克的過程。如果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勢必會讓學生不知所云,因為問答式,參與的.學生往往不多,就幾個回答問題的學生比較認真,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觀眾。張老師採用了“擺圖片”的方式,讓人深深折服這方法的巧妙。這樣首先能保證全員參與,學生的學習情緒也被她點燃了。而她的自學建議非常合理,可操作性又很強,特別是把關鍵詞填入表格這個提法特別好,在找到相關句子的基礎上找到,這是培養學生概括與理解能力,學生如果沒有理解了內容,他的關鍵詞就會找不出來。有些孩子講話老講不到重點,或者劃句子時什麼都划起來,其實就是這種能力的缺失,經常訓練孩子找關鍵詞,中心句其實能很好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格填好之後在交流,也是個亮點。我們平時上課有時提一個問題,很快就讓孩子來問題,其實剝奪了很多孩子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等答案習慣。可能填表格,有些填的不夠準確,但是他有經過思考,同學交流時,他會聽得更加認真,即使錯了,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所以,我覺得,我們上課時應該像張老師一樣,心中一定要裝著所有的學生,尋找的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服務,讓每個孩子有事幹,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三、課堂練筆基於學情,目標準確、達成度高。

我們現在課堂教學都是閱讀指向寫作,往往都會在課堂上安排小練筆,但是有時收效甚微。怎樣能做到有效呢?我們來看一下張煒老師的這個設計,其訓練重點是“可是,對了”。那大家會發現,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是學生找。接下來用填空式的進行練說,盾可以自衛,可是_______________。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用書裡原有的內容。裝上槍口或炮口的鐵屋子既能進攻又能自衛,可是______________。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出示最早的坦克圖,說說你覺得這坦克還需要怎麼改進?請用上“……可是……對了……”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第四次出示課前談話時的圖,你們能用這個句試說說這些物品是怎麼集合的嗎?

(圖):橡皮+鉛筆=()

樓房+汽車=()

輪子+椅子=()

我認為張老師安排這四次可是別具匠心,我們來看一下這四次內容順序能不能調換,答案不言而喻。這中間的兩次練說,就像臺階一樣,讓學生最終能學會運用這些語言。這兩次安排的極為巧妙,第二次用的是書裡學生已熟悉的內容,而且還採用了填空式,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學會,第三次,書裡內容是沒有,不過讓學生很感興趣,因為內容沒有脫離文字,而且這個問題還富有挑戰性,易於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那到第四次的練說就水到渠成了。這是這個設計第一個優點。第二個體現張老師精選練的內容,一、二、三自然段連線詞不少,看起來都可以讓學生練練。而張老師只選了一個內容,其實選多了,孩子反而無所適從,選“如果就”,學生一般都已經會用了,選這個內容是貼近學生的寫作實際,學生在寫作文時,特別是寫自己的思考過程,很需要這樣的連線詞。因此,我們在訓練學生練筆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寫的內容要貼合學生實際,而且要鋪好臺階。

這節課上的紮實、靈動,學生有所獲,又學得很開心,在我看來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語文課。聽課的老師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但金無足赤,如果張老師在引導學生找關鍵詞時,步子邁得小一些,慢一些,教學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年級上冊《矛和盾集合》評課稿2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衛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張老師在上本堂課時,教態自然,充滿激情,能做到以身示教。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分析張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分三個方面組織教學。

第一方面:重視學生的初讀感知,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側重點,從生字的讀音、字形、以及詞語之間,詞語在句子中的內在聯絡,瞭解生字詞的意義。這一步教師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從會意的角度出發,提醒學生寫字的注意點,“坦克和履帶”的關係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履帶的作用,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於“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以現成的鉛筆和書本作道具,創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讚歎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並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同時,教師重點抓住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並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對這幾個句子的教學,教師也各有側重點。

第三方面:巧用表格,探究發明家的思考過程,同時遷移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發明家是如何想到給帶“槍口和炮口”的“鐵屋子”裝上輪子、按上履帶的,課文沒有具體展開,這便為學生的探究和實踐提供了平臺。教師及時地抓住了這一機會,激勵學生也來做一回發明家,模仿課文中“如果……就……”表達方式,闡述發明的思考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從讀到說到自由寫,體現由扶到放的教學原則。

整體上,張老師上課富有激情,表情豐富。但是我也有疑惑的地方,首先張老師的板書是否還未完整,研讀部分是否偏重人文,忽略了工具性。語文課離不開學生主動地反覆地讀,在讀中感受語言,在讀中積累語言。

這純屬個人意見,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