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範例(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5W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資訊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評課稿範例(15篇)

語文評課稿1

今年又是我校第xx屆青年教師賽教課開賽的時候了,各位老師均精心準備,一場教學的課堂盛宴又開始了!我們語文組有三位教師參賽,黃程龍老師執教《我與地壇》,覃慧芹老師執教《花未眠》,周靜老師執教《珍珠與淚珠》。我受教研組的委派主評覃慧芹老師的課,下面是我評課的札記。

最近教育局正致力於建設“基礎教育的亮點工程”,這個“工程”是個了不起的工程,我首先也來找找亮點。其實我在想,作為評課的功能到底是什麼,是促使執教者改正相關的錯誤,這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我想發掘執教者的亮點,讓其能找到自身的“生長點”,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節課難免有若干的遺憾,如若大加批評,執教者難免灰心喪氣,結局只能是不歡而散。然而亮點亦不能是虛假的奉承。

所以我所反對的評課態度是兩種:一種我稱之為“行政式”的態度,氣勢洶洶動輒將一節課踩入地獄,有的評課者甚至不屑與執教者交流;另一種則是“奉承式”的態度,有的評課者如若遇到名家便全是阿諛之詞。評課的態度應是學術的態度,學術的精髓則在於自由、平等、獨立。

一、五大亮點

覃老師執教的《花未眠》一課有五個方面的亮點:

亮點一:教學設計合理,整節課使用了“問題教學法”,利用五個框架性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展開,而這五個問題又是理解文章的要害和樞紐,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好處在於能夠提綱挈領地抓住文章的要旨大意,並激活學生的思維,而避免了學生的被動地聽。記得三年前語文教研員覃方確老師曾問我對於學生主體性的理解,我大膽提出學生髮言不一定是主體性、參與性的體現,但是當時我沒有道出本質。現在我可以明確了,一定是由“思”而“言”才是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真正的體現,缺了“思”的“言”即是無效的“言”,只是形式的繁榮罷了。

亮點二:有資源整合的意識,本節課能引經據典,適當延伸拓展。匯入使用了蘇軾的《海棠》一詩,揭示《花未眠》與《海棠》的異曲同工之妙,中外相互印證。利用優美的圖文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我們常常是“教教材”,受到教材的侷限,而不是“用教材來教”,教材只是資源之一,如果樹立了課程意識,“萬物皆備於我”,再“反身而誠”,那麼就可以“樂莫大焉”了,資源一經整合,教學的境界也就開闊了,也就不再是“教死書”了。

亮點三:教學的雙邊活動基本上是充分的,教師是有激情的,學生是活躍的,於是整個課堂處於和諧的狀態。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的功能,能通過框架性問題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

亮點四:注重了語文教學重要規律,即是抓住了散文的誦讀。誦讀形式多樣,有範讀、齊讀、分組朗讀等,並能通過誦讀與文字的研讀相結合。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詩歌和散文教學中,誦讀法更是不二法門。從誦讀中能看出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我反對將有意境的詩歌、散文分析得支離破碎,而主張以讀促析、以讀代析。

亮點五:文字的研讀比較充分,而並沒有架空文字。

二、兩個遺憾

遺憾一:執教者犯了一般公開課、賽教課的通病,就是極力想展示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於是整個課堂容量很大,這個問題也想講,那個問題也想講,導致了問題沒有講得透徹,教學的重點也就不能突出了。完整有時並不能完美,不如來一個美麗的戛然而止。我一直主張公開課也要常態化,體現原生態的課堂。做人本色是真,做課常態是真,這也正是我所提倡的“現象學語文”的精神。

遺憾二:本課雖然注重了誦讀,但是誦讀仍不到位,誦讀沒有和語言的品味結合。讀而不品,等於沒讀,要讀出情感,才達到了誦讀的目的。因此教師的範讀是關鍵,結合語言的品味來讀,進行誦讀的指導。

三、三個技術性問題

問題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維方面的特點,提出問題要視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一提出問題就馬上希望得到學生的回答。

問題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是教學生成的重要體現,要重視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好的評價常常能激起思維的火花。不要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或是什麼都說“很好”,可以學生互評,激發學生的互動,教師的點評則至關重要,要從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去點評,解析學生的思維過程,點出閃光點,如果有偏差要有策略的引導。在本課中有學生在理解“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一句關鍵句時,認為海棠花“無人欣賞”尚能獨自開放,那麼更何況人呢!而教師預設的答案確是“作者希望欣賞更多的美”,於是對該學生的回答不予評價。而事實上該生的回答很有閃光點,值得去品味思考。

問題三:每一單元、每一課的教學應抓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點,有的文章要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要抓住資訊篩選能力,有的要注意語言的品味,有的突出審美的薰陶,凡此種種都應在聽、說、讀、寫幾項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三個要處理好的關係

關係一:處理好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關係。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為了更好的彰顯學科特色,而不可濫用,本課中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聲響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精美的圖文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這是運用得很好的。

關係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課件越多表示預設越多,就會導致課堂生成被湮滅在一張張的簡報上。建議以課件為主要框架內容的設計,而黑板則作為課堂生成的展示平臺。

關係三: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關係。本課教師的主導性較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沒有體現。建議提出框架性問題後,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自主思考,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點評到位,少一些講解。

語文評課稿2

今日第二節課,我聽了xxx教師上的一節生動趣味的公開課,獲益匪淺,此刻由我對這節課作如下評說:X教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匯入,畫龍點睛

本文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散文。情景匯入時,X教師用那聲情並茂、富於文采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在品味祖國奇山異水的同時,激發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導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解朗讀、方法多樣

作者簡介上,X教師採用了讓學生簡介的辦法,簡潔明瞭地進行了介紹。字詞講解採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課文朗讀上,重點突出,有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範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課文朗讀時,教師給予了充分的學法指導,還採用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激勵學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穎

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組疏通文意,然後每人一句進行翻譯,教師適時點評、鼓勵,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動起來,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四、感知資料,層次清晰

感知課文資料部分,x教師的分析富有層次性,能夠經過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課文資料,效果明顯。

五、品味賞析,設計科學

品味賞析部分,教師能選擇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分析鑑賞能力。

作業設計,典型科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x教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文言文示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還有很多,未盡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再作評說。

該課誘導得法、點撥到位,學生思維活躍、參與積極。整堂課活實相濟、精彩紛呈,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現綜合評價如下:

一、厚實的教學資料。《蚊子和獅子》寥寥百餘言,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空間有限,但馮教師硬是從這單薄的課文裡淘出了厚實的資料:寓言知識介紹、寓言功用評價、寓言結構方法、寓言閱讀技巧、寓言寫作訓練、寓言語言賞析······

二、濃郁的語文韻味。這是一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的精品課。寓言的閱讀與寫作自不必說,單是在字、詞、句、篇的領悟與解讀上也細入毫釐、絲絲入扣,甚至連一個引號也能夠嚼出不一樣的味道來。好的語文課不怕細,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乾是要細嚼慢嚥才能出味的。

三、豐富的啟用手段。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參與度高低與否,是與教師啟用手段的多寡密切相關的,馮教師在這堂課上運用了引領、點撥、思辨、搶答、化解······一系列啟用手段,使得課堂活動如行雲流水、氣脈貫通、瓜熟蒂落、順理成章。

四、顯著的教學效果。這堂課知識含量充足,教師引經據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廣;學生理解到位,回答問題有理有據,既學到了寓言的相關知識,又學到了寓言的寫作方法,還學到了大師們對寓言的一些精闢論述。

五、沉穩的教學風格。馮教師由於鑽研教材透徹,又能機動應變,故而課堂上的他指揮若定,進退有據,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漸入佳境。避免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亂、逼供、掛漏等毛病。不足的是: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該強調的知識記憶沒有強調,異常是大師們對寓言的精闢論述。白璧微瑕,此課仍不失為一堂短文深教、細教、巧教的精品課範例。

語文評課稿3

聽了王老師的《黃英》這一節課,非常受益,很受啟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可以這樣說,這是三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這裡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一節課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

2、從學科特點觀: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3、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4、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為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一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字,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

6、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能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詢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資訊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建議。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1、王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非常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路裝置,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達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語文評課稿4

一、教學目標明確。

1.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潛力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2.貼合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的教學特點。

二、新的學習方式得到充分體現。

1.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心參與學習過程,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生有機會經歷知識的再發現的過程;

2.重視學生的思維與表現方法的多樣性,學生有獨特的感受與情感體驗。

3.在學習中教師給予用心的支援、鼓勵和引導,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規範給予足夠的關注。

三、學習效果。

1.全面落實教學目標;

2.全體學生用心參與學習過程並有用心愉快的情感體驗;

3.本課就應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得到落實。

四、語文教育特點。

1.注意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養語文的實踐潛力。

3.根據漢語言文字規律進行語文教學。

識字寫字

1.遵循漢字的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蘊涵的文化資訊。

2.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和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願望。

3.引導在語言實踐中運用。

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閱讀

1.加強朗讀教學,注重感悟的閱讀方法。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4.培養語感,注重積累。

表達

1.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

2.重視在寫作中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

3.有具體過程和方法的'指導。

4.重視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關注兒童生活實際。

五、教師教學素質。

1.善於觀察學生,並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2.注意根據教學需要有效地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3.教學語言表達準確有感染力;

4.板書工整簡潔、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六、在制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進行評價實踐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

在學科體系、社會需要和學生髮展需要的關係問題上,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思考學生的個別差異,思考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要。在教與學的關係問題上,要從關注教師的教為主轉變為以關注學生的學為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潛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潛力的培養。要引導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願望。

其次,評價要適當注意靈活性。評價指標既要充分思考教育教學規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思考語文教學的現狀和當地教師的實際水平,避免操之過急。同時,評價指標要突出重點,便於操作,不能過於繁瑣。評價還要注意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比如評專題研究課,就應緊緊圍繞專題進行評價,非專題性的問題能夠適當從略。又如,有的課用的是帶有實驗性質的某種教法,評課時就要圍繞該教法的要求來衡量。再如,對較差的課,要多從教學常規方面挖掘一些優點,推薦方面的要求不宜過高;對較好的課,則重點抓住教改方面的優點予以肯定,提推薦時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師精益求精。如果評課時不注意評價的策略,則很難取得評課的實效。

(一)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

評價專案分值得分

一般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明確、恰當,貼合學生實際和學生髮展需要。

2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

3對教材理解準確,能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善於培養學生的潛力。

5注意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6師生關係融洽,有多向資訊反饋和情感交流。

語文學科特殊要求7教學立足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潛力,提高綜合素養。8教學以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體現文道統一,語言、思維和情感統一。

9能根據教材特點和課型特點設計教學過程,貼合語文各部分教學資料的相應要求。

教學基本功

10教態親切、自然,教學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普通話標準,朗讀潛力強。

11駕馭教學過程的潛力強,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善於點撥、誘導,善於應變。

語文評課稿5

我聽了王教師的一節閱讀課,對於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特點:

1、巧妙匯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導語是否導得好,導得妙,看是否匯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把學生帶入了課文學習的環境中,所以說導語尤為重要。楊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從學生們接觸過的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入手。

2、教師要想真正地征服學生,除了教師自身的權威外,還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過硬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水平來征服。課堂上,王教師始終以平等的姿態應對學生,大膽說出自我的看法、你怎樣認為的呢?僅有在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下,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潛能的如花綻放,師生之間的智慧交融。由此我想到在教學中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以動力,用激勵、賞識、鞭策等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3、在介紹安徒生生平,及經受挫折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時,王教師的博學多識,使我認識到教師原先的一桶水已經過時,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另外,對於本節課我有幾點提議:

(1)在學生討論這一環節有一些流於形式,應儘量讓更多的同學有說出自我的看法、意見的'機會,而不只是教師在說。

(2)在朗讀這一環節時,教師讓學生帶感情朗讀,當學生朗讀把握不好時,教師作示範然後是不是讓更多的學生再來讀更有利於學生對感情的把握。

總之,經過這樣的學習與交流使我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應當認真學好新課程,多聽優秀教師的課,把她們的成功經驗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來,讓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長。

語文評課稿6

《好漢查理》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

課文中,查理和傑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皮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為殘疾人的傑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艾自怨,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

劉小青老師正是抓住了這一脈絡,在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後,引導他們走近查理這個小男孩,說說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你認為他是個好漢嗎?為什麼?進而質疑:是什麼讓查理髮生這麼大的變化?通過一遍遍朗讀傑西的話,讓學生想象說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及對方的感受。課尾,一個頗具深度的提問“羅伯特送給查理的僅僅是一把刀嗎?”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從而在愛的主題下蘊涵了“信任與理解”的思想。

此外,劉老師始終抓住“好漢”這一關鍵詞,從含義到體現之處再到一起來誇誇查理,首尾呼應,中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劉老師對某些新詞如“羨慕”、“拔刀出鞘”通過聯絡上下文等進行理解,對了解人物特點有一定幫助。

語文評課稿7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並注重整體迴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於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字,教學中就必須反覆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並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課裡,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通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範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於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複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後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內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通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把誇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讚美黑人少年的話。

語文評課稿8

《水調歌頭》一課,教學設計非常好,其優點大致總結如下:

一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到位。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詩句,然後對學生的讀進行評價,藉機向學生指明哪個字應該重讀,哪個應該拖音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如“久”、“娟”讀得慢一點兒、悠長一點兒,留給人一種餘音嫋嫋的感覺。進而再讓學生讀,從而步步提高朗讀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更是注重讓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朗讀中,給更多的孩子起來朗讀的機會,用音樂營造朗讀氛圍,調動孩子的朗讀積極性。

二是評價語貼切到位。讓每個孩子起來讀一句的時候,教師評價說每個孩子都在努力試著讀出自己的味道,對孩子們的讀進行肯定和鼓勵。當理解課文內容時,學生說藉助資料瞭解到的內容,教師馬上強化“結合資料是學習古詩詞的好辦法”。

三是教學步驟清晰,由讀引入到課文內容的'深入瞭解,使學生對詞感情的把握步步引向深入。充分讀課文之後,讓孩子自己先看註釋,瞭解課文的內容。思考蘇軾“身”在哪,“心”在哪,由淺層次的“身在密州,心懷子由”,讓學生體會當時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然後通過老師的朗讀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看到了“把酒問天—起舞弄影—輾轉難眠—望月祝願”四幅畫面。進而注重對孩子句式的訓練,按句式來訓練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循循善誘,通過的步步深入學習,讓學生最終體會到“身處失意,心懷天下”的情感,寫時只是“兼懷自由”。最後,更是在歌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留下詩意的美。

四是不僅注重課文講解深入到位,更是注重教學內容詳略得當。“把酒問天”的畫面詳細講解,讓孩子思考“問”的內容,想象其動作,想象其心理活動,通過想象畫面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後三個畫面,先讓孩子們自己分小組討論想象,注重從動作、心態、語言幾個角度去想象畫面,然後把想象到的內容用筆寫下來,並配樂營造氛圍。緊接著分畫面交流體會,通過每個畫面學生的描寫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每個畫面所代表的心情“矛盾—坦然—怨恨—豁達”的變化過程。

五是教師的素質極好,善於對孩子引導,板書字跡非常好,板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板書內容注重師生共同完成,發揮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

語文評課稿9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裡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裡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絡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語文評課稿10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讚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為一節課改典範課,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脫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解答、自我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貫穿於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過檢測學生上節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採用緊扣課題反覆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字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匯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複習,啟用孩子先前經驗:閃光的金子為什麼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麼?學生興趣盎然,帶著疑問,帶著好奇走進文字。經過快速朗讀課文後,教師採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說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覆感悟,品讀。

2、反覆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戶、休息時間、千家萬戶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後,結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字,真切感受人物內心。

三、學生總結,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說一說。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提議:作為低年級國小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語文評課稿11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教師在執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便、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積極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優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裡翩翩起舞,這麼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彷彿隨著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經過動畫演示,展現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為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教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著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藉助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經過反覆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後討論為什麼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並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複。此時錢教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於是例項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於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美

錢教師十分善於挖掘課文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說一說,學生在優美的情景的啟發下,激起了想說的慾望,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語文評課稿12

今天,聆聽了陳老師執教的《頂碗少年》,受益匪淺。這堂語文閱讀課,陳老師的整個教學思路是以讀代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在讀讀悟悟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師生對話的互動,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了新課程理念下,閱讀教學中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重視了學生的感悟、體驗、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學語文,在用語文。現結合本文內容談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1、整體把握,抓主線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錶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絃;(3)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托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因此,陳老師的教學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線,以此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教學環節中老師設計的導言、問題、引讀等都不能偏離文章的主線。文章的主線很清晰、明朗。陳老師沿主線引、沿主線導、學生很自然地沿主線學,沿主線思,沿主線悟。達到學有目標,學有重點。如導言中教師讓一位學生講述林肯的生平,以此來引導學生明白課文中要講的道理也和課前的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一樣。然後從生字詞的認讀、理解中匯出文章的重點句也是文章的主線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老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自由讀文,解決問題。學生彙報時,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為什麼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一中心進行。這樣設計,既找準了切入點,又適當地進行了變序教學,有利於突破重難點。從而讓學生理解了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讚歎。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這個環節上,教師設計了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觀眾,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少年不放棄希望,不怕失敗、敢於挑戰的精神。同時,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老師不失時機的進行朗讀指導,加以點撥。實實在在讓學生在讀中思、思中悟,最後出示一到擴充套件填空,進一步讓學生在填空時理解少年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總之,從教學設計和教學細節上看出陳教師的教風樸實,不設花架子,語文功底紮實,潛心研究文字。正像崔巒老師說的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

語文評課稿13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聽了雷教師執教的《青蛙看海》一課,感受很深。

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青蛙和松鼠、蒼鷹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教師首先引導孩子說出對於青蛙來說,登山看海是件難事,然後抓住難字,問學生難在哪裡?課文中哪句話能體現登山難?學生找得都很準,一句是天哪,這麼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樣上得去呢?教師重點指導了這兩句話的朗讀。

上不去就不上嗎?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時候,小松鼠來幫忙了它,引領它一級一級的跳上臺階。這兒的節奏編排又獨具匠心,這時青蛙開始變得有信心了,為了讓學生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交流登山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會遇到什麼意外,同時讓學生一齊做登山的動作來體會辛苦。最終,教師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頂的圖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到實現願望時的幸福感、成就感。

聽完這課,我豁然開朗,突然覺得我們教師不正是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隻松鼠嗎?我想,僅有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會實現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語文評課稿14

課文《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經過描述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教學本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的個性在語言感悟訓練中盡情的發揮。

一、讀為主線——悟之本

文字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字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字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周教師經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等不一樣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字語言。當學生經過朗讀體驗到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後,周教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言讚美瀑布;緊之後,出示枯竭後的瀑布課件和品讀課文相關段落,學生自然產生了失望、悲傷等強烈的情感體驗,周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經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構成。言語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

二、心靈對話——悟之源

在流淌著個性的語文生活中,學生帶著個性化的體驗,充滿了審美的愉悅,多角度地詮釋了文字的內含。“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僅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僅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僅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僅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字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到達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構成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字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當週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大瀑布兩個截成不一樣的情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孩子們的語言中可看出他們發自內心的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實踐——悟之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把文章感悟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去生髮創造新思路、新問題和新價值。在這一課中,周教師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字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活力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經過自我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教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語文評課稿15

貫徹新的語文課程理念,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正確把握語文的學科特點。2、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謝老師執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課中,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評。

一、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享受文字,並較好地引導學生在情感的生髮中提升人格品質。

在這堂課的學習中,老師引導學生緊扣教材,挖掘文字,觸控人物。本節課中,老師先後多次讓學生瀏覽課文,歸納資訊。如“看看課文中的人物是怎樣評價于勒的?”“看看課文中的人物對於勒的評價先後有什麼變化?”“找出眾人在知道賣牡蠣的窮水手就是于勒後的不同反應”等等要求,都是力求讓學生走進文字,走近人物,在情節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經典名篇所蘊涵的藝術魅力。

為了讓學生由走進文字到溶入文字,老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生情感的生髮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瞭解後,老師直接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最不喜歡哪個人物?你對哪個人物有好感?”這個教學環節水到渠成,讓學生因文生情,再帶情入文,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質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課堂容量飽和,呈現方式豐富多彩,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課堂中,既有對文字內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字外的恰當補充;既有對學生口頭表達的要求,也有寫作訓練;既強化文字內容,也培養想象能力;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得到較好的培養。

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老師先後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亞、羅蘭等人的話來豐富課堂內容。另外,老師還引用了一幅對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對對聯的欣賞及加橫額的練習,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師點撥適時適度,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方式的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師生有效互動,課堂氣氛和諧。

老師的語言精練而優美,既有益營造語文課堂的氛圍,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有精巧的點撥與指導。老師引導學生開展多種方式的學習:個體閱讀、小組討論、角色朗讀、寫作訓練、集體交流等。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老師始終在突出這一理念。從課堂的整體氛圍來看,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都是張弛有度,輕鬆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識落實,並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的實效性體現較好。

課堂上,教師既有對文字整體的把握,同時對重點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實知識,又培養能力,體現出很強的教學實效性。

總的看來,謝老師和她的學生們為我們呈獻了一堂質量較高的語文課,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於它很好地滲透了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當然,這堂課也有需要加強的地方。作為一篇經典作品,老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可以進一步創新。教案過於簡短,對課堂教學的指導性不太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