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實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的型別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實用】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用乘法兩步解決問題》一課,體會如下: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陳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嚐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築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樑。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麼,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後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2

聽了靳老師講的這節解決問題的課,我感覺最大的亮點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環環相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首先,在課堂設計上,以練習為主,在練習中提升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靳老師從剛開始的溫故互查環節,就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6個步驟,然後讓學生以這6個步驟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從出示的例題,以至於後面的練習題,都是圍繞這一思路完成。每道題都分析了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裡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下兩個問題討論,並嘗試列示。解答完後提出還需要檢驗。通過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熟練運用解題步驟:整個教學環節都貫穿在這一環境中,這種聯絡實際的方式,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同時能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靳老師緊緊圍繞教研主題主題“重點導學、疑點導練”,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時言簡意賅。例如:每一道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裡可以看出?它們成什麼關係?”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去共同交流,然後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疑惑中解決問題,成就了高效的課堂。

最後,我覺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較好。課上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知識。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鬆,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建議:

1、引導學生說出檢驗的方法。

2、有些題可以適當的計算一下。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3

今天上午聽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用加減混合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受益匪淺。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有待我們學習和借鑑。雷老師雖已年過五旬,但他不服老的敬業精神,以及課堂上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所有的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還注意研究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從整體上看,他們都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我認為本節課以下幾方面處理得好:

一、課前複習練習。

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而且要長抓不懈。

二、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

通過創設情境“美術興趣小組作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於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例5時,教師注重了三個環節的教學。

1、在“知道了什麼?”環節教師重在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個問題是“美術數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時明確兩個數學資訊: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

2、在“怎樣解答?”環節中,第一個問題是舊知,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數量關係的分析解決問題較為容易。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教學的重點,關鍵要教學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義,即就是求美術小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過分析,會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或結論作為解決第二個問題的資訊。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用“14—5+14=23(人)”解決第二個問題,也予以肯定。

3、在“解答正確嗎?”環節,教師重在梳理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再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結論是解決第二個問題的資訊等。

在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策略與方法進行相應的梳理,引導學生學會連貫地思考,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同時使學生充分感受加、減法計算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

通過4道鞏固練習,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並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並在鼓勵學生想法、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總之,雷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數學語言簡練,很具有感染力,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同時,他教態親切自然,注重課堂中的評價語,師生關係融洽,老師上得輕鬆,學生學得專注,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4

5月5日聽了一年級曲曉豔老師的《解決問題》一課,解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嗎,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師注重解決問題一般步驟的滲透。

教師在出示問題情境後,引領學生“知道了什麼”來梳理題目資訊說,然後“怎麼解答”最後重視學生的檢驗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檢查。檢查是個很好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檢查過程和一般的'計算等題有所不同,它既是對自己做題過程認真與否的檢查,更重要的是對解題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順向根據解題步驟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據結果逆向思考。

2、教師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活動。

學生年齡小,思考問題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本節課曲老師用微課來講解搭配的方法,然後用學具讓學生操作。

3、注重學生自主交流能力

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時,老師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一人擺,一人說想法,學生思路得到了溝通,達成一致。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5

一、看教師教的方面

1、教師的教態大方,語言精煉,數學專業術語用的極夠準確,語言的層次感強,能很好地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把問題提出來時,把問題交待的很清楚,而話語又是那麼的簡練,讓學生一聽就明白教師所要問的是什麼,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教師的教學目標準確到位。整節課按他所預定的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深入,既抓住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些主要體現在:

(1)教師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為情境引入,提出了要解決問題,然後用例子來讓學生解決。學生在老師的精確引導下,發揮出自己的能動性,與同學一起互相討論、研究、交流,大膽地對自己所認識的表述出來。這樣,學生的動腦動手的過程,思維得到發展。

(2)教師接著又用激勵性的語言,引入第二個例子,學生已經對第一個例子有了學習的模式(潛在的模式),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用學生的自己語言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及過程,還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樣相互的交流過程,每個學生的.興趣被激起,學習的動力不斷,學習起來就很輕鬆了。

(3)完成了兩個例子,教師這時不再拘泥於課本,於是丟擲更具挑戰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這個例子是在上面的兩個例子基礎上創造挖掘教材後改編的。學生有了學習的基礎,解決中不斷地發言,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學生的自己語言總結中把問題解決了。

(4)教師把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但始終圍繞著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去完成,從牽引到放手,步步為營,教師的主導,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課堂角色充分的得到體現,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在放手的過程中得到一一體現。

沒有預定,沒有預演,教師課堂執教的過程是一種自然生成,課堂大氣,感染力強。

二、看學生學的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學生都有躍躍欲試的慾望,大膽地說,大膽地表現自我。

2、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有效,有小組探究,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彙報有條有據,當持有不同意見時,不時引發有效的爭論,得到最佳結果。

總之,觀看了這一節課,我看到了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的精髓,引以待發,引而有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然。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6

本課內容主要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討論遊戲規則是否公平,並親身試驗,驗證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自己嘗試設計使雙方都公平的遊戲。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感受,從而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遊戲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學生在二、三年級學習可能性時已經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也有了一定的概率觀念,但有些是錯誤的。對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已經達到的學習起點在哪裡?是我要了解的主要內容。

從課前調查可以看出,判斷簡單遊戲的規則是否公平的方法並不難,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已經能正確判斷,但是一旦遊戲的規則比較複雜,判斷起來就有點困難。同時,對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遊戲規則公平這一因果關係只有模糊的直覺,但體驗不深,沒有清晰的認識。

針對這種情況,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試驗,幫助學生建立“可能性相等和遊戲公平”的理解,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掌握判斷遊戲是否公平的方法。

2、會自己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分析、理解能力。

3、通過對遊戲活動中的資料分析滲透概率思想。會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應是本課重點。其難點是會設計簡單的公平遊戲的規則。

在知識的獲得上,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因此通過熟悉而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或遊戲,讓學生親臨隨機環境,親自試驗和收集資料,幫助他們在活動中逐步豐富對遊戲公平性的認識。所以,動手試驗、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主要方法。正是因為可能性在生活中很常見,判斷簡單遊戲的公平性的方法並不難。因此,應該讓學生首先產生玩遊戲需要公平的需求,經歷可能性相等的產生過程,加深對概率意義的理解,同時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也就在學生理解可能性相等意義的過程中發現並學會。

教學中,我設計了“創設情境,產生需求活動體驗,理解“等可能性和遊戲公平”。拓展應用,制定簡單的公平遊戲規則”這樣一個教學結構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給孩子們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最後,我要感謝我們組的所有老師對我這節課的大力支援,也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