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3W

四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

一、看教師教的方面

四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3篇)

1、教師的教態大方,語言精煉,數學專業術語用的極夠準確,語言的層次感強,能很好地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把問題提出來時,把問題交待的很清楚,而話語又是那麼的簡練,讓學生一聽就明白教師所要問的是什麼,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教師的教學目標準確到位。整節課按他所預定的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深入,既抓住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些主要體現在:

(1)教師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為情境引入,提出了要解決問題,然後用例子來讓學生解決。學生在老師的精確引導下,發揮出自己的能動性,與同學一起互相討論、研究、交流,大膽地對自己所認識的表述出來。這樣,學生的動腦動手的過程,思維得到發展。

(2)教師接著又用激勵性的語言,引入第二個例子,學生已經對第一個例子有了學習的模式(潛在的模式),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用學生的自己語言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及過程,還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樣相互的交流過程,每個學生的興趣被激起,學習的動力不斷,學習起來就很輕鬆了。

(3)完成了兩個例子,教師這時不再拘泥於課本,於是丟擲更具挑戰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這個例子是在上面的兩個例子基礎上創造挖掘教材後改編的。學生有了學習的基礎,解決中不斷地發言,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學生的自己語言總結中把問題解決了。

(4)教師把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但始終圍繞著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去完成,從牽引到放手,步步為營,教師的主導,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課堂角色充分的得到體現,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在放手的過程中得到一一體現。

沒有預定,沒有預演,教師課堂執教的過程是一種自然生成,課堂大氣,感染力強。

二、看學生學的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學生都有躍躍欲試的慾望,大膽地說,大膽地表現自我。

2、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有效,有小組探究,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彙報有條有據,當持有不同意見時,不時引發有效的爭論,得到最佳結果。

總之,觀看了這一節課,我看到了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的精髓,引以待發,引而有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然。

四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2

從磨課到最後的展示課,俞老師的這節《解決問題》我聽了不下6次,每次聽完都會有新的收穫。作為一個同樣教齡不到一年的新教師,俞老師的課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由於老師們已經從每個我能想到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嚴謹、周密的評價,我只能從個體比較的角度來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課前談話,暢所欲言,體現距離美。

曾經也在自己的賞析課前設計了課前談話,但基本上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談話環節趨於形式。再看俞老師的這一教學環節,在課前談話中創設了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情境,有目的地滲透了物體之間的比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老師比年齡,比身高,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後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鋪墊,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語言簡練,恰到好處,體現簡潔美。

國小數學課堂上,語言傳遞著老師和孩子的智慧。俞老師抓住“簡練”這一語言特點,表達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整堂課,俞老師很少有多餘的話,每一個提問、每一句過渡語都恰到好處地點出問題的關鍵,也能很簡潔地總結出解決相差數的算理與演算法。反觀自己的教學語言,不嚴謹是標誌,拖泥帶水是常態。在課上我還喜歡重複學生的回答,即使是那些錯誤的答案,充分體現了自己在教學上的不成熟。

三、練習豐富,切合主題,體現多樣美。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學習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有效地練習。何為有效,及落實教學目標。然而在每次的練習設計中,我更多的是複製貼上別人的想法,很少考慮每一道題目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回顧俞老師的練習設計,她巧妙地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專項練習-選一選,基礎練習-填一填,綜合練習-連一連。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四、拓展延伸,提高創新,體現思維美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俞老師設計了一道貼合實際生活,又與本課主題密切相關的氣象資訊。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既對學生進行了思維訓練,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為了體現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我也會在教案最後設計一道拓展延伸題。但是沒有把握好時間的火候,通常還沒開始拓展,無情的下課鈴就響了起來。

課堂教學中,俞老師能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的境界。俞老師紮實的基本功,良好的課堂教學調控能力,清晰的教學流程,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借鑑。

四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3

本課內容主要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討論遊戲規則是否公平,並親身試驗,驗證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自己嘗試設計使雙方都公平的遊戲。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感受,從而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遊戲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學生在二、三年級學習可能性時已經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也有了一定的概率觀念,但有些是錯誤的。對於這部分內容,學生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已經達到的學習起點在哪裡?是我要了解的主要內容。

從課前調查可以看出,判斷簡單遊戲的規則是否公平的方法並不難,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已經能正確判斷,但是一旦遊戲的規則比較複雜,判斷起來就有點困難。同時,對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遊戲規則公平這一因果關係只有模糊的直覺,但體驗不深,沒有清晰的認識。

針對這種情況,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試驗,幫助學生建立“可能性相等和遊戲公平”的理解,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掌握判斷遊戲是否公平的方法。

2、會自己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分析、理解能力。

3、通過對遊戲活動中的資料分析滲透概率思想。會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應是本課重點。其難點是會設計簡單的公平遊戲的規則。

在知識的獲得上,學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因此通過熟悉而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或遊戲,讓學生親臨隨機環境,親自試驗和收集資料,幫助他們在活動中逐步豐富對遊戲公平性的認識。所以,動手試驗、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本節課的主要方法。正是因為可能性在生活中很常見,判斷簡單遊戲的公平性的方法並不難。因此,應該讓學生首先產生玩遊戲需要公平的需求,經歷可能性相等的產生過程,加深對概率意義的理解,同時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也就在學生理解可能性相等意義的過程中發現並學會。

教學中,我設計了“創設情境,產生需求——活動體驗,理解“等可能性和遊戲公平”。——拓展應用,制定簡單的公平遊戲規則”這樣一個教學結構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給孩子們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效果良好。

最後,我要感謝我們組的所有老師對我這節課的大力支援,也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