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課稿(熱)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8K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評課稿(熱)

物理評課稿1

今天在××中學聽了王老師的《電學實驗複習》一課,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一,每個小組都能較好的歸納出電學中的幾組實驗,進行了電學部分實驗的系統複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實驗,如: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流與電阻的關係等等。還特別歸納強調各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實驗時的變數控制等等。

整堂課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層次、脈絡清晰。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高,過渡合理順暢。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練習鞏固,敢於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例如:每個題目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學生起來解答。也注重學法的指導,如:講解實驗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時,如何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突出變數控制的應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王老師的言語再精煉一點就會錦上添花了。

物理評課稿2

本節課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國中二年級《科學》上冊第四章第四講內容。本節是國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絡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謝滿飛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活動和例項分析,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謝滿飛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物體浮沉條件和通過浮力知識應用例項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通過學生活動,綜合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體運動關係等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科學,讓科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巧妙激趣,匯入新課

謝滿飛老師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首先讓學生聽泰坦尼克主題曲和看電影片段,“沉船”事件引起學生注意,緊接著又以雞蛋在鹽水中的不同浮沉情況提出問題、設定懸念,引入課題,並展開討論。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重的物體一定下沉、輕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大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體一定下沉嗎?”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如:“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自重的關係”、“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排開的水多少的關係”。有多媒體演示分析如:“乒乓球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懸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教師演示實驗如:“裝有不同質量水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通過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

比如,教師利用湯圓的'浮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後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社會熱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引出潛水艇,先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學生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後讓學生觀看潛水艇的上浮、下沉flash動畫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1、由於本節課活動比較多,教師在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上不夠充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

2.本節教材有較多的閱讀和小資料,學生閱讀看書的時間基本沒有,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時要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看書思考。

物理評課稿3

本次觀摩學習了蔣老師、梅老師、胡老師的三節課。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兩方面,運動的定義和應用。同一節課,三位教師上出了三種風格,蔣老師的詼諧幽默,梅老師的人文關懷,胡老師的踏實細緻,都讓我收穫頗豐。

蔣老師從學生的思維入手,利用問路事件講解了選參照物的必要性。展示兩幅白色背景的汽車照片,引出描述物體運動也要選擇參照物。再展示兩幅有樹和石頭背景的汽車照片,引出判斷運動的標準是位置是否變化。播放百米賽跑,讓學生體會到參照物不同,物體運動就不同。順而解決本課重點,判斷物體的運動和參照物的選擇。應用部分的講解中,詼諧幽默的語言,知識整體性的講解,讓學生們感到有趣,記憶深刻。

梅老師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整節課的授課時間只有一刻鐘,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角色模擬——導演和宇航員,此環節梅老師利用PPT展示的“厲害了,我的祖國系列”,讓人的.情感得到昇華,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學生積極討論,爭先恐後的上臺展示。應用部分利用視訊,生動的展示。特色環節“頭腦風暴”,學生們熱烈討論,全班基本掌握。

胡老師先從實際例子中提煉出了運動的定義,再用生動有趣的視訊講解了本節內容。利用兩個例題,提煉出參照物選擇的方法和思考物體如何運動的方法。此環節讓學生小組討論,利用小汽車模擬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利用生動的視訊講解了空中加油機、同步衛星、風洞實驗、接力賽交接棒。最後十分鐘,完成當堂檢測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

從這三節課可以看出,三位教師對重點的把握都很準確,蔣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更透徹,梅老師的環節安排與設計、活動的選擇和組織上更能充分的鍛鍊學生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胡老師的解題思路的提煉,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技巧。如果要把三節課整合優化的話,我覺得是不現實的,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難免顧此失彼,“取捨”的學問,我正在黑夜裡探索。

物理評課稿4

在聽了李老師《壓強》一課後,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

1、整體感覺

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採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在輕鬆,平等的氛圍裡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品嚐了科學探究活動中成功的喜悅,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引入遊戲,比較大象和芭蕾舞演員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還有課後留下的關於路面損壞情況的調查報告,無一不體現了教師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控制變數法和類比法。李老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板書規範。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1)引入——以競賽的形式創設了男女生比賽切蘿蔔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進入新課時,怎樣把一個切蘿蔔的祕訣轉化成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呢?李老師體現了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通過三張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中的共同點得出了壓力的概念,並強調了壓力在什麼情況下等於重力,為學生提出問題和猜想與假設做了知識與技能的鋪墊。

(2)探究部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親身體驗,觀察自始至終。例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鉛筆的筆頭和筆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對比實驗,貼近生活,給學生的體會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中,雖然課本對這個內容進行了介紹,但李老師並沒有拘泥於課本,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階段,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有的同學就設計了利用同一塊橡皮泥,比較拉力不同的時候繩對橡皮泥拉痕深淺不同的實驗,非常不錯。

在設計實驗時,老師充分融入到學生中,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如:在進行實驗時應該採用什麼方法?怎樣顯示出壓力作用的效果?

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氣氛和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收集資訊,積極尋求著現象中的因果關係,並歸納總結,最後兩個同學一組上臺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在知識的傳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用控制變數法設計進行實驗,在引入壓強概念的時候又讓學生類比速度的觀念和表示式。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師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規範化。李老師在講授例題和學生通過視訊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時,對書寫、單位、科學記數等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規範和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5)多媒體輔助與板書相得益彰。多媒體展示精美的圖片和受力分析,視訊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板書規範、美觀,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課件只能展示教師預設的教學資源,而課堂是動態的,利用合理規範的板書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課堂因此真實而生動。

物理評課稿5

第二週是高二物理組研討周,大家共同聽了解鵬翔、李霞、王景軍等老師的《電源和電流》一課。王校長參與了整個聽課和評課過程。

陳紅靈老師評課:

1、課程內容多,課時無法完成。

2、明確電源作用,用水位差類比,形象易理解,力爭把電源理解透徹。在教學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見的水錶類比。

謝鵬翔老師從初高中銜接方面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國中教材中有抽水機和電源的類比,水流和電流的'對比。

李主任建議大家認真鑽研課標,不要把問題講難。

趙京南提出物理課堂應當多引入生活當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最後王校長作了總結:

1、重視初高中銜接,建議各位教師把國中教材學一遍,高中教學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並清醒認識到,哪些是自己的經驗,哪些是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的新問題。

2、教學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

3、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經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類比,學生體會到生活當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師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於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長就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師的語言應該精煉,邏輯性要強。

物理評課稿6

10月18日下午第八節,來自深圳xx區的高偉同學為xx中學全體老師上了一節展示課,課題是《多彩的物質世界》複習課,高老師英姿煥發,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強,課上得非常精彩,折服了全場的所有老師,大家不由得歎服:不愧為全國賽課一等獎獲得者,是搞活氣氛的高手,啟用思維的強手!充分展示了一個來自特區的名教師的風采!

複習課本來是最難上的一種課型,但高老師今天實現了完美的突破,我點評時總結為以下幾點:

1、課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制印預習導學案發放給學生,對學生有簡單的任務佈置,要求學生在課前花20分鐘完成。然後他把各小組長做的預習題收上來批改,這樣既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又可以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進行課堂教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2、語言精煉到位,極富有磁性和鼓動性,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精彩紛呈,沒有一句消極或無效話語,充滿激情,隨處閃亮教育的'智慧。小組加分制度和神祕的禮物激發了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3、思維導圖的板書方式,把不同類別的知識點串在了一起,便於觀察和記憶,脈絡更清晰,條理更加分明。

4、小組合作非常成功,小組自主完成複習內容,組長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展示,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大膽質疑,大聲爭辯,辯明瞭是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5、提問恰到好處,真正體現到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樂趣,並培養學生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6、練習設計合理,難易適中,有梯度,既貼近會考,又貼近生活。

xx中學正在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打造“樂學、善思、巧練、多悟”的課堂,今天高老師的展示課就是一個最好的典範!高老師的展示課給xx的老師們指明瞭一個教學的方向——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物理評課稿7

一、整體感覺

首先本節課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的只是與能力能同步發展,而且探究的過程中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其次,教師雖然年輕但成熟老練,基本功紮實,組織引導,合作交流,激勵都很到位,課堂生動真實。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關係。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xx二中的物理教學也採用了“學案式”教學手段,設計依據物理新課標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設計完整,緊湊。

此外我個人還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在學案的設計中,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重點的“重力大小影響因素”實驗探究應該放在第一頁上面,邏輯順序稍微欠缺點。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新課引入引人入勝

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四張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有何共同點,從而引出新課。

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互動,合作交流,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傾聽、交流分享的技能意識。

3.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展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鼓舞人心。此外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體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三維目標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理念。

4.作業的設計精巧

作業中不乏有生活現象用我們物理只是加以解釋的題型,將我們的科學知識緊密的和生活聯絡在一起,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與技能。還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當然,所有老師對同樣一堂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交流,我的.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1.科學探究為主但開放性太小

在探究“重力大小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學生的猜想環節沒有放開,只有三位同學進行了三種不同猜想就草草收場,感覺是為了應付探究式教學方法,而要儘快的得出結論就好,有浮於形式的嫌疑。既然是探究式教學,就因該開放出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小組活動多,但各小組間的交流不夠充分,交流合作缺少實質性成果

學生在探究實驗中能認真完成實驗,但教師完全沒有留給大家討論交流的時間。也就是說有師生間的交流卻忽視了生生間的交流。實驗結論的的得出並非是學生們共同智慧的結果反倒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了。所以個人認為交流合作環節也過於形式。

3.由於本節課活動較多,教師在安排時間上不夠充分,尤其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在長5分鐘會更好。其次是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這樣也能減少時間的浪費。

物理評課稿8

課題:聲音的特性

課型:展示課

授課人:XXX

地點:XXX

教學過程簡介:

本課主要內容共分三大塊:音調、響度、音色,每塊內容分別交由4個小組合作處理,有的小組負責講解,有的`小組負責做實驗,有的小組負責反饋,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課。

優點:

1、學生的講解基本到位,學生能積極配合回答講課者的提問;

2、及時以題目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反饋;

3、在老師指導下做好演示實驗。

4、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不足:

1、反饋題重數量,但處理質量不高;

2、個別反饋題不能緊跟所講內容;

3、小組合作有待加強,五、六、七組間有重複現象。

建議:

1、加強預習和課下的輔導,對較難的內容如演示實驗,給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

2、老師可參與準備一些反饋習題,使之更有針對性;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

物理評課稿9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張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說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匯入新課。(巧妙激趣)

一開始交代學生效率在會考試卷的佔比。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建議。

設計點比拼的題。

物理評課稿 篇前幾天,學校要求畢業班老師互相聽課學習,我就走進九一班的課堂,認真的聆聽了一節楊瑛老師的物理課。說實話,物理學科對於我這個文科生來說,我上學時就覺得學習的不太好,總認為這門課很難,可是當我聽完楊老師的物理課後,生動的畫面,詳實介紹,使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本課的匯入過程中,楊老師通過提出問題和圖片展示來達到複習舊知識併為新課題的提出埋下伏筆的雙重目的,並且以多媒體投影展示的形式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她按照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組織教學,符合新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

老師通過蒐集大量的生活圖片作為課程資源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彌補學校實驗器材的'不足,通過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新課的匯入處理得很順暢;在新課教學中能按照新課程標準中關於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組織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能力,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資料,讓學生嘗試和體驗評估有關資訊的科學性和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本課的教學設計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貫穿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一絲不苟、愛護公物的品質。

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條理性強,突出重點和難點,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較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結構比較合理,教學效果較好,是一堂較為成功的九年級物理實驗探究課。

物理評課稿10

5月10日聽了蘇老師的一節新授課,課題為七年級下冊的《二力平衡條件》。

蘇老師以複習《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引入課題,以力的平衡為教學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學任務,第一步議一議,利用生活中的燈泡、被勻速吊起的貨物引入教學問題二力平衡;第二步探究:當兩個力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保持靜止狀態呢?通過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問題;第三步,通過教師參與總結梳理講授問題,確定條件是什麼;第四步。

教學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談談我的看法。一、教學目標達成度。知識目標清晰,讓學生髮現知識的過程性中,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也沒有強調觀察什麼,學生觀察點不夠明確,也沒有留足思考討論時間,不利於學生思考分析。二、教學設計思路過分強調講授任務的完成。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做到教材內容首先應該想法生活化,生活化後再想辦法問題化,抓住問題後,想辦法把問題內容教學化,教學內容學習化。本節課總體感覺比較淡化教師教學行為向學生學習行為的轉化,學生平等參與不夠,主要是老師講,且經常發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現象。預設的`教學問題和生成的教學問題不同,不夠關注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指導,比如整節課學生動筆記的很少,也沒提出具體要求。

物理評課稿11

剛才聽了龐老師講的光的反射定律一課,教學內容趣味性強,實驗現象動態直觀。學生活動內容豐富,參與面廣。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整合性強,教學方法靈活創新,我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評課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1、課堂引入階段,教師通過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到牆上的紅色光斑,逐漸變化成一條紅色的光線,使學生體驗到物理現象的美妙與神奇。教師巧妙的將器材放在箱子中。學生根據經驗會認為箱子中是一支鐳射筆在晃動。而當開啟箱子卻發現是平面鏡在轉動。這樣就形成了學生的經驗與物理現象之間的矛盾衝突。從而創設了很好的問題情境。

2、在進行潛望鏡的教學中,龐老師將教材中的潛望鏡進行了改進,這樣學生通過潛望鏡在前面看到了自己身後的物體。這樣現象有很強的震撼力和衝擊力,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想,紙內藏著什麼,會產生這樣神奇的效果。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潛望鏡的學習中來。

3、教師播放玉兔號月球車,登月的視訊,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愛國主義之情自豪之感由然而生。

二、注重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本節課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本節課實驗內容,實驗室內沒有配套實驗器材,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用的器材都是龐老師自制的教具,同時我們也看到實驗現象非常明顯,效果非常好。龐老師將實驗設計為分組實驗,

1、通過實驗探究弘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對學生進行限制和約束。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個性色彩進行實驗。我們發現每組學生記錄的結果不同,效果不同,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

2、通過實驗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嚴肅認真的進行實驗操作,實事求是的進行資料的記錄,和科學的處理資料,總結結論,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精神

3、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民主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展示資料表格,交流實驗,結論。評價實驗過程,等一系列活動,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發表見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形成了民主的課堂氣氛。

三、資訊科技與物理教學有機融合

本節課教師大量的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及網路中的視訊資源,如平面鏡的轉動,潛望鏡,月球車等收到較好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內容直觀化,靜態圖形動態化

1、光是真實存在的,但我們是看不到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看到了光的傳播過程。再如平面鏡轉動課件如果教師在黑板上講,只能畫兩個對比圖形,而利用課件,學生看到了在平面鏡轉動過程中反射光線的動態轉動過程。這種由靜到動的變化是多媒體應用的效果。

2、學生通過觀看視訊,使緊張的學習氣氛得到緩解,愉悅了學生的身心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幾點不足:

1、沒有組織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設計。學生的實驗過程顯得無序

2、小組內分工不明確;有些學生不知該做什麼

3、使用鐳射筆沒有進行安全教育

物理評課稿12

課題:聲音的特性

課型:展示課

授課人:XXX

地點:XXX

教學過程簡介:

本課主要內容共分三大塊:音調、響度、音色,每塊內容分別交由4個小組合作處理,有的小組負責講解,有的小組負責做實驗,有的小組負責反饋,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課。

優點:

1、學生的講解基本到位,學生能積極配合回答講課者的`提問;

2、及時以題目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反饋;

3、在老師指導下做好演示實驗。

4、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不足:

1、反饋題重數量,但處理質量不高;

2、個別反饋題不能緊跟所講內容;

3、小組合作有待加強,五、六、七組間有重複現象。

建議:

1、加強預習和課下的輔導,對較難的內容如演示實驗,給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

2、老師可參與準備一些反饋習題,使之更有針對性;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

物理評課稿13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穫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採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麼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紮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充套件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後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儘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儘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並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於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著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於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例項,

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14

評價一個教師在特定的授課時長中的實際教學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綜合考慮以下幾個維度。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積極和諧

教師的基本功是否紮實、所授知識是否準確且延展性強,常常是評價其教育教學能力的先決條件。其次,例如教師形體語言、口頭表達是否得當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物理這樣的自然學科課堂上,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現場調控力和應變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根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必須“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課堂必須遵循讓師生雙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的原則,在設計上要完整、在結構上要緊湊、在邏輯上要嚴密,從而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匯入新課,讓物理生活化。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同學模擬到商店為家裡的電器買電線。並由此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們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整個課堂學習充滿樂趣。

2、以探究性學習為主,注重教法多樣化。本節課無論是在結構設計還是實際操作中都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處在積極思考和踴躍探索的活動中。例如:為學生設計獨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組競賽等學習環節,讓他們取長補短、相互促進,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在教給學生物理知識的同事,也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就是這堂課裡學生最大的收穫。

3、大膽創新,使教學資源更貼近生活

比如,讓學生自己比較鐵絲和銅絲的異同;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溫度對電阻影響實驗。這些新穎的設計效果十分明顯,體驗了教師別出心裁的創新意識,同事也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並不是神祕河不可及的。

4、根據學生不同認知需求設計作業梯度

本堂課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裡新買的電器配置電線。這本身就超越了傳統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生活化、將學科生活化,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鼓勵他們勇於嘗試、勇於探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

5、以人為本,注重感情目標的培養

整堂課,學生始終處於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在其中不過是起到了引導、過渡等作用。通過教師的幫助,學生們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和交流,每個人都獲得了探索和成功的體驗,充分體驗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本堂課就為廣大教師同行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告訴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何全方位地對學生施行教育。

物理評課稿15

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亮點:

(1)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兩手的食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這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兩手拇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手壓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學習願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課本)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

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本節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突破了本節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數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例項,並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二、改進意見:

(1)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節課討論和合作交流過程較少,使學生缺乏這種能力的鍛鍊。

(3)反饋不足:學生回答增大、減小壓強的例項時答題方法不明確,沒有進行反饋訓練。

物理評課稿16

本人聽了市級名師林大譽老師執教的《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受益匪淺。本節課是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九節的內容,是國中科學功和能章節的重難點,涉及能量在轉化和轉移中的守恆以及方向性這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性、抽象性和推理性的特徵。林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在課上,老師、學生、聽課教師都能快樂的學習和參與,尤其是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林老師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也有所要求,體現學科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準確地定位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活動和探究知識,理解能量守恆定律和能舉出生活中能量轉化和轉移守恆的例子;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點分析自然現象的意識,瞭解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展開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合理,環環相扣

林老師依據新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設計層次分明、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跌宕起伏

(一)創設情境,巧妙激趣

情境是連線學生與書本知識的橋樑,它可以縮短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時空距離,可以幫助教師把學生帶入其境,探尋其理。林老師抓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徵,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能否使用永動車解決霧霾的天氣?學生由此展開討論,但大部分的學生不明白永動車的工作原理。並以此設定懸念,引入課題,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讓“要求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要求學”。

(二)溫故知新,學以致用

本節課的設計是在合理考慮學生對能量轉化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開展,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回顧壓縮氣體、氣體對外做功、電視機、採用冷敷降體溫的生活現象,說明能量轉化和守恆的'普遍意義。通過學生比較分析這些生活例項在內容上的共同點,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樣的事實: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即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並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這不僅加深對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理解、拓展思維的深廣度、強化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與實踐能力,而且發展綜合疏理與歸納能力等的目標,促進學生學能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探究,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林老師能針對學生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知識結合點、思維匯聚點等作為設問設計的主要依據;通過設問,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單一走向綜合、由顯見走向靈活。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讓學生進行猜測“礦泉水瓶的速度為什麼會越來越快?”。有交流合作學習和互相補充,如“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依據又是什麼?”。有學生參與體驗,如“能否繼續尋找支援觀點的證據?”等探究活動。通過不斷的優化實驗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最終迴歸到解決永動車能否持續工作的問題。老師在教學新知過程中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也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而且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能力體現授之與漁,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

(四)滲透情感,標新立異

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舉證、體驗、類比、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自然界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遵循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但符合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的事件卻不一定能夠發生?林老師引導學生找出說明能量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的例子。如錘子砸鐵片,鐵片發熱,煤炭的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等,加強學生對能量轉化和轉移方向性的認識,增強學生節約能源和資源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通過對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發現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一個開放的,不斷髮展的系統,而且已有的結論可能被修正,科學是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過程,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呈現出本節課的亮點。

(五)作業分層,設計精巧

林老師精心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根據圖片中能量的轉化順序,編寫能量轉化的故事;

2、對達芬奇永動機進行合理解釋,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絡,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的空間。

四、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綜觀教學全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認為以下幾點只得我們進一步商榷:這節課的知識較為抽象,林老師演示水和沙子的定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但實驗過程中存在著諸多變數,能否同時控制好其他變數?單憑一次實驗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能否從生活現象設計更為直觀的定量實驗來支援我們需要的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創新或新穎,就不顧教育規律和知識的科學性。總之這是一堂很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和借鑑。

物理評課稿17

馬老師上的是蘇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內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課堂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發現、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堂課學生活動積極、氣氛活躍,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課。下面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對馬老師這堂課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馬老師設定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出發,通過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處理資訊,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去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組織形式方面,學生採用六人一大組、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每一大組有三套實驗器材,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保證學生能獨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強組內學生間的協作交流,促進了生生互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應該說,從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活動組織,實驗指導,討論交流,到規律總結,馬老師始終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思考、交流、展示、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標準上針對這一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探究並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課程標準中,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並將科學探究列人“課程內容。科學探究既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馬老師充分利用科學探究的各要素,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探究活動一為例,馬老師先通過學生用凸透鏡互相觀察對方,根據所看到的凸透鏡成的不同的像,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什麼因素有關?繼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興趣,然後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總結規律,在組內、班內進行交流,並進行師生的評價,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對馬老師這堂課課堂教學的兩點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物理評課稿18

本節課是九年級物理總複習中一節電學實驗複習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老師適時異悟,選題難度合適,內容適度,使學生學會了電學實驗中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一節好課。

教學程式為:一、學生閱讀,做題探究,全體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感受,體驗,嘗試瞭如何解決問題,哪個位置不會。二、讓一學生黑板上演板,給學生樹立了信心。三、請這位同學闡述解題的理由。四、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歸納解決方法。五、討論如何寫出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先練,後討論,使其看得見,摸得著,很快解決問題。

本節選兩個電學實驗題供學生探究,第一題,解決電學中實物連線問題,本類題看似簡單,其實學生一層雲霧。本題涵蓋的知識點很多,如何入手,電壓表、電流表怎樣使用,量程怎樣選擇,變阻器的連線、作用,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老師逐一分析、異悟,使學生看得著,摸得著。第二題,屬於電路故障題,有一定的`難度。同樣採取讓學生先做,讓學生髮現問題,還原人學習、認識自然的規律,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老師異悟出電路故障的判斷及分析的幾種方法:

1、電路斷路:當電路某處斷路時,電流表示數為0。

2、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因為電壓表的電阻很大會使電路中電流幾乎很小(沒有),故電壓表應當與用電器並聯。

3、電流表、電壓表接線錯誤: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中時,應使電流從“+”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將反方向偏轉。

4、電路短路:若電源短路,則電路中所有用電器都不工作,電流表、電源可能被燒壞;若用電器短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幾乎為零。

5、滑動變阻器接線錯誤:若接上邊兩個接線柱,則只相當於導線的作用,對整個電路無影響;若將下邊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相當於定值電阻的作用,無論滑片如何移動,電路中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不變,燈泡的亮度也不會變化。

然後,教學進入學生練習階段,老師佈置了荊門資料上八道題讓學生完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探究,再進入練習,使學生有再認識、再應用實踐的過程,學生學得紮實,收穫甚大。

物理評課稿19

這節課已經結束,要我們聽課者還沉浸於剛才熱烈的課堂氛圍中,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教師的教。二學生的學,下我將從這丙角度支做一下點評。

評價:

一.教師的教

1.老師能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教學。例如關於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準備了與學和際生活相關的圖片——“百米跑”使教學能夠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都分成幾了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固著點,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2.教師充分做到了面對全體學生,促進所有學生髮展,做到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3.教師能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了教學手段多樣化,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質疑、發現。在教學中分別採用了“想想議議”、“合作交流”、“觀察思考”“模擬表演”、“ 現場編題”等學習活動,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有了不同表達方式,滿足了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又通過六個“你知道嗎?”將所學知識引入到生活中,不僅帶給學生以科學和震憾,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來源於生活,最終雙服務於生活。

二.學生的學

看學生的學我覺得應該主要看學生是否“會學”、“樂學”、“學會”。由於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的創設了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效學習的問題情境,所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學習願望,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做到了主動解決問題,並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表現在:

1.學生的表現上,從開始的小遊戲到小組合作交流,再到後來的編題、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活躍,顯得異常興奮,體現了學習“樂學”幾名男同學對問題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學生學會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見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2.學生的參與度上,這節課有22人蔘與了板演,45人蔘與了發言,參與人數達了100%,說明老師的每個問題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所以他們才有話可說,才爭先恐後的說。

儘管課堂教學中老師有口誤,儘管課堂中老師沒能進行達標測評,可這仍然是是一節成功的課堂,是一節值得推廣的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