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評課稿【熱】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評課稿【熱】

課文評課稿 篇1

很榮幸能在這裡就路希望老師的《槓桿》這節課談一點我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眾所周知,簡單機械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出現在複雜的機械中,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複雜機械的基礎。

教材通過課文的引言,引起了學生對學習槓桿的興趣,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工具抽象出了槓桿的特徵,使學生對槓桿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槓桿的規律得出了槓桿的五要素;從槓桿的平衡條件出發,討論了槓桿可分為三種以及每種槓桿的特點。

“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更新方法,把快樂帶給學生;運用評價,把信心傳給學生”路老師這一堂課的組織追求的就是這種境界,整堂課學生都是在一種創造的,愉悅的,不斷成功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如請值日生上臺演小品等。

路老師的基本功紮實,語言清晰流暢,教學機智靈活,激勵性語言多,實驗技能突出:如老師自制了蹺蹺板,斜拉橋,垃圾夾等教具,現代教學技能應用熟練,突出教學多元化及輔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調動教學資源,合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注重教學過渡與轉承,教學環節自然一體。

這一堂課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是真正意義的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一個課例。

在《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

識向主動獲取知識在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來我想就科學探究在這堂課的體現略說一二。

我們知道,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創設則是前提的鋪墊,在這堂課中我非常欣賞的.是情景的創設。

路老師首先請值日的學生上臺,用垃圾夾表演怎樣拾起垃圾,教育同學們要愛護校園環境;接著通過一段視訊展示生活中槓桿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師出示自制的蹺蹺板,請同學觀察,說說你有什麼想法,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亮點是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實驗是檢驗科學結論的唯一標準,證據是進行科學分析的根據。通過實驗操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提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資料等,保證學生實驗探索過程的順利進行,使學生在“做科學”中自覺,主動地叩開知識大門。在前面幾堂錄影課中,有好幾位老師在學生實驗室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些什麼,東走走,西看看。而路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始終與學生一道,參與整個實驗過程,指導學生怎樣成功的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

當然了,每一堂課都有其遺憾的地方,在路老師的這堂課中,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路老師在實驗前展示了該實驗過程,就失去了讓學生探索的意義了,不是嗎?既然是探索,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你老師都全部展現了出來,那有何實驗意義呢?

二:板書沒有設計好。路老師在課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題,小黑板上畫好了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這樣會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實驗結論。可否這樣做:小黑板上出例題,大黑板上做板書,如槓桿的概念、實驗資料、結論等。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三:練習過多。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很好的體現探究的過程。我認為只需設計兩到三道針對性的練習,剩下的留到課後完成,這樣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堂課的整體效果還不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以上謹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正。謝謝!

課文評課稿 篇2

今天我很榮幸觀摩、評析—這位最優秀的物理教師的課《槓桿》。首先我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總體感覺。

總的來說,在聽完王老師的課後,自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我覺得這是一節成功的新授課,這節課有科學的學習方式,王老師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生中間,適時地進行點撥;其次王老師有十分高超的教學藝術,組織、引導、合作、激勵都很到位;更為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節課有真實的學習過程,王老師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學生,課前學生並沒有做很多的準備,但是課堂上王老師憑藉個人的高素質、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把學生調動得非常好,學生在整節課中學得輕鬆,但收穫頗豐,所以這節課因為真實而美麗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節課進行點評:

一、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是激發興趣引入新課。由生活中用到的彈簧測力計,老師提出用它測出大象重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習的慾望,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的學習興趣中。

2、教學各環節的.銜接自然、緊湊。整節課圍繞著用彈簧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展開,老師留下懸念,用小小測力計可以測出大象重。在認識了槓桿之後,老師設疑: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為什麼用槓桿可以搬動巨大的石塊?從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老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深入到各個小組,參與其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槓桿平衡條件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面向全體,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時間,最後應用槓桿平衡條件解決了用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以及小白兔分蘿蔔的問題,實現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完成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了:認識了槓桿,知道槓桿平衡條件及其應用;讓學生會學了:用科學探究方法得出槓桿平衡條件;讓學生愛學了:小小測力計,居然能測出大象重,物理真有用!

3、大膽創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在大螢幕上展示出的各種器具比如撬棒、蹺蹺板、釣魚竿、抽水機的手柄等等,還自備了羊角錘、剪貼的剪子、瓶起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而且讓學生現場撬釘子、起瓶蓋,通過這些設計,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並不遙遠,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4、作業設計新穎。王老師擺脫了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自行車上有哪些槓桿,學生會覺得作業有趣,而且讓學生經歷觀察自行車的過程,再次認識槓桿,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這樣的作業也符合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

三、教師素質評價

教師的學科基本功紮實,教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在找釣魚竿的支點時,親自演示;在介紹槓桿平衡時拿著鐵棍演示轉動和運動的區別,學生看一眼就都理解了),口語流暢、幽默生動,教態大方親切,情感豐富,多媒體手段熟練(遇到突發狀況不慌張,冷靜處理)。

總的來說,王老師應用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大家詮釋了一節生動的物理課,但我還是有點兒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與大家交流,說的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1、板書設計稍加改動,就更完美了。這節課的難點應該是對力臂的概念的理解,它也是應用槓桿平衡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個人認為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生活中的槓桿,然後老師用彩色粉筆標出槓桿中的五要素,既起到示範作用,又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力的作用線及力臂的畫法,更好地認識槓桿及五要素。

2、在某些細節還可以再改進。

(1)大螢幕打出一些知識點時,王老。

(2)學生畫完力臂時,老師問畫對的舉手,有些學生沒舉手,說明有錯誤,如果此時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該同學的答案,大家一起糾錯,學生對力臂的畫法會掌握得更好。

3、小組交流可以再多些,能更好地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

整節課,教師用時大約25分鐘。在總結槓桿的定義時,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再提示,學生總結,用時2分鐘,如果老師給學生1分半左右的的時間小組交流總結,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找槓桿的五要素時用時4分鐘,如果教師明確目的,放手讓學生來完成,相信他們也能完成得很好。總之,儘管這節課有些小的瑕疵,但瑕不掩瑜,這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課文評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上午好!

首次接觸王校長的批註式閱讀教學,還是在去年。當時因為身體的原因,我請了一段時間的假。回來上班後,帶了一段時間的副科。王校長工作忙,經常外出學習。他就告訴我,在不影響課務的情況下,給他班上幾節課。說實話,給王校長班級上課,我很有壓力。自己和王校長的差距很大,而且,很長時間沒帶高年級,怕對教材把握不準。王校長就將自己備好的教案,語文的、作文的,都拿給我看。

在這裡,我要說,我看到了一位如此用心的王校長。他的教案寫得工工整整,教學過程設計詳實、有效。他的教參上,語文書上,記著自己平時積累的一些教育名言,讀教學鉅著的一些心得,班級學生的電話號碼,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於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等等。

在給王校長班級上課時,我發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髮言十分踴躍。經過交流,我才看到,學生的書上是寫得密密麻麻,原來,王校長是在班級裡試行批註式閱讀教學方法。

付出總有回報!經過一年的努力,王校長所帶的五(3)班的語文成績在全鎮的抽考、統考中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這學期,我帶六年級語文,與王校長帶平行班。開學初,我們六年級重新分了班,原來五(3)班的學生分到我們六(2)班的有十多個學生,在上課時,我就發現這幾個學生非常活躍,原來他們掌握了批註式閱讀的方法,他們在課前都能及時預習,將對課文中的生字、重點詞語的理解、優美句子的賞析等,都以批註的形式呈現於書本之上了,所以上課時候的他們可謂是“有備而來”的。我看到他們的'優異表現,就讓他們將這種批註式閱讀告訴其他學生,我也在我們班來此試行,可因為時間尚淺,學生掌握得不太透徹,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向王校長學習,真正領悟到批註式閱讀教學的精髓所在。

今天,聽了王校長的一節課,讓我看到了王校長又是一位智者。

首先,王校長的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

批註式閱讀教學,打破了一二課時的界限,能學不教,自己學會的也不教。由於學生課前準備得充分,課堂上都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精彩發揮。比如:學生自己點評如何書寫生字,為漢字編故事。特別是第二節的找中心句,引導學生改寫,這就是引導孩子在批註式閱讀時要敢於向文字質疑,能提出自己創造性的想法。也就是王校長說的“讓孩子精彩”!

“樹林相會”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認為,王校長的設計是大膽的,因為這涉及到“愛情”的話題,六年級的孩子,班級裡已有了模糊的“早戀”現象,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只讓學生簡單地讀一讀,沒敢向學生滲透太多,而王校長敢於讓學生通過編寫、自演,讓學生模仿牛郎與織女的相遇,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民間故事的神祕與美好。

其次,王校長讓學生找出每一小節的時間詞,感受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這就教會學生的寫作方法,雖沒刻意提及,但卻潤物無聲。去年在五(3)班上課的時候發現,王校長班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強,有很多孩子一篇作文能寫四五頁紙,王校長還將班級裡的優秀作文編訂成冊,在班級裡互相傳看,借鑑學習。在和學生聊天時,他們都說,王校長的課很幽默,上王校長的課感覺很輕鬆。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上週的月考,王校長的語文成績又拿了第一名。

我國著名的國小語文教育家張慶曾說過;“反思這些年來的語文教學,我們在‘混沌’的腦袋上鑿的孔竅是夠多的了,其表現是語文教學的頭緒越來越繁,花樣越來越多,使得語文教學離開自己的‘原點’越來越遠,造成了語文教學的異化。”語文的本真是什麼?王校長的課堂向我們詮釋了語文是質疑,是理解,是欣賞,是評價,是批註式閱讀後,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或許,語文課的本真就在這裡吧!

說的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事批評指正!謝謝!

課文評課稿 篇4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人文學院11新聞班的陸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首古詩《遊子吟》。

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板書設計分析、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內容:《遊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讚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字”又“超文字”。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難點:

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能夠藉助註釋或者課外工具正確的理解古詩。心理特點——學生在現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有較強的求知慾。認知特點——學生綜合能力有限,難以把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分析:

在本課中,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聯絡實際,激發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同學們快樂學古詩,把知識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導行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板書設計分析:

我的板書設計將如PPT中所示,這樣板書簡單明瞭,概括性強,便於學生理解全詩的內涵,也突出了詩歌的重點,體現了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情感匯入:課堂以一首歌曲《母親》匯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

以讀會意、情境想象:對於古詩來說,讀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貫穿於全詩。首先的老師範讀和學生朗讀可幫助初步領會詩句的`大體意味。創設情境主要是針對於詩的前四句,插圖能讓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置身於詩中來品味情感,深化對詩的體會。

合作交流解重難點、聯絡實際分析:後兩句是本課的重難點,也是要理解本詩思想感情必須突破的一關。在這步中,讓學生們聯絡實際、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補充其認知困難。吟誦、寫作表感恩:對詩歌有充分的認識後,能力和情感目標都有一定的完成,學生再次吟誦詩歌,必能收穫甚好的效果,這時也要求最好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知識目標。寫作是作為課堂最後佈置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詳細描寫一件媽媽為“我“所做的事,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恩母親,把學習付諸實際行動。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課文評課稿 篇5

劉素瓊老師執教的《雷雨》一課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紮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

首先,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麼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並讓學生聯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通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其次,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通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再次,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的詞語,並出示了三個相關成語讓學生讀。然後,又通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匯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總之,這是一堂紮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鑑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更值得我學習。

課文評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遊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讚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字”又“超文字”。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本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方面:

1、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積澱語感,在讀中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2、從圖入手,創設情境,破疑解難,體會情感。

3、以合作小組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後結合課文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昇華愛母親的情感,並轉化為實踐行動,指向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二、說學情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讀詩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能夠從課外查詢資料,藉助工具書及課文的註釋,理解古詩,領悟詩情,因此他們理解本首詩並不難,主要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他們學以致用,付之行動,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和回報。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以創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等形式,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興致盎然地學習。結合課文內容,體現綜合設計,昇華愛母親的情感 ,並轉化為實踐行動,指向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學程式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體驗

教師激情匯入,採用語言生動描述,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母親。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引發情感體驗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內容,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聲情並茂的'讀詩,交流讀詩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談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現代與古文的對比,讓學生置身於古文中去品味詩中的情感,更深化學生對本詩的體會。]

(三)、欣賞交流,加深心靈體驗

讓學生朗讀與想象相結合,理解詩句,學生抓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句 來體會母愛的無微不至。讓學生讀中體會,理解母愛的偉大,教師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對照圖畫,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能力,感悟母愛的偉大。]

(四)、發掘人文內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在讓學生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發展了學生的自主性。

(五)、拓展延伸,運用語言。

讓學生說說平時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們的,我們又應該怎樣報答自己的母親?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五、說板書

我把孟郊的詩句以對聯的形式出現,突出詩歌重點,體現了詩歌的思想感情。板書 簡單明瞭,概括性強。

  20xx、11、4

課文評課稿 篇7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東方之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東方之珠”——香港的繁華和美麗。對王老師執教的《東方之珠》一課,談談自己的感受: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王老師一開始提出問題:香港為什麼被稱為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引讀第一自然段,教者相機板書: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並抓住“無比璀璨”一詞激發學生對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好奇心、求知慾,為他們學習2-5自然段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語言與文字訓練的有效結合。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中王老師注重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裡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著名的公園”這一段時,王老師先讓學生默讀這一自然段,讓學生找一找文中具體介紹了哪個地方?用筆圈出來。然後再讀課文畫出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句子。接著又讓學生說一說海豚、海獅還會表演哪些節目?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對“有的……有的……有的……”這一句式練習運用自如,輕鬆地學會了語文。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3、以讀悟情,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王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達到了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效果。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欣賞淺水灣的幾張圖片,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麼?沙灘上的人們在幹什麼?通過朗讀從課文中找出詞、句來回答。接著王老師又問:漫步在沙灘上的人們感覺怎麼樣?學生回答:舒服極了。王老師跟著就說:你能把這種舒服的感覺讀出來嗎?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沙灘的迷人。同時也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學完課文後,王老師又讓學生配樂朗讀了全文,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再次感受香港的繁華和美麗,激發起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對香港優美景色讚美之中,香港那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薰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課文評課稿 篇8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論孩子走多遠,父母的心都在牽掛著;父母的愛是寬巨集的,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父母都會原諒;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從來不計較得失和索取,只是一味的付出。

我們因為有父母的悉心照顧所以才能夠健康長大,因為有父母的關懷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才不孤單。

接下來就有請擁有感恩之心的二年級2班,全體學生為大家帶來的《遊子吟》。掌聲歡迎。

課文評課稿 篇9

一、貼一貼、唱一唱,激發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循著這一條,創設了如下情境:(課前準備)出示藍天圖,讓學生邊唱“一閃一閃亮晶晶”,邊貼星星。

(上課)

1、星星在藍天一閃一閃,多美啊!還缺了什麼?(通過說話,弄清星星與月亮的關係)

2、平時,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引導積累:一輪圓月彎彎的月亮)

3、(貼上月亮)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展開說話)

這麼美的月空,老師要用一首歌來讚美它!(彈唱《小小的船》)

4、畫美,歌更美!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等學完了課文,我們也來唱一唱,好嗎?(出示課題)

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必須看它、聽它和感受它!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動手貼一貼,說一說,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通過聽歌曲的演唱,看著畫面再次感受美,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讀一讀、說一說,趣中求實

我們在教學中要紮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就要讓學生說好話、讀好文!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學生在朗讀同時也在接受美的薰陶。如何在激趣之後,讓這個“趣”字貫穿下去,紮實說話與朗讀訓練呢?教師作了如下設計:

(配上音樂,師描述:生閉上眼睛,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看,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隻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

1、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麼?(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引導讀一讀第二句。

3、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麼?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xxxxxxxxxx。

4、你們看到的真多,我們再來讀讀第二句。(指導反覆朗讀)

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司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並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像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紮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三、想一想、畫一畫,趣中求新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

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如何將學生此時的激情再次昇華呢?“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

1、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畫下來嗎?先說說你想畫什麼。(同桌交流)

3、指導畫一畫。

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讀到的、說到的畫下來,又一次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許多有創意的東西畫下來:飛船、太空小轎車、織女星等,把語言美融入了畫面美中,每一幅畫就是一首奇妙無比的詩歌,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都進行了美的創新!我想,學生的創新不是從無到有的發明,只要是獲得知識的程序

對他本人來說是獨特的、新穎的、具有價值的,就是創新。

我們在教學中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讀中悟情、悟理,紮實的訓練以“趣”字貫穿,學生的創新火花將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閃爍!

課文評課稿 篇10

老師這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我探究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從俞老師整堂課的結構佈局上來看,我認為是比較完整的。上課一開始,俞老師讓學生們動手,用小棒擺一擺,擺成幾堆,並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幾根小棒,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擺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見的擺設問題,體味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這說明只有數學教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緊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這裡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時候,教師用一雙手有10個指頭,同桌共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2個10相加,接著如果一小組同學一共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5個10相加,最後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來,要加多少個10,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樣呢?”這個問題。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非常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願望,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但在這個環節當中,教師有些心急,沒有當學生體會到加法算式的麻煩就已經迫不急待地介紹乘法,我認為這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通過小組合交流,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課堂教學最後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教室,舉出能用乘法算式計算的例子,這一環節本應該是本堂課的昇華及亮點,但由於教師沒有引導好,導至學生不能很好地發現教室裡存在著的數學資訊。其實如果教師能舉一個例子引導學生,那麼相信學生能發現更多的資訊,創造出課堂上的亮點。

課文評課稿 篇11

聽了劉老師三十五分鐘的課,我的感覺用這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幸福。幸福的是在劉老師所營造的寬鬆和諧的心理氛圍中感受著一份份真誠;幸福的是在稚氣真誠的朗讀和話語中與孩子們的共同經歷閱讀的過程;幸福的是與孩子們一樣不斷深入的思考中感悟到的真情。幸福的是和劉老師一起感受做教師的幸福。走出課堂,我一直反思,劉老師的課給了我什麼樣的啟發。我想,應該有這樣的五點值得我去學習。即這節課她努力做到了“五實”:紮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

第一,紮實:這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即: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更讓學生經歷了閱讀體驗的過程。即本課貫穿始末的朗讀。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我覺得這節課就真正做到了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1、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例如:學生欣賞了動畫裡小柳樹風中舞蹈的美麗姿態後,順勢鼓勵學生表演讀,把自己當成小柳樹,讓大家來欣賞自己的美麗,這樣就在讀中突出了小柳樹的美麗,增強了感染力。

2、以讀動情,堅持滲透性。例如:小柳樹雖然美麗,但是隨著她越來越漂亮,也越來越瞧不起小棗樹。這一驕傲得意,只關注對方缺點的性格特點是從她說的話中體現出來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劉老師將小柳樹兩次說的話對比朗讀,從而讓學生較好地把握了小柳樹的人物性格。在逐層滲透中,為後面理解小柳樹對待小棗樹的態度發生變化,做出了必要的鋪墊。

3、以讀育人,注重薰陶性。例如:文中小棗樹的話語很少,但卻凸現了她的寬容大度,善於發現別人優點。在品讀小棗樹的話之前,劉老師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柳樹,你認為已經結果子的小棗樹現在會怎樣對待自己?在學生髮散思維想象之後,再來讀文,感受小棗樹的為人,使孩子的心靈受到一次震撼。

4、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例如:

第二,充實:這是一堂有效率的課。

1、三十五分鐘的課堂,老師恰當地把握教材,以“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成長時間”為主線,引導學生如層層剝筍般地進入,(如:在座的老師們也想結識這兩位新朋友,快向他們介紹一下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樣子吧!春天來了,小柳樹和小棗樹發生了什麼變化嗎?難道小棗樹就一直這樣光禿禿的沒有變化嗎?秋天來了,讓我們先來關注一下小棗樹怎樣了?這樣的問題,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讓他們易於接受)學生不僅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學習的過程,更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學目標,瞭解了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特點的不同,為孩子們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這一做人的道理進行了鋪墊。

2、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不僅使課文變得更形象生動,更加快了教學的節奏,增大課堂的容量,而且為突破教學難點起到很好的鋪墊。例如:如果僅是從老師的語言中,或是從課文的文字上讓孩子憑著自己的理解去了解,勢必達不到效果。讓學生明白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特點的不同,對揭示本文中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帶有意境又能刺激感官的直觀的動畫,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第三,豐實: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即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這節課可以稱為豐實的課。

在老師創設的和諧安全的心理氛圍中,課上生成了很多靈感的火花。

如:學生做動作地讀

(在讀小柳樹兩次嘲笑對小棗樹說的話時,學生隨著老師很自然地把自己當成了小柳樹,用手指著它處,又拍著胸脯以顯示自己的美麗,而臉上一副得意的樣子。

當讀到小柳樹葉子長得又細又長,在微風裡得意地跳起舞來,學生不由自主受到感染,伸出手臂彷彿小柳樹

一樣在風中翩翩起舞。

第四,平實:這一課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

課上劉老師有多處都創設了這樣平等對話了機會,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看到了學生成長的過程,可謂“甘為人梯”:如:示範讀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時,把小柳樹說話的語調仍讀得很高,問學生這樣讀可不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了老師臉上的表情不適合此時小柳樹的心理,小柳樹說話不會這樣大的聲調了等。還教學生一遍遍地低下頭,當作自己是小柳樹來讀她這一次對小棗樹說的話,以此感悟出小柳樹前後的心理變化。

第五,真實:做到了以上幾點,這種課應該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結尾處,劉老師步步為營地引導學生感受做人的道理,如果用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柳樹和小棗樹你更喜歡誰?”讓學生辯證的看,是不是更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呢?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嘗試。

用一句話作為我與大家交流的結尾,與大家共同分享: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去用心體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課文評課稿 篇12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分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又說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藝術。結合以上關於閱讀教學的理念,加上本人的一點思考,對褚老師執教的《東方之珠》一課,談談以下淺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優化“情境”教育,可以激發兒童潛能,可以達到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充分發展的統一。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個情境。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就是在一個個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課堂伊始,褚老師引導學生複習比較東方之珠與以前所學的東方明珠各指哪裡,並適時啟發提醒,並抓住“無比璀璨”一詞激發學生對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好奇心、求知慾,為他們學習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朗讀與文字訓練的有效結合。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中褚老師注重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裡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著名的公園”這段時,褚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圈圈、點點、畫畫、看看、聽聽、想想、說說”來學習文中優美的語言,此時學生彷彿親臨其境。課堂中褚老師更是注重差異教學,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她針對文中的這個重點設計了紮實有效地訓練,並給予豐富的素材,輔以有效的指導方法,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孩子們對“它們有的……有的……有的……,真有趣!”這一句式練習運用自如,輕鬆地學會了語文。

3、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褚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效果。同時又通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讀,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對香港優美景色讚美之中,香港那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薰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課文評課稿 篇13

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書信”單元《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是我國文學大師巴金老人在87歲高齡時寫給家鄉成都國小生們的一封回信。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殷切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對同胞的深深愛意。

從三位老師同課異構的課堂實況來看,我認為秀娟老師的課堂設計最完美,流暢簡潔,舉重若輕;瑞娟老師的課堂和諧輕鬆,散發著濃濃的語文味;而博博老師的課堂似乎不太盡人意,前鬆後緊,部分重難點知識當堂沒有完成。

秀娟的課堂:

亮點:

1、輔助小資料選擇運用相當精準,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最大限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巴金簡介小資料中提到入編中國小教材的部分文章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作者的距離;巴金老人的愛心善舉用具體是數字和例項讓孩子們體會到“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具體含義。)

2、學生學習要求注重細節,反映出教師對課標、教材的準確理解和運用。(比如“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至少兩遍”既有方法指導,又有具體的數量要求;書信格式用比較直觀的一封信出示出來更有利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建議:

講解部分再節約一些時間,用五分鐘左右進行測和積累。

瑞娟的課堂:

亮點:

1、課文重點詞句理解細緻,學生理解掌握情況很好。(“多麼......多麼......”去掉行嗎?通過比較理解詞語的'表達效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但很多公開課上看不到了;還有對“生命開花結果”的分析重點突出,理解比較到位。)

2、教態親切溫婉,課堂氣氛和諧,學生參與交流積極性高。

建議:

課堂對話方式相對單一,師問生答,導致後半節課部分學生略顯疲憊。

博博的課堂:

亮點:

1、備課比較紮實。(教師手裡拿著厚厚的幾頁列印的教案紙,裡面有很多資料。)

2、重視課堂練筆。(“多麼......多麼......”仿寫句子,現場效果很好。還有後面的仿寫段落,雖然時間不夠沒有落實,但是設計理念是對的。)

建議:

1、反覆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文字的重難點以及課堂側重點。

2、對於氣氛比較沉悶的課堂,教師要及時調整狀態,要想辦法激勵更多學生參與學習交流。對於極少數願意主動舉手的同學要多鼓勵,引導說對答案,然後重點鼓勵。而不能更深一問,讓其他學生更不敢開口。

3、課堂問題設計不要太寬泛。(”巴金想告訴孩子們什麼內容?“”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等問題應該放到相應較小的語境中或者具體段落中讓孩子結合課文回答。)

4、幻燈片的設定一定要提前試播。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否則會影響整堂課的氛圍。(今天多虧了張偉)

對於這篇課文,我有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各位老師共議:

1、”感動人物頒獎詞“在課堂中出現很好,及時補充,讓孩子對巴金的理解更近一步。但最好是教師仿照頒獎典禮主持人的語氣讀出來,最好有厚重的背景音樂;

2、課後二題,摘抄並背誦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可以在課堂上當堂完成;

3、既然是回信,倘若讓學生猜猜孩子們的來信中說了那些內容,或者讀了這封信之後還有孩子給巴金寫信的內容,一則激發興趣,二則深化主題。

三位語文老師如果再講這一課的話,可以將秀娟的設計和瑞娟的課堂組織有機結合起來,應該是一節很有味道的語文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