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課稿(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8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評課稿(合集15篇)

物理評課稿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把學習看作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在興趣中學習,才會產生巨大的內動力,才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智力和能力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趙趙老師的這堂物理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本堂課的幾個突出的亮點是(也是值得借鑑之處):

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求知慾,匯入新課

趙老師通過一首優美動聽的古箏曲引入新課:關於聲音你能想到什麼問題?學生有的說想到了聲音是從哪裡來的?有的說人為什麼能聽到聲音?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從而引出課題:聲音的發生與傳播,使學生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通過觀察與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趙老師的這節課讓學生動手做了很多個實驗,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得出來的,實驗對理解和掌握本節的物理知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實驗1:振動產生聲音

1)小組活動,一個同學用手拔橡皮筋,一個同學聽。趙老師在學生實驗後讓學生思考:你聽到了什麼?此時橡皮筋處於什麼狀態?當振動停止時還有聲音嗎?學生通過對這一系列的解答獲得了初步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一起用尺做實驗,分別把尺放到桌邊三分之一處和三分之二處拔動讓學生聽並提出問題:你感覺的是什麼?學生勇躍的做實驗並積極的回答,哪處的聲音大,哪處的振動時間長,哪處振動的幅度大等等,既讓學生再一次的體驗了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又解決了課堂測試中的題,也為下一節課聲音的強度埋下了伏筆。

(3)讓學生觀看錄相鼓的振動帶動鼓上紅色小球的振動,從視覺上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4)敲動音叉,觀察能不能看到振動,看不到怎麼辦,在學生想辦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加深了印象。

(5)用手去捏自己的`喉嚨說話,感受聲帶的振動。

通過這多種教學活動,有效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學生在積極參與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實驗2:聲音靠介質傳播

①固體能傳播聲音,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個人敲桌子,一個人俯耳聽,再把桌子拉開一條縫再重做此實驗,得出結論固體能傳播聲音。

②液體能傳播聲音,教師準備了一個水槽,讓學生在水槽裡撞擊石頭看能否聽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③真空不能傳聲,電腦演示讓學生觀看,先將玻璃罩內的電鈴開關開啟,可以聽到聲音,然後用抽氣機抽氣,在抽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聽聲音大小的變化,隨著空氣不斷地被抽出,電鈴的聲音將越來越小,然後再慢慢的放入空氣,又可以聽到電鈴聲越來越大,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如果我們能把玻璃罩中的空氣全部抽出,使玻璃罩內變成真空,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從而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實驗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快慢

電腦演示聲音在各中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並出示一組在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得出聲音在固體氣體中誰傳播得快。

通過以上這一系列的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趙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板書條理性強,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於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4、教師工作態度認真,課前準備很充分。

(1)課件上下了很多工夫,素材多,字號大,讓班級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看得清。

(2)課前準備了很多實驗用具供學生活動實驗用。

(3)課前準備了難易適中又有所拓展的當堂測試。

本節課不太完美的地方一是針對新知的訓練少,在探究完每一個知識點後教師口述或電腦顯示幾道相關的題讓學生搶答會更好的,儘管最後有一頁的當堂測試,由於前面的教學內容及活動多學生不能當堂完成;二是課堂小結是必要的,讓學生總結完本節課的收穫後再發測試題比較好,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本節的知識點的印象

物理評課稿2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穫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採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麼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紮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充套件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後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儘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儘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並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於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著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於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例項,

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3

朱世軍工作坊第一次送教下鄉活動在海口市第十四中學開展,該次活動我們聽了十四中的蔡海雲老師上的《動能和勢能》和榮山中學的陳瓊珠老師上的《浮力》等兩節課。下面是關於兩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一、關於《動能和勢能》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1、較好方面

(1)教學目標明確,目標導學效果好。上課一開始老師先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帶著明確的目標進入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以學案導學,使學生一步步達成學習目標,從而有效落實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2)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本節有三個探究實驗,老師通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老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等方式來進行實驗,實驗的結論都是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中學到知識,提高實驗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3)注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學習。例如,“探究物體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特別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強調實驗用到的控制變數法和轉換法。

(4)自制實驗器材,實驗效果好。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她用兩個礦泉水瓶從某一高度落下,讓學生觀察放在沙面上的壓力小桌被礦泉水瓶壓陷進去的深度,比較礦泉水瓶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蔡老師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及實驗室器材相組合創造性設計的本實驗,取材簡單,操作簡便,實驗效果明顯。

2、有待改進方面

(1)學生上臺演示的效果需要改進。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時背對其他臺下同學操作,講解時只講給給老師聽,這時老師並未及時提醒和糾正他。。

(2)老師講得多,給學生討論與思考的.時間少,給人有趕場的感覺。

二、關於《浮力》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1、優點

(1)以遊戲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效果好。

(2)教師教態自然,面帶笑容,有親和力。語言表述清晰,語速快慢合適。

2、缺點

(1)關於浮力概念的學習,老師採用的手段不合適,造成學生不能獨立總結出浮力的定義,只好照著書念。陳老師是這樣做的:利用熱氣球圖片讓學生歸納氣體對物體有浮力;利用乒乓球從水中浮起的圖片及演示,讓學生歸納液體對物體有浮力。接著讓學生說浮力的定義。我認為可以讓學生把乒乓球壓入水中,感受有向上的阻力存在,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浮力的定義和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這樣處理可以使學生自己生成知識,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老師介紹測量浮力的方法不夠好。課堂上老師重複講了幾遍如何測量浮力,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明白。這裡老師的引導方式可以換一下,例如讓學生手託著物體,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的變化。問學生手對物體向上的託力怎樣計算?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理解浮力的測量方法,效果肯定會好得多。

(3)時間安排不合理,老師講的太多,造成學生動手實驗的時間過短,也沒有時間給學生一定的練習隨堂檢測學習效果。

物理評課稿4

這節課已經結束,要我們聽課者還沉浸於剛才熱烈的課堂氛圍中,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教師的教。二學生的學,下我將從這丙角度支做一下點評。

評價:

一.教師的教

1.老師能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教學。例如關於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準備了與學和際生活相關的圖片—— “百米跑”使教學能夠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都分成幾了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固著點,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2.教師充分做到了面對全體學生,促進所有學生髮展,做到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3.教師能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了教學手段多樣化,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質疑、發現。在教學中分別採用了“想想議議”、“合作交流”、“觀察思考”“模擬表演”、“ 現場編題”等學習活動,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有了不同表達方式,滿足了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又通過六個“你知道嗎?”將所學知識引入到生活中,不僅帶給學生以科學和震憾,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來源於生活,最終雙服務於生活。

二.學生的學

看學生的學我覺得應該主要看學生是否“會學”、“樂學”、“學會”。由於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的創設了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效學習的問題情境,所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學習願望,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做到了主動解決問題,並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表現在:

1.學生的表現上 從開始的小遊戲到小組合作交流,再到後來的編題、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活躍,顯得異常興奮,體現了學習“樂學”幾名男同學對問題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學生學會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見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2.學生的參與度上,這節課有22人蔘與了板演,45人蔘與了發言,參與人數達了100%,說明老師的每個問題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所以他們才有話可說,才爭先恐後的說。

儘管課堂教學中老師有口誤,儘管課堂中老師沒能進行達標測評,可這仍然是是一節成功的課堂,是一節值得推廣的課。

物理評課稿5

本節課的亮點有: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本節課運用了幻燈投影片的三幅圖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摩擦的情境,引發學生對現象的關注和思考,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即科學教學必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讓課堂生態化。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組織了科學探究。

本節課在學習"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大膽採用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組織方案交流,然後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並對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實現了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本節課選擇有關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開展探究,內容適當,時機把握較好。注重了對三維目標的滲透。主要體現在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如利用課堂即時資源桌子和學生手掌,讓學生用手掌在桌子上摩擦,並交流他們獲得的即時體驗。又如:在進行科學探究時,每兩位學生桌子上安放一套實驗器材,讓更多的學生有了體驗的機會。

值得商榷之處有:教學引入階段:複習舊知引入新知固然可以,但對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來說並不起多大作用。可否請一學生用力去推講臺前的那張大的實驗臺桌。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先問推桌子的學生:你對桌子是否施加了推力桌子被推動了沒有呢然後面向大家:回憶一下前面學的內容,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根據大家的回答,桌子受到了推力,桌子應當會改變運動狀態或發生形變。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是桌子受到了推力既沒有發生形變,也沒有改變運動狀態,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這樣創設的情境,讓學生用已有知識去解釋這個現象,卻解釋不了,從而產生認知矛盾衝突,心理上就有迫切要求學習新知的強烈慾望。通過學生的互動交流,就比較自然的引出新課題的學習。

新課程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髮展需求。有關摩擦分類的教學:本節課的設計是先給出定義,然後讓學生來舉例。我認為,學生的`認知總是先有感性認識,然後才有理性認識。建議先讓學生說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現象,然後進行分類,最後給出一個初步的定義。有關探究活動:探究課一般有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之分。本節課欲進行完全探究,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等完全由學生來進行。結果在時間安排顯得有些忽忙和不足。建議將完全探究改為部分探究,幾個影響因素的探究可以分給幾個小組來完成,然後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來實現全體學生對探究結果的共同體驗,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悅。

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中,還是存在著教師自已"講得較多"的毛病。應當放手讓學生說,多抽幾位學生說。教師穿插的語言要簡潔,進行富有啟發性的簡短提問。讓學生在交流中充分彰顯他們的交流能力。教學中要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本節課將一學生的實驗結果不作交流分析,隨意改動。教師科學態度的不嚴謹必將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壞影響。當我們的教學預設與學生實際不一致時,應當及時調整自已的教學方案,充分利用這一課堂生成資源展開教學,對此展開討論,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討論與交流,學生就會理解做這個實驗為什麼要勻速拉動小車了。

物理評課稿6

本節公開課非常成功,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從中吸取良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體優點如下:

教態自然,和氣悅人。教師的姿態優雅,會給以親切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提高教學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語言流暢,抑揚頓挫,節奏性強,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無不規範的口語,敘述得當。

實驗演示得當,使教學直觀了當,具體形象,便於掌握知識,記憶起來簡便,使抽象的知識顯而易件,降低了知識的難度,變得淺而易懂。

知識豐富,引用資料形象生動,富於哲理,對教材其到了良好的補充,相輔相承。 課堂調空能力強,能靈活根據學生的回答正確引導,並使用良好的激勵語言,激發學生求知慾。對學生認識深刻,瞭解學生透徹,為做好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做到有的放矢。

時間分配得當,祥略得當,重點突出,難v點攻破,對教材認識深刻,對大綱吃偷。 板書有條理,規範漂亮,字跡工整,科學規範,重點突出,使學生一目瞭然,對節知識瞭如指掌。

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恰到好處,以科學家沈括的動人事蹟傑出貢獻,鼓舞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為國爭光,為科學獻身,熱愛祖國,激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努力學習。

優點:

1、學生的講解基本到位,學生能積極配合回答講課者的提問;

2、及時以題目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反饋;

3、在老師指導下做好演示實驗。

4、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不足:

1、反饋題重數量,但處理質量不高;

2、個別反饋題不能緊跟所講內容;

3、小組合作有待加強,五、六、七組間有重複現象。

建議:

1、加強預習和課下的輔導,對較難的內容如演示實驗,給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

2、老師可參與準備一些反饋習題,使之更有針對性;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

物理評課稿7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張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說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匯入新課。(巧妙激趣)

一開始交代學生效率在會考試卷的佔比。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建議。

設計點比拼的題。

物理評課稿8

一、開篇創設情境:上課開始時,提示學生啊:“我們快過什麼節了?”(學生答出聖誕節和新年),隨即開啟課前佈置好在牆上的彩燈讓聯絡生活,閃爍的燈光把學生帶到了節日氛圍中,緊接著,教師話鋒一轉,設疑道:“擰下一隻燈泡,剩下的還亮嗎?”教學內容從生活中切入,親切自然,飽含著人文的氣息。

二、溫故知新巧提問:出示手電筒,你瞭解它的電路嗎?這應該是前面《電流和電路》知識的複習,但不是單調的提問,而是讓學生上臺板畫手電筒的.電路圖,讓學生動手動腦,活潑新穎。

三、用肢體語言—手拉手錶示串並聯:這是我見得最新穎最貼切的類比串並聯的的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方法。物理規律能這樣表演出來,讓人叫絕,這麼直觀的方法讓學生體驗“串並聯”,多麼易於學生接受啊!

四、注意細節:學生動手連線電路,教師提示學生操作中,應斷開開關——安全和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電路需要這樣做。為學生服務,為生活服務,這不是我們教育之目的所在嗎?

五、競爭、交流與合作:教師引導學生連線電路中賽速度,但快的還是要幫助慢的,讓學生上臺演示和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實驗的結論。

六、照應:學過了新的知識點——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回來探究那串彩燈的連線方式,通過拆下部分燈泡看它們是否相互影響來推斷,這燈不僅是給人看的,還可以摸!教學活動始於彩燈,終於彩燈,如此,完美謝幕!

七、生活:引入新課、複習舊課、實驗操作、解決問題、應用舉例、多媒體資料中人體的電流——心電(圖)的測量,都圍繞生活展開,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進生活新課標理念。

八、三維目標:綜觀一節課,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在探究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鍊技能,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無形中受到多方位的啟迪

物理評課稿9

這是一堂實用、有效的物理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教學線索清晰,使學生在感性認識運動快慢的基礎上,層層推進,引出理性需求:既速度的概念、公式、計算。圍繞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構建過程。我個人認為,本堂課有以下優點:

亮點一:

整堂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那就是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在學生體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非常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匯入創設情境,學生參加遊戲,結果引發學生思考,切入正題。匯入環節,涉及到與運動快慢有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認知衝動,與後續內容的關係上做足文章。通過百米賽跑情景提煉出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再通過教師的層層設疑,自然引出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取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步生成新的問題,教學效果顯著,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亮點二: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把生活中與速度有關的資訊整合後,以課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百米賽跑現場”的圖片,情景再現,讓學生彷彿又回到運動會的比賽現場;合作交流速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交流,目標明確;“汽車速度表”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邊;用課件逐步展示1m/s=3.6km/h的換算過程既節省時間,又突破重點;平直軌道執行的列車、瘋狂過山車對比鮮明,一下就讓學生分辨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磁懸列車,即拓展資源又進行情感激勵。以上課件的設計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課件的運用使教學環節更加流暢的同時,也大大節省教學時間,保證學生在編題解題環節有效展開。

亮點三:

本堂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時間。

本堂課,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有4次,用時合計15分鐘,分別是:課前匯入的小遊戲;速度的意義、單位、公式、的五道題,全體學生分組討論,又分組板演;用物體或肢體模擬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最重要的一次是編題解題環節:2人編題12人做題8人糾錯。其餘學生正式書寫了4道題。由於課堂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突顯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多人次參與編題解題進行匯錯糾錯,有效的完成了速度的計算這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幾點建議:

1、注意語言的規範性要用書面語言,地方土語儘量避免。

2、可見要與教學同步課件有一次延緩之處。

3、避免口頭語“那麼”

4、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學生糾錯後,教師的點撥點到為止,不用過度的強調,這樣可以節省下來達標測評的時間!

物理評課稿10

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亮點:

(1)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兩手的食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這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兩手拇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手壓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學習願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課本)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本節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突破了本節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數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例項,並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二、改進意見:

(1)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節課討論和合作交流過程較少,使學生缺乏這種能力的鍛鍊。

(3)反饋不足:學生回答增大、減小壓強的例項時答題方法不明確,沒有進行反饋訓練。

物理評課稿11

1、 值得學習的地方:

(1)課前材料整理。

對串並聯電路中電流表的使用做了分組探究安排。讓學生對實驗技能有了進一步的掌握,通過設計電路圖、實驗串並聯電流的測量,讓實驗課教學的正常開始。

(2)學生的討論組織有序

充分利用小媒體的直觀性教學。將學生對電流知識理解偏差給予分析、討論和交流。同時再設計相似的習題對學生進行鞏固、加深。做到了習題的'精選精講,講練結合,注重科學知識的重點落實,難點分解和突破,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值得商討的地方:

在教學中,應一個知識點多題型變換,以充分暴露學生的各種錯誤思維。多留些時間給學生們動腦、動手,自己找找錯誤的地方,糾正學生自己存在的定勢思維問題等等。

物理評課稿12

在聽了李老師《壓強》一課後,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

1 整體感覺

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採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在輕鬆,平等的氛圍裡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品嚐了科學探究活動中成功的喜悅,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引入遊戲,比較大象和芭蕾舞演員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還有課後留下的關於路面損壞情況的調查報告,無一不體現了教師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控制變數法和類比法。李老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板書規範。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1)引入——以競賽的形式創設了男女生比賽切蘿蔔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進入新課時,怎樣把一個切蘿蔔的祕訣轉化成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呢?李老師體現了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通過三張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中的`共同點得出了壓力的概念,並強調了壓力在什麼情況下等於重力,為學生提出問題和猜想與假設做了知識與技能的鋪墊。

(2)探究部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親身體驗,觀察自始至終。例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鉛筆的筆頭和筆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對比實驗,貼近生活,給學生的體會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中,雖然課本對這個內容進行了介紹,但李老師並沒有拘泥於課本,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階段,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有的同學就設計了利用同一塊橡皮泥,比較拉力不同的時候繩對橡皮泥拉痕深淺不同的實驗,非常不錯。

在設計實驗時,老師充分融入到學生中,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如:在進行實驗時應該採用什麼方法?怎樣顯示出壓力作用的效果?

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氣氛和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收集資訊,積極尋求著現象中的因果關係,並歸納總結,最後兩個同學一組上臺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在知識的傳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用控制變數法設計進行實驗,在引入壓強概念的時候又讓學生類比速度的觀念和表示式。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師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規範化。李老師在講授例題和學生通過視訊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時,對書寫、單位、科學記數等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規範和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5)多媒體輔助與板書相得益彰。多媒體展示精美的圖片和受力分析,視訊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板書規範、美觀,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課件只能展示教師預設的教學資源,而課堂是動態的,利用合理規範的板書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課堂因此真實而生動。 3 改進意見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談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進建議。

(1)在課堂的引入部分,用遊戲和競賽的方式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實驗的方便和安全性。學生對刀具的使用並不熟練。在日常的生活中,關於壓強的例子隨處可見,我建議可以用細線和細繩來比較切割肥皂的難易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在本節內容中,壓力和壓強的概念是難點,學生也容易弄錯。所以在教學中要予以強調。如:壓力的概念中有兩個關鍵詞:

垂直和表面。在壓強中,對壓強表示式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應該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鞏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師是先要同學思考什麼影響壓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讓學生體驗鉛筆實驗,我認為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改為先讓學生體驗實驗,在體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進行猜想。

(4)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我在上這節課時,就有的同學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後,老師在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關部門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不能因為教師的種種原因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5)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現象更加的直觀和明顯。如學生實驗中海綿的形變效果不明顯,可以選擇質地鬆軟的體積更大的海綿塊,並且在海綿的側面畫上一些黑白相間小格,通過格子形狀變化的情況來顯示出壓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物理評課稿13

在此對這節課做一下簡單的評價和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

1、從課的設計上看,總體思路較好。基本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近兩年會考題的出題形式,特別是在功、功率、效率部分容易出的型別題,把它們分成四大塊,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利用大型裝置的說明書,設定人或機械的工作情景等,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大螢幕上的相關題目,動腦思考討論,並做出相應的`解答,讓學生上黑板書寫解題過程,對出現的錯誤或不足及時做出糾正,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對學生參加會考將有很大的幫助。

3、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對基本知識能夠掌握,部分學生能夠積極跟上教師的引導,動腦動手,對大部分習題通過自己的分析或和同學的討論,能夠有具體的思路和方法,但個別學生不善於思考和發言,有時候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語言的煸動性還有欠缺,有待於進一步的鍛鍊和發展。

4、提出的建議,知識點的複習再突出、深入一些,習題的選擇上,難易程度要適中,語言表達再精煉些,板書要認真書寫,不要有太大的隨意性,要讓學生髮散思維上要有些創新。

物理評課稿14

週四聽溫從跑老師的公開課——《動能和勢能》,讓我受益匪淺。溫老師設計的每一個實驗,語言的每一處銜接,選取的每一個事例,都顯現出溫老師的匠心獨運。整節課深入淺出、氣氛輕鬆活躍、師生積極互動、達成教學目標。

溫老師課上得生動,以實驗為載體,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中有多次的實驗、討論、發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課堂的豐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活起來了。

溫老師通過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輕鬆的引出運動的飛機具有做功的本領,再通過各種事例說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過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實驗,與學生巧妙的互動中,讓學生體會出動能、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使得動能、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活動就很容易進行了。控制變數法、轉換法在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再次鞏固了這些實驗探究方法。學生的分組實驗、老師的演示實驗,都緊扣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從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鞏固概念,給我以後上概念課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啟發。

這節課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魅力,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從教師的主導作用。溫老師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激勵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例如上課一開始,溫老師通過演示小球過山車的實驗,引發學生回答知道的能量,學生紛紛搶答,一下子回答出了很多形式的能量,溫老師在黑板上做了記錄。然後告訴學生,我今天也準備了幾種能量,讓學生分類。學生通過分類巧妙的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表現出了溫老師高超的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從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積極,學生學習投入度達90%以上。在這節課當中,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學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說明溫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善於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三、從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關注所有的學生以其發展。例如學生討論發言時,溫老師即關注到前面的學生,又注意到後面的學生,即照顧的女生,又考慮到男生;巡視指導實驗時,溫老師參與到每組學生中和他們交流討論,並及時用激勵性語言給與肯定,如“你真厲害!”、“真了不起!”、“你們表現的非常出色!”。這樣增強了所有學生的學習勇氣和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大面積提高。

當然針對整堂課上一些細節的表現上,我個人認為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本節課容量太大,教學時間達45分鐘,課堂結束有點倉促,對於《動能和勢能》可以分成兩節課完成。

當然瑕不掩瑜,這並不影響溫老師在這節示範課上所展示個人風採與魅力,正因為有了溫老師這樣夯實的基礎和獨特的技巧,尤其是學生的積極參與與互動,使這節課依然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物理評課稿15

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如何評價一堂好的物理課,在導師的指點下,使我瞭解到了,現在的物理評課,已從單純的看重點、難點是否抓住,條理是否清楚,板書是否合理,教態是否自然等逐步轉向

一、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確定

1、知識和技能

(1)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是否符合大綱要求(2)能否抓住本節課的要害位置(3)體現本節課物理知識結構的科學性

2、過程與方法

(1)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物理過程(2)重視物理學的`基本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關注學生對學習的體驗,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2)注重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培養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教學內容結合科學技術和社會實踐,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

二、教學過程和方法

1、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合理,能有效實現本節課的各專案標

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

3、物理實驗富有創意,實驗效果好

4、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實效,能體現科學探究目標的實現5、能科學、合理、創造性的應用媒體技術來優化本節課的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