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8.94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

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1

施老師以親切的教態,耐心細緻的講解,為我們帶來了一節生動的數學課,也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本節課的亮點有:

1、整節課較好的讓學生經歷了:“問題情境——猜測驗證——應用拓展”這一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首先,施老師通過複習的方式,讓學生鞏固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有餘數和沒有餘數時如何去求被除數,最後通過一個算式20÷3=5……5,這樣算對嗎?自然的引入了新課的學習。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方法來進行驗證,通過先示範,再小組合作的方法,讓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序地進行學習,探究發現規律,當總結了規律後,教師及時追問:為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能等於除數嗎?讓學生能真正根據除法的意義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舉例的作用也在於此。最後,施老師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很好的鞏固了知識。

2、注重了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本節課的知識點其實很簡單,只要明白餘數比除數小就可以了,但是在運用這一知識時,題型是靈活多樣的,施老師從基礎題入手,練習相當仔細,如:除數是4時,餘數可能是幾?是8、12時呢?讓學生多說理由,這樣就能更好、更紮實的去學到知識的精髓,接著後面的練習題也是如此,讓學生在不斷的做題中去感悟、去運用知識,而不是死板硬套規律。

建議:在探究餘數為什麼比除數要小時,可以用小棒去實際操作一下,這樣學生就會在具體的演示中發現要是餘數比除數還要大時,還可以再分,所以就沒有分完,這樣他們會印象更深刻。

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2

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的地位。今天聽了常老師的《有餘數除法》,常老師就靈活的運用了動手操作,讓學生掌握了餘數的意義,有餘數除法算式的讀法,教學效果良好。

一、利用搶答方式,做好課前的鋪墊。

新課開始,教師設計了包含除法的的練習,一方面,採用搶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這樣的包含除法,列出算式,說出結果,為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常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嘗試分草莓,7個草莓,每2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事先老師給學生準備了不同學具,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這個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數學內容,明確餘下的不能再分的道理,從而引出餘數的意義。第二次操作是學生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並用算式表示出擺成的結果,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出正方形,從而得到餘數不同的算式。數形結合,使學生在擺和講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義。最後讓學生彙報所有算式,讓學生找找有什麼發現。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在本次操作中,學生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三、教師教學態度和藹。

常老師教學態度和藹,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改進措施:

1、課堂內容要適當減少一些,這樣會讓學生掌握更牢固。

2、在引導學生探究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時,教師的問題指向性可以更明確些,不至於使學生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其他的角度上去找規律,也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用於其他的環節滲透。

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3

今天聽了施老師的《除數和餘數的關係》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談談對這節課的一點看法。

一、本節課注重舊知的複習鋪墊。教師在講新課前,對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和有餘數的除法算式進行了系統複習,複習很全面。在複習中,學生充分認識到了除法的意義和餘數的意義。教師在複習中強調有餘數除法算式中的單位,並讓學生說明算式的含義,還讓學生說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為後面探索除數和餘數的關係做好了鋪墊。

二、本節課採用小組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理念。教師在給出小棒數是4和5的兩種情況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小棒數是6、7、8……,學生通過自己猜想和計算得出了餘數比除數小的關係。

三、教師準備很充分。小黑板和製作的表格都很精緻,教學很新穎和獨特,這樣可以節約板面,而且學生可以親手在紙上記錄自己的結果,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其次利用小黑板還可以板書的設計。以後我也要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領悟知識。

五、教師重點突出,難點點撥細緻到位。本節課的重點就是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教師的整個教學環節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有了前面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的複習,學生很容易的找到了除數和餘數,再根據計算結果,很容易的比較出了除數和餘數的大小關係。

六、題型設計多樣有梯度性。教師設計的題目有填空題、判斷題、挑戰題等,題目由簡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判斷題中教師還用手勢的方法判斷正誤,避免了練習的枯燥性。在找出餘數是7的算式中,教師還滲透了排除法這一數學常用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快速靈活的解題。

七、教師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在複習中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並用語言描述算式的含義,便於學生理解,並在列式和描述中讓學生體會單位的不同。其次教師還滲透了除法檢驗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建議:

1.設計的練習中應出現有單位的題目,便於學生區分商和餘數單位不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真正的含義。

2.在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填寫表格時,應先讓學生編題,然後再讓學生列算式,這樣學生就能明確列出的算式表示的含義,不至於學生含糊不清。其次,列出的算式中也應該填寫單位,明確商和餘數的不同意義。

3.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應給出兩個,一個是除數大於餘數,一個是餘數小宇除數,雖然意思是一樣的,但在聯絡中學生往往會記混出錯,所以在給出關係時,應一併列出。

數學《除數和餘數的關係》評課稿4

下午聽了林老師執教的《餘數的認識》我感觸頗深,林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活潑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林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方面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1、合理把握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有餘數的除法》原來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的單元,教材改革後編排到了二年級下冊。相比於之前,現在的教材學生更容易掌握,有些老師會把單元的第一、第二課時合併一起上。但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比較倉促,不易於深入的學習。林老師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實際情況,把第一課時的內容上得很紮實,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含義、餘數的概念及滲透了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節課。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林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嘗試分草莓卡片,6個草莓,能分成幾盤。這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經歷平均分而沒有剩餘。第二次操作是林老師再增加一個草莓,還是2個擺一盤。使學生產生了認知衝突,多了一個草莓該怎麼平均分。從而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我們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使學生在擺和講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義,並且滲透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數學只有和生活聯絡起來,才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整節課教學例題的設計和練習的設計,都是密切聯絡了學生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發生的事例,比如分草莓、分氣球、分麵包等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例。這樣的練習不僅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也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下面是我個人覺得稍微有瑕疵的地方:

可能農村的孩子少上公開課,今天孩子們的表現稍微有些緊張,舉手的人也不是太多,所以導致老師的引導也稍微多了些。另外老師在演示課件的時候,有些地方有些滯後,可能和老師的注意力在學生的身上有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