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向日葵》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2W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小《向日葵》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小《向日葵》評課稿

二小《向日葵》評課稿1

進入五月以來全鎮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下武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我聆聽了許多青年教師的課,下面就本校熊計梅老師執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淺談一點自己的收穫:

首先,課前談話頗有新意,出現一組跟船有關的詩句,讓學生自由讀詩句,說說你發現什麼?接著出示一組詞語讓學生讀。艦、舢、舟、舡、舴、舫、艇等,讓學生辨別各種小船的特點,引出本課的學習。這一環節,既創設了愉快環境,和諧氣氛,又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聊天過後,就非常輕鬆。為整堂課上學生的輕鬆學習進行了鋪墊。

其次,緊扣教學目標。《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小艇的作用三個方面來介紹,熊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樣子,同時注重學文,教學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樣子上的特點。在瞭解了船伕的技術時,熊老師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為什麼能生動地描述船伕高超的駕駛技術,從而說明“仔細觀察”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再次,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雖然這節課教學的內容較多,但是熊老師並沒有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比如“艄”的學習,不僅注重其字形,還就圖片讓學生指出哪頭是船頭,哪頭是船艄。更聯絡“樹梢”一詞,懂得“船艄”的意思。“禱”字的寫法,結合詞語的意思,注意部首練寫。這不僅有助於內容的進一步理解,也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最後,語文新課標註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這節課中,施老師採用默讀、齊讀、範讀、賽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異國的風情。例如:在初讀課文後,熊老師問:“你還記得文章的主要內容嗎?”又如:教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方法來介紹小艇特點的。學生通過多種形貌的郞讀,理解了小艇的樣子和船伕的駕駛技術高超,掌握了運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寫事物特點的'方法,以及側面描寫、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資訊科技營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就利用圖片和音樂,把學生帶入威尼斯,誘發了學生美好的想象,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因而在感情朗讀時也讀得投入,讀得優美。優美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了解外國風俗、地域風情,這節課的學習不正是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的有利時機嗎?

這是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設計的一節課。是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有機結合。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自由,老師充分重視學生體驗。這節課是值得我們推敲,研究的。

二小《向日葵》評課稿2

王老師執教的《向日葵》一課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態度嚴謹認真

四、教師素質良好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當然,在賞評《向日葵》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思考:

1、組織小組活動時,小組人數太多,很容易亂,如果是平時上課,紀律能否控制?

2、好動、好問、好說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利用這份天性,為學生創設條件。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要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中如何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3、教育要以人為本,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都有所發展。本課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機靈勁兒和非凡的語言能力組織能力令人嘖嘖稱讚,有沒有更好的方案讓他既做我們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寶貴的美術課學習鍛鍊機會?

總之,王老師執教的《向日葵》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學生的心情一直處於快樂和興奮的愉悅狀態,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

二小《向日葵》評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首先感謝於科長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我作為一個研究團隊成員代表來談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點對複習課的感受。複習課就像那天在z會場上,郯城的呂主任所說的,沒有明確的標準,不太好評——也不太好上——當然這裡的上指的是想上好。記得於科長剛開始把複習課也作為賽課的內容時,選手都不想上,曾經也採取抽籤決定誰上覆習課的情形。我們縣從於科長組織制定策略的時候就拉開了研究的序幕,一直到今天,複習課在z教研室領導(原來是徐啟超主任,現在是倉譽、呂健老師)的帶領下好像已經摸出了一定的門道。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就是拿過一節複習課內容,琢磨琢磨後,感覺比上新授課還有味道,附小的數學老師平常的課堂中也都會學完一個單元就上一節複習課,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個學期的數學小報中還有一期是專門做梳理單元內容的網路結果圖(這是跟學校里老師們單元備課中繪製的思維導圖一起進行的)......當然這些都是經歷了一定磨課的過程後才有的感受。

這次複習課專場在我們學校,因為參加了省裡的研修,我卻沒能參加,挺遺憾的。這幾天我抽空看了幾段錄影,特別是評課的錄影,感覺特別好。其中於老師把複習課比喻成把珍珠串項鍊感覺特別貼切。我感覺我們的團隊一起研究時,就是在精心地把這些知識點“擦亮”,試圖串出最美的“珍珠”項鍊送給大家。下面來說說趙曉豔老師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牢固掌握個位數的加減法是迅速和準確地進行多位數加減法的一個必要前提,因為20以內的加減法是整個計算教學的核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學生在利用“已知的事實”進行計算結果。這些事實就是例如湊十和十加幾的過程進行計算,相比於開始的學習10以內加減法時還有點數法,現在會運用湊整法已經是思維的高階階段。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掌握演算法,並逐步實現最優化。學生計算技能的訓練,一方面是讓學生可以準確、快速地算出結果,同時背後還有“十進位值制”的理解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這節複習課就是讓學生在學完了這個單元后的一個梳理、回顧、提升的過程。

趙老師的這節課主要想體現以下幾點:

一、追根溯源,找到起點。

20以內進位加法,和是10的計算是基礎。所以趙老師就在這裡開了頭,一方面是知識的起點,另一方面也是20以內進位加的基本計算方法

二、層層遞進,滲透方法。

趙老師的這節課,突出了低年級複習課的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建構出加法表。整個過程是呈階梯狀的,這個過程分了以下四個階段:

9加幾。——教師引領學生整理,小結反饋方法“用這樣的方法找,就能像他這樣既不重複,也不遺漏,一次性都找出來。”

8加幾——你能用這個方法,找出8+幾的所有進位加法算式嗎?想一想,一起告訴我!

7加幾——7+幾的算式,誰排第一個?從7+3開始找真是一個好辦法!

誰排第二個呢?知道的同學可以直接站起來搶答。第三呢?

6、5、4、3、2加幾——一起來數一數,9+幾的算式一共有幾道,8+幾的算式呢,7+幾呢。照這樣的規律往下推,6+幾的算式應該有幾道?5+幾呢......【貼出空白格】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填寫。反饋交流後呈現完整表格。

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由扶到放的過程,滲透了有序排列的整理思想,同時也暗含了指定標準分類的理念。(這36道算式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就像於老師總結時說可以多給孩子空間,考慮低年級孩子的特點,還有便於發現規律、更好地掌握演算法、熟練計算技能,我們就採用了這種按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先後順序的方法從9加幾開始整理,其實就是給學生規定了給這些算式分類的標準——按照第一個加數相同,第二個加數依次加1這樣的順序進行整理。)這樣層層遞進,把整理的方法滲透其中,達到逐步深入的效果。

三、縱觀全域性,優化演算法。

在加法表整理完後,趙老師有層次地進行了演算法的梳理和優化。

首先,湊十法在這裡是通法,不管是湊大數為10還是湊小數為10,都是可以的,到底用什麼樣的方法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感受去選擇。在不斷的練習中,孩子會發現湊大數相對來說可能會更容易想。

其次是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這個方法其實是一種轉化思想的體現。比如8+9,這樣的小數加大數,學生是先學了9加幾,對9加8已經掌握了演算法,在10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學習的一圖二式、一圖三式或者一圖四式的練習中,學生對於交換加數位置的和不變的道理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看到8加9這樣的小數加大數直接想9加8的方法是非常自然也是比較高層次的思維結果。在找這些小數加大數算式的過程中,趙老師也是有梯度的設計的。8加9是點出來讓學生說演算法總結,7加幾的兩個是一問一答找出來的,剩下所有這樣的算式是直接放手給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找一找,然後再集體彙報。這個過程也是先給學生方法,然後再自己去實踐。

這樣做最終目的是想讓學生在梳理的過程中能夠把學到知識系統化,有一種縱觀全域性去觀察和分析的味道,這樣對於學生選擇演算法上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更加熟練地掌握演算法、形成技能打好基礎。

四、潤物無聲,注重感悟。

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1、轉化思想的滲透。整個加法表在黑板上幾番顏色的編號,趙老師用心良苦的設計,目的是想突出湊十法到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是由通法到特殊情況,再讓學生體會交換加數位置方法,其實就是在把小數加大數的情況轉化為前面學過的大數加小數來算。不留痕跡的滲透轉化。

2、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練習題中的表格設計。那是在給學生練習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這道題是根據課程標準的例10改編的,在課標上它就是一個把相同得數的格子塗上相同的顏色,然後發現規律,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趙老師對這道題進行了改編,集練習與滲透思想為一身。這就給我們老師提了個醒,在研究課的時候一定要研究課標,這樣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3、解決問題的思路訓練。

新修訂的人教版一年級教材中,第一次把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這麼清晰明確地呈現出來。這是變化比較大的地方之一。這樣的改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在教學用書中也專門說明,這樣的呈現是在突出體現波利亞解決問題的幾個步驟,這些新變化的內容更應該引起老師們的關注。

總之從整節課的設計上,趙老師一直在用很細膩的“手工”“串珍珠”,每一顆“珍珠”都是被精心串起來的。每一個點,我們試圖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經歷這樣一個完整的整理過程,整理方法和滲透的思想都悄無聲息地貫穿在課堂中,期望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但是,我們的想法是好的,肯定也有思考不完善的地方,歡迎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可以讓我們在複習課的研究道路上,飛的更高走得更遠。謝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