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作者簡介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4W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並整理的道德經的作者有關內容,希望在閱讀之餘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道德經的作者簡介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作者簡介: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

人(今河南鹿邑地區),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後世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歷史評價

中國

西漢·司馬談(史學家司馬遷之父)《論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西漢·司馬遷《史記》: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耍?蕹P危?誓芫客蛭鎦?欏2晃?鏘齲?晃?錆螅?誓芪?蛭鎦鰲S蟹ㄎ薹ǎ?蚴蔽?擔?卸任薅齲?蛭鎘牒希?試唬菏ト瞬恍啵?北涫鞘亍P檎叩樂?R玻?蛘呔??僖玻?撼疾⒅粒?苟嗝饕病?/p>

三國曹魏·王弼: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代·唐玄宗:《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北宋·宋太宗: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

北宋·歐陽修: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北宋·蘇轍:言至道無如五千文。

明代·明太祖: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清代·魏源:①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②《老子》救世之書也。故二章統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矯末世之弊。

民國·嚴復:夫黃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為而無不為’。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黃老者也。漢之黃老,貌襲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術乎![18]

民國·魯迅: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19]

民國·林語堂: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毛澤東:《道德經》是一部兵書。[21]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的最高範疇是“道”,而“道”的觀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郭沫若:《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22]

國際

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李約瑟:①道家對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與亞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臘相媲美,而且成為中國整個科學的基礎。②中國人的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了的大樹。這些樹根,今天仍然生機勃勃。

德國哲學家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國哲學家、啟蒙運動學家康德: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自然的思想與老子思想有關。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或許除了《道德經》之外,我們將要焚燬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德國總理施羅德: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比利時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祕、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卡普拉: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慧,它調在自然的迴圈過程中,個人社會的一切現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

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今天人類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

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我不是理論的創立者,我只是個(道家)得道者,我們在這裡面臨著人類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難忘的表現在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的一些互補關係。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

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道家)對西方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道德經》)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

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

美國學者蒲克明:《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

英國哲學家克拉克:現代經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

德國詩人柯拉邦德號:應當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生活,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