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簡介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5W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簡介,歡迎大家分享。

《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範,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在英國18世紀四大著名小說家中,丹尼爾·笛福是第一個,他所寫的《魯濱孫飄流記》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 丹尼爾·笛福生於1660年。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以暴力取得政權,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動勢力的斯圖亞特王室又在英國復辟,笛福出生於一個小油燭商人的家庭,屬於中下層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反對斯圖亞特王室的封建統治。笛福28歲那年,即1688年,資產階級又趕走了斯圖亞特王室,重新掌了權,他一面經商,一面從事政治活動,寫下不少小冊子。因為有的書和演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不合理現象,曾先後三、四次被關進監獄。59歲時,寫成了《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是以一件真事為素材寫成的。200多年前,有一個蘇格人塞爾柯克在一艘英國海船上當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爾柯克因為和船長髮生衝突,被遺棄古拉丁美洲的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塞爾柯克心情很壞,但後來慢慢地習慣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頭和羊皮蓋了兩間小房子,拿釘子做針,把破襪子拆開來做線,用來縫東西。他在荒島上生活兩年四個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國航海家把他救離了海島,塞爾柯克回到蘇格蘭後,經常在酒店裡向人們講述他不平凡的經歷。後來,笛福就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此書。繼《魯濱孫漂流記》後,又寫了許多小說,比較有名的有:《辛格頓船長》、《傑克上校》、《羅克查娜》、《倫敦大疫記》、《一個騎士的回憶錄》等。但他終生沒有混入當時有名的文人圈子裡。這些文人出身的社會地位比他高。他一生窮困,臨死前為了避債不得不離家藏起來。

1704年他為輝格黨魁哈利辦《評論》雜誌,主要為哈利的英格蘭——蘇格蘭聯合政策爭取支援。此後11年間他一直往來於英格蘭、蘇格蘭之間,充當哈利及其繼任者託利派戈多爾芬的祕密情報員,蒐集輿論。在此期間,他又因寫文章而短期入獄。但從未終止為輝格黨當政者蒐集情報,辦報,寫文章。 笛福在59歲時開始寫作小說。 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表,大受歡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的形象,在歐洲小說史上是一項創舉。同年又出版了續篇。1720年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後,他寫了4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均1722)和《羅克薩娜》(1724)。此外他還寫了若干部傳記,如《聾啞卜人坎貝爾傳》(1720)、《彼得大帝紀》(1723);幾部國內外遊記,如《新環球遊記》(1724)、《羅伯茨船長四次旅行記》(1726)、《不列顛全島紀遊》(1724~1727,3卷,導遊性*質)。他還有幾部關於經商的書,如《經商全書》(1726)、《英國商業方略》(1728)和《使倫敦成為世界最繁榮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國紳士全書》則在他死後於1890年刊印。他的小說以《魯賓孫漂流記》流傳最廣,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

據說笛福曾與26家雜誌有聯絡,有人稱他為“現代新聞報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論冊子,共達250種,無一不是投合資產階級發展的需要,寫城市中產階級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如《維爾夫人顯靈紀實》(1706)對一個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報道;《瘟疫年紀事》(1722)寫1665年倫敦大瘟疫,把這場鼠疫的發生、傳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數字、逃疫的景況寫得如身臨其境。當時法國馬賽鼠疫流行,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笛福的作品滿足了市民對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的代表作。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拋到智利海外荒島,度過5年,最後得救,笛福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寫成此書。魯濱孫不聽父親勸戒,出海經商販賣黑奴,在海上遇難,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與自然鬥爭,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變船隻的船長,回到英國,又去巴西經營種植園致富。此外還有續集。第二部寫他舊地重遊,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又視察巴西種植園,接著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第三部則是一部道德說教的作品。

《辛格爾頓船長》寫主人公幼年被綁架,當了海盜,在非洲和東方冒險致富的故事。《摩爾弗蘭德斯》有人認為是笛福最好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女賊的女兒,出生在監獄,被一個好心腸的市長收養。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結婚和偷竊為生,被判刑發配到美洲弗吉尼亞,與一前夫經營種植園終其一生。《傑克上校》寫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淪為小偷,當過兵,被販賣到弗吉尼亞,最後成為種植園主,回到英國。《羅克薩娜》的主人公是法國新教徒的女兒,流落在英國,嫁給了倫敦一個酒商,被遺棄,在英、法、荷等地淪為妓 女,又嫁給一個荷蘭商人,商人負債入獄,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往往寫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靠機智和個人奮鬥致富,獲得成功。社會不容許這種人出頭,他或她只好不擇手段,幹一系列欺騙、盜竊以至出賣肉體的勾當。作者出於清教徒道德觀,總是使他筆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幹壞事,但環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違背誓言。

笛福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理解較深,他善於寫個人在不利的環境中克服困難。他的主人公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情節結構不落斧鑿痕跡。他尤其擅長描寫環境,細節逼真,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身臨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魯賓遜漂流記》內容簡介

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到了倫敦,從那購買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時,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俱,獵野味為食,飲溪裡的淡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雖然這樣,魯濱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船。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5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有一個腳印。不久,他又發現了人骨和生過火的痕跡,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裡舉行過人肉宴。魯濱遜驚愕萬分。此後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準備殺死並吃掉的俘虜。魯濱遜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因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把被救的俘虜取名為“星期五”。此後,“星期五”成了魯濱遜忠實的僕人和朋友。接著,魯濱遜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亂,把船長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遜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叛亂水手,奪回了船隻。他把那幫水手留在島上,自己帶著“星期五”和船長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遜已離家35年(在島上住了28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後,魯濱遜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遜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