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智慧教育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14K

智慧教育1

偶然的機會,發現《我的前半生》是一部不錯的生活劇。繼而驚覺網路上鋪天蓋地關於這部劇婚姻、家庭、教育的討論熱火朝天。

【精選】智慧教育15篇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家庭劇,亦舒的作品是現實的,她直麵人生的陰暗、揭開愛情、友情、親情那片溫情的面紗,赤裸裸地將生活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羅子君自以為是的悠然闊太太生活,在丈夫的一紙離婚中,戛然而止……然後在命途多舛中,重新站立行走,電視劇畢竟是故事,而真正的人生,有誰會在未來不期而遇那個命中註定的人,誠心誠意扶持你的一生?又有誰身邊有一個諸如唐晶這樣的正能量朋友,鼓氣維護不離不棄?

是誰把自己的婚姻逼入絕境,是誰讓平兒的家庭四分五裂?與其說,是陳俊生出軌,不如說羅子君親手把他退給別人。就如凌玲說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聽起來刻薄又可惡,卻不得不得讓人反省。

羅子君,踩著八萬塊的鞋子,過著有保姆的日子,每天過著滿大街掃貨的日子,用她的話來說,唯一需要她花力氣的就是監督陳俊生身邊的靚麗美女。而她想不到的是,陳俊生的出軌物件竟然是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離異帶孩婦女,凌玲。

這個女人自己帶孩,努力賺錢,努力給孩子找個爸爸,努力給自己找個男人,拋卻小三上位的道德觀,從這個角度講,她沒有錯,她只是在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爭取最好的保障。她認為孩子笨鳥先飛,要努力生活,努力學習。而此刻的平兒問媽媽:”角膜是什麼?“羅子君回答:”臉上的叫面膜,腳上的叫角膜。“她也是曾經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可是如今她所關注的世界是如此之小,小到只關注眼角的皺紋,關注時尚品牌。其他本來屬於她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了。平兒天真地以為,媽媽去做營業員,是不是就可以買東西不花錢了?這樣的對話,讓人笑出眼淚,笑到心痛。

這部劇後,我來談談自己的三個觀點。

一、媽媽要與孩子同時進步,才是孩子進步的階梯。

在潛移默化的生活裡,一個愛讀書,愛思考,求上進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將是永遠的財富。你或許擁有很多的錢,很貴的房子,很拉風的車子,但假如你給孩子的僅僅如此,那麼你的孩子不過如此,或許更糟。這就是為什麼,凌玲的孩子審時度勢,而平兒卻天真幼稚,無理取鬧。我無異於表達凌玲的教育方法對錯,孩子好壞。

媽媽的德行、教養、精神,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在這一層面,不要把自己逼入羅子君的境地再艱難反擊,那個是電視劇,你是生活,翻轉生活,何其容易?

二、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提升自己。

《我的前半生》告訴女人,掙錢絕對不是女人的責任,而是女人的尊嚴。你也許不缺錢,你也許有人養,可你必須保持可以自力更生的能力,和獨樹一幟的魅力。無論何時何地,哪怕僅僅是全職主婦,都必須時時學習,不斷提升,在陷入自立或者家庭需要的時候,撐起一片天。

有一句話說的好,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是本事。人,容易在安逸中沉落,享受是人的天性,但警戒就是人的悟性。這個世界,永遠有一個地方,叫做夢想。“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信奉這句話,總有一天會被現實抽的體無完膚……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伴而行,是兩個人的共同進步,是兩個人的共同扶持。你若只在原地,這顆蛋便有了縫,蒼蠅自然飛進來,哪怕那是一隻比你還臭的'蒼蠅。

當平兒哭著找爸爸,哭著想要回大房子的家,試問羅子君,是否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不要講女人要出的廳堂下得廚房,這個世界對女人不公平,你覺得不公平,那是你還不夠努力。所以,學習是永恆的主題,它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冒出來;會在你落魄的時候支援你,走過一村又一村,迎來柳暗花明。

三、婚姻不僅僅靠愛情,還有智慧。

時光流轉,不是不愛,能夠支援婚姻一路走下去的從來都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你我攜手共同進步。羅子君說”他說他會養我一輩子的,是他不要我上班的。“誠然,我們相信,當初這個男人說這話的時候是誠心誠意的,而如今他的改變也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人生,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徹底失去,才痛定思痛?

只有愛情的兩個人,總會有保鮮期。因為生活不易,要彼此努力,當你依附他的時候,他自己早已努力地精疲力盡,無處放矢。而當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卻在遙遠的地方跟不上腳步。在此,我沒有肯定陳俊生的背叛,只是在說女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智慧。

當我們把家庭經營地一團和氣,你會發現,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和教育。

智慧教育2

暑假有幸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穫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盞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並對以後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

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積累,聰明靠勤奮。”先天的聰明還要靠後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我希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學學李希貴老師的一些寶貴經驗,肯定能夠看到教育改革創新的新標杆,通過教育家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

智慧教育3

翻開林崇德老師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從他接過老師手中的教鞭開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心得,娓娓道來。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深的理論,用他樸實無華的語言,用他一生總結出來的實戰經驗和自己的認真思考,用他嚴密的邏輯思維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正確認識處理教育、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成長為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第一遍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聽課,聽一名資深教師在談教師的方向、責任、上進、專業、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中那些樸實但深刻的語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來,令我耳目一新。第二遍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是在考試,邊讀邊用書中的觀點來檢查、考量自己,不斷反思和內省,十幾年從教,漫漫求索,猶如同智者談心,談理想,他在幫你答疑解惑,教你辦法和技巧;第三遍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有了一種莫名的衝動,就像一個整裝待發的戰士,急於奔赴沙場,去領略“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的豪情。

當我讀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這一章時,激發了我深切的共鳴。作為一名農民工學校的教師,很多教師都在抱怨學生生源差,學習習慣不好,工作壓力大,我教過很多遍了可學生還是不會。面對這些問題,我掩卷沉思:我們是否真正的靜下心來思考教師自己本身的問題呢?我們是否清晰地瞭解了學生——“瞭解學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我們是否“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將靈活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我們的首要目標”?當我們教師自己感到無奈的同時,是否也真正感受到了學生的無奈與不滿呢?林崇德老師《教育的智慧》給出了我們清晰的答案:“教師教學要從三個實際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便於因材施教;從教材實際出發,便於因“教材”制宜;教師還要聯絡社會發展的實際。”

細細品味林崇德老師的這些話,我覺得一名智慧的教師會首先認真瞭解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情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教學。他指出:當學習者把教學內容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絡起來時,意義學習便發生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由於缺乏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造成備課、教學中的針對性不強,導致上了一堂無效的課,這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浪費。同時這也是一個德育的的過程,一個真正愛學生的教師,他的教學一定是緊緊的圍繞“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而展開,“愛生教師”的課堂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一定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一定是有效地教與學的課堂,當我們的課堂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不是學生痛苦的枷鎖、而是成為學生愉悅的體驗,快樂生活的場所,這才是愛的體現,這才是智慧教師的體現。

而這樣的課堂哪裡來?來自於我們的教師精心的準備,投入的激情的課堂表現,更來自於教師深刻的反思與研究。

在備課時,我們在備好學生的基礎上,我們教師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教材的實質和各項知識內容”。因此教師研究教材、研究知識的本質、研究學科素養的意識都是我們的必備的武裝。教師是否具有教學的高觀點、大視野,教學內容的核心內容及它承載的功能是否弄清了,這會對培養學生的能力產生最終的影響。

上課時教師要重視講授知識所體現出來的本質,注重知識之間內在的聯絡。而在我們的一些課堂中,很多時候教師由於擔心課時的問題,不會花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去不斷地、深入地理解知識背後的東西,往往是得出或者是給出計算公式之後,就馬上進入練習、應用階段了。這樣學生成為了運算的機器,而不是具有思維的人。同時我們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究,在教學中我們抓住教學內容的主旨,提出最關鍵的,有意義的,能調動學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催化劑。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當一個人一邊工作一邊思考,有一邊思考一邊工作,思想才能作為一種鑽研精神、求知慾、想要知道和認識的有機的精神需要而進入個人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自我反思——給自己尋找一面“鏡子”。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麼目標?用了什麼教學策略?設定哪些教學情境?用了哪些評價方法?哪些是成功的?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問題?這樣的反思也有助於教師瞭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逐漸轉變為反思型教師逐漸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

於是我給自己列出一張任務清單,看著這長長的任務清單,我自己嚇了一跳,原來我還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呀!當我想到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師時,便有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豪氣,也就有了超越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於是當別人在操場打球時,我在和學生談心;當別人沉迷電腦遊戲時,我在書海遨遊;當別人在音樂中享受時,我在一遍一遍觀摩優秀課光碟、寫教學隨筆……

讀林崇德老師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如品一杯香茶,餘香繚繞。要點亮孩子的智慧人生,點亮每一個孩子希望的燈,讓所有的夢,從此不再懵懂;我們需要用書籍的力量,點亮我們的智慧人生,點亮每一位教師智慧的燈,點亮幸福,生活從此不同……

智慧教育4

上午開完會,發現手機上有12個未接來電,都是父母的。我的心驟然一緊,電話回過去,母親號啕大哭。哥哥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尿毒症。我的整個身體都像浸在福爾的馬林液中,電話打完,全身已蒼白僵硬。

大我八歲的哥哥當年為了供我讀書,自己中專畢業就進了國企,娶了個本本分分的女子過著市井庸常的生活。我比較有出息,研究生畢業後謀得了這份不錯的職業,嫁給同樣的職場精英袁同,現在有了兩歲的女兒。日子,在車水馬龍的喧囂中推進。這個訊息像生命裡的一個驚雷,令我恍然感到周遭的一切如同虛幻。

什麼能救哥哥的命?除了靠透析維持生命,只有等待腎的源。好心的醫生提醒我們,需要換腎的患者要排隊等腎,能輪到我們頭上又配型成功的機率非常微茫。

還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親人捐腎。二老爭先恐後地去抽血配型。他們竭力阻止我參與。爸信心滿滿地說最好他的能配上,他身體好。媽說她年輕,女人的壽命更長,她捐腎就跟我爸的生命步伐一致了……我摟著十歲的侄女坐在外面,眼淚一次又一次不能抑制地淌下來。

幾天後配型結果出來,兩人都失敗了,嫂子又跟他血型不合,全家人瞬間崩的盤。得到這個訊息,我心中五味雜陳——不是還有我嗎?

這一次,大家沒有再全力阻止我。我瞞著袁同去做了配型。三天後,我被通知六個點全部與哥哥吻合。拿到結果,我和父母抱頭痛哭,哥哥有救了!

捐腎是大事,不得不跟袁同商量。不料他一下子跳起來:“你開什麼玩笑?如果你哥要用錢,只要我們拿得出,多少錢都給。可這事兒不行!”

為什麼?我有些惱火。他沒有看到我的父母爭著搶著要捐腎的情形,他沒有聽到侄女撕心裂肺的哭聲,他也不會體會小時候哥哥用工資給我買鋼筆、花裙子,省吃儉用的那份親情。我不求他感同身受,可用一顆腎換一條命,於情於理都不為過啊。

袁同也態度堅決:“我爸有個同事給自己小孩子捐了腎,人才40歲,虛弱得連樓梯都下不了!你如果捐腎就要休息兩年以上,以後也會體力不支,公司鐵定開除你!你現在不光是孃家的人了,你是屬於我們這個家的,你有我、有孩子,有你自己的人生……”

我的每一個毛孔都豎了起來。他的理由再多再豐滿,我只信一條,生命至上。我什麼都聽不進。

晚上去醫院看望哥哥,他迷迷糊糊地抓住我的手說:“那事……不行。我是快要死的人了,不能連累你。”嫂子也忐忑地看著我:“小袁知道嗎?”

我一抬臉看到她心急如焚的目光,只得淺淺應了一聲:“他知道。他不干涉我。”嫂子如釋重負。

不一會兒爸媽買飯上來,都問我袁同的態度。我撒了謊,當然,他們不相信,因為從我做配型到今天,袁同都沒有到醫院來過。

媽媽說:“孩子,這是大事,你得跟家人商量好。”

曾經父母和哥哥是我最親愛的家人,可是為什麼,當命運的劫難呼嘯來襲,我卻再不能理所應當地和他們手挽著手共同擔當?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其他的家人,莫名其妙改變了隸屬?

哥哥很快撐不下去了。半個月後,他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換腎一事刻不容緩,我和嫂子重新聯絡了醫院。捐腎要家屬簽字,我們騙醫生我離異,手術簽字由我父母來籤。

一家人連哄帶騙把哥哥轉院過去。那個陽光靜好的下午,我們初步確定了手術時間。我看著哥哥在白色床單上靜靜睡著,忽然有種莫名感動。生命是這樣無常,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留住你想留下的人。

傍晚時分,忽然病房外吵吵嚷嚷,我一下聽出來是袁同。他抱著女兒在外面衝我父母暴跳如雷:q“我就知道她瞞著我!”看到我,他拽起我就走,同時在走廊裡大聲喧譁:“這是我老婆,沒我簽字,我看誰敢割她的腎!”女兒哇哇大哭,我也氣急敗壞。推推搡搡到電梯口,女兒忽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叫我抱。我一接過來,她的小手臂把我緊緊勒住,生怕我飛了。袁同的聲音忽然低了八度:“你要是真捐了腎,至少要少活20年,你對得起孩子嗎?對得起我嗎?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誰來負責?”我驚詫地看他,這才發現他剛才的囂張氣焰竟然全部是在作秀。是的,他害怕。他在哀求我。他的自私是因為他愛我。

父母慢慢走了過來,媽媽的淚痕未乾,一說話眼淚又湧了出來:“你們回去吧……”

我們都說不出話來。我還是不肯走,但是剛才袁同一瞬間的哀涼,使得我準備和他魚死網破的衝動瞬間熄滅了。我遠遠看一眼靠在病房門邊上的嫂子,能夠感到和她同樣萬箭穿心。

電梯“叮”的一聲到了,媽媽推了我一把,讓我走。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踉踉蹌蹌地被老公拉著、被媽媽推著進了電梯。電梯門輕輕合上,像是把我們分成了兩個世界。z愛你的人都希望你好好的z

我從醫院被揪回來到晚上,六個小時了,父母和嫂子都沒有打電話來。我能想象到他們的`左右為難,甚至連問一下情況都不敢。

夜裡我把電話打過去,我問媽媽:“如果病的是袁同,我也會給他一顆腎。你們會允許嗎?”媽媽沉默了半晌,問我:“你要聽實話嗎?”

我猶豫了,因為我已經知道了答案:“算了。”她哽咽著說:“愛你的人都希望你好好的。我們理解他。”

我掙扎著,揪著一顆心,安慰她:“我會作最後的努力,儘可能做通他的工作。”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哭出聲來:“孩子,算了。”

隨後袁同拿了20萬給嫂子,並四處聯絡腎的源。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奔波,但是,毫無結果。

荷花開滿池的六月,哥哥沒能挺下來。我哭暈在哥哥床頭,昏天黑地的絕望和內疚。嫂子也沒怎麼和我說話。她多少是有些恨我的吧,我給了她希望,又硬生生拿走了它。

追悼會在哥哥生前的工廠裡舉行,簡易禮堂裡,白花滿地。我透過那個玻璃匣子看著他的臉。他慘白而浮腫,有些不像他了。那是哥哥嗎?是那個年少時為我捕了無數只蝴蝶還汗涔涔地問我夠不夠的哥哥嗎?是那個有著強烈求生慾望卻堅決不要我的腎的哥哥嗎?在那些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帶著全家出遊,我們的眼睛一起看到那車水馬龍,我們的耳朵一起聽到這世界的喧囂——生命如此孤單,我們曾經同行,我卻不能伸出我的手……

徹骨之痛中只希望得到諒解

若人生可以重來,我唯一的選擇將是不在哥哥病癒前結婚。當我們已婚,我們的家庭成員關係得以拓展,我們就必須去平衡各方面的關係。這平衡中有滔天的愧疚與悲傷,有永生無從彌合的遺憾與無奈,但我們只能堅強,含淚前行。

智慧教育5

《教育的智慧》一書是一本站在很高的高度全方位的揭示教育的本質、主體、價值、內容、目標、方法的好書。全書不但涉及到教育的主題、價值、制度、過程、結構、體系、環境,還把學校管理、情智慧力教育、大學教育至幼兒教育、女性教育、終身教育等等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教育內容從巨集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立體化的分析和揭示了教育這個大問題。作者羅崇敏,是一個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學識淵博並從事教育管理的官員。理論聯絡實踐從一個廳長的高度看教育問題,更使人感覺即有全域性觀,又好像在你的身邊。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箇中學的小小的體育教師,本來對教育這個大題目平時都沒有認真想過和研究過,看了這本書以後感覺教育大題目下的小小體育教育在中學階段反而比什麼數學物理還要重要,他的價值不但貫穿了教育的主題、價值、制度、過程、結構、體系、環境,還把學校管理、情智慧力教育、大學教育至幼兒教育、女性教育、終身教育等等,而且已經融入到了人的一生融入到了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

教育的價值體系是教育在促進人與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主導價值的總和。應包括人本價值、生命價值、公平價值、創新價值等。教育價值體系是教育價值一價值教育的有機統一,統一在人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載體中。教育即生命、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生活。

體育教育就是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一個人身體的好壞不但決定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也決定了一個人生存的能力以及幸福生活的質量。而身體的鍛鍊就是我們一個小小的體育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光榮使命。從書中三生教育看現階段我們國家的體育教育或我們學校的體育教育讓我有了幾點感受,先一吐為快吧。

一、當前環境下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來參加體育鍛煉是我們的首要使命。

記得一個留美學生曾跟我說過他自己在美國的一件事。在美國,他租住在一個美國人家裡,由於他會做一手好的中國菜,所以很受這家人的歡迎。在美國留學是很辛苦、繁忙的,他只能在週末好好休息一下,於是他養成了週末睡懶覺的習慣。幾周後,這個美國家庭的父親主動找到他,和他說了一段話:“年輕人有時間應該去鍛鍊,不應該賴在床上,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我的房子不會再租給一個不愛鍛鍊的人。儘管你其他方面都很優秀。”這之後他再也不睡懶覺,加入了一個健身俱樂部,將身體鍛鍊得非常結實了。在美國,體育完全融入到每一個美國人的骨髓裡,你可以成績不好,可以沒錢但一定要愛鍛鍊。而在中國,一切向錢看、只要學習成績好、女孩子只要苗條等等,已經讓我們的年輕一代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要知道國民身體素質的好壞是決定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部分。你想象一下,一群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的士兵會有什麼樣戰鬥力,他們又將怎樣保衛家園保衛釣魚島呢。因此,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深刻的意識到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供和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環境,爭取學校領導、家長及全社會在學生體育鍛煉上的.支援,打破各種形式主義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任重而道遠。

二、重尖子更要重全體。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隊以38金27銀23銅共88枚獎牌高踞獎牌榜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這一成績讓國人振奮。按慣例奧運會成績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全民素質的體現,但在這讓人振奮的成績背後呢?奧運會成績好壞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全民素質的體現。儘管我國競技體育事業飛速發展,但是我國國民身體素質情況呢?不看全民身體素質,就單單說下今年學生體質上報的資料吧,已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下降的速度到了令人咂舌程度。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體育隊有八個,每個隊都在全省處於領先,更在全國享有盛名,每年為學校獲得了不少榮譽。難道這些就能表示我校其他學生身體素質也很好嗎?我校群眾體育工作又做了什麼?跑操、大課間、體育節、籃球賽等這些年年都有,但真正起到作用了嗎?口裡的、形式上的誰都會,但要落到每個學生身上,使每個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才是比優秀的比賽成績更重要的體育教育。我們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份份具體落實的方案、領導支援的話語、一次為了獲獎的比賽,更需要領導實實在在的重視、全體體育工作者觀念的轉變、積極工作的態度、充足的經費、充裕的時間、良好的場地和環境、看不到的沒有獎盃獎牌的成績。這樣我們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上的價值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三、始終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貫徹在體育教育中。

現在將一個教師的考核一般分為教育、教學和教研三個方面。大部分人認為教育方面就只有班主任和教練員才有份,其他的教師都沒有。這種誤解說明如果我不是班主任或教練員就不是教育工作者了,就不用對學生進行教育了。其實這是錯誤,每個教師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和學生的交往中,不但要有專業的教學水平,更要將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鍛鍊中教會他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教會他們團隊和協作、教會他們適者生存、強者為尊、教會他們健康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培養他們積極、頑強、拼搏、創造等等,這才是一個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應具有的。應該去積極貫徹的。

我不像本書作者一樣是教育廳的廳長,也不是學校的校長,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體育教師。我不會像他們一樣全面的看待問題,對待教育工作,我只需要在這個平凡的工作上做實實在在的體育教育工作。看這麼一本內容全面的書不但讓我學會了全面深入的看待教育問題,更讓我看到能夠聯絡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那麼一點點亮點。並由衷的發表了一點粗淺的看法,相信對自己以後的工作將會得到促進。

智慧教育6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於言教,“成人”應優先於“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於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据,毫不誇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寄託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託,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並不神祕,虛空和複雜,但也並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讓我們慢慢地行走其間,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智慧教育7

[論文摘要]自由是教師教育智慧不斷生成的必要條件,不同語境中的自由具有不同的意義與界限,教師需要採取一種理性的態度,在追求和應用自由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從而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論文關鍵詞]教師 教師自由 教育智慧

現代教育理論家懷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學校熱衷於智慧的傳授,而今天的學校教育卻將知識與智慧相對立,只致力於各種科目知識的簡單灌輸,而忽略學生智慧的啟發,結果導致死板知識的泛濫以及大量書呆子的出現。現代學校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不僅要向學生傳遞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智慧的人,啟迪人的智慧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智慧教育所需要的第一資源便是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培養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教育智慧:基本意蘊

學術界對於教育智慧的界定說法不一。有些學者把教育智慧看作是教師所達到的一種教育藝術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教師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教育激情、個人智慧、獨特的創造力和審美經驗進行教育研究和實踐探索;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表現為教師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經驗總結能力、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教育實踐能力;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是教師在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知識型別——實踐知識;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就是教師所擁有的各種智慧的集合體,主要體現為在教育知識的整體認知和把握過程中所形成的知性智慧,在探索規律的理論思考中所形成的理性智慧,在個人實踐和教育反思中所形成的實踐智慧以及基於教育責任感、對學生的關愛、人際交往所形成的情感智慧;還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是教師對個人教育生活進行反思後而獲得的一種理解和感悟。

二、教師自由:教育智慧產生的必要條件

正如自由主義哲學家哈耶克所說,人們的各種經驗都是自由獲得的,只有這樣才會有新的知識出現以及人類認識的進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由的主體,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也一定佔有和享受著自由的心靈和環境。然而在歷史上,關於“什麼是自由”,學者也有著各自的理解和評價,不同語境中的自由賦予了教育智慧不同的內涵和意義。追求智慧的教師需要採取一種理性的態度,建構起自由與教育智慧的邏輯關係,並從中去體驗教育職業的幸福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一)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由與教師教育智慧

17世紀哲學家斯賓諾莎提出,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人通過理效能力認識自然的必然性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之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明確指出,人類的自由應當建立在對規律的理性認識基礎之上,一個人越是有理性,他的思想和行為也就越自由。因此,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應建立在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理性思考和把握基礎之上。

1 領悟教育教學的真諦。現代解釋學認為,理解是人世間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關係,理解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想,同時還告訴我們該怎樣存在。對教育教學的理解,一方面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另一方面也影響著教師對教育智慧的領悟。由於長期受西方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學校教育普遍強調模式化和標準化,按部就班是課堂教學的常規做法,教育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程式將知識直接傳遞給學生的過程,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被扼殺,教師的理論視野和教學智慧被束縛。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使課堂教學有了一些改觀,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的確立也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養得到了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仍然限制著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僵化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而阻礙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理解產生智慧,對教育教學真諦的理解是教師教育智慧產生的基礎,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教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的精神交流和對話,教育過程不僅要進行文化的儲存與傳遞,同時還要培養具有創造文化意識和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明確教學是有雙重性特徵的,它既有標準化、規範化、程式化的一面,又有多樣性、靈活性、複雜性、生成性的一面,教師需要辯證統一地認識教育教學的意義、程式和規律特點,進而重構課堂教學的理論體系。 "

2 科學整合教師的角色。多元化的社會期望以及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活動要求現代教師的角色定位從單一化轉向多樣化,在學校教育中,除了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教師還需要扮演終身學習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管理者,學生健康心靈的培育者,學生模仿的榜樣以及學生的朋友。這些角色反映了社會對教師理想狀態和角色行為的嚮往,是對教師應該如何的期待。角色觀念明確的教師具備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能有效協調自我角色期望與對他人的角色期待,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能真切體驗到自尊、自強和自我價值實現所帶來的成就感;能與學生和睦相處,共享共創。而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育環境、價值取向、思維模式以及認知水平使不同教師對教師角色有著不同的理解,進而表現出多樣化的角色行為,不少教師還因為角色模糊、角色衝突等問題而出現職業倦怠現象,教育智慧因此也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此看來,充分理解教師的理想角色,科學定位自身角色是成為智慧型教師的.先決條件。教師應樹立理性的角色意識,用理想的教師角色約束自己,深刻認識不同角色的內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角色技能,將多重角色有機整合,從而在成功扮演相應角色的經歷中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和智慧。

(二)實踐論意義上的自由與教師的教育智慧

馬克思強調,人是自由的動物,人在自由自覺的勞動實踐活動中認識和改造世界,並在此過程中發展個人的能力和創造力,進而實現自己的自由。人類所追求的真正自由正是“實踐的自由”。站在實踐論的角度,教師的自由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由的、主動的、創造性活動。這種自由實踐使教師成為自己職業的主人,並且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感受快樂、傳遞快樂,教師個人的生命意義得以釋放和發展,教師的教育智慧也在自由的教育實踐中不斷生成、提升和完善。

1 關注教師的教學實踐反思。在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習慣於做“搬運工”的工作,常常打著借鑑的名義,把標準化、固定化的教學方案或者別人已有的教學設計原封不動地嫁接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過程中喜歡人為地控制或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追求標準答案和共同目標的達成。這種機械化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僅抑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也曲解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本質和教師的教學自由。

現象教育學的開創者之一範梅南教授曾指出:“智慧和機智是我們通過教學的實踐——不僅僅是教學本身,所獲得的。”實踐反思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和基礎。智慧型的教師往往擁有自覺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他不僅懂得佔有是什麼的知識,更注重通過思考為什麼、怎麼辦等深層次、理性的問題以挖掘隱藏在教育事實背後的原理或本質。作為一種理性智慧,教師的反思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應當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反思的內容應涉及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案、教育觀念、教學過程、教育能力、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審視和分析,對其中的成就和問題進行反覆琢磨,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另外,教師的實踐反思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總結或回顧,而是教師與教育情境之間展開的一種對話,它要求教師以研究的眼光和心態面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自我追問或與他人對話,不斷完善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將個人教育經驗理性化,進而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2 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教育者、學習者以及教育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決定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必定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非預期性因素和突發狀況,因此面對動態的、複雜的、多變的教育情境,教師需要具有洞悉他人內心世界的聰慧心靈,具備較好的分寸、尺度感和道德直覺,即教師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學機智。可以說,教育教學機智集中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教學機智的教師通常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問題意識,能及時捕捉到教學情境中的資訊變化和問題性事件,快速敏捷地做出教育判斷,並能果斷地採取恰到好處的教育措施從容有效地將教學引向高潮。

當然,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對教師在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探索中所獲得的教育經驗進行概括、昇華的結果,它要求教師能夠透徹領悟教育工作的本質,深入研究教育物件,整體提高專業素養,不斷積累並反思教學經驗,以滿腔的教育熱情和豐富的人生智慧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暢談,用自己淳樸的教育情懷、完整的教育實踐、博雅的專業知識和自由的個性品質創造出獨具魅力的教育智慧。

3 正確定位教師的科學研究。教師的工作是直接面向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的,身居一線的便利條件使其最易瞭解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與需求,能在教育實踐中檢驗對策的有效性以建構起適合教育情境的教學理論,可以說教師具有開展教育研究的先天優勢。多年的實踐證明,教育科學研究不僅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同時也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實用主義等思想的影響,當前教師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突出,應引起高度關注。

教師的研究是直接指向教育實踐、意在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研究,研究只是一種是手段,並非我們追求的目的。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研究工作,擺脫功利化色彩,腳踏實地地立足於自身的教育實踐,以教育問題為核心展開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研究,並以研究來帶動個人教育智慧的提升。學校也要創造一種寬鬆的研究氛圍,引導教師明確教育科學研究的內涵與價值,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外在強迫或功利性任務對教師的負面影響,本著以研究促發展的理念科學認定和評價教師的教育研究,讓教師在自由、和諧、公正的環境下不斷提升教育智慧,從而創造性地、高質量地推進教學工作。

自由是智慧之門,教師的教育智慧離不開自由的滋養。只有在自由的教育氛圍中,充分地佔有和享受屬於自己的各種自由,教師才能在“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教育人生境界中實現自我超越,不斷孕育出屬於自己的璀璨奪目的教育智慧。

智慧教育8

有幸讀到了徐老師寫的《釋放你的教育智慧》一書,在幾天草草的翻閱中,我感受到了一個教育理想主義都對愛的沉澱。他對學生的愛,對教師的愛,對教育與民族的愛,在教育事業執著追求中的全部心路歷程記載在了這麼一本沉甸甸的書中。

閱讀著那流暢而又充滿智慧的文字,當中處處透出作者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處處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質樸而深邃的育人理念。邊看邊思索著自己的為師之道,我該怎麼去行動,怎樣使自己也成為受學生喜歡的一位老師?越琢磨越讓我豁然開朗——對,微笑,他可以讓我擁有最大的智慧。

在徐老師書中,第二輯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題目“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細細閱讀,慢慢回味,我越覺得我離這一點越來越遙遠,也越來越陌生了。

微笑,一個多麼美好的字眼,他是人內在的人格魅力,乃是人的大智慧。一個人能夠面帶微笑對待人生,有許多好處:可以讓人更有自信心,可以消除煩惱,心理得到放鬆,可以得到更多挑戰的機會等等。引用名人卡耐基的一句話:“不需資本,卻能收到很大的利益,施與者沒有任何損失,收受者卻有豐富的收穫,驚鴻一瞥,卻能永久留在記憶深處。”由此可見一斑

微笑,對教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那真誠而自然的微笑,那友善而禮貌的微笑,那喜悅而文雅的微笑,可以讓課堂更有磁性,可以縮短師生間心靈溝通的距離。有教育家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陶行知先生也用反例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看徐老師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微笑也需要藝術,更需要運用智慧。

一、微笑的橋樑起於換位思考

在生活中,人們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最終的結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為改善和拉近人們之間的關係搭建起了橋樑。

書中於老師對於遲到的學生從來不批評,甚至懷有敬意,為什麼?緣於他小時候的親身遲到的經歷。當於老師上國小四年級時,有一天遲到了,在校門口徘徊了半天也不敢進,最終選擇了逃學。所以他佩服遲到的學生喊“報告”的勇氣,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理解與寬容,更是教師工作細節當中的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得用在課前,得用在課中,也得用在課後。作為老師,工作、生活當中,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而開始上班了,只要踏進教室門,掛在臉上的就只能是微笑。這時我得用含笑的目光掃視一遍學生,使他們緊張的心情鬆弛下來,然後微笑著向學生問好。為什麼不能把生氣或不滿帶給學生?因為“換位思考”告誡我們,學生是快樂的年齡段,他們不是來聽你發牢騷或接受你的不滿的。我所要做的是把微笑帶給他們:“我喜歡你們,很高興看到你們,希望今天大家都有新收穫。”在課堂中,有時自己精心準備的教案,上起課時卻教得特別費勁,學生學得也很被動。這時,我們又要“換位”思考,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理解能力等因素。如一個問題提出,學生不配合教師,可能是太深了,學生踮著腳也夠不著;也可能是太淺了,學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問得漫無邊際,學生無從回答。

換位思考使得老師掌握了主動,架構起了師生溝通的橋樑,也從內心帶動起了老師的微笑。微笑表現在我們的眼神中,表現在我們的語言中,還表現在我們的動作中。下課時,我會留在教室和同學們談談心,說說笑話,課餘和同學們一起做做遊戲……慢慢地,春風化雨,學生就會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敞開心扉,讓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

微笑需要老師學會換位思考。對老師來言,如果能常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作為前提,去感受學生的個性行為,去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就能正確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遇事才懂得更多的包容與理解,才能常帶微笑,常受感動。對學生而言,會微笑的面對他們的老師,意味著這老師有更寬廣的胸懷,有更豐富的涵養,能愛他們如子女,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喜歡的老師嗎?

二、微笑的潤滑劑來自激勵賞識

微笑可以為師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心境,更發揮出教師的教學水平。雨果說:“臉上的神氣總是心靈的反映。”而微笑本身更需要潤滑劑,那就是激勵學生,賞識學生。

大家都知道,只要心中有愛,那麼表達愛意的理由總是會有的。於老師在他的書中鼓勵我們,激勵賞識的'話只要能對一個人起作用,那就要毫不吝嗇地用出來,不要放棄給予人激勵的機會,因為善於激勵與賞識,會讓老師的笑容更燦爛,他絕對是師生間微笑的潤滑劑。看著書本,於老師激勵學生、表揚學生的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彷彿出現呈在我的眼前。他表揚一個錯別字大王鄭文明,說他連續三篇作文中沒有出現一個錯別字了,如果再一篇作文保持無錯別字記錄,將送他一本書,並在扉頁上寫下“贈消滅錯別字大王——鄭文明。”

他表揚另一個同學作文通順多了,說他跟重視朗讀有很大關係,激勵他有很大潛力,繼續努力下去,作文將會讓大家刮目相看,並試著一個月後展示給大家看看……於老師是多麼懂得表揚呀,微笑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掌聲等等,他喚醒的不是作業中的一個問題,不是學生行為中的一個錯誤,而是喚醒了一位位個性鮮明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孩子。

這又使我想到了那富含哲理的話,教學藝術不管好壞,他的本質不變,不在於傳授多少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不管學生有多少缺點,一律施以愛心,一律找出他的優點來表揚。這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不是將“問題”置之不理,更不是縱容生命的“雜枝”瘋長,而是教育思想中富有理性之愛的體現。

任何事情都是習以為常的,那老師的微笑也需要得到日復一日的鍛鍊,需要習以為常,需要用激勵賞識來潤滑他。對老師而言,當我們一次次激勵學生賞識學生時,素不知我們也正在一次次展現出微笑,一次次昇華腦海中的自己。對學生而言,會經常激勵他們,表揚他們的老師,意味著這老師有更巧妙的辦法,有更精彩的課堂,能待他們如寶貝,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喜歡的老師嗎?

三、微笑的智慧需要展現童心

微笑怎樣展現出來,更易受學生的喜愛呢?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於永正老師總結了他五十多年的教學經歷,他說他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歲月的刻刀可以在我們臉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皺紋,卻不會刻在我們的心上,這就是童心的絕佳體現。在於老師的一次習作課上,他和學生表演小品《傻小猴》,老師反串起了“小猴”,而學生演了“猴媽媽”,課堂中的於老師抓耳撓腮、活靈活現,贏得了一片爆笑聲,令孩子們回味無窮。也因為一次次的“童心展現”,學生會圍著他轉,成為他們的“大朋友”、“老頑童”。

身邊的一個個例子,也向我們展現出這個道理:只有當老師有了童心,才能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們溝通;才能更寬容地對待學生的淘氣、任性、頑皮;才能重視學生們每一時刻的喜怒哀樂。

怎樣擁有一顆童心,怎麼展現出自己的童心呢?我想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是最好的法寶。會放低自己和身段,與孩子們“平起平坐”,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參與表演,一起玩捉迷藏,一起“丟手巾”,一起打水仗,一起捉螞蚱……

對教師而言,在微笑當中展現出了童心,可以更好的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心理層次,貼近學生的時代年齡,站在他們的童心當中去理解學生,遇事能更體諒學生,在那燦爛的微笑背後更經得住孩子的“考驗”。對於學生而言,這樣的老師更親近、更富孩子氣,能與這樣的老師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意味著這老師更有“領袖味”,更有童年與同伴味,能待他們如同齡朋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他們更喜歡的老師嗎?

“微笑”,一個輕鬆而又沉重的話題,可以說沒有一位老師不推崇他的,可在現實的工作當中,我們又展現了多少微笑?又展現了多少智慧的微笑呢?

那麼,讓我們靜下心來,學做甘草吧,學學書本知識,學學同行經驗,學學孩子生活,將內心的溫柔與寬容,將腦海的智慧與本領用微笑展示出來。記得,唯有微笑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

最後用充滿正能量的話勉勵自己與大家:既然命運為我們選擇了教師,就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讓微笑寫在我們老師的臉上吧,因為微笑,可以讓卓越的教師更加卓越!

智慧教育9

《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中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沒有滿天飛的教育口號,有的只是王曉春老師對一個個教育案例的點評,有的甚至沒有給出完美的結局,但它依然那吸引著我。因為它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學生上課不聽講,課間的安全也是一再強調,但似乎不見效果,有的孩子甚至是屢教屢犯。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想盡各種辦法,用愛去感化孩子,但這些卻都收效甚微。讀了王老師這本書,我這才恍然大悟,面對這樣的事情我所充當的只是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研究者。王老師的第一篇教育案例的題目就叫做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是的,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工作中,似乎我有的只是愛心,對於智慧就有所欠缺。“用愛去感化孩子”、“愛的力量是很大的.”對於這樣的話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實際運用到工作中,對於“愛的力量”我卻感到是那麼的渺小。就像王老師說的“光有愛心和耐心可能是一個好人,但未必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愛心和耐心是感性的,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我們還需要理性,需要智慧。智慧,即使不比愛心更重要,起碼也和愛心同等重要”。

智慧來源於研究,我們要做一個研究型教師,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先想想為什麼,再去想怎麼辦?沒找到原因就去教育孩子,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情況下,我們所運用的方法就是王老師所說的“看到現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這種思考問題的主線是“管理”,讓學生知道錯誤,在老師面前認個錯,很多情況下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處理就算完成了,但在王老師那裡連個開頭都算不上。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我想的只是怎麼辦,怎麼才能讓孩子不再犯?王老師認為,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進學生成長”,這才是研究型教師的思路。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問題的根除,有利於教師自身的成長。

智慧教育10

讀這本書時我給我自己的卷首語是“只有先學會做家長,才能更好的做老師”,這裡面有一點換位思考的意思。讀了一段以後真是感慨萬千,一個教育家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為個案,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他和女兒一起成長的本身,而是提供給我們教師的一本必要的參照和範本。

他在書中提到往往有這樣的家長,第一天領著孩子入學,便對老師說“我這孩子交給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錯要打要罵隨你,我決不袒護!”家長在說這些話時,表情絕對是真誠的。還有的家長,常常到學校向老師告孩子的狀,“控訴”孩子在家的種種“罪行”,末了往往加上一句:您幫幫我吧,我的孩子就聽老師的話!”

我想我們當老師的在平時的工作中這樣的情況也見的很多,也許你會被他們的真誠信任而感動,但李老師卻說他感到不安,為什麼呢?因為他認為如果家長僅僅用“託付”與“告狀”與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嗎?他不懷疑這些家長對老師對學校教育的厚望,但這種“厚望”背後隱藏著一種令人憂慮的東西。這就是——同樣作為教育者的家長的失職。

因為,家長也是教育者!

所以每次在家長會上李老師總要給他們朗讀教育家馬卡連柯給家長的一句話:“你們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教育著兒童。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都會影響你的孩子。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就現在的教育者身上存在的浮躁,我不以為然,有的老師就愛標榜自己的卓越成就,實際上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對於學生來講,他的真正成才,教師或者說學校教育的功勞最多佔三分之一,還有兩個三分之一是家長的教育培養和孩子自身的天資以及勤奮。在我看來,一個孩子以後成就了一番事業,這首先要歸功於他的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伴隨其終身的老師。

用李老師的一句話:“教育子女的過程也是家長自身成長的過程,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再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年輕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交給了自己的父母,高興了回來看看逗逗玩,在發現孩子在性格中出現問題了,就只會抱怨自己的父母太嬌慣,從沒想過自己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應該承擔的是什麼,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真可憐,他沒有一對可以和他一起成長,分享成長中快樂和痛苦的父母,雖然物質很富足,但精神卻空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老師都會覺得現在孩子難教的一個主要原因。從學校的角度看,家長的教育者的身份也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呼籲所有的家長一定要做個懂教育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與他們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也是一門藝術。

智慧教育11

暑假期間有幸拜讀了宋君老師的《享受智慧的教育》。這本書分為教育篇、教學篇、管理篇、教研篇、其他共五個篇章。

初讀這本書,就被書中的教育故事吸引,漸漸的被宋老師的教育情懷所感動!書中對教育的感悟,對課堂問題的把控,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有這樣一個教育故事:開學第一課,老師問同學們,如果你面前有一座大山,你怎樣才能翻過這座大山?同學們有的說一步一步爬上去,有的說繞過去,有的說把山挖開!

宋老師說“同學們,學習數學就像爬山一樣,雖然辛苦,但是我們再往上爬的時候,就會發現數學的美麗!同時,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有很多的解決方法,學習數學同樣需要思考,也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動腦筋、勤奮的.人。”

我們的教育過程也是一種爬山的過程,期間也有蜿蜒曲折,也能欣賞不經意的小橋流水,每個人“爬山”的經歷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努力的前進著,並且心存善念,心存感激,心存欣喜。相信一定能到“會當凌絕頂”的那一刻!

在教學篇中,有很多有關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包括很多課堂問題的解決策略都值得學習,建議結合《中國小課程標準》一起閱讀。

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幾十年教育的積累,細細讀來,如品嚐一杯初春雨後的清茶,甘甜又沁人心脾!

智慧教育12

當孩子淘氣時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這就是所謂的個體差異。班裡總會有這麼幾位孩子,調皮任性,每天搗蛋的就是這幾位,每天讓老師“頭疼”的也是這幾位。這個時候,你是怎麼應對的?是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再不理睬他、“放棄”、甚至不理智的“體罰”孩子了事、跟家長“告狀”等,搞得大家都很焦慮、甚至矛盾激化呢?還是選擇用慈母般的愛,換個角度來看,發現這些孩子的閃光之處,和家長心平氣和地探討問題,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共同來解決問題呢?

每個孩子總有那麼一些優點,而這需要你的'慧眼去挖掘。或許他的“淘氣”行為在你眼裡也會成為他的可愛之處,而你們的關係也在逐漸地變得融洽,建立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的關係。何樂而不為?!

當家長挑剔時

家園溝通中,總有那麼幾位不理解我們的家長,不滿意我們的工作,言語過激,想當然地做出一些判斷……如果遇到這些棘手的問題,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請記得這麼一句話:“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留下空間,以便迴旋。”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不妨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家長……”這樣,你會以寬容的態度去看待一些問題,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有些問題就不成其為問題了。換種心態,把這些“挑剔”變成我們改進工作的動力,你會心懷感激。

家長溝通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團隊互助。這裡的團隊互助是指搭班的三位老師,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帶過班的老師有這樣的經驗,一旦老師們團結一致,不推卸責任,即使再難溝通的家長也會慢慢理解。團隊互助還指幼兒園裡的所有老師,這裡應該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例子。

當工作煩瑣時

幼兒園的工作千頭萬緒,我們總是忙忙碌碌,活動一個接著一個。我們經常會看到弱小的身影、疲憊的身體,也會聽到一些事情太多,忙不完等牢騷。這些都非常正常,因為我們選擇了幼教,也就選擇了瑣碎、忙碌。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的時候,他是選擇了信任,三年後我們將還給他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認真,我們負責,我們付出,我們堅持。

既然事情多、雜是避免不了的,那麼我們何不換種心態,同樣是做事,我們選擇快樂地去做,享受這種付出。請記住:“快樂,撿起來就是了,隨時隨地。”“能付出很幸福,能享受付出更幸福!”這需要智慧。

當工作繁瑣的時候,除了調整我們的心態,我們還得學習管理時間,做個高效率的人。一天的時間就如同行李箱,如果你懂得裝箱的技巧,一個箱子就可以裝兩個箱子的東西。

時間就像是漏斗裡的沙子,是一點點地流淌的。看似很小的細流,但一不小心,就會悄悄地溜掉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時間是一分鐘一分鐘浪費的,而不是整個鐘頭整個鐘頭浪費的。當你坐在桌前無端發呆時,當你無所事事地觀看肥皂劇時,當你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吵時,時間已經一點一滴地被你浪費掉了。道理很簡單,水桶的底部如果有一個小洞,桶裡的水很快就會漏光,這樣的結果跟有意把水一次性倒掉沒有區別。時間是從“小”處溜走(浪費掉)的,這個結果與你浪費掉整個人生差別甚微。

老師們,明白這些,相信你會做出智慧的選擇。

智慧教育13

初次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1982年2月(李鎮西老師開始參加工作的時間)”,從這一年算起,8年後我才來到這個世界上,帶著厚重的時間感所凝聚起來的勇氣,我小心翼翼看著後面的一頁、又一頁。

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從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第一編是我的教育觀,後兩編分別是班主任的自我修養和好老師是這樣煉成。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這一篇。

在頂著巨大的`升學壓力的今天,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比較看中學生的成績,平時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更是備受關注,相比之下,大部分成績平平的學生的受關注度也就不言而喻。而在李老師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這一篇中就有提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論是未來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工程師、技師、醫生,還是未來的鉗工、車工、農機手、拖拉機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員,都應該是富有智慧並因勞動而幸福的人。他所關注的絕不只是少數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來註定只能成為普通勞動者的絕大多數孩子。是的,細細想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固然會因為那些未來成功了的孩子而驕傲自豪,但一個學校甚至一座城市在多少年後又會有多少人成為我們所謂的“名人”。大部分孩子都會成為善良勤勞富有的普通勞動者,而我們在他們需要關心需要關注的求學階段,似乎少給了他們一些什麼。

我帶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單純,天真可愛。在平時的學習中,孩子對事物或是問題的理解程度不一,有的就像天才一般對什麼都頗感興趣又能積極探索,有的又像一個等待著被關注的小貓般安靜地呆在那兒。正是李老師的這種教育理念及時地提醒了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不管他是傑出者還是普通人,都會是我們的驕傲。

智慧教育14

這假期我有幸讀了徐建平校長著的《釋放你的教育智慧》一書,感觸頗深。在書中,要求廣大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要關注自己的職業生命質量,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一個規劃。他分別從“教師成長篇”“學生感受篇”“教育教學篇”“管理藝術篇”“影響輻射篇”這五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多年來對教育教學的一些感觸,是來自生動鮮活實踐的啟迪,是一種教育人的生活哲理,有好多例子是可以活學活用的。

比如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在一次批改試卷時,老師發現王明和張強兩位學生答卷非常相似,他們的成績差異非常大,這顯然是一起作弊事件。作為教師,想必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非常之多,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把他們的卷子單獨挑出來,把他們叫過來狠狠批評一頓,甚至再通知家長。可是,這位教師卻換了一種思維方式,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張強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寬容的心態包容了他的行為,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喚醒了他的.羞恥感,引發了他的求知慾,激發了他的內驅力。

還有一個案例對我的感觸也很深。徐校長一次出差時,住賓館,得到的“非同尋常的待遇”,管他房間的那位服務員不但為了燒好了開水,準備好了滑鼠墊,還洗好了水果。作為服務員只要把衛生搞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就完成了任務。可是,她還提供了超值的服務,讓旅客享受了“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位服務員,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文化,寫的字甚至還有錯別字。但是,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是在用心做事的,從她的身上,也彰顯了企業的文化服務。這位服務員的工作態度和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教師都應該像她那樣,除了作為學科教師教好的課程外,還用心發現學生身上需要我們去關心、去幫助的事情,要仔細地捕捉學生內心深處需要去呵護、去引導的事。

教育需要智慧,所以每一位教師都要追求做有智慧的教師。教育的智慧,就是要對人性有深刻的瞭解,要顧及他人的心理感受。智慧需要釋放,深藏著的智慧,就像地底下的寶藏,體現不出價值。釋放了智慧,才有能量,才有價值。一位優秀的教師,一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一定是一位讓學生感受到的有智慧的老師。

智慧教育15

最近在學習教育的智慧學這本書,這本書是由王財貴先生撰寫,王財貴先生,字季謙,臺灣省南縣人。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臺中教育大學語教副教授、博導,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臺灣漢學會創會會長。兒童讀經教育首倡人,1994年開始,致力於推廣教育事業。

王財貴博士的《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編著於1994年,至今在海內外的發行量已達數百萬冊。多年來,常有人建議王博士編寫一本更為系統詳盡的說明手冊,以便深人瞭解此種理念,但王博士認為,讀經教育既然是符合人性的,而又如此簡單易行,則任何人都可輕鬆自然地理解和接受,毋需贅述,故一直未曾動筆。

這本書中王博士提出“及早讀經、老實讀經、大量讀經、快樂讀經”四項原則,是一個總的方向,經典乃永恆的'智慧,一天讀8小時亦不嫌多,能讀到一句亦不嫌少,讀經的意義,讀經的具體方法,讀經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書中都有簡答,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一遍,有一遍的體會,讀一百遍,有一百遍的感悟。

讀書,就是讀“最有價值的書”,首先選定一本書,只要覺得有價值,不管深不深,難不難,懂不懂,就要堅持讀,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每位家長和老師必讀,擁有智慧,教育便是如此簡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