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1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闡述李希貴教育思想的的一部教育著作,在又一次認真地閱讀了文字以後,我第一個感受就是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這部著作的“楔子”部分,李希貴先生先是細膩地描述了沒有上過學的爺爺怎樣教他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過程以及給他的感動,接著飽含感情地回憶了寬厚、沉穩、淡泊、豁達的父親和個性強、效率高的母親的生活故事以及給他的影響,然後就滿懷感激之情地講述了毛光瑞老師和王守忠校長給他的關愛和鼓勵,接下來又濃墨重彩地記述了自己上學期間的閱讀經歷及成長體驗,然後又十分坦誠地反思了在建築社當會計時看不起農民工的輕狂和愧疚,最後還富有情趣地敘述了和真心喜歡讀書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讀書快樂的情境和友誼。

在文字中,李希貴先生給這部分內容擬定的標題是“不是教育的教育”。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標題!從表面上看,李先生描述的以上那些活動和事件大都不屬於學校管理、德育教育、課堂教學和考試測評等學校教育的內容。可是,他在敘述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動和事件過程中,卻又巧妙地告訴了我們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動和事件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教益。在“楔子”部分的導語中,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我的長輩和親友中沒有人做教師,沒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們,卻以勤勞、善良、寬厚的品格無聲地薰陶了我,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礎,讓我能夠自由自在地生長。”在寫到家庭和父母親的時候,他又深情地告訴我們:“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於是,我明白了:所謂“不是教育的教育”,其實就是生活教育;所謂生活教育其實就是李希貴先生在“楔子”部分描述的家庭生活教育、學校生活教育和社會生活教育。

同時,我也認為:李希貴先生之所以用“不是教育的教育”作為“楔子”部分的標題,或許就是為了啟示我們,“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那麼為什麼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呢?在文字中,李希貴先生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然而,他描述的那些關於生活教育的活動和事件,卻給我們昭示了答案。

我認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一個原因是生活教育是實實在在的真正的體驗教育。正是在和睦、溫馨的家庭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體驗到了爺爺和父母親給他的關愛和影響,使他從小就享受到了尊重和皈依文化的快樂和幸福感;正是在緊張、充實的學校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體驗到了毛老師和王校長給他的關愛和鼓勵,使他切實感受到了被欣賞的興奮和自豪;正是在鮮活、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體驗到了人性的弱點和勞動的艱辛,使他真正認識到了社會實踐的價值和勞動者的崇高。正是因為擁有了以上這些實實在在的真正的體驗教育,李先生才開闊了視野,培養了興趣,樹立了信心,滋生了力量,在主動追求、提升和完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教育家。

我認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二個原因是生活教育是潛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正是和睦、溫馨的生活氣息和爺爺、父母親的善良、寬厚的性格潛移默化地養育了李希貴,才使他具有了沉穩、淡泊的性格和雷厲風行的作風;在學校生活中,正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好老師的賞識和激勵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李希貴,才使他擁有了溫文爾雅的氣質和銳意進取的氣魄;在社會生活中,正是工場勞動的艱辛經歷和知心朋友的合作精神潛移默化地歷練了李希貴,才使他富有了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正是因為擁有了以上這些潛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李先生才在積極進取、幹事創業的過程中逐步成長為一個卓越的教師和校長。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2

泰戈爾在他的詩中說過:“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聲。”是的,自由對一個學生來說,對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管理來說,更是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當我看到希貴校長的這樣《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時,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能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呢?曾記得在一本教育雜誌上看到,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只因為喜歡爬樹,在校園裡也爬樹,而被學校勒令退學。放眼環視我們的教育現狀,在我們的校園裡,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級裡進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大範圍地存在,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壓抑。於是,孩子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麼。當然,也還有另一些孩子,在這種高壓之下變得叛逆、情緒極度焦躁,身心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最終走向極端的行為。

細思極恐,孩子的這些表現難道與我們的教育不無關係嗎?我們難道沒有責任和良知去改變這種狀態嗎?希貴校長在他的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說得多麼好呀!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他們愛、信任與尊重,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進入到高年級,學生的做事能力越來越強。如果放手把教學工作中的一些事務安排給孩子們,既是對他們的一個鍛鍊,又能減輕老師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負擔,一舉兩得。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

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學起步于思,思發源於疑。質疑應是學生學習的起步線,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前提是把提問題的權利,真誠地交給學生。從教多年來,我的課堂上,總是身為師者的我在問學生。而在長期的學習、觀摩中,我也早就意識到:現在的課堂,應讓學生問老師。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學生自己能生髮出問題,足見學生對當前的學習任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能提出頗有思維深度的好問題,說明學生在深入有效地思考,真正的學習也正在課堂發生。

那麼,為什麼我的課堂還總是我在問學生呢?反思自身,還是課堂上教師的“王者”意識在作怪。問者為“王”,自己就是通過提問,像握著PPT 、翻頁筆一樣,牢牢把控制著課堂,也緊握著學生思維的韁繩。想到這裡,自覺課堂上的'自己“面目可憎”。

教者不願在激勵、引導學生質疑上費心費力的惰性,也是一個因素。我們要把欣賞與讚美毫不吝嗇的留給學生。老師欣賞的目光和讚美的話語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質疑的勇氣。教者欣賞的目光,讚美的話語,也許能一直伴隨學生,直至永遠。學生還給教者的是有效地學習,深度地思考,是師生情感昇華,是學習熱情提高,是人性品格提升。

二、“領導幹部日日思”

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不是付出自己的體力,而是拿出自己的智慧,而智慧來自於不斷的學習和認真的思考。愛迪生曾說:“不下決心艱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實踐證明,只有善於思考,才可能審時度勢,把握全域性,有所創新。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為避免忙忙碌碌,力求事半功倍,請忙碌中的我們多多思考吧!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在為自己的教育功績唱讚歌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誠。有句臺詞:“百般心計,鬥不過一顆真誠的心。”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信仰只能用信仰來鑄就。真誠地欣賞學生的優點,真誠地包容學生的缺點,真誠地對待學生的處境,真誠地幫助學生渡過難關,真誠地給學生以精神關懷,讓我們真誠的愛超越名與利的羈絆,你才會發現:教育,風景這邊獨好!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

最近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很舒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樸實的語言詮釋了教育。書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淺顯易懂的道理,能啟迪人們更多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這本書裡,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裡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物件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什麼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欣賞孩子等於孩子的成功。作為人師,當教鞭揚起時,“再忍忍”;當耐心快丟棄時,“再等等”;當粗俗的語言要出口時,“再留留”;當學生走神時,“先停停”;當學生出錯時,“再想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悄悄告訴學生他的優點,悄悄告訴學生你對他的喜歡,悄悄提醒他的錯,悄悄傳遞你的愛,你會發現,學生正在悄悄改變,數學課堂會成為快樂的學習園地。

學生在意的是我們對他們那一剎那的肯定性的評價,良性的謊言也會激勵學生向前奮鬥一段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良言美語,少些狂風驟雨。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學生都很美麗,只是我們沒有發覺罷了。做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們的眼睛裡。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建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和孩子們平等的交流,讓孩子們在校園裡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

開學已經三週,常規性的東西早已貫徹給學生了,平時也有檢查評比,可就是達不到預期效果。檢查衛生時,總會發現位子底下有很多紙片。怎麼辦?“重症需用猛藥”?

在週一的班會課上,我列舉了一長串學生的名單,有意識的問扔紙次數最多的朱騰,“老師天天強調,你為什麼還經常扔紙?”他臉紅紅的,半天才告訴我他不是有意的。又問了幾個同學,大家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同學說,某某不撿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個學生專門負責撿拾),還有一些學生說,不知道紙是誰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識到這可能是同學們的責任意識不強,好習慣還沒有真正的養成。於是我從學校資訊平臺上檢查記錄的分數全校最低談起,講到了集體榮譽,講到了好習慣的重要性。然後我的話鋒一轉,說:“有的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放在眼裡,就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懲罰。大家認為要不要懲罰?”其實我這一問也就是走過場,果然,學生順著我的意思說要懲罰。怎麼懲罰,大家意見出現了分歧,一部分同學認為應該重重的懲罰,這樣才能長記性,比如,凡是扔紙抓住以後,先寫500字檢討,在罰掃一星期的樓梯。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於沒有懲罰。少數孩子沒有表態。

這裡大概就有三類學生,一類習慣很好,從不亂扔紙,一類不太好,偶爾扔紙,沒表態的學生大部分習慣不好。我雖然不贊成重罰,但想到懲罰不重學生可能就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四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寫作文,一篇大概二三百字,怎麼可能寫到500字呢?)於是我跟學生說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亂扔紙,你就不會得到懲罰,所以我們採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會課,是學生掃地時間,緊接著上第四節小自習。我立刻就進行了檢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兩個學生,一個是比較踏實能幹的王夢瑩,另一個是平時表現也很好的徐友虎。學生說,按我們的懲罰措施對他們倆進行懲罰。徐友虎的眼淚當時就下來了。其實那只是一丁點紙,不注意的話是不會發現的。我在心裡也替他們著急。於是我不動聲色的向全班學生求情,說以他們倆當個例子,像他們這種情況就應該懲罰,至於他們倆這一次就不懲罰了。

第二天,教室衛生髮生了可喜的變化,下課後甚至有學生拿笤帚去掃自己的責任區。

可是另一個問題來了,負責監督的衛生委員,每一天都會記錄很多“亂扔紙”的'學生。看來老師的話在孩子心中佔有多麼重的有分量啊!其實,我的本意並不在懲罰誰,只想制止亂扔紙的現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再說這麼重的懲罰學生根本就完成不了。衛生委員怎麼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著急,給衛生委員專門開了“小會”,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並且告訴他們可以給學生提醒,如果提醒沒用再記不遲。

等到下個星期一又一次班會課時,兩個衛生委員已經記了20多個名單了。怎麼辦?真的要懲罰這些學生嗎?上個星期教室及衛生區衛生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學生差不多每個課間都要撿拾,作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裡,我怎麼能忍心去懲罰他們呢?!可我們已經形成了規定,不按規定辦,學生會不會認為我說話不算數,以後再說什麼事學生會不會就不信服我了呢?看來我只能用緩兵之計,我告訴同學們說,第一、二組學生的名單放在辦公室了,第三、四組等找到名單以後再一起懲罰。

當我走出教室的門,一個念頭跳了出來,懲罰不是目的,我可以撒個慌,告訴同學們第一、二兩組學生的名單丟了,這樣就都不用懲罰了。同學們還不會說我說話不算話。

第二天當我這樣告訴全班同學的時候,大家都興奮的跳了起來。我說:“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這個星期還要檢查的。”同學們紛紛點著頭,一副準備好了的模樣,我心中竊喜,這才是我要達到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