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1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認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從幼年期就應當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開始的習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1978年,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麼?”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說明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應該從小開始。

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於說教,而在於長期、反覆的訓練,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訓練可以使機體與環境之間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這種穩固的條件反射只有經過反覆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人的這種生理機制決定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學習時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種不好的習慣。但是有一位媽媽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種區別強化的一個技術,對孩子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能夠學習好。你1個小時站起來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讓我看到你1個小時只站5回?孩子知道媽媽注意他了,就說:5 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業,果然只站起來了5回。媽媽說:喲,我兒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進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說: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業時就不站起來了。這位媽媽還會用別的很多技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例如,孩子特喜歡六點半看動畫片,就給他約定:今天你做作業時站起來在3次以內,你就可以看動畫片,超過3次,動畫片不能看。這就是說,達不到某個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懲罰,這個懲罰一定要剝奪他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能心疼孩子,這沒關係。但是他達到這個標準之後,你就得獎勵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通過這樣的調整,慢慢地就習慣了,這位媽媽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烏申斯基還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養成了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習慣培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2

記得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美德有兩類——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學產生和發展,道德的美德由習慣而體現,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實質和內涵。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誠如著名教育專家林格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這幾天,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書中詳細解釋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通過闡述養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途徑,並生動地以連續劇式的小故事串聯起來,介紹了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讀了這本書,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作為一名班主任,都讓我受益良多。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養成教育,其實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卻是“管一輩子的教育”。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非如此,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

書中介紹了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一是通過養成良好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以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學習成績;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兩大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教師能夠明顯感受到學習成績好、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一定是學習、生活習慣都好的學生。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孩子: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幾乎眾口一詞:“聰明!”但是他們聰明卻不優秀,甚至很糟糕!他們經常忘帶作業;他們不講衛生;他們對老師和家長的教導置若罔聞;他們懶惰、拖拉、毫無上進心……是什麼原因導致一顆優良的種子卻不能開出絢爛的花朵?答案很簡單:習慣不好,讀後感《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正是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並導致了孩子們之間的差異,讓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沒。因此需要老師和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誠信、遵守規則、責任、計劃周密、有條理、合作、愛心、追求效率、學用結合、善於思考、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樂觀自信、頑強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項好習慣。

培養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反覆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轉化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一是訓練必須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四是訓練必須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保障。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為學生健康、快樂的人生奠基,讓我們謹記: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3

暑假讀了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們老師來說很有啟發。

書中寫到“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展,然而良好習慣的形成卻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教育工作與產品製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我認為要尊重學生的權利和參與性,要重視過程的循序漸進性,還要堅持過程的長期性。

從教學方面來看,教師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緻。在備課中注意細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時間、問題、板書設計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節,否則,可能導致一堂課的失敗。上課過程要注意細節,學生的一舉一動、課堂反饋都要仔細觀察,適時調整課堂過程,以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佈置和批改作業要注意細節,不能一味地貪多。要精批細改,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精講多練。作業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要引起足夠重視,並制定對策,及時解決。

從育人方面來看,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央視曾播出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相信大家都看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許多問題不用說教。老師在學生面前言行不注意,隨意亂扔垃圾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教師如果“不拘小節”,不能成為學生的行為楷模,那麼,他的形象就難以在同學心目中立起來,學生帶著諸多的心裡困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則不易養成。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狀態的細節。學生的一言一行,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都是複雜內可能及時制止一場糾紛,會避免一次可能的傷害事故,會阻止一次因年幼無知而誤入歧途的人生悲劇。習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著名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4

本學期繼續教育的內容是讀《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為此我特意上書店購買了這本書。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我拜讀了孫教授的大作,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緻入微的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讓我感到身為教師,身為家長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書中語言簡單,道理卻很深刻,值得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閒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雲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雲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國小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麼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緻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麼做,否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直到養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雲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雲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範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絡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範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裡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嚮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5

讀完《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認為這本書的觀點我非常認同,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因為兒童可塑性比較大,模仿性強,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養成壞的習慣。而一旦形成壞習慣,就很難在改變,有些壞習慣還會繼續發展,對人一輩子起壞作用,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如果培養得法,不但有利於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十分重視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每天到校後,進了教室就開啟書本開始晨讀。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下課時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用的課本等學習用具。學會整理自己的抽屜,保持教室裡的衛生。回家要養成看書,做作業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等等,很多好的習慣是靠老師在課堂上慢慢培養的,

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很多,這些都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去讓孩子改變。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來完成的工作。我讀完這本書足瞭如下總結:

(1)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孩子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讓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長輩、節約、按時起床、上學、寫作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壞班機紀律、不玩火、不做危險性遊戲。

(2)家長做孩子的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絕對的影響。孩子的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他們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聽過這個道理。你讓孩子做什麼,家長必須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講文明,家長就不能滿嘴髒話。要求孩子學習要專心,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干擾孩子,不能打撲克、看電視等

教育孩子要認真,家長就不能馬馬虎虎,否則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錯後,正確使用懲罰。家長要明確懲罰不等於體罰,有些家長迷信體罰,認為“不打不成才”,從根本上說只有“興趣成才”“立志成才”沒有“打罵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如家長強制執行罰站、閉門思過。限制孩子自由。剝奪某種權力:不準看電視、玩遊戲機。強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如抄課文、掃廁所等、不滿足孩子的正當物質需求:該買的東西不買。

(4)現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沒有時間觀念,原因主要有:性格問題、缺乏應有的訓練、對學習興趣不濃等。克服磨蹭的辦法有: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讓磨蹭付出代價,有的孩子磨蹭遲到,就讓他磨蹭,到學校挨批評後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了。節約的時間歸自己,每天讓孩子寫完作業後時間歸自己,他為了多玩一會也會抓緊時間寫作業的。制定嚴格的制度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洗漱等家長要起模範作用家長凡是磨蹭,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家長要珍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