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5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

有幸拜讀了鄭英女士的兩本書《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有味》。鄭英,何許人也?她是一名正高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鄭英老師來祁門一中作了講座,聽說反響特好。我雖未曾有緣親臨現場聆聽,但從許多聽過其講座的同行的言談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後來有幸獲贈她寫的書,我如獲至寶,心情異常激動。我即刻就閱讀起來,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乾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兩本書很快就讀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

慢慢品味的。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這個漫長的假期哪兒也不能去,不得不靜心地呆在家。我重拾書卷,從書裡找到一些最有價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內容,閱讀、品味、反思,鄭英老師的文章在我心中蕩起漣漣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有味》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

我儘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可班級管理經驗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當過兩屆國中班主任。說來也好笑,這兩屆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屆記得是從20xx年到20xx年,那時七年級有兩個班,到了八年級兩個班併成一個班,學校把重擔壓在我身上,讓我來當班主任,我可是隻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可想而知,合併後的班級管理比以前難多了。

20xx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級班主任工作,這屆學生整體素質高一些,學習等各方面比原來那一屆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來相對輕鬆多了。可誰曾想又因工作調動換了一個學校,好在接手的班級就是八年級。初到這個學校,瞭解到這個班現狀:基礎差,紀律不太好,學習習慣不好,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全縣倒數第一。學校又給我安排一門從未帶過的地理課。三重壓力,真是壓力山大,我該如何是好?如何管理好這個班級,帶好這幫孩子,如何帶好這兩門課?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後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米”釀成“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並且為其後續的行為注入恆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後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從沒見過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這麼細緻、全面、實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走過場的多,流於形式的多。今後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2

近期學校組織了全校老師閱讀《教育,向美而生》,閱讀後也真實體會到教育理念、方法、策略給教育效果帶來的差異。特殊是鄭英老師提到的“老師的意義在於以詩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同時成就於教育的美。”對我啟發很大,做為老師要陽光歡樂的工作、健康充實的生活,同時引導同學陽光歡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心,潤吾細無聲”。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將讀書體會與班主任實際相結合,談一下平常是如何借鑑鄭英老師的思想、理念管理班級的。

要培育有思想的人,通過班會課,我常常給同學播放與當前社會契合度與熱點比較高的勵志視訊,比如“最強大腦、一站究竟、非你莫屬、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6月24日大學聯考成果釋出時我給同學講,今日肯定有很多歡樂很多淚,並且淚水要比歡樂多,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並再次讓同學回看了2022年詩詞大賽冠軍上海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的精彩視訊。武亦姝的志向是考入清華高校,當年奪得冠軍後武亦姝便謝絕一切採訪,用心致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22年大學聯考她以613分(總分660分)被清華高校以“古今貫穿、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為宗旨的清華試驗班新雅書院錄用。由此激勵同學要想勝利先要有遠大志向,然後還要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拼個青春無悔。

教育之法本於天性。高一分層教學後,各班同學重新組合到一起,許多同學對原班級滿是美妙的回憶與留戀,而對於新班級的一切都帶有挑剔的眼光。如何將他們儘快融合到一起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開班會時,我讓同學將教室裡講臺前拉出一片空地,擺上八個凳子,然後找一個宿舍同學,指導他們坐好,然後沿一個方向依次躺到另一個同學腿上。這時問他們,若將凳子抽掉,他們會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倒地。通過幾組同學的嘗試,最終支撐不倒時間比較長的接近三分鐘。並找參加的同學談體會、談感受。通過活動既能使同學儘快融合,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並進一步的體會到有些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也可以有童話般的'浪漫。有段時間我發覺部分同學對於上高校的重要性熟悉不到位,認為上不上高校對人生的成長影響不大。在某次開班會時,我請全部同學閉上眼睛,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想象出一個必需是以前沒有聽過、看過、見過的全新的事物。結果同學們越用勁想大腦裡越是一片空白。這次想象體驗,讓同學意識到個人的創新、思維與個人的學識、經受、環境息息相關,沒有憑空而來的好創新與好辦法。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做更好的自已、成就完善人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成為同學生活、學習的一個指導,激發同學的潛能,不斷進步,成就自已最好的幻想。以這個思想為指導,班內按時進行每週一期“感動班級人物”的評比,在班會上要進行致頒獎詞、領獎、發表獲獎感言,並將其照片、事蹟、頒獎詞撰寫人、獲獎感言張貼在教室外宣揚欄內公開表彰。通過有儀式感的表彰過程,讓表現好的同學得到應有的敬重,對未獲獎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班級多些正能量,並在學習與生活中佈滿活力與激情。

讓教室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根據學校對教室文化“指向大學聯考、指向學業、指向育人”的要求。我班教室內外做了醒目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展現,比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善的人生”、“靜下了築我實力、拼上去亮我風彩”、“陽光歡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摒棄僥倖之念,必取百鍊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等。並通過教室外的宣揚欄與榮譽室對活動、學習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準時的宣揚、表彰。回顧這兩年,也可以發覺校內內外正悄無聲息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校內景緻越來越美了,校內文化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亮點,生活在校內內的同學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了,笑臉多了,見面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老師好,讓人感覺無限滿意。

最美的教育,莫過於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為了同學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同學,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同學的教育,能讓同學成長、受益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同學信服的方法,最好的溝通就是笑臉相迎、笑著喊你的名字、心與心的溝通。我信任隨著學校“靜以修身、志以成學”教育理念進一步的落實,校院內的笑臉會越來越多,師生的心情會越來越好,學校育人的幸福花朵會遍地開放。待到山花爛漫時,咱在叢中笑。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3

倘若用具體的事物比擬師生,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蝴蝶與百花:教師是教育百花園裡翩翩起舞的蝴蝶,能發現百花的美、欣賞百花的美,併為他們傳播花粉以創造更多持續的美;而百花也能感受蝴蝶的美、欣賞蝴蝶的美、成全蝴蝶的美——這就是教育的大美。

讀完《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讓我很觸動的一句話是:孩子們上學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我覺得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樂學”。儘管我們會遇到各種“不遵守規則”的孩子,也總有和你唱“反調”的孩子,處於教育一線的普通老師,日復一日重複著昨天的故事。教育好難,要和孩子鬥智鬥勇,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如何開顏。這些話反映出了不少老師的心聲,但如果老師陷入這種情緒,會使教育越來越困難。鄭英老師認為,任何行業都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的變化和可能,但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都會面對教育中的“各種狀況”,但只要我們懷揣教育夢想,做一名有溫度的老師,總能坦然面對,因為我們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以身示範,努力成為一個美好的人。老師的特殊性在於對孩子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薰陶和感染。想要孩子們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典範。如何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呢?正如蘇軾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得多了,給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會讓人覺得此人有修養有氣質。作為老師,在成長的道路上要不斷研學,多讀書、讀好書,從他人的分享中,吸取經驗,努力豐富自己的視野,提高老師的個人素養,讓自己的'心靈更美。老師還要有一顆平和的心,和藹可親。不管是生活中還是教學中,都要抱以平常心去面對,並且有著正能量的態度。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都有自己的特色,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發掘每一位孩子的內在潛能,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快樂、健康、舒適的環境。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努力把班級裡的環境佈置成能吸引孩子們的樣子,目的是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孩子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不要因為短暫的迷茫和辛苦,去唱衰理想和奮鬥的長久意義;不要因為暫時深陷泥潭,而不敢抬頭仰望高樓。帶著一名老師的初心,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教育之路,守護孩子們的天性,我們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在教育這項向美而生的事業中,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4

最近我讀了鄭英老師的一本書——《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二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這兩部分文章的內容,都緊扣向美的主題。從鄭英老師的文字中,我讀到了她對教育之美的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源於直面教育中碰到的問題。所謂優秀的教師,並不是因為他們遇到的學生有多麼優秀,他們的學生不會出現各種問題,而是在他們的學生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時,他們能夠直面這些問題,並且會非常智慧地巧妙地給予解決。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與感悟,正是那些問題學生才成就了老師們。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成果。也決定了我們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數。教育無小事,無論是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都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逃避肯定不是辦法,把問題推給學校、家長,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敢於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態度。也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成果,從而豐富我們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於對學生教育日常的疏導。大禹治水最核心的詞語是疏導。在教育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固然能體現教師的責任心和智慧。但是如果說在事情發生之前,老師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問題發生的苗頭,及時對學生進行勸說分析疏導,從而避免問題的發生。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指引學生向更高更好的層面發展,那豈不是更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

享受教育之美,源於教師視野的無限拓展。我們常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講臺如何能安放得下教育的千鈞重擔?所以說教育不僅指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他還應該有更廣闊的外延空間。當老師把教育的視野拓展拓寬後,教育也就變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美是到處都有的,同樣,教育之美也是到處都有的。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之中的`美,善於發現教育之中的美,從而享受教育之美。

享受教育之美,不僅是教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教育的理想,讓我們一起追尋這樣的理想,享受這樣的教育。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熱愛教育,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願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喜愛變成寵愛。願我們的眼裡,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是什麼“苟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願我們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5

與名家對話、與大師對話、與自己對話,鍛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這是我讀書的目的。

——題記

最近,我有幸與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相遇,書中的教育觀點如一股股清流潤澤我心。細細讀來,既興奮於自己曾始終追求的美的教育,與名師共鳴,又感動於鄭英老師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動奇妙,讓自己更加心生憧憬。

教育在於發覺

在教育的國度裡,發覺,本身就是一種製造。每一個同學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一一地去發覺,去挖掘。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遭受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頭讓她苦痛萬分,甚至為了早點擺脫噩夢還動員他轉學,到最終最終喚起一顆鬆軟心。其實,鄭老師就是賜予他時間的等待,擅長捕獲他的優點,並逐步地放大,適時地加以表揚。每一個問題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轉變的,他們都需要我們反覆抓,抓反覆,我們要始終信任每一個同學都有綻放之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點”。教育的意義在於發覺,教育者應力求去發覺每個孩子的“源動力”所在。我想,只要我們擅長髮覺,美就在我們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山重水複疑無路”,都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鋪墊。

教育在於喚醒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同學發自內心的關愛,能夠讓同學親其師、信其道,能夠喚醒孩子內在的力氣,關心他變得強大,這是一個老師最大的善。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如何關心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我也是別人的環境”“我也是一塊發光體”“我有力量轉變”“我很重要”,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對孩子的關愛,也關心濤濤一步一步地找到了久違的自信。教育在於喚醒,更在於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敬重。關愛在於一句讚美的話語,在於一個賞識的眼神,在於一次公平的溝通,在於一個暖和的擁抱,在於一次真誠的握=手我想,這點點滴滴的關愛既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也讓我們在這陪伴中感受著歲月之美。

教育在於堅持

有人說,一個人不是由於看到了盼望才去堅持,而是由於有了堅持才會看到盼望。我想,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貴在堅持。堅持可以讓我們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假如我們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便是勝利。鄭英老師連續七年擔當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做替補,結果讚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後,她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個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堅持不光是對教學專業成長路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還有對教育事業的嚮往與情懷。面對著每天單調乏味的重複性的工作,鄭老師沒有絲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堅決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教育在於引領

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引領,引領,意為帶領、引導。教育不只是傳授學問,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學學習的學問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遺忘,但我們賜予他們的思想卻可以深遠至將來。老師要努力做精神富有,品位高雅的人。由於,老師思想的高度不但打算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更會影響到同學的精神世界,唯有老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同學才有可能思想豐盈。一個思想豐富的老師,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對學問有自己獨到的解讀,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育人有自己堅決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熠熠生輝的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同學們站在了思想的最高處。

我想,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喜愛之心。教育中,我們要學會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使之在歲月深處始終閃著微光,帶給我們一生暖和的回憶。讓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喜愛變成寵愛。我情願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6

與名家對話、與大師對話、與自己對話,鍛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這是我讀書的目的。

——題記

最近,我有幸與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相遇,書中的教育觀點如一股股清流潤澤我心。細細讀來,既興奮於自己曾一直追求的美的教育,與名師共鳴,又激動於鄭英老師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動美妙,讓自己更加心生嚮往。

教育在於發現

在教育的國度裡,發現,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一一地去發現,去挖掘。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遭遇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始讓她痛苦萬分,甚至為了早點擺脫噩夢還動員他轉學,到最後終於喚起一顆柔軟心。其實,鄭老師就是給予他時間的等待,善於捕捉他的優點,並逐步地放大,適時地加以表揚。每一個問題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他們都需要我們反覆抓,抓反覆,我們要始終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綻放之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點”。教育的意義在於發現,教育者應力求去發現每個孩子的“源動力”所在。我想,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美就在我們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山重水複疑無路”,都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鋪墊。

教育在於喚醒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髮自內心的關愛,能夠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能夠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變得強大,這是一個教師最大的善。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如何幫助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我也是別人的環境”“我也是一塊發光體”“我有能力改變”“我很重要”,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對孩子的關愛,也幫助濤濤一步一步地找到了久違的自信。教育在於喚醒,更在於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尊重。關愛在於一句讚美的話語,在於一個賞識的眼神,在於一次平等的交流,在於一個溫暖的擁抱,在於一次真誠的握手……我想,這點點滴滴的關愛既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也讓我們在這陪伴中感受著歲月之美。

教育在於堅持

有人說,一個人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有了堅持才會看到希望。我想,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貴在堅持。堅持可以讓我們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如果我們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便是成功。鄭英老師連續七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做替補,結果讚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後,她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個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堅持不光是對教學專業成長路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還有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情懷。面對著每天單調乏味的重複性的工作,鄭老師沒有絲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堅定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教育在於引領

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引領,引領,意為帶領、引導。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的知識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遺忘,但我們給予他們的思想卻可以深遠至未來。教師要努力做精神富有,品位高雅的人。因為,教師思想的高度不但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更會影響到學生的精神世界,唯有教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學生才有可能思想豐盈。一個思想豐富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對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解讀,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育人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熠熠生輝的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學生們站在了思想的最高處。

我想,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教育中,我們要學會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使之在歲月深處始終閃著微光,帶給我們一生溫暖的回憶。讓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熱愛變成喜愛。我願意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7

很有幸拜讀了浙江優秀青年教師鄭英《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

教師的特殊在於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薰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後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典範,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美;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後詩意地再現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複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讀到這一幕幕,我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尤其是讀到第一輯第4篇,更是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一、過有品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品,而不只是活著。

鄭英老師說: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調和味道,要靠自己調,倘若能用審美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時刻,日子就會變得與眾不同,所謂有品,就是賦予平凡以審美格調,不苟且,不敷衍,不將就。

是啊!以後居所每次都要自己打理,纖塵不染。更需要和家人一起進行,我洗衣他拖地,我做飯他洗碗。不請鐘點工,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這是我的家,我愛這個家。因為愛,所以付出;因為付出,所以更愛。對事、對物、對人都一樣。

要多讀點書,有質感的書,讀多了言行舉止間便會有別樣的神韻,只需一點小閒暇就能讓日子變得有深味。我們應該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一個有品的人,過的才是生活,而不是在生存,有品的生活不在遠處,而在當下。

二、過有趣的生活,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

生活本庸常,需要手動新增一點浪漫的力量,才能將尋常的日子,經營得活色生香,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給自己增添一抹天真爛漫的色彩。如果做到一頓簡單的早餐,煮了個雞蛋,就在蛋殼上面畫個萌萌的笑臉,給美好的一天寫個歡快的序言;如果在忙碌的間隙衝一杯下午茶,就不忘用精緻的杯子提亮心情,帶著快樂的心做事,效率會悄然間提高起來。週末可以經常與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看小兒捉蜻蜓,玩泥巴,放風箏,與愛人一起享受清風明月,這些都是愜意稱心而生動有趣的事。

把生活過得生動有趣,是一種對未來的信心,能喚醒我們內在的創造力。幸福未必源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的完成,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微小願望的實現,或是意外小小的驚喜。正如鄭英老師所說: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調和味道,要靠自己調,倘若能用審美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時刻,日子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讓我們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更懷一顆浪漫有趣的心,過有品、有趣的生活吧!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8

第一個是老師的自我修為,提倡三重境界:始境,形勝;又境,氣勝;至境,格勝。行勝就是老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這即是對同學的敬重,更是對自我對教育的敬重。我們見過聽過許多不修邊幅的老師,好像覺得有才華的老師就應當隨便瀟灑,其實不然,老師的形象,就是教育的標籤,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將來之美。氣勝則是老師要注意提升內涵,優雅從容的氣質,是要用隱形的豐富來支撐悅目,就是要多學習,多思索,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那句話,在你的氣質裡,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格勝則是靈魂的名貴,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長度;做教育的學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寬度;學會哲學思索,探究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為,鑄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這四個維度都不斷增加,老師的教育人生才算豐盈。

假如說“教育即生長”老師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為同學供應好的環境。什麼是好的環境?美妙的老師自身既是。每個老師身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氣質,能對同學產生長期的薰陶和濡染,同學是老師的精神後裔,會傳承老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同學朝著美善的方向進展,老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範。

其次個是關於老師工作與生活的態度,鄭英老師推崇樂觀工作、歡樂生活。好像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名老師尤其是好老師就應當永久把蠟燭精神、春蠶精神放在前面,多付出少索取。可鄭英老師卻這樣說,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不管在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能在勞作之餘過一種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樂觀踐行者,即便奮鬥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線,帶班、上課、帶徒、做各種雜事,都不阻礙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鄭英老師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一個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她工作業績突出,同時,她把生活打理的豐富多彩,富有詩意。同學之美

作為老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盼,追慕美妙。鄭英老師的聰慧與睿智,讓同學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同學帶來由衷的歡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老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彷彿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裡面有藍天白雲,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

她主見,“教育”一詞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從“育”開頭,致力於培育出一個個好玩、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潑的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覺美、觀賞美、製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校內的二十四節氣裡,曾在每個節氣走進八卦田,並拍下美妙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共享,著意於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端詳四周的世界,去發覺世界的美妙,或是製造新的美妙。

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過一種有主題的教育生活,班級每個月開設一期,把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溝通,猶如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觀察了更寬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

她引領同學閱讀,閱讀讓人知道“光”在哪裡。教室的書櫃裡,有國學叢書,讓孩子們輪換著閱讀,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待畢業時,每人挑走自己喜愛的一本,權當是她的一份小小紀念品。鄭英時常用帶有精神成長媒介的物品當獎品,既傳遞了學問,又傳遞了感情,更傳遞了一種品質。

鄭英老師班上一位女孩為她寫下的頒獎詞就概括了她的執著追求:

“她,自比教育農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農田。一路彷徨,一路風采,採擷細節,不疏點滴。兩個班級,年復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堅持像第一天那樣工作,從容打理好每一株麥苗。她樂於與同學促膝長談,擅長在同學困惑時以廖寥數語教導迷津。她身上蘊含著詩人的浪漫,話語間透露著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藝術、共性的魅力,濡染一屆又一屆的同學,感化一顆又一顆冥頑不靈的心。她留給我們的,是一抹執著的背影,和一份揮之不去的堅決。”

女孩用詩意和浪漫的語言來描繪她的老師,不僅不想辜負老師的不俗氣質,更不辜負老師的橫溢的才華與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懷。

教育向美而生,老師同學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將來美妙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妙的將來。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9

最近有幸拜讀了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她是一名正高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我校的王校長給老師們推薦這本書,細讀下來,如獲至寶,心情非常激動。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乾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所以放假回家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且慢慢品味的。

《教育,向美而生》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儘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和班主任的管理閱歷,可面對的學生一屆又一屆,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老方法不能適應新同學。

從青年走到中年,一路上教育故事跌宕起伏,有欣慰,有失落,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後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殘障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書中有句話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不同的“米”釀成不同的“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會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並且為其後續的行為注入恆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後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這是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細緻、全面、實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按上級要求的多,流於形式的多。今後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積極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0

前段時間非常有幸聆聽了鄭英老師的講座,跟著鄭英老師一起感受我們教育事業當中這麼多的“美”,然後回來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通過閱讀此書,或許可以揭開鄭英“從容淡定工作,幸福快樂生活”的祕密。工作不到20年的鄭英,已經評上了特級教師和正高階教師,站在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金字塔的頂端。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和發展機遇,鄭英的成功並不能簡單複製。但我們從鄭英的這本書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諦。

一、調整心態,教師要積極應對教育中的困難

鄭英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坐而論道,她是生活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班主任。“教育無趣,每天備課批閱,日復一日,重複著昨天的故事,好煩好累好無趣!”“教育好難,要和學生鬥智鬥勇,還輕傷不能下火線,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如何開顏。”對於教師們類似的抱怨,鄭英認為,這反映了不少教師的心聲,但如果教師陷入這種情緒,會使教育越來越艱難。她認為,任何職業都是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變化和可能,充滿了對智慧與人格的考驗。也正因如此,它激發著教師不斷挑戰、不斷突破,在漸進中收穫更好的自己。

鄭英並不否認自己的教育歷程中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比如本書中她例舉的教育一個“紅孩兒”的經歷就是如此,但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並非想象的那麼艱難。

正如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這裡,我們不妨向王陽明學習“事上練”的心態。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鍊,教師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二、自身垂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在書中,鄭英花了很大篇幅闡述自己如何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她認為,教師是學生最好的範本,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展,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言談舉止、處世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班主任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刻。美國名師雷夫也強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要做得更好。

鄭英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美好教師的三重境界,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之。

她認為,在人生的很多時刻,我們要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並賦予未來以期盼、祝福和新的意義。在她看來,生活庸常、細碎,需要一點兒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兒外部加持,這種加持就是儀式。為此,她用儀式感去擦亮生活、擦亮課堂、擦亮心靈,把原本一些無彩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正是因為重視儀式感的作用,在她眼裡,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什麼“苟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這也印證了工作即修行的道理。

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的鄭英,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這從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得到驗證。她不僅晒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晒家人之間的甜甜蜜蜜、幸福美滿。

當然,鄭英過上美好生活的'一個前提,就是她在工作上的用心付出。也正是因為她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遊刃有餘地完成各項工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空間。

三、成人之美,教師要基於學生立場成全學生

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學生的變化和成長上,除了學生的學業進步外,也包括學生人格的健全、心靈的美善等。

正如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要促進學生成長一樣,鄭英認為,教育也是一項關於美的事業,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對於教育,師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鄭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自然就堅持學生立場。她遵循學生愛玩的天性、愛美的天性、不喜歡被說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關注的天性,採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學生的天性,贏得了學生的心,成為學生心中的“自己人”。這樣,為了實現班級的共同目標,大家都不遺餘力,努力使班級成為一個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

她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力、創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發現世界的美,或是創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成為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

如果你有機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許祁峰)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1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根本在於教師。教師每天面對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她們的可塑性極大,要始終站在“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職業高度,教好每一個孩子,盡心盡責關心每一個孩子,春風化雨般的點滴浸潤,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美好,把平常每一天的教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一、美在發現

教育從瞭解學生開始,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學習基礎……做到知根知底,方能百戰不殆。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去發現與挖掘。

書中作者介紹自己遭遇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始讓她痛苦萬分,到動員他轉學,到最後喚醒一顆柔軟心。其實作者就是給予時間的等待,暗地裡對他時時留意、處處留心,捕捉一些他身上的優點,逐步地放大,適時地表揚。

問題生需要抓反覆,反覆抓。相信每一個小宇宙都有爆發之時,需要我們找到那個點燃點,善於發現,美就在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的'山重水複疑無路,過後都有可能讓人覺得雲淡風輕。

二、美在關愛

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的關愛和關心,能夠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能夠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自然而然上課就會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成績也不會差哪去。

書中作者介紹自己幫助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定向上向善的信念。從點滴的話語裡感受到關愛:“你也是別人的環境”、“你是一塊發光體”、“你有能力改變”、“你很重要”,幫助孩子一步步地找到自信,教育在於喚醒,更在於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尊重。

關愛在於一句鼓勵的話語,在於一個讚許的眼神,在於一次真誠的談心,比如:早上老師站在本班級門口迎接學生相互問好,給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一次握手,給深受打擊孩子的一個擁抱,陪伴著她們的成長,自己慢慢地變老,感受歲月的靜好。

三、美在堅持

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有了堅持才看到了希望。做任何一件事,貴在開始,難在堅持。堅持可以讓你變得不一樣,一事精緻,足以動人,一事堅持,便是成功。

作者連續七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填空”,做替補,結果讚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後,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個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

堅持不光對教學專業成長上的孜孜不倦地追求,還對教育的熱愛順帶著那份憧憬和情懷。面對著單調乏味的重複工作,她絲毫沒有懈怠,反而更加的堅定,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四、美在思想

教育不光是傳授知識,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的知識若干年之後可能會遺忘,但留下的思想卻可以深遠。

教師的內在華彩,取決於其思想的豐富。思想的高度不但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學生才有可能思想豐盈。

一個思想豐富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對知識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對育人有自己堅定的信念,從而使自己思想熠熠生輝。教師要努力做精神的巨人和思想的富者。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用熱愛歡迎每一個孩子,過好每一個日子,讓教室成為學生的嚮往之地,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帶上自己的初心,行走在教育人生路上,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熱愛變成喜愛。

教育可以如此的動人、有趣而美好,我心嚮往之。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2

近期學校組織了全校教師閱讀“教育,向美而生”,閱讀後也真實體會到教育理念、方法、策略給教育效果帶來的差異。特別是鄭英老師提到的“教師的意義在於以詩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同時成就於教育的美。”對我啟發很大,作為教師要陽光快樂的工作、健康充實的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心,潤吾細無聲”。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將讀書體會與班主任實際相結合,談一下平常是如何借鑑鄭英老師的思想、理念管理班級的。

要培育有思想的人,通過班會課,我經常給學生播放與當前社會契合度與熱點比較高的勵志視訊,比如“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非你莫屬、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6月24日大學聯考成績釋出時我給學生講,今天一定有許多歡笑許多淚,並且淚水要比歡笑多,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並再次讓學生回看了2017年詩詞大賽冠軍上海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的精彩視訊。武亦姝的志向是考入清華大學,當年奪得冠軍後武亦姝便謝絕一切採訪,專心致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大學聯考她以613分(總分660分)被清華大學以“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為宗旨的清華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由此激勵學生要想成功先要有遠大志向,然後還要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拼個青春無悔。

教育之法本於天性。高一分層教學後,各班同學重新組合到一起,很多學生對原班級滿是美好的回憶與留戀,而對於新班級的一切都帶有挑剔的眼光。如何將他們儘快融合到一起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開班會時,我讓學生將教室裡講臺前拉出一片空地,擺上八個凳子,然後找一個宿舍學生,指導他們坐好,然後沿一個方向依次躺到另一個同學腿上。這時問他們,若將凳子抽掉,他們會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倒地。通過幾組同學的嘗試,最後支撐不倒時間比較長的接近三分鐘。並找參與的.同學談體會、談感受。通過活動既能使同學儘快融合,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並進一步的體會到有些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也可以有童話般的浪漫。有段時間我發現部分同學對於上大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上不上大學對人生的成長影響不大。在某次開班會時,我請所有同學閉上眼睛,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想象出一個必須是以前沒有聽過、看過、見過的全新的事物。結果同學們越使勁想大腦裡越是一片空白。這次想象體驗,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創新、思維與個人的學識、經歷、環境息息相關,沒有憑空而來的好創新與好主意。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做更好的自已、成就完美人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個指導,激發學生的潛能,不斷進步,成就自已最好的夢想。以這個思想為指導,班內按時進行每週一期“感動班級人物”的評選,在班會上要進行致頒獎詞、領獎、發表獲獎感言,並將其照片、事蹟、頒獎詞撰寫人、獲獎感言張貼在教室外宣傳欄內公開表彰。通過有儀式感的表彰過程,讓表現好的同學得到應有的尊重,對未獲獎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班級多些正能量,並在學習與生活中充滿活力與激情。

讓教室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按照學校對教室文化“指向大學聯考、指向學業、指向育人”的要求。我班教室內外做了醒目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展示,比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美的人生”、“靜下了築我實力、拼上去亮我風彩”、“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摒棄僥倖之念,必取百鍊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等。並通過教室外的宣傳欄與榮譽室對活動、學習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宣傳、表彰。回顧這兩年,也可以發現校園內外正悄無聲息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校園景緻越來越美了,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亮點,生活在校園內的學生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了,笑臉多了,見面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老師好,讓人感覺無限愜意。

最美的教育,莫過於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能讓學生成長、受益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信服的方法,最好的交流就是笑臉相迎、笑著喊你的名字、心與心的溝通。我相信隨著學校“靜以修身、志以成學”教育理念進一步的落實,校院內的笑臉會越來越多,師生的心情會越來越好,學校育人的幸福花朵會遍地開放。待到山花爛漫時,咱在叢中笑。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3

教師之美

第一個是教師的自我修為,倡導三重境界:始境,形勝;又境,氣勝;至境,格勝。行勝就是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形象,這即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對自我對教育的尊重。我們見過聽過很多不修邊幅的老師,似乎覺得有才華的老師就應該隨意灑脫,其實不然,教師的形象,就是教育的標籤,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未來之美。氣勝則是教師要注重提升內涵,優雅從容的氣質,是要用隱形的豐富來支撐悅目,就是要多學習,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那句話,在你的氣質裡,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格勝則是靈魂的高貴,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長度;做教育的學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寬度;學會哲學思考,探索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為,鑄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這四個維度都不斷增加,教師的教育人生才算豐盈。

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師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為學生提供好的環境。什麼是好的環境?美好的教師自身既是。每個教師身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氣質,能對學生產生長久的薰陶和濡染,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後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範。

第二個是關於教師工作與生活的態度,鄭英老師推崇積極工作、快樂生活。似乎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名教師尤其是好教師就應該永遠把蠟燭精神、春蠶精神放在前面,多付出少索取。可鄭英老師卻這樣說,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不管在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能在勞作之餘過一種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積極踐行者,即便奮鬥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線,帶班、上課、帶徒、做各種雜事,都不妨礙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鄭英老師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一個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她工作業績突出,同時,她把生活打理的豐富多彩,富有詩意。

學生之美

作為教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鄭英老師的聰明與睿智,讓學生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學生帶來由衷的快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教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彷彿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裡面有藍天白雲,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

她主張,“教育”一詞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從“育”開始,致力於培育出一個個有趣、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潑的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校園的二十四節氣裡,曾在每個節氣走進八卦田,並拍下美好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分享,著意於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發現世界的美好,或是創造新的美好。

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過一種有主題的教育生活,班級每個月開設一期,把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交流,如同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看見了更遼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

她引領學生閱讀,閱讀讓人知道“光”在哪裡。教室的書櫃裡,有國學叢書,讓孩子們輪換著閱讀,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待畢業時,每人挑走自己喜歡的一本,權當是她的`一份小小紀念品。鄭英時常用帶有精神成長媒介的物品當獎品,既傳遞了知識,又傳遞了感情,更傳遞了一種品質。

鄭英老師班上一位女孩為她寫下的頒獎詞就概括了她的執著追求:

“她,自比教育農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農田。一路彷徨,一路風采,採擷細節,不疏點滴。兩個班級,年復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堅持像第一天那樣工作,從容打理好每一株麥苗。她樂於與學生促膝長談,善於在學生困惑時以廖寥數語指點迷津。她身上蘊含著詩人的浪漫,話語間透露著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藝術、個性的魅力,濡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感化一顆又一顆冥頑不靈的心。她留給我們的,是一抹執著的背影,和一份揮之不去的堅定。”

女孩用詩意和浪漫的語言來描繪她的老師,不僅不想辜負老師的不俗氣質,更不辜負老師的橫溢的才華與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懷。

教育向美而生,教師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未來美好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好的將來。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4

最近有幸拜讀了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她是一名正高階老師、全國優秀老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許多,著作和論文更多。我校的王校長給老師們推舉這本書,細讀下來,如獲至寶,心情特別感動。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乾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所以放假回家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專心觀賞且漸漸品嚐的。

《教育,向美而生》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才智的總結,具有有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特別喜愛。盼望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詳細的教育問題時,能賜予我啟迪和關心。儘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受和班主任的管理閱歷,可面對的同學一屆又一屆,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老方法不能適應新同學。

從青年走到中年,一路上教育故事跌宕起伏,有欣慰,有失落,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很多勝利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後的管理工作教導迷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殘障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專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氣,關心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覺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關心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書中有句話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微小處專心。說起來簡潔,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很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不同的“米”釀成不同的“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才智來勾兌。這些微小處體現在與科任老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同學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嘉獎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嘉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會少批判,多鼓舞。有時也會來一點嘉獎,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嘉獎的誤區,沒有真正把握嘉獎的藝術。嘉獎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同學樂觀表現,並且為其後續的行為注入恆久的動力。所以對嘉獎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嘉獎方式,最終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嘉獎要留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同學處於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要留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共性都強,簡潔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需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峻又包涵,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這是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細緻、全面、有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按上級要求的多,流於形式的多。今後我必需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同學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同學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同學愛上勞動?同學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如同一面反光鏡,它能打算一個同學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同學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共性。

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喜愛之心,喜愛本職工作,喜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老師就是我兒時的幻想,我亦是一個喜愛生活之人,喜愛做公益,喜愛走走拍拍,喜愛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妙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視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闊,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專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有感15

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裡行間都體現了她對教育的執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於是講座結束之後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一、注重自身修養和儀表

教師的特殊在於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薰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後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範。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美;設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常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後詩意地再現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複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學生表達我的讚歎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二、合理和科學的佈置教室

鄭英老師把教室佈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淨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佈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劃佈置教室。首先會帶領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後會和學生一起規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