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材插圖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75K

0引言

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材插圖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教材內容的推陳出新,新教材在選擇內容時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蘇教版教材反映了新課程中提出的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適當增加教師創設空間的要求。然而該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方面教科書的插圖還不能使學生滿意,插圖的應有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另一方面由於不同的教師對於新教材插圖的理解差異而造成了一些問題。部分教師對新教材消極適應,完全照搬新教材。由於新教材插圖設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適應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等問題,而教師又不能有針對性地做出相應的補充和優化,從而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不順暢,造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還有一些教師由於對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插圖只是教學資源的一種,忽視插圖的重要作用,使圖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基於上述背景,本文將以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材( 蘇教版) 插圖為研究物件,並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現狀

1. 1插圖的分類

國小數學教材中的插圖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生活情景圖,通過一張或幾張圖片,創設一個生活情景,再配以簡潔的文字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第二種是介紹性的圖片,如有關數學史上名人的圖片或數學小知識等; 第三種是提示性圖片,主要對國小生思考問題起一定提示作用,通常會在圖旁加上一兩句話,比如圖片上是一位人格化的教師形象,旁邊有一行提示性文字:“想想應該如何算出這道應用題?”[1]

1. 2內容選擇方面存在的問題

1) 生活情景圖方面。生活情景圖在教材編排中所佔的比例是最大的。這種型別的插圖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呈現一般都是將問題融入到國小生的生活情景當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自己熟悉的情景中輕鬆愉快地來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符合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要求。但這種型別的插圖在選材上存在著以下問題。

首先,部分插圖的內容不準確。插圖內容知識的準確性是對教材插圖的最基本要求,錯誤的插圖不但不能促進數學教學,反而會對學生產生不必要的誤導。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的插圖必須符合生活常識,如圖1中的茄子在真實的菜地裡不需要用木架架著,因為它不是藤蔓植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對該錯誤進行糾正,特別是未見過菜地裡茄子的學生會認為茄子跟西紅柿一樣需要用木架架著; 同時插圖所表達的意義也不清晰,有歧義。如圖2中的乒乓球,有學生會認為是雞蛋,並在課上做題時進行一番爭論,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轉移到插圖中是雞蛋還是乒乓球上,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第二,部分教材插圖陳舊。有些插圖不能適應時代潮流甚至帶有滯後性。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教材插圖的要求並不只是簡單美觀,更加要求生活化、現代化。筆者在觀察中發現有些插圖反映的內容遠遠落後於人們的生活,嚴重脫離了兒童生活環境。比如上冊教材中出現了三次90年代的電腦,對於使用這本教材的00後來說,這種電腦離他們的生活很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轉移注意力到舊電腦上,使學生的注意力嚴重偏離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三,存在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個性特徵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籠統的看法,它直接影響到男性和女性的歸因、動機、行為以及不同職業選擇等方面[2].國小數學教材插圖中所表現的不同的性別角色形象會影響著學生性別觀念的形成。通過對三年級教材中的插圖分析發現教材插圖中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

(1) 兒童活動方面存在的性別差異比較明顯。例如在上冊教材第46頁的踢毽子活動中,全是女生,而在第12頁航模組中卻都是男生,踢球活動的插圖中也只有男生參加。這樣選材的插圖對國小生的活動存在明顯的性別影響;

(2) 本冊教材中成年男性出現次數較少,僅有3次,他們的職業身份分別是農民、養殖人員和電腦維修人員。教材中出現的所有教師形象都是女性,店面售貨員也是女性,再加上現階段國小中男教師少之又少,每個學校平均一兩個,甚至有的學校幾乎都是女教師,這很容易使國小生認為教師就應該是女性,形成性別刻板印象。

第四,城鄉差異明顯。城鄉兒童的經驗對比明顯,有側重城市而疏遠農村的傾向,主要突出表現在農村兒童的生活狀態被描繪在農業生產情境,不是種地就是養殖,生活方式單調; 而城市兒童生活場景主要有學習活動的少年宮、參觀活動、去體育場、游泳館的健身活動、家庭生活關係等方面。從中很明顯能夠看到城市兒童的生活要比農村兒童豐富得多,對於使用本教材的兒童產生群體刻板印象,擴大城鄉差異。

最後,插圖的德育功能未得到重視。數學教材中的插圖除了智育功能外,還蘊含著德育功能[3].如反映“講文明,熱愛勞動,我國經濟發展建設成就”的插圖。如果選材不當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道德影響。在本冊的插圖中對於涉及到勞動如採桃子、拔白菜、釣魚等活動都是由猴子、兔子等卡通動物完成的,而學生只是參加各種學校裡的活動,即使涉及到農場果園的場景,也只是學生在旁邊數數,這就會無意中影響學生的對勞動的態度。

2) 介紹性插圖。有關數學史上名人和數學小知識等種類的圖片在上冊教材中所佔比例很小,總共3頁,8幅圖片。主要介紹的是數和分數的發展。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 形象單一化。表述祖先和古代人出現的都是原始社會狩獵的形象;

(2) 未出現女性形象。在出現的所有的任務影象中,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沒有女性形象的出現,體現出男性在社會結構中的優勢地位。這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

3) 提示性圖片。提示性圖片主要對國小生思考問題起一定提示作用,通常會在圖旁加上一兩句話。如圖片上是一位擬物的教師形象,旁邊有一行提示性文字:“想想應該如何算出這道應用題?”這種圖片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這類插圖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形象幾乎無變化,學生對此類插圖已經產生審美疲勞; 另一方面插圖形象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過統計,三年級教材中一共出現以下9種經過擬物後的教師形象,如戴著眼鏡拿著教材的白菜形象、茄子形象等等,雖說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種設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如果這些插圖來源於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的形象,則效果會更好,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3插圖在整體編排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 在插圖編排過程中忽視了插圖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設計。本冊教材中的`插圖設計,更多的是從表達題意的角度出發,插圖所表現的是一種“問題的場景”,傾向於問題本身,是一種知識本位的插圖; 在一個單元中的插圖編排過程中,多種生活情境混合出現,使學生學習到了數學知識,但缺乏對一個事物較為完整的認知,在繁雜炫目的插圖下形成散亂無章的印象,或對學生產生不必要的干擾[4].例如在三年級上冊教材( 練習一) 中有學生跳繩、買食品、組裝玩具、打乒乓球等插圖。這只是為了學生學習知識而服務的,忽視了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並沒有做到教材編排“來源於學生,為了學生生活服務”的理念。

2) 圖畫與習題的分配問題。圖文混合題型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大量的圖片來代替舊教材中以文字敘述為主的新題型,並且在新教材中大量應用[5].圖片呈現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把舊教材中枯燥的文字敘述的內容變為一幅幅色彩鮮豔的圖畫,非常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在觀察圖畫中學習新知識。有利於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積極性。但插圖數量過於繁多使得教材內容雜亂無序。

圖文混合題型存在以下問題:

(1) 很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由於三年級國小生年齡很小,學習的自我意識欠缺穩定,而且想象力豐富,而圖片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再加上絢麗的圖片顏色等等,常常會使學生在觀察圖文混合題型的圖片時想象一些與教學內容南轅北轍的內容,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和聽課觀察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學生在課堂中被漂亮的插圖所吸引,完全將注意力轉移到圖片上,而忽視了重要的課堂聽講,這難免會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 (2) 隨著語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大量圖片的使用會使學生語言及抽象思維能力退化[6].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提出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係,要求做事應該遵守適度原則。唯美的圖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圖文混合習題中大量使用符合學生口味的圖片來代替數字和文字的描述,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枯燥的計算和一些難題時因缺乏興趣而不願意去深入思考和耐心計算解答,影響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使學生的語言及抽象思維能力退化,易養成惰性的學習習慣,這對於學生數學的學習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3) 插圖與教學目標的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材 ( 蘇教版) 上冊第四單元---以加和減為例說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學生探索兩位數加、減以及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口算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法和減法; 能正確口算需要進位的整百數加法以及相應的減法,能正確計算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結果;

(2) 讓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畫線段分析數量關係、探尋解題思路,提高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形成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材插圖的編排並未能真正滿足上述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首先,插圖的大部分情景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觸到的環境不符合,這使得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影響;其次,學生對同一型別圖片的感興趣程度發生變化。很多類似的圖片在之前的習題中已經被廣泛使用,對於學期中段的國小生而言,一再重複的圖片能否對國小生仍然具有很好的吸引力值得懷疑。

2改進的對策

2. 1在各類插圖的選材方面

1) 生活情景圖。

(1) 教材編寫者應該針對新教材內容中插圖的內容進行細緻檢視,不能因為追求誇張和擬人而忽視了事物的真實,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此外教師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在課堂中及時進行糾正;

(2) 在插圖的編輯上要具有前瞻性。教材不可能每年都改版然後換新教材。希望教材編排者在編排插圖時要實時關注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儘量避免出現教材習題材料可以保留但配套的插圖需要更換的局面。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插圖應該給予適當點撥[7];

(3) 國小數學教材所產生的性別不平等形成的的“累積效應”是不容忽視的。而我國對這方面研究還比較少,教材編排者應把有關性別平等的教育理念納入到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寫中。另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做到性別平等,比如在安排小組活動分配任務的過程中,不能認為女生可以比男生的活動輕鬆;

(4) 對於教材插圖中所表現的的城鄉差別,需要教材編排者在以後的教材編排工作中,對農村兒童生活經驗中所具有的的民俗意義和道德意義方面加以選材,儘量均衡城鄉兒童的生活經驗;

(5)“用插圖,立思想”這樣的理念不應只出現在思想品德教材中。一方面,教材編排者在選材方面應該注意有教育意義的圖片的選擇。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利用有教育意義的圖片,抓住時機,適當點撥,但要分清主次,不要把數學課上成思想品德課。

2) 介紹性插圖。在對此類插圖的選材中要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選材豐富多樣化,避免單一化,如在對古代人物可以選擇秦漢元明清等朝代各種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要注意勞動場景不侷限於男性打獵、耕種,如進行紡織勞動的女性形象也應該出現。

3) 提示性插圖。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固定使用這幾種提示性插圖,長期的使用以使其吸引力下降,學生已經產生了疲倦感。因此,對此型別插圖的選擇中一方面不能侷限於上述幾種固定樣式; 另一方面,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選擇形象,如深受學生喜歡的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中的角色,這樣更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 2在插圖整體編排設計方面

1) 習題插圖設計要具有主題性。每個單元內的所有插圖都體現著該單元的主題,單元之間的主題是不同的。比如說,第一單元插圖都是圍繞公園的自然景物為主題設計的; 第二單元是家庭生活的場景; 第三單元是以交通、乘車為主題、第四單元是以玩具為主題……這樣的設計可以培養兒童關注生活的意識,使兒童獲得系統的生活經驗,使教科書更具整合性和系統性,也不會使兒童在學期中對經常出現的插圖產生疲倦感。在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和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能產生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值得國小數學教材插圖設計者嘗試。

2) 插圖與習題的關係方面。

(1) 圖片的選取應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基礎之上又要儘量簡單明瞭,使學生一目瞭然或使學生能夠較容易地瞭解圖片所要說明的主題是什麼;

(2) 針對圖片的設定過於迎合學生口味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耐性不夠進而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問題,建議教材的編寫者不必每道題都用圖文混合的形式來表達,不需要過分追求教材編排的趣味性[8].圖片的應用應該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用適量適當的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3) 插圖與教學目標內容的銜接方面。

(1) 教師應在教材習題插圖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拓展,或者從學生實際生活中舉例講解重難點,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 教材編排者在編排過程中應儘量根據學生實際,達到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認識社會、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衍生作用[9].

參考文獻

[1]張勳。理科教材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分析---以現行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為例[D].南昌: 江西師範大學,2008.

[2]張勳,周鴻敏。國小數學教材中性別刻板印象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08,(7) :23.

[3]孫維昌。中學化學教學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2008:26.

[4]張賀華。 3 ~ 6年級科學教科書中插圖的研究[D].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2010.

[5]陳月茹。關於教科書插圖問題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3) :45.

[6]孔慶平。國小兒童如何學數學[M].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社,2000:112.

[7]陳倩。國小數學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的比較研究[D].重慶: 西南師範大學,2005.

[8]黃正安。用好數學教材“想想說說”中的插圖[J].教學與管理,2005,(3) :62-63.

[9]李梅先。對一年級數學教材( 人教版) 的幾點建議[J].國小教學計,2006:13-1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