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義務教育教材第十冊《最小公倍數》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8W

今天張老師執教的是浙江省國小義務教育教材第十冊《最小公倍數》的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

國小義務教育教材第十冊《最小公倍數》評課稿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課標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鑑於前述本課承上啟下的教材地位,依據課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教學難點是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我認為本節課張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借鑑:

1、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作用。

通過讓學生找找4和6的'倍數,然後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觀察4和6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究,從而引出公倍數。在探討公倍數的特性時,張老師同樣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結論。整堂課張老師始終是一個引導者,與學生共同研究、學習。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師給學生較大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在課堂上張老師一再強調學生要獨立思考,不要隨意聽其他同學的結論,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結論。

3、本節課教學環節層次清楚,條理清晰,而且環環相扣。

看上去是普通的鞏固練習,其實在練習中引導學生去發現新的知識,把教材理解得很深,很透。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因為自己在設計時沒有想到這樣去挖掘教材。

從教師本身來看,進步很大。特別是語速上,節奏很明快,語言簡潔,比試教時有較大的改善。

本堂課張老師通過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與練習,最後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幫小蘭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的設計完全符合認知規律。但是我認為在最後一個環節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教師提問小蘭爸爸媽媽第一次休息在第幾天?當學生反饋時,老師有點急,馬上就說出這個其實在求什麼?我覺得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講自己的考慮過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還有一個小問題,張老師的板書雖然很少,但是我覺得公倍數這三個字不夠大氣,缺少一種氣勢,與自己的上課成一種反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