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2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1

本班人數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景,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經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我於本學期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資料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至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至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至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兩個數學活動。

二、教學重點

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所以,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資料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資料和我班的實驗情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至20各數。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明白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2)明白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經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3)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本事。

2、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數,感受0至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能按必須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按照自我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經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經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3)能根據事物的同一型別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本事和創新意識。經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3、解決問題

能用0至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用不一樣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本事和創新意識。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當研究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結合教學資料,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提高快。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忙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德育與數學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師應善於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2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4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1人。從上期平時學習和期末考試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習習慣也還過得去,主要表現在上課基本都能專心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學生做作業馬虎,並且做完作業後不喜歡檢查,特別是計算很不細心;當然還有部分學生有抄作業現象;部分學生動手能力也較差,比如作圖等。

二、本冊教材分析:

修訂後的西師版六年級下期數學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百分數,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統計,總複習。與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1、將“百分數”移至本冊。

在原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將“百分數”的內容安排在第十一冊,此次修訂後,由於內容的調整,課時也相應變動,故將“百分數”移至第十二冊,無論從課時還是從內容的銜接來看,都是非常合適的。

2、“整理和複習”部分的調整。

本單元主要的變化是根據前面各冊教材的內容調整,對有關的習題進行相應的變動,如將“成數、折扣”的有關內容和習題加上,將涉及到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有關習題進行改編,等等。

3、增加“綜合應用”。

(1)有獎購書活動中的數學問題。

(2)設計“六一”慶祝活動方案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使學生理解成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反比例。

3、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體各部分名稱,掌握圖柱體的特徵。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使學生知道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徵,學會計算圓錐的體積。

4、使學生了解扇形統汁圖的意義和用途,會看扇形統計圖,掌握它的特點,學會製作扇形統計圖的方法。

5、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掌握整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6、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和常見的數量關係。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會解比例。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

7、通過複習、整理已學過的——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運用這些數量關係自編簡單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8、掌握相鄰兩個的長度、面積、體積、重量和時間等單位之間進率的規律,提高學生使用這些計量單位的熟練程度。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具體措施:

1、走進新課程,決勝新課程。認真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找課堂要質量。

2、教學相長,多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

3、多與家長聯絡,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資訊。

4、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力,做到師生互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5、採用‘一幫一“互助活動,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6、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7、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8、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9、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

10、改進教學評價方法。

11、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風,嚴肅考紀,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樹正氣,樹標兵,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杜絕學生的僥倖心理。

五、課時安排:

百分數13課時

圓柱和圓錐10課時

正比例和反比例9課時

統計4課時

總複習25課時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3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學生的總體情況如下:1班學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2班學生50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4人;通過上學期的成績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分數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數低的,還不過30分,總體上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學生的數學知識上看,國小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相應的較為簡單的應用題,對圖形、圖形的面積、體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代數的知識,圖形的知識都有待於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這就是國中的內容,本學期將要學習有關代數的初步知識,對圖形的進一步認識;在數學的思維上,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期,這期間,結合教學,讓學生適當思考部分有利於思維的題,無疑是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在學習習慣上,部分國小的不良習慣要得到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通過前面幾天的觀察,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是很感興趣的,儘管成績較差,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嚴重喪失信心,談數學而色變,因此要給這部分學生樹信心,鼓幹勁;對於國小升入國中,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起點宜低,講解宜慢,使學生迅速適應國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進數學世界:這部分內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有趣的數學問題、著名數學家的生平史料等內容,讓學生在極其輕鬆的氛圍中,與數學交朋友,學會做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這部分內容在國小數學和中學數學的聯絡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為學生以後國中數學各部分的內容作了一個有益的鋪墊。

有理數: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及其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並配合有理數的運算和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基本知識,以及使用計算器作簡單的有理數運算。

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從實際問題情境與已有的國小數學知識基礎著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新的有理數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數的數量關係及其規律。在方法上採用了由具體特殊的現象發現一般規律,使學生初步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學會表示數量關係的一些數學工具以及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同時適當控制練習和習題的難度,引人計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煩瑣的計算。

這部分的內容不僅是為下一部分內容“整式的加減”的學習作好一個鋪墊,而且是整個國中(7~9年級)數學“數與代數”內容中關於“數”的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內容,可以說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國中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

整式的加減: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在學習有理數的基礎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數,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繼而介紹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及其相關概念,以及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並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介紹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以及去括號與添括號的法則,最後將這些法則應用於整式的加減。採用了與第二部分內容相同的設計思想,即從實際問題著手,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基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數,實現學生的思維由數到式的飛躍,並運用類比的思想探索數量關係及其規律,初步學會表示數量關係的代數工具並用於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國中數學“數與代數”內容中關於“代數”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中學階段“代數”內容的重要基礎。掌握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今後學習分式、方程與不等式、函式等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又一個重點。

圖形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隊物體形狀的認識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學會畫簡單的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介紹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從而引人組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的介紹,進而以此為基礎介紹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有關概念與性質以及平行線的識別方法,並介紹這些知識的一些初步應用。

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學生在國小所學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為基礎,通過大量豐富的立體、平面圖形,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與感受,探索圖形中存在的簡單關係,初步體驗一些變換的思想,初步學會數學說理。在這部分的內容編排上,以體——面——線——點為序,從學生周圍的、熟悉的各種物體入手,直觀認識立體圖形,然後通過檢視與展開圖,進一步加以認識,再轉到對各種平面圖形的認識,對基本圖形——點和線的認識,最後認識角、相交線及平行線。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這部分內容也是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又一個重點。

資料的收集與表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資料的收集、資料的表示、可能還是確定。前兩部分是屬於統計範疇的內容,後一部分屬於概率範疇的內容,整個內容圍繞著真實的資料展開教學。這部分內容在設計上是以大量豐富的實際生活例子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操作與合作探索活動學會資料的收集與表示的簡單方法,並用來處理貼近學生生活的一些問題,養成用資料說話的習慣。這部分內容的引入是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可以幫助人們對大量的資料作出合理的推斷與預測的一種新的研究工具——統計與概率。

三、明確本期教學目標

本期教材知識內容為“走進數學世界”、“有理數”、“整式的加減”、“圖形的初步認識”、“資料的收集與表示”。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和代數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數和代數式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能運用有理數,代數式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有理數的代數式來進行描述;學生在經歷物體和圖形的初步認識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識圖與作圖技能,認識最基本的圖形――點和線,進而認識角、相交線和平行線,掌握與此相關的基本推理技能;學生通過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做出判斷並進行交流活動的全過程,體會資料的作用,掌握基本的資料處理技能,形成對統計與概率的初步認識。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目標:

①學會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資訊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有理數、代數式刻劃事物間的相互關係。

②學生通過在探索圖形(點、線、角、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窨幾何體的相互轉換(三檢視、展開圖)等到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能在說理的推證過程中,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學生能在資料的收集與表示中,學會收集、選擇、處理數學資訊,做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並能用例項進行檢驗,從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學會能結合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⑤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對比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並學會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⑥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學習,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①學生通過初步認識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樂於接觸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資訊,願意參與數學話題的研討,從中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②學會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勇於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克服困難並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③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到數學中的有理數、代數式和幾何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這些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從而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認識到數學活動是一個充滿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的探索過程,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⑤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能虛心聽取、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⑥通過閱讀學習,瞭解我國數學家在數學上的傑出貢獻,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上述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它們是相互聯絡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否則它們的實現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四、具體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數學建模,野外測量,七巧板遊戲,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4、挖掘數學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5、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統的高度,思如泉湧的精神狀態,八方聯絡,渾然一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鬆。成績好,發展學生的素質。

五、時間安排

(略)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4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高三十個理科班,總人數462人。相當多的同學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數學的氣氛不太濃,學習不夠刻苦,除兩個奧賽班外,其餘各班幾乎沒有尖子生,且各班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差生面特別廣,很多學生從基礎知識到學習能力都有待培養,培優輔差任務非常重;學生對數學學習普遍存在困難,且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習慣較差,複習任務很艱鉅。

二、複習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理論,課程標準和考試指導綱要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積極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為基礎,夯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善體系,構築知識網路;以課堂教學為重點,結合知識與能力要求及學生實際,採用小步子、遞進式教學模式,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以檢查落實為切入口,不走過場,抓好落實,收到實效;以培優輔差為特色,讓優生更優,讓有弱科的學生克服瓶頸與木桶現象的不足,脫穎而出;爭取本學年高三數學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三、教學目的要求

第一輪為系統複習,時間為第一學期,大約在三月初結束。此輪要求突出知識結構,紮實打好基礎知識,全面落實考點,要做到每個知識點,方法點,能力點無一遺漏。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點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絡,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橫向聯絡,理清脈絡,抓住知識主幹,構建知識網路。在教學中重點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規方法的複習,是學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意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方法。同時加強章、節知識過關,注重訓練的規範性,思考的嚴密性,有意識進行一定的綜合訓練,先小綜合再大綜合,適當地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第二輪為專題複習與綜合考試相結合,是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的深化與提高,時間安排在第二學期的3月(中,下)、4月、5月初。要精選專題,緊扣大學聯考內容,抓緊大學聯考熱點與重點,授課時腳踏實地,講透內容,重點在溝通數學各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絡,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針對性訓練與測評,查漏補缺,既提高解決綜合題的分析與解題能力,又能調適心理,使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心理和競技狀態。

第三輪為應試訓練,主要功能是培養對大學聯考的適應能力和積累應試經驗。要求迴歸課本,再現知識點,鞏固所學,加強資訊的收集與整理。通過規範訓練,發現複習中的薄弱點和易錯點,查漏補缺,調控心態,輕鬆應考。

四、教學具體措施

1、深入鑽研教材,準確解讀課程標準,一輪複習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採取低起點、小步子,適當提升的方式,連線大學聯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路結構,細緻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認真研究近三年的大學聯考試題,準確把握考試說明,在整體上把握大學聯考的重點、難點、熱點,特別注意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及能力要求,控制好教學的廣度和難度,夯實重點,突破難點,找準切入點,科學規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

3、加強備課。

1)備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2)備重點、難點、熱點,備廣度和深度;

3)備學生的實際,備教學的切入點,備教學的針對性;

4)精選例題和訓練題:

a)注重對“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貼近課本;

b)注重學科內容的聯絡與綜合;

c)注重數學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d)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e)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應用性、探索性的問題;

f)體現層次性、基礎性,梯度安排合理,堅持多角度,多層次的考察,有效地檢測對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g)體現典型性和全面性,便於歸納總結;

h)立足基礎,不做數學考試說明以外的東西。精心選做基礎訓練題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離教材內容和考試說明的範圍和要求。不選做那些有孤僻怪誕特點、內容和思路的題目。利用歷年的大學聯考數學試題作為複習資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嚴格控制選題和做題難度,做到不憑個人喜好選題,不脫離學生學習狀況選題,不超越教學基本內容選題,不大量選做難度較大的題目。切實做好課堂練習、例題、作業、周練,月考的精選工作,提高解題能力,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強化複習效果。

國中數學教材分析總結5

單元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位置)

單元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開放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兒童在生活中對上、下、前、後、左、右已有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在第幾組第幾個的情況,使學生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也就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汽車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學,在各種操作、探索的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覺“上、下、前、後、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親身經歷物體的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之後,引導學生把空間方位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觀念。

單元教學要求: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定物體的位置。

單元教學重、難點:

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並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課時安排:

約4課時

上下、前後、左右、位置各一課時

NO:1

教學內容:上下(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係,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文試表述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動物分房圖若干;四隻動物頭像若干;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初步體會上下的含義,培養想象能力

1、看看我們的教室,你發現了什麼?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麼?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頂,穿透這棟樓房,你的上面還會有什麼?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麼?繼續往下想,你的下面還會有什麼呢?

5、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感受“上、下“

二、創設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1、創設情境(1),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係

A:深秋,大地豐收了,小兔子忙著收蘿蔔,準備回家過冬呢!(CAI)顯示:可愛的小鳥正忙著摘果子呢!(CAI)顯示

B:看它們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創設情境(2),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A:大家說得好,小松鼠也想來聽一聽(CAI)顯示

B:觀察:你還能用“上”或者“下”來說說它們現在的位置嗎?先跟你的同伴說說看

C:再觀察小松鼠的位置:說“小松鼠在上面”對嗎?

“小松鼠在下面“對嗎?,那怎樣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來說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結:看來,比的參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創設情境(3),進一步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A:大家都說對了,小松鼠和小鳥高興得在樹枝了蹦上蹦下(CAI)顯示,松鼠和小鳥交換了位置

B:現在,你又發現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比一比,誰問得好,誰答得好。

小結:看來,位置變,上下關係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三、創設活動,加深理解,促進情感體驗

1、擺一擺。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聽口令擺一擺

先擺數學書,再把數學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最後把筆盒放的數學書的上面,並說說,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擺一擺,說一說

2、找一找。在生活中體會上下的位置關係

(1)全體起立,從教室中,你能發現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裡,你還能用上下來說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嗎?

四、分層活動,鞏固理解、增強應用意識

1、出示北師大教材的第58頁的練一練圖,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2、出示北師大教材的第59頁的第3題。讓學生自由的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3、確定位置,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

小紅住在小英樓上,

小英住在小蘭的樓上。

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NO:2

教學內容:前後(第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遊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於前後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學生前後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情境教學、遊戲

教學準備:紙製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佇列

(5名學生排成佇列,其餘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把原來排在第二位的同學,依次往後進行調換,換三次,最後一次換到了隊伍的末尾。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引導學生“()同學在()同學前面,在()同學後面,”“()在最前面”等較規範的語言來描述。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設計做鋪墊,學生已初步體驗到了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因此新課知識,應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討論來掌握。)

2、老師出示電腦:小動物賽跑

電腦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蝸牛參加賽跑,起跑後不久,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學生看電腦觀察小動物的位置變化)

(暫停演示)問:你看到了什麼?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後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蝸牛跑第幾?

問:如果比賽繼續進行,可能會有什麼情況發生?(目的:啟發學生的法語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體驗到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

3、看書:第2頁上面的圖:讓學生看圖答

三、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後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後面數,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然後全班集體訂正。

3、遊戲:

(1)請一名學生扮演司機,老師扮演售票員,5名學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個不同的地方),其餘學生扮演等車的乘客(可任意選擇站起來牌),在教室裡進行坐車遊戲。

師出示其中一個站牌,請學生說說站起來牌的意義。

師:各位乘客,歡迎您坐我們的公共汽車,本車的起點站起來是“火車站”,終點站是“動物園”,有上車的乘客請上車。

師:你想到什麼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師都報出站不同,學生自由地上下車,但要求說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請同學們看,現在老師是前面朝你們站著,那麼黑板在老師的哪一面?老師在黑板的哪一面?你們在老師的哪一面?(與一名學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換位置後再問:現在呢?(後面)師生同時向左轉後再問:現在呢?(後面)

師:對,請同學們記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師:背對的方向則是————

生:後

師:前與後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四、家庭遊戲、知識鞏固

(1)回家後,幫你的玩具排排隊(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積木),並向家裡人說說他們的前面順序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後而的分別是誰?

NO:3

教學內容:左右(第3頁)

教學要求:

1、在生活中看關於“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能初步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正確確定“左右”。

教學難點:“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計算機課件筆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學過程:

一、通過左手、右手的活動,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師:小朋友們,今天誰有信心上好這節課?請舉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師:看看你舉起的這隻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隻手,是你的————左手?

師: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學生自由發言)

師:左、右手要多鍛鍊,特別是左手,多鍛鍊會使我們的小腦袋越變越聰明。

2、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師: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由回答)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剛才已經熟悉了自己身體的“左”和“右”,其實生活中的“左”和“右”還有許許多多,今天我們就來確定一下“左”和“右”

(板書課題:左右)

師:請小朋友們記住,“左”字下邊是個“工”字,“右”

字下邊是個“口”字。

二、玩學具,理解左邊和右邊

1、擺一擺

師:同桌合作,像電腦上一樣的順序擺放好事先準備好的學習用品。

(計算機演示:按順序擺好: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樣學具)

師:大家先來確定一下,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

2、數一數

師:按左右的順序來數一數。(點著學具來數,數好後請學生回答,從而完成電腦中的填空題)

從右數橡皮是第--------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個

師:同樣的東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不同。

3、說一說

尺子的左邊是什麼?右邊呢?

(1)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圖說出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說出尺子的左邊或右邊各有哪二樣學具?

(計算機演示印證)

5、相怎麼擺就怎麼擺,然後同桌互說

三、體驗“相對”,加強理解

1、找一找(計算機演示圖意)

2、師: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記得小明家住在三樓的左邊,你們能告訴他小明家住幾號房嗎?(展開討論,計算機學示結果)

2、想一想

師:我跟大家面對面地站著(老師舉起右手),請問:老師舉起的是右手嗎?

師:(老師把右手放下)請小朋友把右手舉起來再判定一下老師舉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師又舉起右手)學生討論

老師舉著右手轉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師: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練習:老師和學生一同舉左手體驗。

四、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說一說:你相鄰的同桌都有誰?

問:相鄰是什麼意思?

面對黑板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背對黑板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側轉身再說說你相鄰的同學有誰?

師:每轉一次前、後、左、右的人都發生了變化,但相鄰的同學總是這幾個。

2、用電腦演示同學們上下樓梯的情景

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學生討論,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走一走,體會一下)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以走路的人為標準。平時我們上下樓梯時,都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會相撞,保證安全。

3、擺一擺

老師說,學生擺

把本子放在書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書的左面

把鉛筆放在書的右面

4、出示北師大教材的第61頁的第5題

師:停車場上的汽車們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計算機出示圖)汽車們告訴大家: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猜一猜一共有幾輛車?

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還有不同的相法嗎?

點選電腦:出現7輛車

五、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麼?(左右)對!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別是行走時,人注意靠右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