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材分析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1篇)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

《乘法》 這個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能比較順利地實現知識間的遷移和同化,從而完善認知結構,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兩部分進行學習的。其一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其二是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口算和筆算。在教學這兩節課時,採用的教學方法基本相似:呈現情境――根據情境列出算式――嘗試計算――交流評議――適當總結――鞏固應用。在本單元中,除了新知學習,還安排了4節練習課,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也大體相同:簡單回憶、梳理――有效練習(三個層次:口算、筆算、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總結反思。

第一,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評議中提煉出演算法。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第二次乘得的積沒有和十位對齊;乘數末位有0的乘法,在把0前面的數相乘後沒有把乘數末位的0添上去;當然還有豎式計算時口算錯誤的。當這些錯誤與正確一同呈現時,學生的學習資源就豐富、生動了起來,接下來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哪些計算是對的,哪些計算存在問題,問題在哪裡。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便於學生比較辨析,深化認識、發展思維。

第二,練習設計在尊重教材的同時有補充、拓展,綜合性強。蘇教版國標教材在練習的設計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層次性、針對性,又密切聯絡生活實際,並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學時很方便。我在教學時,尊重教材、儘可能地採用教材上的習題,同時還適當補充、拓展了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2

本節課是對加法運算律的運用,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一方面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學習運算律的價值。

首先以計算47+58+42為教學例題,討論:你會怎麼做?生:先給58+42加上小括號。運用了加法的結合律。師:怎麼計算89+14+56。最後出示:78+(47+22),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交流時,強調這裡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時候,我以怎麼計算204+417為例,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把204拆成200+4,一個是把417拆成400+17。師:哪個數更接近整百呢?把哪個數拆開更有利於我們接下來的計算?學生們統一了認識,在後來的練習中,還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選擇更接近整百的數去拆。

對於例如:345+201這樣的計算,在怎樣運用簡便計算時掌握的不是很好。這反映了學生對於運算律的運用還不夠靈活,尤其是對運算律的逆向運用,我覺得可以進行一個專項的訓練。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3

這學期我們學校一年級開始使用蘇教版新教材,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xxxx年10月11日星期二下午本校數學組組織一、二年級數學教師培訓學習,在簡秀梅組長對新教材的解讀下,我對改版後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改版後的新教材在版面設計上更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書本里面的圖畫更加鮮豔更加生動了。新教材所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新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還是在呈現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了時代氣息。新教材在內容上所做的調整,更是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此次培訓,老師們都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新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深入鑽研,更好的開展教學,引領孩子們在數學的廣闊天地裡翱翔。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4

小數,學生在三年級、四年級已有所接觸,多數學生對於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是膚淺的,沒有真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經歷具體分析一位小數的意義的過程,為後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數的意義作鋪墊,在此基礎上再實現對小數的整體意義的概括,降低了教學難度。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學生能過對正方體學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從上完的這節課的效果來看,我總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練習質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覺可能問題出在“分數”上,學生對分數也只是有初步的認識,有關“分數”的更多更具體的知識根本沒有學習,如今要藉助分數來理解小數的意義,存在一定的困難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存在問題:

1、課前預設,特別是練習量較大,沒有考慮學生實際。

2、課前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瞭解不夠,且在課中沒有及時調整。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5

武老師開始時從教材的實驗板和修改版進入演講,教材的修改不簡簡單單的改改而已,都是有針對性有目的的修改的,是通過了大量的試驗才進行的修改。其次講了怎樣有效的進行教學。

武老師講到他的兒子對數學“噁心”了。聽到這個字眼之後,我深思了,現在的學生都只是為了考試而學數學,並不是真正的喜歡數學而去學數學的,所以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讓他們對數學感興趣。下面談幾點我的想法:

一、學會靈活運用實物(教學用具),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國小生具體形象思維較強而抽象邏輯思維較弱,有意注意較差,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教具、學具比較感興趣。因而加強直觀教學,指導學具操作,使學生手腦並用,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當﹑合理地進行直觀操作,能讓學生做的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

比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要準備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模具,這樣學生才能全面的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但僅僅這樣是不行的,他們在瞭解了有12條稜之後,在問他們有幾條稜平行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是做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框架圖,再去讓學生理解,他們就能很清晰的回答上面所提出的問題。

二、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緊密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我認為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結合生活實際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會注意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並組織與指導他們參加必要的實踐活動。

比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時候,讓同學們理解為什麼石頭放進水裡,水面上升了?生活中,同學們還見過那些類似這樣的情況?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答案,根據實踐活動來理解一個數學問題,不但解決了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兒童的好奇心特別強,常為新奇的事物表現出異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精心設計懸念,有意地創造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一些“困惑”,從而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渴望解決懸念的亢奮心理狀態中,激發追根求源探索奧妙的興趣。

比如:學習分數意義的時候,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一個月餅,老師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因該怎麼分?一包餅乾,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又該怎麼分呢?通過一個情景的引入,讓學生有像繼續探究的心態,最終達到對數學感興趣。

應該還有很多種方法,我會繼續學習、繼續觀察、繼續實踐,更好的瞭解學生、理解教材、踏實教學,讓每位學生都喜歡數學,對學習數學感興趣。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6

小數的大小比較”並不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早已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幼兒時期就會對兩個商品的價錢的高低進行比較,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會藉助“元、角、分”和“米、分米、釐米”來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但是,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進行的學情分析,發現學生的正確率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高,往往會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因此,我這節課主要明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注意比較小數大小時,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就大,這也是小數大小比較的難點。

在本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氛圍民主和諧。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之一。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現代化,人文化的課堂。這節課中,教師寓“導”於“情”,變傳統教學的“指令性”語言為合作、幫助、關愛性的語言,為課堂注入活力。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7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在我校已經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並且在全校的語數教師中也湧現出來一批實驗的佼佼者,讓我感到慚愧的是我這個全天候任課教師始終不太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或許因為內心的不喜歡,導致自己沒辦法淨心研究,造成了目前我的課堂出現的問題多多,現在針對今天執教的《筆算除法》一課談幾點反思:

1、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本節課可以說是一節失敗的課,40分鐘只解決了例題的教學,當堂訓練沒有時間完成,第一次檢測時間過多,原因是本打算讓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中把演算法說明白,這樣第二個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但在第二個問題中發現學生算的都正確全班只有4名學生有錯誤,但是在說算理時卻很費勁,反思原因,平時對於差生的關注太多了,導致了一些好孩子不願意舉手,不願意發言,長時間的不鍛鍊,說理能力差了很多。

2、在備課過程中思考的東西太多,如:小組合作是否有效,兵教兵環節的處理,評價機制的運用等等,這些東西考慮的太多,有時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因此當一種事物還沒有完全弄清時提倡創新我感覺有些困難,創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礎的。

3、從開學一直在使用這種模式,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學生課堂上像個悶葫蘆,差學生因為總被提問變得更沒自信,好學生因為不經常被提問,變得興趣全無,雖說一直在運用激勵的方式,但當學生的新鮮感沒有的時候,那些激勵評價變得是那麼的無力。累累累,煩煩煩,這種課堂真的讓人感覺壓抑。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8

學生學習中,難免有疑點、難點,教師應及時發現,並抓住它,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思維去介入,用兒童的語言去幫助,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分解學生探究的難點,使難點不難,讓學生容易明白。

對於“乘法分配律”概念,老師們都是這樣描述的: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用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第一次教學時,我照本宣科,反覆講解,但每次作業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如(3+5)×8=3×8+5。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所以第二次教學時,我就採用適於兒童理解的語言來理解乘法分配律:如9×99+99是這樣描述的:9個99再加1個99共有10個99,寫成算式就是:9×99+99=(9+1)×99。無需重複,學生居然能迎刃而解。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9

本次,我參加了興慶區舉辦的新課標教材培訓,培訓內容是我所執教的二年級課程。主講人是劉秋霞老師,首先她帶領二國小生完成了一節20分鐘的模擬課堂。聽了這節課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她將一堂枯燥的數學課美化了,並且從多個角度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對所學課程掌握的更加牢固。

本次課是一節乘除法的綜合練習課,按照一般的教學常規來說,教師會給學生呈現出很多關於乘除法的應用題去讓學生做,但劉老師打破了原有的常規,設計了一堂很新穎的課。舉例來說,第一個環節是直接列式,然後再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文字題,這一環節設計的很巧妙,例如:根據5×6寫出一道文字題。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的非常出色,在編寫5的6倍應用題的這一環節,學生更是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使得一堂是學課講得豐富多彩。

這節課給我的感覺是數學課並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生硬,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整節課下來,學生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回想起我的教學,我只是向學生傳遞本節課的知識要點,至於課外的知識也很少向學生講授。上課的內容也比較單一,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好好的研讀教材,設計好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很好地教學實效。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0

我們五年級全體數學老師在教研日參加了新教材分析研討會。通過新教材分析研討會的培訓,使我知道了本冊教材的新的編寫意圖,知識結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給我以後的教學起到了指明燈的作用。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對教材的解讀和具體體會:

教材的解讀:

一、小數乘除法的分析。

第一、二單元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充套件。教材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並採用單位間的轉化等方法得出結果,使學生初步體會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關於小數乘法的計算,教材分為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這樣的教學體系。

“小數乘整數”中例題1通過買風箏,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小數乘整數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

數的運算的教學,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是建立在整數乘、除法的意義上的,教師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回顧乘、除法的意義,無論是由實際問題列出算式,還是初步探索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對於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探索。以小數乘整數為例,在沒有得出豎式計算方法之前,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得到小數乘整數的計算結果,如利用單位間的換算等角度探索出積。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例題中進行歸納,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這正是小數乘法的關鍵。

3、鼓勵學生運用小數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學習運算的重要目標。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根據運算的含義運用小數乘、除法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生活中尋找能用小數乘、除法解決的問題。

二、解方程和數學廣角的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它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一樣都是以四則計算和常見的數量關係為基礎的,但在解題思路上有所不同。在算術解法中,“未知數”(問題的解)始終作為一個“目標”,不參與列式運算,為了求“未知數”,需要根據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之間的關係,直接用已知數與運算子號組成算式,由於數量關係的多樣性或敘述方式上的不同,解法往往變化繁多,思考起來有時比較困難。而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由於引進了字母x,一開始就可以讓未知數x和已知數處於同等的地位,按照題中敘述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用未知數與已知陣列成同一個等式,未知數x直接參加列式計算。這樣,思路比較簡單,解法比較方便,尤其對一些算術解法中需要逆向思考的題目和某些典型應用題,列方程可以化逆為順、化難為易,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然而,由於學生在一至四年級的應用題學習中,已經養成用算術方法解題的習慣,同時由於代數方法相對抽象的特點,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應用題時,會有不習慣的感覺。因此,教材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以讓學生初步掌握用方程來描述等量關係為重點,同時配以用方程方法比算術方法更“順”的例子,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利用等量關係分析實際應用問題的優越性。

三、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的分析。

本單元包括三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認識及梯形的面積。考慮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聯絡比較緊密,因此將這些內容編排在一起。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強調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以此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直接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也可以直接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也可以通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

這些推導是建立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割補、拼擺等方法將未知的圖形面積轉化歸結為已知的圖形面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化歸”的思想,將未知轉化為已知,每一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可以轉化成已經知道的圖形面積。

具體體會:

首先,我覺得這次學習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到現在我們的課堂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我在課堂中有過意外收穫,有過為探究真理而教學內容失敗告終的苦澀,有過為不能很好創設情景的迷茫,有過面對新思想、新理念、新設計而無能為力的困惑。總之。我認為這次的新教材的培訓對我來說很有必要。

其次主講指點迷津,讓我重新認識了新教材。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重視學生的估算能力、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培養,更重視學生計算研究、分析策略、探究價值的培養,它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再為應付應試盲目機械訓練應該科學有效設計練習內容,讓學生有目的有價值的去探究。在對教材的解讀和分析中,我更深刻地瞭解了這套教材,使我對如何創造使用和把握這套教材、怎樣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一套教材所選擇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這次教研研討活動猶如及時的春雨灑進我的心田,使我在迷惑彷徨的教學道路上,學到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運用新學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認真學習,靈活運用。結合班級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領學生貼近生活,經歷知識、能力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做一個智慧型的好老師。

總之幫我解答了好多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也獲得了許多非常寶貴教學經驗,這些經驗我會正確的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1

本節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的第五課,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複習判斷積的小數位數的方法,並在練習中檢查掌握情況,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接下來以情境匯入,引出關於蠶絲的資訊,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小數乘法的多種演算法,加深對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的演算法及算理的理解,總結計算小數乘法的注意事項,隨後提出問題“積一定比乘數大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計算,比較,找規律,發現乘數大於1、等於 1 和小於 1 時,積與另一個乘數的大小關係,並通過舉例加深體會,然後在練習中鞏固所學,最後以談收穫結課。

在學習過程中,對於錯誤的脫式計算,為求讓學生理解,我用畫圖的方法一步步展示,分析,讓學生明白每一部分的意義,知道錯在哪裡,正確的演算法是什麼,比較直觀,但花費時間也較多,致使後面練習的時間不足,找規律環節的舉例也沒能進行。課堂氣氛在後面的環節也過於沉悶,通過反思,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應變能力也較差,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這些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