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讀後感(通用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讀後感(通用6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1

最近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我雖然才讀了一半都不到,但我深感受益匪淺。

《千里送鵝毛》這個故事是《國學經典》裡的第二個故事,它說得是在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緬伯高在過沔陽河時,他想給天鵝洗個澡,從籠子放出來時,天鵝展翅飛向天空。緬伯高伸手去抓,只抓住幾根鵝毛。禮物飛走了,緬伯高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敬獻給了唐太宗。太宗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它讓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誠實守信,象緬伯高那樣,天鵝飛走了,只剩下鵝毛,就誠實的將鵝毛敬獻給了唐太宗,送給別人的禮物,重要的是情意,而不是禮物本身。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首先主動真誠的去對待別人。你怎麼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如此待你。

就如莊子在《莊子。漁父》中寫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國學經典》讀後感2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現在就請你跟著我們一起進入這詩歌的世界吧!

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文章,讓我在這很美好的春天裡感受別一樣的情懷。古代的詩人們也寫了不少讚美春天的詩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說《詠柳》、《早春》等等。《詠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於春天的讚美之情,借柳樹來抒發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句是把二月的春風比作了剪刀,多恰當的比喻啊!

我不僅瞭解了春天的詩歌,而且也學到了不少夏天的詩歌呢!就說《小荷》吧,詩人把初夏到來的時候寫的惟妙惟肖。荷花剛開始的時候在詩人筆下變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剛剛開的時候樣子。

夜晚來臨,月亮也隨之出來。讓我們來看看詩人中的月亮是怎樣的吧。《中秋月》、《關山月》這些都是描寫月亮的詩歌。讓人感覺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麗

總之,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國學經典》讀後感3

《國學經典》是一本傳揚中國經典文化的書籍。書雖然小,其中的知識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經典要義這一章裡有許多名言警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明白的就是要說不明白,好請教別人,“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這句話的意思是:萬物的生長意境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狀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水是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這一章裡,許多故事都帶著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殺豬》這個故事是說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我們也千萬不要從小養成了欺騙別人的壞習慣。《網開三面》這個故事主要說了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們寬容了別人,以後別人就會幫忙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為,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敬重你。

讓我們一齊來誦讀《國學經典》吧!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讀後感4

初識《國學經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經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國文學界中的奇葩,並且覺得那是文孺志士的專屬區,像我這種膚淺的文學造詣不高之輩怎能領會其中的奧祕。我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在網上查閱起來。

詳識《國學經典》讓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只是冰山一角。國學經典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不知多少人對它們肅然起敬。像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見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其實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它所傳遞的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我們說孔子是聖人,因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這麼一種說法,現在姚明代表中國,而在古代代表中國的卻是孔子。這說明孔子的影響力深遠。像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響久遠。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學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捫心自問,我是何其膚淺,何其妙小。我為自己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而慚愧,這是個資訊化,網路氾濫的時代,學習條件優越極了。可每當要我們學習各種理念理論時,總是一副心煩意冗的樣子。要是到了交論文的時間,國學經典中的那些華麗辭藻那能從我這種庸俗之輩的筆尖中“陳列”出來,大多在網上東拼西湊,借東家樑換西家柱。就這樣西稀裡糊塗上交了一篇牛頭不對馬嘴的文章。正如《法言·修身》中所言:“三年不目日,視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意思是:“三年不見日光,瞪眼而看不見;三年不見月亮,目光就短淺。

長期不學習必定愚昧短淺。”看來立志學習才是當前明智之舉。正如《禮記·儒行》中:“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意為:“廣泛地學習永不滿足,身體力行永不懈怠。”也只有不斷為自己“充電”才能成為一名不被時代淘汰的教師。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謙虛、豁達、坦然和樂觀。像《老子》:“不自矜,故長。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長久。不自我表現,所以別人能理解你。不以為自己絕對正確,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誇耀,所以才有功勞。再如《貞觀政要·刑法》中:“樂不可報,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慾成災。”意為:“享樂不能過分,過分就會帶來哀愁;慾念不能放縱,放縱就會釀成災禍”。

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穫頗多,感受也頗多。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語出《培根隨筆》中的《論讀書》中的語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云: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上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豁。這說明讀書的重要性。自古都有“書中自有語無玉,書中自有黃金無”的說法。通過這次學習堅定了我立志學習的意志和信心。如出自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的:“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意思是:“志向不確立、猶如無舵之船,無繩之馬,飄蕩放縱,到何處去呢?”又如《禮記·中庸》中的:“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意思是:“君子不斷自我反省,無損自己的志向。”再有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美”。意思是:“不學就不能增加才智,無志向就不能成學業。”這些都證實了孔子所言,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標,實現其人生價值。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人變得聰穎睿智。

宋·楊萬里《詩論》中說到:“愧斯嬌,嬌斯復、復斯善。“意思是羞愧就會改過,改過就能回頭,回頭就成為好人。”我真希望通過這次學習能正真改變自己。試想想自己,昨天的我像一匹稚嫩激情高昂的馬駒有馳騁沙場的慾望;可在殘酷的現實中這匹有追求有抱負的馬駒變成了今天的未老先衰、沒有目標、頹廢的拉著石磨的驢。

通過細讀這本書,希望明天的我能成為一匹體態豐盈的駱駝載著智慧,載著希望,載著毅力穿過迷茫的沙漠尋找到一片新的綠舟。

  《國學經典》讀後感5

《國學經典》是一本傳揚我們中國經典文化的書籍,是我們祖先讓我們從其中的知識和故事中學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經典要義這一章有這樣一些話讓我記憶猶新,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說不知道,好請教老師和同學。“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的生長情況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情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告訴我們:水石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

在故事這一章裡,許多的.故事都帶著一些道理。如《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小朋友千萬不要從小養成欺騙別人的壞習慣。《網開三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寬容了別人,以後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為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

看,《國學經典》豐富多彩吧,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誦讀它吧!讓我們從優秀的國學經典中懂得知識與道理,讓它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讀後感6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是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中孕育。

我國最著名的國學經典是“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論語》主要講述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和做人的準則與學識的方法;《孟子》主要講了孟子與其他思想家的爭辯和對弟子的言傳身教;《大學》主要講了弘揚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講了怎樣修養人性;《詩經》中主要記載了各種詩詞曲樂;《尚書》是一本歷史典籍;《禮記》是一本門類雜多的典章制度書籍;《周易》主要講了古時的八卦之術;《春秋》主要記載了魯國的編年史。

作為一個國小生,我不僅僅要學習現代的文學,更應該繼續領略和發揚古代的經典文學,使華夏的精髓得以儲存。國學經典用記敘語言的方式引導著華夏人民做人處事的方法與歷史的傳承,讓人們學會怎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說將“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文學寶典一一記之,但你心中也必須存有一盞指引你嚮往社會與生活的“明燈”,如果你沒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進的徒行者。所以無論你性質如何也應該擁有一盞“明燈”。

而“明燈”出現的唯一途徑就是--探索國學經典的奧祕與神奇,併發揚它,使它得以儲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