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故鄉》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72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故鄉》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讀《故鄉》有感

讀《故鄉》有感1

讀了魯迅先生的《故鄉》,體會到了很多事情,但其中還是希望最為突出。

一個社會,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成尊卑不同的上下階層。上級層層剝削,下級無奈受剝削。某些人甘於受別人剝削壓迫,然後去壓榨、欺壓比他們還下層的人民。某些人雖然對壓迫表示痛苦,但卻無力反抗,同時沒有想過去反抗。有些人在壓迫下變得壞了,人際交往出現問題。人與人之間是厚障壁,無法溝通交流,也無法互相理解,更不能友好相處。有的人卑鄙,尖酸刻薄了,潑悍了,庸俗勢利,貪婪了,有的人麻木愚昧,抱怨,對生活消極了,有的人冷漠,壓迫人民,不顧人民只顧自己的利益了。在這個社會,城市與農村都很貧窮荒涼,灰濛濛的陰影籠罩在上空。這便是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

我感受到了在那個年代裡生活的苦和人民的苦,感受到了舊中國的落後衰敗。魯迅先生生活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當然感覺非常黑暗、迷茫、無助。

的確,魯迅先生願意創造美好未來,但沒有人能與他結伴而行。這是多麼悲哀而又激憤的事實啊!

但魯迅先生仍懷有希望,保留著希望的種子,願意去尋找肥沃的土地,探索方法,將實踐變為美好的現實,開創新的生活,開出漂亮的花朵。雖然希望有時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我認為它是必要的。人有了理想希望,才能去追求,去探索。在沮喪灰心時給予力量,驕傲時給予警示。希望真的是極其重要的。在黑暗的社會中,魯迅先生就是因為有希望,才構造出了一點點的想象,給他慰藉,為他點了一盞燈。在那個灰濛濛的地方,有如雲朵移開一塊,透進幾縷陽光。

在生活中,各個方面我們都應擁有希望,讓自己向成功一點點靠近。有了希望的種子,只要找到合適的土地,任何時候都能生根發芽,開出花。

讀《故鄉》有感2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一書講述了主人公比利的家在美國奧沙克山區一個美麗的峽谷中,他最大的心願是得到一對獵犬。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依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攢錢終於買來了他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並與兩條獵犬一起捕捉浣熊,得到了捕獵比賽的金獎。比利不輕言放棄的故事,不由讓我想起了學打籃球的事。

打籃球是一件十分累人的體育運動專案,爸爸媽媽希望我通過鍛鍊快點長高,於是為我報了籃球課。一開始,我天真地認為打籃球只不過是去隨便打打比賽,充其量也只是玩玩而已。我去上了第一節課後不禁“大失所望”,教練說先要熱身半小時,休息5-10分鐘,再運球30分鐘,然後打比賽30分鐘,最後是沿著球場跑上10圈。這就是我們一節課的內容。

第一節課,我們的熱身是從一個小遊戲開始的,名字叫“運球抓人”。需要一隻手運球,一隻手抓人。首先輪到我來抓,我是這裡的新生,其他的都是老生。他們一個個東躲xx跑到我前面引誘我,一會又走到我身後嚇唬我,他們就像一條條靈活的魚在水裡遊動,我怎麼也抓不住他們。我又氣又惱,心裡直埋怨教練為什麼不給我安排到新生班裡,簡直不想再學了。這時我眼前浮現出《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主人公比利用了兩年時間才攢到50美元買獵犬的情景,而我卻連一個多小時的運動都想放棄不做,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我想我也一定行的,於是咬咬牙堅持下去。

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時間,我喝了一大杯水才緩解了口渴。這時,我卻感到大腿的肌肉又酸又痛,如果這裡有張床,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躺上去。此刻,大腳趾處也傳來了一陣痛楚,原來經過剛才的熱身,我的腳趾上居然起了一個大水泡。短暫的休息時間在教練的口哨聲中很快結束了,我一跑腳趾頭上的疼痛就一陣陣向我襲來,教練卻責備我偷懶。我心裡有委屈又惱火,明明事出有因,卻被人誤會。我忽然又想起了比利,他不就是我的榜樣嘛,不就是一個多小時的運動而已,我一定可以挺過去的。這樣為自己一打氣,似乎腳上也不再像剛才那麼疼了。

到了打比賽的時間,腳上的水泡更痛了。我正準備和教練說自己腳上已經長了一個大水泡,比賽不參加,讓我在一邊休息觀賽。話到嘴邊,我又想起了比利得到一對獵犬的經歷。我想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比我難多了,但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難道打籃球這點小事就能難倒我嗎?我相信我也一定能夠堅持並完成的!出乎意料的是,教練居然安排我打主力。我一次次想起比利的故事,那些情節就一次次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教練宣佈我們以四比三的成績打敗對方時,我興奮地大聲叫了出來,沒想到我不僅堅持下來,還在比賽中為我們隊出了不少力。此刻,我完全忘記了腳上的疼痛。

比利靠堅持和努力工作換來了心愛的獵犬,每當我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我便會想起他,他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給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讀《故鄉》有感3

觀看生本課堂教學實錄這是第二次,在今天的《故鄉的蘆葦》這節課上又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盡情的在課堂的展示的情景,這種自由灑脫給人一種“形散神不散” 的感覺,你看老師就像是一個主持人,引導著孩子們展示自己,在這節課中從孩子們回答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其中就涉獵的古詩就有六首左右,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等等,出口成章,真是讓人羨慕!我想這有兩點原因:一是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肯定是驚人的,二是孩子們課前的預習是十分認真的。聯絡自己的學生想要在課堂上有這樣的表現,那麼如可來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應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語文教學的主方向,像我們一年級,學校為我們準備了幾本繪本,另外我還蒐集了很多的電子版的繪本,我想在閱讀課上與孩子們一起來共讀,另外積極的發動我們的家長在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我推薦的書,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得以文學的滋潤,以智慧的洗滌,讀後感《故鄉的蘆葦讀後感》。

另外這節課還有一個環節給我的印象很深,在最後的小組展示自己製作的課件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製作課件的水平絕不在我們老師之下,畫面精美,內容豐富,孩子們就是這樣在製作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智慧。我想在四五年級的學生可以放手給孩子們,大膽的給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也許我們的孩子也會給你一個驚喜!

生本課堂——學生的課堂,學生展示的舞臺,課堂的主人,這我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的是“由……說開去”、“由……引起的聯想”、“從……得到的啟示”、“……遐思”這樣的文章標題,那麼,這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模式就大有可能是“引入深化”式。此種寫作模式常常用於一事一議、一事幾議、讀後感、觀後感、雜文、小評論、小小回憶錄、詠物抒情小品、知識小品以及聯想類文章等等。其表達的特點就是從一個“點”出發,進行拓展,進行延伸,進行深化;全文由此及彼,文中的那個“點”,只是一個引子,只是一個展開話題的由頭。

《故鄉的蘆葦》就屬於這一類的文章。原文如下:

多年來尤其令我夢牽魂繞、永遠不能忘懷的,是故鄉的蘆葦。

是的,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蘆葦。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綠油油,迎著輕風,搖曳著修長的青玉似的秀枝,遠看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雲,在地幹線上飄拂著,給鄉村平添幾分恬靜和飄逸。

幾乎所有的河溝,小湖,池塘,都有綠色的蘆葦掩映著。

每年,當春風剛剛吹謝雪花,故鄉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還未褪盡寒意的泥土裡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腦袋。它長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長到幾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狹長的葉子。

一到這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摘一片蘆葉,熟練地捲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邊,吹出各種悅耳的樂音,孩子們為這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邊,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樂地奔跑著,忘情地呼喚著。

我們還喜歡用蘆葉折成綠色的蘆葉船。手巧的夥伴,還會從舊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當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還用香菸匣裡的錫紙做成小小的銀色的帆葉。我們一個個光著小腳丫,蹲伏在河灘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開船羅!開船羅!”於是,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綠色的“船隊”便滿載著我們純真的幻想之花,順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輝的夏夜,我最喜歡帶著弟弟到蘆葦叢中抓紡織娘。紡織娘通體透明,頭上長著兩根細長的觸鬚,身上襄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紙似的羽翼。我們把捉到的紡織娘小心地放進小竹籠子裡,怕它們餓,就寒進幾朵金紅色的南瓜花。然後將籠子掛在蚊帳架上,任紡織娘用好聽的歌聲伴我們進.入蜜的夢鄉……

啊,故鄉的蘆葦!因為你給過我不少童年的歡樂,所以我一直對你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會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中……

讀《故鄉》有感4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威爾遜·羅爾斯的知名作品——《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這個溫暖心靈的故事是我的最愛,書裡寫的是關於一個男孩和兩隻浣熊獵犬的傳奇故事。 在奧沙克山區,男孩比利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擁有兩隻浣熊獵犬,他憑艱苦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最終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兩隻出色的浣熊獵犬——老丹和小安。比利與獵犬形影不離,一起穿越山頭,尋蹤冰河,捕捉浣熊,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情誼。 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了捕獵比賽的金獎盃,追蹤到了最為狡猾的浣熊鬼,在奧沙克山區為比利贏得了崇高的聲譽。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也不願再獨活於世…… 當自由天真的童年走向盡頭,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與小安,還有它們墳頭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美麗紅葉下掩埋的童年記憶…… 威爾遜·羅爾斯的這個故事不僅讓我明白了死亡的意義,死是人生命中的一個過程和階段,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死亡;還告訴我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憑著勇氣和堅持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作為國小生的我們應當以誠實、勇氣與堅持來面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能退縮,應該通往直前,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與堅持定能克服困難。

主人公所擁有的愛、信仰、責任、誠實、勇氣與堅,有廣度,有深度,有分量,令人敬畏,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讀《故鄉》有感5

前不久,我閱讀了一本名叫《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書,它是由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原著,翻譯成中文的小說。這本書受到《朗讀手冊II》、美國亞馬遜讀者、英國亞馬遜讀者、岡村迪安(美國加州聖馬特奧公共圖書館官員)等眾多讀者的好評。

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比利的男孩,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他憑著艱苦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最終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一對獵犬——老丹與小安。比利與愛犬形影不離,一直穿越山頭、尋蹤冰河,捕捉浣熊,結下生死的情誼。

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了捕獵比賽的金獎盃,追蹤到了最為狡猾的浣熊鬼,在奧沙克山區亨有了很大的聲譽。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山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也不願獨活於世……

在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和小安,還有它們墳頭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美麗紅葉掩埋的童年記憶……

這本書擁有令讀者感動落淚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讓人無從抗拒。合上這本書,我的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著老丹和小安對比利的忠誠,如果沒有它們的忠誠,那就再也無法看到這本書了。老丹與小安為了比利,付出了生命,它們那種勇於獻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讀《故鄉》有感6

提起故鄉,在大家心目中一定是個歡樂的地方,但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日夜牽掛的故鄉則無比悲涼。

文中的“我”在回故鄉時,發現故鄉則成了幾座蕭索的山村。“我”小時候有個好朋友名叫閏土,兩人那時候無拘無束。

那時候的閏土無拘無束、充滿活力、可愛的質樸少年,二十幾年過後,閏土再次和我見面,兩人就像隔了一座牆。閏土從前和“我”兄弟相稱,可如今卻稱“我”老爺。閏土有了六個孩子,但他沒什麼本事,什麼地方都要錢,種出東西去賣,也要捐幾個錢,折了本。閏土在生活的重壓下,已變得衰老和拘謹。他真是個可憐人,因為政府苛稅、多子、饑荒、兵、匪、官、紳都已經把他苦的像個木偶人了。我為閏土而感到可悲,那個輕鬆而年輕的他不見了,生活折磨著他。

文中還有一個反面人物,便是豆腐西施,專門從平常老百姓家揀點東西,如果主人反對,她便會說盡尖酸刻薄的話,直到氣得別人無話可說。看到這兒,我便捏緊了拳頭,豆腐西施刁鑽又刻薄,從而便讓我感到了故鄉的破敗和悽苦。

這篇小說讓我感觸頗多,我從作者的對比中感受到了憂鬱和故鄉巨大的變化,作者又刻畫了豆腐西施這個人物,用她的性格突出了農民們的勞苦,我希望他們的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

合上這本小說,我仍為那悲涼的故鄉而感到難過。

讀《故鄉》有感7

讀了《故鄉》這本書,我有許多感觸。

小說描寫了作者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和現在真實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帶給人們的苦難與舊時代的黑暗社會與痛苦抒發了作者渴望新生活的強烈慾望。

魯迅曾經在日本留學學醫,認為救死扶傷還不如成為作家讓這些麻木不仁的百姓重新燃起鬥志打敗侵略者。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閏土,少年的閏土還是一個勤勞善良膽大活潑的小少年,可是就是因為社會的壓迫使他變成一個迷信麻木的人。

從閏土身上可以看出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的苦難,我們應該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而又繁榮昌盛的年代感到幸福。

魯迅先生在小說最後寫道:“我想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這地上的路: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這句話表達了只有美好願望而不去努力的實現夢想這還是不會成功的。只有踏上這一條路,勇敢的去實踐去追求你想要的這才是真理。

我們應該報答現在美好的生活,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夢想。老舍也是因為黑暗社會的壓迫而不得不自殺,從而失去了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會。他筆下的祥子和閏土一樣如此。

就趁現在,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學習,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讀《故鄉》有感8

對於我來說,故鄉的最大特點便是常颳風。

因為地理位置,風常常帶著水汽,將家門口的長江水卷帶著,吹向洲上每一個人的臉龐。媽媽有時說,將躺椅搬至廊道口,睡個一中午,膚色會因風變得黑些。這江風將洲上每個人的臉吹黑,吹出江洲人的特點,吹給莊稼獨有的水分,吹咧了種地鄉親的笑臉。炊煙給江風吹得散得縹緲,幾家人的炊煙因此混雜著,慢慢遠去,給夕陽鍍上一股迷幻的色彩。家中的棗樹結著青果,也應著風和餘暉在搖動著,迫不及待要成熟。

洲上的人家大多集中環抱在一起,腳步落在土地上,在青草中形成小徑,人們在飯後或走動或閒適地坐在門前談天,衣角被江風吹的微搖。日頭漸落,風帶來的是勞碌一天後的雜感,人們或充實或期盼明天的好天氣。江風是江洲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穿梭在屋與屋間的小縫裡,穿梭在人們踏出的小徑上,將人與人拉在一起,串成美妙溫馨的鄉村社會。正如作者所說,“我喜歡鄉村的味道:寧靜、淳樸、喜悅、安樂,像理想的桃花源。”這“桃花源”因這江風,更添幾筆。

故鄉是我魂牽夢繞的一陣江風。儘管故鄉漸漸冷清,人們大多進入縣城謀生活,但故鄉的江風帶給我的安適寧靜,故鄉給我的輕淺的“源頭”之感,都不會因此消失不見。洲上的綠土因江風仍顯沃饒,和家前的長江水一起,承載著時光的印跡,揮之不去的`碎影流年,流進我的心裡。只要江風依舊,我便會記得幼時的鄉鄰、幼時的經歷,這些歡笑淚水,印證著我的成長

江風帶給我的,是我最寶貴的,我驕傲我所擁有的故鄉,儘管它沒有顯赫的名字,不是有名的風景地,但在我心裡,它便是這江風,是我靈魂寄託的地方,在我心裡,它是那麼的燦爛。

讀《故鄉》有感9

酣酣鄉水,思念無盡;美美鄉心,溫暖無限。

她自歐洲踏過泛泛之途來美,尋不到家鄉的水,只可飲啜著異鄉異土的水罷。行旅匆匆,人亦匆匆,掀起心中煙沙,連心情變得麻木,而陪伴麻木的心的是無盡的;追憶著大陸故鄉的情茶和安居三十多年第二故鄉的安水,她的心裡,是對故鄉的以往無盡的思念,花開後花又落,思念一層疊一層。

淅淅瀝瀝的風雨迷溼了回鄉的念頭;混混亂亂的凡塵迷花了望鄉的視眼;無情無心的生活將人活生生地從故鄉剝離,剩下的只有痴鄉的心,以及家鄉最能安撫心的最美好的東西。

憶及往昔,在悠悠涼風的仲夏傍晚,大人們忙了一天的農活,坐在自家的庭院裡靜靜地享受這傍晚時光,梵歌載載,任時光的白馬馳過,等一聲塵埃落定。老舊廚房的燈光暗暗的越發溫馨,炊煙伴著炒菜聲嫋嫋升起,伴之而來的還有讓人垂涎的飯菜香味。

躺在院子裡的竹製搖椅上,伴著花貓,搖一搖清風蒲扇,愉悅地聞著母雞“咯咯噠……”的聲音,看著鴨蛋黃一樣的夕陽緩緩地落下,慢漫地帶走白日炎炎的熱氣,胭紅的雲朵一層疊著一層波浪似得以太陽為中心往外湧,越外面顏色越發白皙,不過他們在時間的沖洗下終將黯淡了。白白的月兒彎彎,似一團小棉絮,在藍藍的天幕中早早地掛著,用柔美的眼神俯望著舊舊的民房,幽幽的山崗,緩緩地清。我愜意地躺在搖椅上,毫無壓力感,只等夏風薰心。

支一方方的小木桌子,架在院子裡,石榴樹下。拿幾條矮矮的小板凳,飯菜逐個端上來,擺上筷子、瓷碗,香噴噴的幾個簡單菜色,引得未成熟的石榴透著微紅的臉蛋紛紛低下頭來,似乎也想嚐嚐這鄉間晚飯。

爺爺拿著蚊香放在桌下,夜色未深沉,可那時明淨的天空從夕陽落下的山崗透著微微的亮撒滿了滿天的星星,眨著好奇的大眼睛痴痴地望著誘人的小鄉村;涼潤的晚風晃著院子裡的石榴樹,溫柔地拂過我的臉頰,用泥土和樹葉的想起刺激著我的嗅覺,揚起妹妹的長髮,又帶著飯菜的香味戀戀不捨地走向遠方。峨峨遙山,俯瞰清河,淌淌清河,醉望遙山;柔柔的月兒用柔柔的月光柔柔地撒向月下大地;螢火裝點著燦爛仲夏,對荷蛙鳴,蟀歌連綿,燈光,音樂,組成一個樂隊,在美美的夏晚忘情的演奏。

幾多繁華少,那美好而瞬逝的韶華,我燦燦的年華,隨著成長的孤車駛過萬千風景,縱使世人所說的美景,我未見幾何,它們終是敵不過童年那夢一樣的仲夏夜,那故鄉的夏景。

水是故鄉甜,琦君讚美其故鄉的酣水,是對溫馨的回憶一份難解的不捨;而我的心,在日漸繁重的學業裡,我只能用那空餘一點的年華,憶幾許風景,平靜心中因無風乍起的波浪

讀《故鄉》有感10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攜向華堂戲鬥,亭臺小、籠燈汝金。——張鎡《滿庭芳·促織兒》

“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是我在電腦中看《每個故鄉都在消逝》的簡介時看到別人留下的,我以此為我的題目。

因為,它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剪綵。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這本書講述的是中國當代問題:中國農村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農村是人類生命的根,而我們的故鄉卻毀在了我們自己的手裡。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家後面挖野菜的畫面,那時還是泥土路,我會和爺爺在屋後挖野菜,野菜長在雜草中,很難分辨,於是爺爺手把手教我如何找野菜,如何挖野菜。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外公家放風箏,我們站在高高的稻田中,一眼望去全是金色的浪,我們牽著風箏奔跑在稻田中,有時候被石頭絆倒了,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泥土,接著跑著放風箏。我也還記得在太奶奶家和弟弟一起挖竹筍,我和弟弟總會提一大籃筐的筍回來,吃也吃不掉,被爸爸媽媽數落一番,下次,接著提一大籃筐回來,太奶奶家的筍吃也吃不完,挖也挖不完。

後來,爺爺家變成了新式小區,連雜草都看不見,全是人為養的景觀花草,更別說看到野菜了,早就被化學藥劑毒死了。外公家後面變成了高爾夫球場,沒有金色的浪,只有短短的草和黃色的沙,現在土地沙化嚴重,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把好好的農田填滿沙子。太奶奶家變成了荒地,拆遷完後便再也沒有人去弄過了,就那麼荒廢在那,連一根筍也找不到了。

這些種種美好都只是過去,現在只是殘忍的高科技,樓房代替了平房,公園代替了農田,景觀河代替了小溪流,這些都是我的故鄉,而我的故鄉卻在消逝。

試著想象一下,多少年後,我們再也看不見農村的一切,所有的美好都變成回憶,當自己的孩子問起:“媽媽,稻田是什麼樣的?”你準備怎麼和他說?只是開啟電腦尋找照片嗎?還是用乏味的文字告訴他是黃色的,像海浪一樣。當自己的孩子還在區別什麼是蟈蟈,什麼是蛐蛐的時候,我想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了,還怎麼告訴孩子這些。正如柴靜的《穹頂之下》所說:“我們還擁有什麼?我們還能為後代留下什麼?”是山水田園還是摩天大樓,是人文古蹟還是人造景區、即使我們無法為後代留下多少大自然的傑作,但至少不要留下人類的傑作。我們尚可隨著記憶追溯美好,我們的後代呢?他們或許連方向都找不到,又乞求什麼花影呢?這些種種的美好回憶都是老一輩的記憶了,又如何傳給下一代?我們曾置身於花海中,卻在現在尋找一朵花,一朵自己曾經置身過的花,這就是現實,但不代表未來。

若我們從現在開始停止拆遷,停止砍伐,停止一切破壞大自然傑作的事情。讓故鄉不再消逝,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人,那種回憶至少還會停留在那,我們心的歸屬還在,人心不再冷漠,社會還有愛。

多少年後,我希望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我的孩子:“蟈蟈的叫聲是‘唧唧唧’的,蛐蛐的叫聲是‘唧唧吱’的。”我渴望在未來與我的孩子奔走於農田小埂上,牽著風箏,笑著,跑著,即使在金燦燦的稻田裡摔倒,也可以堅強地站起來滿身花影,猶自追尋。這是成為我們的未來嗎?

讀《故鄉》有感11

故鄉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情感,一種親切的感覺。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他的故鄉是一個舞臺,演繹三種人生。或許在今天看來,魯迅半白半文的風格,一直讓人感覺生澀。閏土是文中一個主要人物,他就是一個農民的代表。閏土的少年時光多美好!抓鳥,刺猹,拾貝,觀魚,多快樂的生活。但中年時的閏土呢?多災多難,生活灰暗得不能形容,這又是怎樣的不幸!不是因為世界的黑暗,而是人性的黑暗。逆來順受代替了勇氣,小偷小摸代替正直,拜天拜地代替了自信,一個閏土的麻木或許不算什麼,但千萬個閏土的麻木不仁又會怎樣?倘若人人振奮起來,閏土又怎會成一個悲劇?楊二嫂也是魯迅筆下的人物之一。她絕不只是一個笑話。她代表了無數市井小民。

或許她唯利是圖造謠生事,但在文中魯迅並沒有呵斥。為什麼?在魯迅看來,市井小民就是如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攮攮皆為利往”貪點小便宜,又何妨?這才是真正的世俗。因此楊二嫂會一直存在。對於這種人,不理即是,又何必批判?“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民生活的痛苦不堪,引起了先生的思考。

舊社會就是一條路,努力的改變社會的封建、迷信,改變人們封建的思想,新時代的大門才能開啟。而《故鄉》種最令人傷心的,莫過於失去“故鄉”這個美好地方的“我”。其實故鄉沒變,變得只是“我”心中的觀念罷了。

讀《故鄉》有感12

三月,春暖。桃花初開,楊柳正翠。陽光撒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極其柔和。風輕輕地吹拂著。我站在長滿野草的田野上,凝視著遠山,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成了金色。手中捧著那本之被我翻遍了數遍的書《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風吹了起來,又翻開扉頁

在奧沙克山區的一個山谷裡,住著一個男孩,他叫比利。他患上戀狗情結,花了兩年時間賺了五十美元,買了他日思夜想的兩條浣熊獵犬。那兩隻獵犬分別名為老丹和小安,經過比利的訓練,有了很多的戰績。砍楓樹、智捉浣熊、參加比賽、勇斗山獅,比利一直以為上帝在幫助他。直到最後,獵犬永遠地離開,在墓的中間,長了一株美麗的紅色羊齒草,它從肥沃的土地上拔地而起,長長的紅葉向外伸展,像彩虹一樣架在兩座墳墓之間,紅得鮮豔。那一刻,比利似乎意識到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每次讀到最後,也不禁淚潸潸。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源於人獸之間的愛!

比利堅持兩年存錢買犬,跋山涉水上鎮上領狗,廢寢忘食砍倒藏著浣熊的楓樹,暴風雪中焦急尋找愛犬一個個故事中隱藏著使他堅持下去不停歇的力量。讀到這些情節,我便想起了自己的經歷。

我知曉自己的經歷不像書中的比利,但他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讓我回憶一件平凡的小事。

這個事件追溯到去年秋天

天空中飄著幾朵雲,悠閒得在天空中漫遊著。又是一節體育課800米。我沒有長跑的經驗,面對400米的紅色跑道,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在一恍惚間,我早已在跑道上奔跑著,雖然開始時身輕如燕,如飛翔一般,飛快奔跑著,可是到後來雙腿如灌鉛般,腳步紊亂起來,手臂無法擺動,無力地耷拉著,似乎再也跑不起來了,再也不像剛開始那般輕鬆了。汗水順著髮絲,順著眼眶,流過臉頰,滴在被陽光烤得火燙的塑膠跑道上。幾片雲朵遮掩了部分陽光,已被陽光蒸熟的臉頰彷彿得到了緩解。

我的重心慢慢向前,可全身無力,步子雖大卻越來越慢,白色的校服上有汗水滲過的汗漬。我不敢抬頭看天,不敢停下小憩。抬頭望望一個個跑在前方的同學們,拉開了很大的距離。那一剎,我覺得自己再也跑不到終點了。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很無助跑步過程中呼吸紊亂出現岔氣狀況,忍受著這種疼痛,喘著粗氣,嗓子似乎都幹了,一片冰涼。完全不想再堅持我彷彿看到了什麼,那本封面顏色鮮豔的書,被我的同學攥在手裡,不停地搖晃著,我的腦中似乎一片空白。仔細想,那本書真正幫助了我,我好像覺得自己還不如書中的一條浣熊獵犬,回憶起書中的點點滴滴,想起比利在楓樹下深林中守中一天一夜只為砍一棵楓樹,在暴風雪中迷失了方向。眼前彷彿搖曳著一株別樣的植物,一株紅色的羊齒草我又想到,那會是天使撒下的種子。

恍惚回神,我咬緊牙關,衝上前去,強忍腳上肌肉的痠痛,望見正揮手的同學,書攤開著,放在地上,我努力擠出一絲微笑。

風呼呼颳著,我又一次看完了這本書,回味無窮。眼神飄忽不定。我跑回家,把一句感受至深的話記錄在筆記本上。

我看到了,它挺立在那裡,美麗又奔放,在一片綠海中,像一面迎風飛舞的紅色的旗幟,向我們許下承諾:再見了!不必擔心,不要牽掛,我會永遠守護在這裡。

拿著書,凝視遠方,心中思緒萬千,我能體會一棵羊齒草的真諦。永遠不會忘記這本受益匪淺的書中學到的一種信仰

讀《故鄉》有感13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它詮釋了一個完美地愛的傳奇。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比利一家住在深山裡,他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願望——獲得了一對浣熊獵犬。並且在他們的一起努力下,老丹和小安不負眾望,贏回了捕獵比賽的金獎盃。但老丹卻用生命守護了主人,小安也不願獨活於世。於是,一株紅色羊齒草悄悄地在墳頭綻放……

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比利和這兩隻浣熊獵犬之間互相關愛的情感,還有就是這對浣熊獵犬之間團結、互助的深厚情誼。比利深受著它們:他從不會打它們,最多最多隻是訓斥;在嚴寒的冬季,他不畏河水有多冷,毅然下水救起困在旋渦裡的小安;不管誰,只要有傷害小安的舉動,他就會上前阻止甚至打架……正是因為這樣,獵犬們才對比利忠心耿耿,讓比利有求必應。

老丹和小安之間也互幫互助,只要小安不在,或它沒分到屬於它的食物,老丹就不會吃自己的那份食物。相反,小安也是這樣。還有,它們倆如果有誰沒出獵,另一個肯定不會走,哪怕被主人拽走,它也會想方設法地回到狗舍,陪伴另一隻。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和我那5歲的妹妹——豆豆。豆豆很可愛,而且和我感情特別好,每次別人問她:“你最喜歡誰呀?”她總會大聲說:“張可姐姐——”;每一次去外婆家吃飯,她都會緊緊地抱住我,久久不肯讓我離去。

有一次,我帶豆豆在公園裡玩,豆豆不小心跌了一跤,皮擦破了,疼得哇哇直哭,怎麼都不肯站起來走,還嚷嚷著:姐姐抱我!姐姐抱我!怎麼辦呢?她雖然只有5歲,可是依然很重。但看著妹妹那眼裡的淚花、看著那信賴的眼神,我深呼一口氣,咬緊牙關,背起了妹妹,一步一步,一腳深一腳淺地往回走,路上好幾次都想放下,但終究沒有放下,最終把豆豆揹回了家。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愛的傳奇!

其實,親人之間也好,同學之間也好,如果都能像比利和浣熊獵犬那樣相處,那麼,每個人都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愛的傳奇!

讀《故鄉》有感14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老人寫的《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

文章前半部分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寫了故鄉的水、在古柳下點火、捉知了、故鄉的一輪明月、撿鴨蛋等幾個場景,充滿了童真童趣,令人嚮往。“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抗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裡的那個相映成趣。”這是多麼美的一個場景啊,可見家鄉的月亮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後半部分寫了作者離鄉背景,漂泊他鄉,浪跡天涯。等到重回故鄉後,離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年了。他到過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美妙絕倫的月亮,可在作者的眼裡不管、多麼美麗無瑕的月亮,永遠都比不上家鄉那一輪清月。

雖然作者身在異鄉,不管看到怎樣的良辰美景,心裡想到的還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小月亮。見月思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思鄉之情。

我覺得故鄉的月亮像一隻手,它揮手把季羨林送出了故鄉,在異鄉闖蕩,又在四十年後的夢裡把他牽回了故鄉。這是一隻無形的手,這隻手讓季羨林再次回到了故鄉。

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和寄託,是一份無價的財富。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像季羨林這樣的名人,對故鄉的思念感情都是一樣的。

讀《故鄉》有感15

《故鄉在遠方》是一篇寫故鄉的散文。但與一般寫思念故鄉的抒情散文不同。這讓我想起了我與我故鄉的故事……

文中一共描繪了作者經歷的四個“故鄉”。這四個故鄉每一個都是那樣美,然而作者對四個故鄉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在作者的筆下,故鄉是一個接一個變化著的。而自己卻是一個處處無家的流浪者,不知道哪兒是自己的故鄉。

作者筆下的“故鄉”不只是單純的地域概念,更多的是指“精神的家園”,一個安放感情的地方。所以,“故鄉”隨性而動,因情而生,所以只要作者“還會繼續流浪”,就會處處為家,就正如題目所說,他的故鄉在遠方。

作者原生活在水光瀲灩——山色空濛的西湖,但作者漸漸地感到杭州與她格格不入,從而走向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

我的故鄉在美麗的產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這裡是我安放感情的地方,我從小生活在這裡,這裡有我童年的記憶、生活的痕跡。如今的我仍然生活在這冰雪之地,但十年後,我會離開這裡,總是在走,一邊走,一邊播撒著全世界都能生長的種子。隨遇而安,落地生根,像一群新時代的遊牧民族,一群永無歸宿的流浪移民。

我想,在我內心的深處,自己對那片土地仍有深深的熱愛,我愛那片土地,因為在這篇土地上,有我快樂的童年、心愛的親人、傷心的淚水,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親切,是血濃於水的親切,由不得你來拒絕。

還記得年幼時在門前與小夥伴玩剪刀石頭布,每個嘴邊洋溢著幸福,昔日的朋友可能都已經外出打拼,但不要忘了大家來自同一個故鄉,擁有同一份記憶……

故鄉總是留給我們太多美好記憶,種種感情不能表達我們對故鄉的情義。在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總能體會到其他地方體會不到的溫馨與舒適,因為這是我們的故鄉,它從來沒有拋棄過我們,永遠都是我們傷害了它。

也許多年以後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離開了父親姐妹,可我總會想起我的故鄉。也許我已經年多半百,在繁華的都市,熱鬧的水鄉或是偏僻的高原……但是我依然忘卻不掉生我養我的長白高地……這就是我與作者共同的地方,生我養我的地方和親人至死不忘!永遠不會抹掉我童年的記憶!我的志向雖然在遙遠的地方,可愛故鄉的心永遠也抹殺不掉,這就是我與作者用同感的地方,我愛筆者的幾個故鄉,更愛我美麗的大美長白山!將來無論我走向何方也不會忘記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