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5.29K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同桌的你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同桌的你觀後感

同桌的你觀後感1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日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以前最愛哭的你……

想起耳熟能詳的旋律,映起動人心扉畫面,憶起朝夕相處的你。

今年夏天,畢業季,伴隨著莘莘學子的畢業離校,影院上映了能夠勾起畢業生們心底最深刻記憶的《同桌的你》。一幕幕的影像,流露的並不是電影中想象、虛假的畫面而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人人都有完美的過去,都會有難以忘卻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講述的是一對青春懵懂的同桌從國中、高中再到大學的甜蜜初戀和青蔥記憶。93年的盛夏,戴著一副小眼鏡很文靜秀氣的轉學生周小梔結識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裡最後一排喜歡搗蛋的林一,從此他們一同經歷了國中、高中和大學彌足珍貴的青蔥歲月,兩個人純潔的感情也一同綻放,林一對周小梔說:“總有一天,我會帶你去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同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同伴,他/她伴隨著我們整個刻骨銘心的學生時代,我們的青春記憶裡他們必須是道重要是光景!

以前最愛哭你,猜不出問題的你,多愁善感的你,嘻嘻鬧鬧度過學生時代完美光景的你。影片從開頭到結尾無不淋漓透徹的敲打著人們心中純真的心。追求踏進斯坦福的周小梔,

調皮搗蛋的林一,一群純真善良的同學,一級一級登上人生的階梯,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候非典爆發了,林一被當做是疑似病例隔離,周小梔很是擔心,半夜和他們的好朋友一齊用梯子爬上了二樓去找隔離宿舍裡的林一,而林一併不想出去因為他不想將自己的病傳人給他們,之後周小梔打碎了玻璃逼出了林一,他們共同逃離了保安的追阻,但是最後非典結束這批調皮搗蛋的同學也受到了學校深深地教育與處分。這群可愛的同學卻依然笑臉相迎,絲毫不懼。

電影放映的過程中好多人都留下了青春的熱血辛酸淚,我想他們或許是懷念奮鬥許久即將離開的校園或許是懷念許久未見的同學或許想起了她/他同桌的你。影片最後胡夏一首“同桌的你”熟不知又有多少人為此嘆息……

青澀的校園,純真的你我,銘心的記憶!光陰似箭帶走抓不住的以前,前途完美猜測不可預知的未來,珍惜此刻把握在一齊的日子!共同努力多年後的校園你我相聚!

同桌的你觀後感2

這部電影一出來就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人說它矯情,有人說它做作,也有人說它真實。假做真時真亦假,這世間的真真假假有誰能道得出幾分?

它剛上映的時候,我焦急地尋找可以一起去觀看的同伴。男朋友首先被排除,第一因為我們是異地,總不能讓他為了一場電影大老遠跑過來吧;第二,這是個不在一起的結局,我不希望我們一起看這種傷感的片子。所以,我把目標瞄向了我的男閨蜜。可惜,那時候我們還不是很瞭解對方,我的暗示他沒有懂。於是我放棄了搜尋。一個半月之後,優酷上有了免費觀看的版本,我男閨蜜下了一個超清版的過來和我一起看。

那天晚上感慨頗多。他們的感情故事不算轟轟烈烈,卻讓經歷過的人傷痕再現。曾經,再怎樣努力的付出,再怎樣刻苦的記憶,再怎樣痴心的等待,如今,那也只能叫曾經,我們都回不去的曾經。當初的愛人,曾經的纏綿,如今早已破碎,不得不看著她架作他人婦,不得不看著他摟別人在懷。我們痛苦,我們心碎,我們懷念過往,可過往終究變成了過往,抓不住的過往早已變成了破滅的泡泡。看著她穿上婚紗成為別人的新娘,看著他穿上新裝成為別人的新郎,我們再也沒有當年為愛情可以奮不顧身的勇氣了。我們身上裝滿了世俗的眼光,我們會做的,能做的,僅僅是忍著疼痛的傷口,跟彼此道一聲,祝你幸福。

每部電影自有它的做作之處,但是難道生活不做作嗎?生活是一個大染缸,它才是做作最肥沃的土壤。這部電影已經將大學時代的生活挺真實的展現出來了。

那天,看完電影,我和男閨蜜出去走了好久,也談了好久,但是內容我現在卻沒什麼映像了。不經意的生活,可能有時候就是這麼容易被淡忘。

昨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說,他最不喜歡靠近我的時候便是那天看完電影之後,他說,那天我整個人感覺都很冷。我很驚訝,因為我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這一面。我也只能笑笑而已。

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太多,經歷過這麼多打磨,誰也不可能回到當初那樣天真無知的時候,歲月早就將我們推向了一條沒有回頭的道路上,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縱使遍體鱗傷。

當我們整個人都被各種幸福所包圍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世界很豐滿,很充實。就像那些無邪的小姑娘談著浪漫的愛情,享受著戀愛的甜蜜,貪戀著戀人的懷抱,甚至你會覺得他們的周圍會有一道幸福的光圈。

然而當挫敗來臨,他們又是怎樣,像一隻只驚恐逃難的小鳥,然而卻逃不出獵人的牢籠。生活瞬間骨感

同桌的你觀後感3

看這部電影很長時間了,剛剛又把觀後感翻出來,雖然有些故事情節已經忘記,但是寫的觀後感有時候比故事情節更加珍貴。

1.現實打敗了理想。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林一和周小梔起初都夢想著在美國能有彼此的二人世界,夢想著一場在教堂舉行的特別的婚禮,憧憬著一片光明的未來,但是隻因周小梔沒有被斯坦福的錄取、沒拿到美國簽證而使一切化為泡影。

2.同窗之情的可貴。

同窗,在我們的生命中應該是有重要一筆的,應該是一起瘋過,一起坦誠相待過,最後到老了一起追憶往昔時,還能再次一起笑、一起哭。

3.至終將逝去的青春。

青春終將逝去,沒有因為人的意志而停滯不前。青春如歌,悅耳而歡樂;青春如酒,香醇而醉人;青春如戲,終有曲終人散。

4.心有一片天,地有一條路。

當心中有一個能讓你有慾望去實現的夢想時,就應該去尋找通向夢想的那條路,而不是馬上去追求夢想。我始終反對盲目不理性的行為。

6.光鮮的外表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處。

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未來時,可能大家都打扮的外表光鮮,但光鮮的外表下面其實可能隱藏著還在滴血的傷口,不要揭穿,也不要害怕。

7.在人的骨子裡,就應該有一點血性,只是什麼時候會激發出來的問題。

血性每個人都有,它與理性並不矛盾。當血性被激發出來會使理性的效果成倍增加,血性和理性通常上是協助作用。但是當血性氾濫的時候,很可能那就不是血性而是藉以血性之名的痞子行徑。

8.愛情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林一因為從國中情竇初開之時,就對周小梔有愛慕之情,這成為他的奮鬥的動力,使他成功實現了從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到拿到美國簽證的蛻變,而周小梔因為放棄了北大去追隨愛情的腳步而離她最終的斯坦福夢越來越遠。也許,從林一高中的那次選擇之後,就註定他倆不能在一起。

在那鳳凰花開的路口,幾度花開花落後,可能再也不能並肩而行,但是希望我們帶著對方的祝福,伴隨著自己直到永遠。

同桌的你觀後感4

電影《同桌的你》觀後感

今天,本來應與我最好的同桌去看《同桌的你》的,但他因故臨時缺席了。好吧,還是來談談觀感吧。

一開始,似乎看到了曾經那個同桌的影子:用紙阻著流鼻血的鼻子,從理科生轉文科生,甚至突如其來為配合劇情的大雨。

可是,越看到後面,我越覺得好似《致青春》及《中國合夥人》的影子。

“我們”那一代人的青春為什麼總和美國扯上關係,你的同桌裡去美國的是多數還是少數。為什麼分手總在大學畢業,既然要殘酷現實,那可知真正的現實是,不是每一次久別重聚雙方都可以把之前的每一次誤會,錯過的真正原因說的一清二楚。也許用鏡頭語言表達要比從嘴裡說出更有感染力吧。另一個讓我感覺這三部片子像的原因可能是音樂。懷舊歌曲再次被濫用。如果說開頭用口琴吹奏《同桌的你》讓人倍感貼切和親近,那後來的《Champion》就顯得太過矯情,最後又來一遍《Champion》更是讓人雞皮疙瘩。中國電影人,可否用心原創電影音樂,當這些懷舊老歌都被用過來時,你們還有什麼藉口打懷舊牌呢?胡夏註定要走“青春之歌”路線了嗎。其實我覺得采用原版也未嘗不可。你想懷舊,又想創新,結果搞的不痛不癢。當然我也相信,喜歡費翔的那個年代,或說南斯拉夫的大使館被炸的時代,還沒有“我靠”“苦逼”這些詞彙。更別提借反話“後浪”“校外”替“新浪”“校內”打軟性廣告及硬說“Facebook”是中國人的Idea。

當然,在“周小梔”酒後吐真言一段,我周圍有女性抽泣的聲音,導演的目的達到了,他就指著這兒狠煽下情呢。可在我看來,就像前文所述,一,不是每一種誤會都有機會說清道明,用鏡頭拍出事件過程遠比用一張嘴講來的張力更大。二,人生中,正是因為有很多無法說清楚的事情,才成為人心上永遠的一顆硃砂痣,一種殘缺的遺憾之美。

現在想想,如果讓我自己去拍一部致敬自己青春的電影,或者拍自己當年經歷的與同桌故事的電影,我肯定不會這麼拍。

最驚喜的是看到王嘯坤在裡面的演唱,哎呀,多年不見,瘦了啊。但是很放得開,很好,加油,嘯坤!希望以後電影主題曲是你唱。哈哈。

同桌的你觀後感5

電影的最後,林一帶著周小梔在一群朋友的擁護下離開,正如當年非典他們躲避老師的“追捕”一樣。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信念,希望他們好好的。在關上門的那一刻,林一和周小梔忍不住回頭,看朋友們急切,期待的面容,然後執手奔向茫茫的前方……我多希望電影到此就畫上句點,可是現實卻是在周小梔說完“我願意”後,林一微笑著垂下了頭……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周小梔淌著淚水對林一說的話:我們還是輸給了現實。多麼真實的話,多麼殘忍的話。這一句話就概括了他們相識相知到相戀的十年,帶過了他們相念,相愛和相恨的'十年。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而他們的十年已經輸給了現實。

什麼是現實?

你不喜歡讀書卻不得不坐在教室裡是現實;你深愛著她卻不得不娶了另一個她是現實;你討厭虛偽的官場卻不得不強顏歡笑是現實……這兩個字真的很是令人討厭,總感覺它包含太多的心酸無奈,也毀掉了太多單純美好。而林一在冰冷的美國遭受老闆的辱罵,未婚妻的背叛,周小梔要嫁給她不愛的人才是現實。我不懂,為什麼周小梔要一個人做這樣殘忍的決定來結束兩人十年的緣分;我也不懂,就算林一去了美國他們之間的感情難道就不能繼續;我更不懂周小梔憑什麼自私地用“現實”二字,掩蓋了她的懦弱。

也許,處於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我們真的明白不了他們之間的掙扎放棄。這又讓我想起前不久重溫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陳孝正也是單方面地認為鄭微不能和他吃苦,毅然選擇了去美國。聽,又是美國,這個承載著太多所謂夢想、自由女神高舉著火炬的地方。也許,他是真的愛鄭微,真的希望給她一個好的未來。但他從未問過鄭微她想要生命,是一個依靠,還是揮金如土的生活。又也許,周小梔也是愛林一的吧。她不想林一因為去不成美國而怨她,更不想看著他放棄這樣的機會,所以選擇放棄。

其實我也是想不明白,接到周小梔莫名其妙的電話後,林一為什麼沒有回去,難道美國真的讓他割捨不下?十年,整整十年,過著如此糟亂無章的生活,他難道也沒想過回去問個明白?也許,周小梔是對的,他們還是輸給了現實。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我理解卻又氣憤。“現實”像一個燙手山芋,我不願拿起,卻也無法扔掉,我不願像他們那樣因愛在一起,又因愛分開,我只願做一個平凡的人,平靜地生活,談一場相濡以沫的戀愛,攜手至白頭,卻又知道有句話叫做“被現實所迫”。最終,還是這兩個字,現實。

同桌的你觀後感6

今天和高中一直以來的同桌小圓子一起去看了《同桌的你》,未觀影前,笑稱為《同桌的狗》,觀影期間多次輕撫同桌狗毛,導致她多次想要憤然離場。 之所以想去看這種青春片一是為了放鬆一下,而是感覺一種關係要靠一些標誌性事件來記錄。這樣在很多年後,及時世事變遷,也能在再見時一瞬,過往一起經歷的種種都浮現腦海,比如和同桌一起去看《同桌的你》。再比如開通部落格也是為了將自己用時間換取的經歷記錄在冊,以防日後還要靠別人提醒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悟。 對於記錄而言,照片直觀而清晰,文字則細膩而綿長。 雖對這種型別的片子期望不是很高,好在跟著適合的人去看了適合的電影,前半部分資訊量過大,可以看出導演很想竭盡全力把那個年代的元素融入電影,但這種過於擁擠的資訊量已經不是融入,而是給人硬塞進去的感覺,開篇男主的自述給人無比高大上的感覺,我在心裡不禁吐槽,這真的不是小時代?後來證明這只是為男主悲慘的生活形成對比,埋下伏筆。事實證明,美利堅不是那麼好混的。 看劇多年,雖受很多挑剔的影友影響對男女主的顏有些要求,但我對顏的要求一向不高,當然俊男美女的確看得養眼,但最重要的還是符合劇情,而林更新和周冬雨純得恰到好處,周冬雨也看得比在宮裡面順眼多了。不過除了國中那段,這劇基本就和同桌沒啥關係了,到了大學階段,純粹當做喜劇片看了,對於這種輕喜劇,我一向都是看配角比看主角真實而順眼,可能主角往往都是大明星,再演一些普通的角色總是感覺不那麼天然,而很多眼生的配角則一口方言,吊兒郎當,哪怕是丑角,也自然可愛,比如這部裡男主的舍友們,寡言又恐高的呆子,蜂學專業的beeman,還有後來當上小城管的廣播員,這些人往往是我們身邊人的寫照。 從國小上到大學,個子從小到大,微妙而不己知的變化在悄悄滋芽,從我們身邊經過的每個人都可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曾經罰我們抄作業站講臺的老師,曾經可能現在連相貌名字都不記得的同學,曾經和我們上課說話被老師抓的同桌前桌後桌周圍桌。我想在很多青春電影裡,除了青春,都是成長,蓬勃的成長,撕裂的成長,不忍回眸的成長,自以為傲的成長?? 剩下的,是長大後的一聲長嘆,懷念,和想當初??

同桌的你觀後感7

週末本想看《冰封俠》,一看點映場那口碑,把我臉都嚇白了,臨時換成《同桌的你》。本來對這片不抱期待,既然看了,就簡單說幾句。很多地方比較例行公事,比如人物出場一概來一段旁白,這是誰誰誰,愛好什麼,擅長什麼,是幾道槓——這是小說的寫法,電影介紹人物,要通過視聽手段來表現,比如你可以一進門,某人正在試驗新型科技發明,這就比旁白說他是發明家自然得多。不過看看目前國內的愛情喜劇,上到《小時代》,《致青春》,下到《我為相親狂》,《脫軌時代》,都是這個路數,也不指望《同桌》能脫穎而出,只能說中國整體的電影水平還停留在這個拿文學語言充電影語言的階段,一口吃不成胖子。

看這片,是衝著愛情來,結果愛情部分反而泛泛,苦情的局做的太大,末了有點圓不上,本來是姑娘家要先去美國,怎麼臨了反而她去不成,這段要不是含著淚說出來,肯定騙不到我半滴眼淚。說來說去,無非表示,女人像椰子,外表堅硬,內心柔軟,關鍵時刻吃不住,男人就像桃子,外面軟綿綿,但有一顆堅不可摧、不離不棄的核心。所以男人家,別看人姑娘老折騰你,遇事都愛自己拿主意,其實心裡脆弱得很,你多呵護她一點沒錯,多細心一點也應該,別等到喝人家喜酒才後悔。

我中途一共哭了三次,一次上面說了,另兩次都是出於那幾位男生的同窗情。四年室友,理當肝膽相照,那假洋鬼子也是有情有義,甭管滿地混撿過肥皂,還是互相 射過一臉,燈影晃動的走廊中一通暴走,頓時一鬧泯恩仇!熱血青年,熱血同窗,就該有這樣的豪情!全片的整體氣質十分叛逆,主角從國小開始就跟體制對著幹,藐視校規是家常便飯,迂腐的老師則是嘲笑物件,大有美國片《春天不是讀書天》和港片《逃學威龍》的精神,替年少時飽受制度壓迫的我狠狠出了一口惡氣。兄弟聯手,搞他個天翻地覆,好樣的!這樣的兄弟,只要吼一嗓子“哥幾個,幫幫我”,登時就是老拳和飛踢來助陣,替你擺平那個霸佔你心上人的偽君子——這樣的豪爽,只是想象,就足夠過癮。

同桌的你觀後感8

《同桌的你》的男女主角我都比較喜歡。周冬雨有學生的純情,林更新有大男孩的帥氣。同桌的你是年少時候的完美。儘管我沒有一個像林更新那般帥氣的同桌,但是那份青春年少的感覺還是一樣的。儘管那時候的我,那時候的同桌們都記不大清楚了,也沒有和同桌去談場戀愛,但是依然覺得那時的完美。只是故事的最後,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在同桌的你的婚禮上,喝著悶酒,訴說著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和來自現實的打擊,感嘆著這麼多年我們都變了,回不去了,感嘆著他們輸給了現實。如果說兩個人因為性格不合,因為彼此不在相愛了,甚至是一方不在愛了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內心相愛著,但是沒有勇氣去說出愛,沒有勇氣去挽回愛,找一個最通俗的藉口——現實。其實,現實沒有任何罪,有罪的是他們自己。最後在教堂,女主角站在牧師前,幻想著男主角帶他逃婚的場面那般讓人血脈賁張。但是,事實是男女主角各自懷著心中的遺憾默默地理解了這一切。他們活的都不再那般有生氣,有活力,有朝氣了。但是,為何不可呢?現實是客觀的,但是人是活的。不難看出,女主角的新郎就是現實的代表,女主角走進了現實的懷抱,嫁給了現實。如果她心裡帶著遺憾難過;或者和新郎一齊得不到心靈的滿足,那都是她自己活該。男主角也一樣,不知情的他,最後才明白女主角這20xx年來最他的思念和無奈,他沒有勇敢的抓住他的愛,他也已經被這個社會現實給壓扁了。他在強大的現實——女主角老公的面前,退縮了。如果他們難過不幸福那都是活該的。年輕的人們,需要活的勇敢一點,勇敢地選取,勇敢地愛,勇敢地表達,勇敢地過這一生。如果他們努力在一齊了,但最後分開也是沒有遺憾的。遺憾美是留給那些有遺憾的人的藉口罷了。真真切切努力了,坦坦蕩蕩沒有遺憾。愛人也罷,朋友也罷,畢竟這些人才是會讓你感到幸福的人,會陪伴你一生的人。

看過這樣一句話:成功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過完這一生。

人生之路漫漫又悽悽,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這一生過的好壞,只有自己清楚。別人看到的那都是現實。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叫生命。

心中無限惆悵,但願我們都能過的真實而不是現實。

同桌的你觀後感9

當年一首歌曲同桌的你,唱出多少正直青春年少以及奮鬥青年和有所成中年的真實的內心告白,今年,一部同名影片《同桌的你》把青春懵懂,高中的熱情以及最扣人心絃的甜蜜愛情演到了每一個從青春年少走過來人的心裡,每一個男孩青春裡心裡都有一個周小梔;每一個女孩青春年少時都擁有一個林一,在電影院裡,只是透過螢幕我們好像也觸控到了自己的青春,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影子以及熟悉的愛情,同桌的你,青春的回憶,我們是不是也笑著笑著就哭了。

此片影片採用倒敘,回憶和想象的方式完結,倒敘的開始就讓人覺得傷感,回憶的片段讓人覺得心裡暖暖但有時又夾雜淚水,想象的尺度讓人覺得好笑,但又迴歸於影片的靈魂——回憶,感傷,青春。

同桌的你,十年後的相聚都已物是人非,周小梔問林一,如果當初你知道我去不了美國,那你還去不去,林一的回答讓我心涼了一剎那,去!因為我不是當年的林一,你也不是當初的周小梔,此時的影院是毅然安靜的,女主角訴說著男主角在美國的一切,包括生活習慣,日程安排,以及接二連三的換房子等等,我沒去美國,我真的沒去美國。

而這些瞭解,這些話語我聽見了影院人們的流涕聲,這流涕聲是共鳴嗎?我不曉得了。以致最後在周小梔的婚禮上,有一段假想,林一搶新娘的橋段,最開始,我以為是真的——林一和曾經一個宿舍的兄弟,再次一起為愛而戰!看到這兒,最開始還不知道是假想的時候,我還真在想:“這,現實嗎?”事實證明,我已經不再年輕了;電影導演和編劇也不再年輕了,他們最終選擇了用最殘酷的現實,去告訴觀眾:“你們,已經不可能再一起了;你們,再也不復當年為愛的勇氣。”沒人會認為林一很慫,因為很慫的另一個替代詞就是成熟的理智,那個一起為愛而奔的年紀,早已離林一、離我們遠去。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感情,和那些所有刻骨銘心的愛,都伴隨著女主角的一句:我願意而終結,沒有深刻,這並不是一部要講深刻的電影。看了這部電影,你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青春,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愛情,也就夠了。

整部影片中有那麼多值得玩味的話,又有多少戳穿了現實人想保護自己的心,同桌的你,你還好嗎?

只願時光如初,歲月安好。原諒青春歲月中的一切。

同桌的你觀後感10

一個是現實將回憶擊碎到遺忘,另一個則把現實揉碎在回憶中。這就是同桌的你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帶給我最後的感受對比。

同桌的你這部電影的內容著實對不起它的名字,因為我們從中基本上記不得有關同桌的回憶,同桌這個詞其實應該只屬於高中,因為大學差不多已經沒有同桌的概念了,只有同學。這部電影之所以用這樣的名字,因該只是為了應景那首歌曲而已,

因此影片叫做曾經同床過的你或許更合適一點。不過也不合適,因為電影試圖把國中到大學到畢業到結婚兩個人每次的節點故事都講述清楚,甚至不惜用上911非典這樣標誌性的時間符號來喚起觀影人對往事的回憶。然而這樣做的效果確不見得好。

導演和編劇的功力差距就在這裡,完整的時間線,每個時間點上都有故事發生,並不代表這一串故事連起來就會精彩,人的回憶絕對不是線性的,而更多是對某一段時間某個特殊的場景的記憶猶新,所以在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裡,藍色圓珠筆,馬尾辮,考試不及格,壞脾氣的英文老師會讓我們回憶起轉筆,悄悄豆,課本上的塗鴉,上講臺領考卷,罰站。而看完同桌的你,我們能回憶起什麼呢?沒有什麼,只能在影片最後唏噓一下而已。

能夠引起回憶的共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導演和編劇是沉浸在自我的意識當中,尤其是用現在的心理套當年的人物,還是能夠使電影真實還原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如果是前者,那我們只能是在看戲,看演員在表演一出屬於導演自己的戲,而如果是後者,我們則是可以回憶,回憶起那些年。

再說說演員,周冬雨的確仍然是一副清純模樣,十六歲到二十歲應該是她這副面容最擅長,也唯一擅長的年齡段。在這個年齡段裡,她能夠盡情展示,也足夠的漂亮。但是和那些年裡的陳妍希比起來,周冬雨太缺乏年齡的成長感,從高中到結婚幾乎是一個思想和表情,而沈佳宜則把高中女孩的單純和早熟,到大學以至結婚的成熟表現得錯落有致。

男演員的差距則更加明顯,這個年輕的演員根本沒有把一個哪個少年不多情的心理表現出來,表演基本上可以用呆板來形容。

而演員方面最大的差距還是在配角上,那些年裡,每個故事裡都會有的胖子,籃球場上耍酷的帥哥,嚴厲的班主任,苛刻的英語老師,女主角身邊的閨蜜,每個配角的表現都非常生動傳神,你肯定可以在你的高中生活中找到極為類似的人物形象。而同桌的你呢?導演還是陷到了自我的意識當中,創造出了一些他認為在在那個時代應該有的並且是有趣的人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