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熱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後感15篇[熱門]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假期我讀起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的時候,只覺得平鋪直敘地描繪作者家裡的點點滴滴,甚至有些瑣碎。而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愈發覺出它的特別之處。

看著作者小時候的身影,我彷彿回想到了小時候的我自己。本書裡的作者天真無邪,生活處處充滿了童趣,讓我認識了一個純真無邪的“小蕭紅”。本文的地點是呼蘭河城,這是一個封建城市,裡面的人貪圖名利,卑鄙無恥,整天過著平淡的生活,顯得枯燥乏味,缺乏有趣的色彩。跟隨作者的腳步,我也走進了這個封建落後的小城市,灰色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到處張燈結綵,賣糖的人面帶微笑,到處招攬顧客,生怕自己的糖賣不出去。賣豆腐的似乎天生就深受大家的親睞,不費吹灰之力就賣了四五塊,生意興隆,一眨眼,一車豆腐就被顧客一掃而空,賣豆腐的便喜滋滋地推著車揚長而去。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了,這肯定是過節時候的情形。平常,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幾個小孩你追我趕,在街道上奔跑,其他地方空無一人,所有的房子大門緊閉,像是城裡來了強盜似的,顯得整個城十分淒涼,死氣沉沉。

作者的祖父去後花園裡澆花,作者也屁顛屁顛地跟在後面。祖父拿出水壺,將花園裡的花澆了個遍,而作者則依葫蘆畫瓢,四處亂澆,玩累了,作者便癱坐在草地上,漫不經心地玩弄著狗尾巴草,東張西望,一看到了蜻蜓,便嚷嚷著去追,追累了,便停下來休息一下,又去追野兔,體力像源泉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呼蘭河城在作者眼中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小城,祖父的花園就是她的娛樂場所之一,她每天在花園裡嬉戲打鬧,一玩就是幾個鐘頭,樂此不疲,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這個令她十分快樂的花園,從中我可以看出作者對外祖父深深的喜愛,也反襯出她對祖父的思念之情,讓我很受感動,彷彿身臨那個童話般的.美麗花園。

作者用高超的寫作技巧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小團圓媳婦了,她和蕭紅一樣大,才十二歲,卻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小團圓媳婦身體十分瘦弱,她的婆婆脾氣火爆,三番五次地虐待她,導致性格開朗的她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的驚天變化,她開始變得茶飯不思,變得孤僻,家人都說她是魔鬼。她的婆婆在她身上花了很多錢,比如跳大神,就是幾個漢子在臺子上裝神弄鬼,打鼓地打鼓,一個老巫師手舞足蹈,嘴裡唸唸有詞,場面十分隆重,左鄰右舍的的人都來看熱鬧,覺得很新奇,巫師在臺上像變魔術似的變來變去,引得大家拍手叫好。但這些還是無濟於事,小團圓媳婦最後死了,真是令人感到萬分惋惜。

讀完《呼蘭河傳》,我不禁感嘆時間的千變萬化。它的腳步飛快,帶走了童年,在五彩斑斕的童年裡,有苦也有樂,有喜也有悲,酸甜苦辣我們都體驗過了,而現在,我們應該正視前方,懷著美好的憧憬,在接下來的大好時光中勇往直前,不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在自己的光輝歲月裡一站到底!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並不怎麼繁華。”就是這樣的小城裡,有著舊時光特有的氣息,心酸的同時伴隨著快樂。

小說的寫作是以一個孩童天真無邪的視角來回憶在小城裡所發生的事。最底層人民的生活躍然紙上。即使在“嚴寒把大地凍裂了”的天氣條件下,該賣饅頭的老頭子遇冰摔倒了,站起來,整好好箱子,拍拍身上的冰,繼續賣饅頭;拉糧食的車隊仍然冒風前行,賣了糧食換了些油和布匹;上學堂的孩子與家長爭論著鬼神之說……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下,人們時時刻刻都在忙碌著,唯一的精神寄託與迷信掛鉤。例如小孩在學堂裡越念越壞,家長認為是嚇掉了小孩的魂。如今的我們實在難以如此認為。但讓我感觸最多的是“小團圓媳婦”這一節。她是從小就被婆家給買下來的童養媳,等到年紀差不多(即可以幹活時)就來到婆家生活。小團圓媳婦雖然個子很大,但年齡與其身高不符。小團圓媳婦因為想要回家而茶不思,飯不想,婆婆為此發怒,更有“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了一點,可是不狠那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試想一個人一天挨八頓打,甚至用沸水從頭上澆下來,人昏死之後又用冷水澆醒,這樣的折磨之下,原來天真爛漫的小團圓媳婦過早地體驗了人無知、愚昧下的苦難。

讀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也為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嘆惋,更為那時人們思想觀念的腐朽而悲憤。儘管在那個年代很心酸,但仍有歡樂的一面。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了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要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充滿了童趣的話語,便是文中“我”的樂園——後園。在後園裡有著“我”和祖父最歡樂的時光,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我”最深的記憶。祖父時常被頑皮的“我”捉弄,總有斷斷續續的笑聲從後園裡傳出來。

我與文中小主人公做過同一件事,那便是念詩。因為我外公是名教師,小時候就和他去學校。晚上總會纏著外公教我念詩,雖然不懂是什麼意思,還是樂此不疲的重複念。只覺得好聽,重複多次後便記下了。和文中的祖父常給小主人公美味的零食一樣,外公有好吃的東西自己捨不得吃,總會拿給我,看著我吃得津津有味。寫到這裡,已有一個多月未回家的我,想念起自己的家,想念外公,便和外公通了電話,聊了很長時間。過後,那份想念才逐漸退卻。

記得曾看過一部電影,有句臺詞:“人生最甜蜜的快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艱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苦難,然後才懂安慰他人。”或許,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感觸最深。如今的我們僅僅通過文字去感受,但都是淺淺的。所以,此時最好的做法便是不後悔過每一天,讓每一天都變得有意義,努力朝心裡的那個方向前進,去書寫自己的傳記。

呼蘭河傳讀後感3

這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幻著顏色。我赤足站在河邊,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這,便是呼蘭河的顏色,更是珍惜幸福生活的顏色……

——題記

在一個午後,享受著慵懶的陽光,品著一杯果汁,看著手中的書——《呼蘭河傳》。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遠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也展示了她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中,“我”是個不諳世事、天真無邪的孩童,用一雙清澈的眼睛打量一切。祖父、後花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小說的開端。在這小小的縣城裡,有著淳樸的居民和純淨的鄉村生活,雖不如大城市那般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寫了童年時最愛的花園,我特別喜歡那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般的語言,簡單又活潑,寫得多好!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

現在,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然而,我們卻不曾想到,在家中長輩的那一個年代,是那麼貧苦。記得小時候,在我吃晚飯時,總愛是把米粒飯菜吃的遍地都是,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明明碗裡還有大半碗飯菜沒吃就倒進了泔水桶。每每這時,媽媽便像唐僧一樣的來教育我。我雖然表面上很不耐煩,但卻牢牢的把媽媽的話記在了心裡。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那麼困苦,媽媽很小的時候便要去田裡幹農活。常常是一天忙到晚,餓得肚子咕咕叫卻還是吃不上一頓飽飯,僅有的那一點食物還不夠塞牙縫的,卻要分給一家五口人吃。在我們奢侈的揮霍水果時,你可曾想到,在那個年代,被說新鮮可口的水果了,就是爛的都沒有。冬天,在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卻還嚷嚷著冷時,那時候的人們卻只穿一件薄衣站在風霜雨雪中不停的幹活。

而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像一首詩,像一幅畫,沒有煩惱,沒有紛爭。

但文中小團圓媳婦的童年也是那麼悲慘,她短暫的生命讓我感到深深的痛楚。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竟因家中貧苦,被千里迢迢送去當童養媳。她剛入門不久,就被婆婆折磨。在她做錯事情時,她的婆婆便狠心的把她吊在房樑上,用燒得通紅的鐵塊烙她的腳底板,而她的公公也在一旁助紂為孽,用皮鞭抽打她瘦小的身子。在她生病時,婆家人給她用開水洗澡。當時的人們因為相信迷信、土方法,竟都跑來看熱鬧。看著她在水裡痛苦地掙扎,沒有人來救她。當她昏死過去時,人們才跑過去,有人還留下了眼淚。也許是因為愚昧的村民不懂得科學,只懂得用封建迷信的方法來“救人”。當他們看到昏死的小團圓媳婦,心裡掩埋的良知,憐憫之心才被喚醒。可最終,她還是難逃悲慘的結局。每每讀到這裡,我總會義憤鷹填的久久不能自已。

平復了心情,合上書本,天邊已燃起了火燒雲,我閉上雙眼,細細地回憶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眼兒。整篇小說既樸素又流暢,讀著它,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不論是小城的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野合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作者蕭紅筆下充滿生機的圖畫,令人讀後掩卷長思,滿口餘香,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讀後感4

美和追求美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我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的藝術之花,為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這部書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後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我,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裡,這個小小的縣城裡,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個性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看得讓人透但是氣來!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12歲。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裡當童養媳,正因活潑,不像媳婦,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之後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咱們珍惜這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而這些回憶我是願意忘卻的;不過,在忘卻之前,我又極願意再溫習一遍。——蕭紅

讀完這本書後,除了感嘆內容的淳樸真實感人之外,更多地是對一代才女蕭紅悲慘命運的感嘆。從小因為出生的日子不好,就遭受父親的白眼,繼母對她不好,也就只有祖父對她是極其疼愛的。後來,為了逃婚離家出走,一生與兩個男人糾纏不休,被深愛的男人家暴,剛出生的孩子夭折,年僅31歲,便死於重病。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她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裡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著一種憂鬱的美。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故事中兩個人物的悽哀命運,原本天真活潑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著獵奇的心態,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的敘述著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的心態,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讓人苦悶的是他們周圍那些人的冷酷無情,在這些人的舉動中我們看不到憐憫的存在。小團圓媳婦被熱水澆頭,澆一次昏一次,卻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暴行,而是圍在旁邊看熱鬧。這場景讓我不自覺的想起那讓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一幕:一群中國人在木然的觀看自己同胞被處死的電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蘭河城裡的人早已見慣了貧苦百姓們顛沛流離的命運,於是他們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了。關於馮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傷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後,不但不關心他如何養活一家人,反而熱衷於尋覓他自殺的蛛絲馬跡,在他床上發現一根繩頭,便有人傳言他要上吊,他新買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訊息就傳開了。看到這裡我非常懷念沈從文筆下溫暖的湘西風情,那裡的人們似乎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不像蕭紅筆下的人們如此的冷漠和殘忍。

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蕭紅的這部作品:也許有人會覺得呼蘭河傳不是一本小說,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也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從茅盾先生的評價當中,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具有獨特思想風格和藝術風格的作品。其實我覺得與其說它是一本自傳,倒不如說,那是蕭紅經歷了半生坎坷和苦難後寫的一本童年回憶錄。

1942年1月22日,受盡顛沛流離之苦的蕭紅香港病逝。她逝世的當晚就被火化了。在她的墓碑之前沒有花圈,沒有送葬的人群,一代才女歸於沉寂、歸於黃土。回顧她短暫的一生,如同風雨中的鏗鏘玫瑰,她一直在黑暗中勇敢的尋找光明。即使遭受了生活千百次的虐待,依然逆風前行......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蕭紅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鬼後,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為她打破“常規”,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後,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幹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婦”而家破人亡後,她寂寞的甚至問過路人“你家裡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著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說“快走,快往前走。”小蕭紅賴著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說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他十分孤單,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著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後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呼蘭河傳》讀後感550字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凶,祖母更是對她不好,他的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裡,他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裡,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裡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麼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快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己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後,還被婆婆如此虐待,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快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爸爸媽媽呵護著,老師教導著,同學幫助著,和呼蘭河傳裡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他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所啟發。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7

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的滋潤才能充實。這次我看的是《呼蘭河傳》。

蕭紅,是與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呼蘭河傳》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講述蕭紅兒時回憶的小說,描寫了家鄉呼蘭河的生動畫面和風土人情。同時以生動、抒情的文筆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當地人們平凡、落後的狀況以及平庸、愚昧的封建思想和迷信。跳大神、扭秧歌、野戲臺子、報廟會、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一件件有趣的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特別是祖父的園子。蕭紅有一個非常愛他的祖父,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後院。她到處採黃瓜捉蝴蝶。這是她兒時回憶中最美好的.樂章。蕭紅的童年似灰色,卻又似彩色。在充滿迷信的灰色封建社會裡,蕭紅用自己的天真描繪出彩色“小時候”

看到祖父的園子,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也有一個非常愛我的姥姥。我們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那麼大,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有那麼多水果蔬菜,但它依舊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裡是一片金黃的麥田,我喜歡趁姥姥忙活時悄悄地躲在麥田中等姥姥找我找得著急時,我會從他身後溜出來嚇她一跳。這時候,她總會寵溺地搖了搖頭,眼底滿是笑意。用不太標準、帶著點鄉音的普通話嘀咕著:“真淘氣!”一到這時候,我便不理她,坐上一旁的藤椅,比上一安靜,打起瞌睡。這時姥姥總會拿起蒲扇,在旁邊幫我驅趕著蚊蟲。就這種事天天都做,我玩不膩,姥姥做不膩。姥姥幹活時,我總喜歡跟在她身後看她做,時不時伸手幫一下、摸一下。雖然一直在幫倒忙,但姥姥從來不說,只是告訴我該怎麼做。我應付兩句就管自己摘草去了。摘得不耐煩了就在麥田裡跑來跑去,嚷嚷著要姥姥來追。一不小心就摔了個狗啃泥。

有一次,烈日當頭,大家忙著收割麥子。我忽然大喊一聲我們玩捉迷藏吧,姥姥你來抓。說完便躲起來。我悄悄走到一個人身邊對他說:“嘿,快躲好,小心被發現啦!”那人只是不耐煩地抖腳叫我走開。我又分別來到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身邊,卻收到一樣的回覆。我生氣不理他們,一個人躲在角落,不發出一點聲音。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已經偏西。我暗暗高興:你們永遠找不到我。不知又過了多久,還是沒有聲音,我一下跑出來,想向大家炫耀,忽然發現天已經黑了。月亮已經和太陽換好班,帶著星星們上崗了。地理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昏暗的黃色燈光。田野裡傳出蟋蟀和蛤蟆的叫聲,空中時不時飛過一群烏鴉。我嚇了一跳,連忙往家裡跑。一回到家裡,大家看見我帶著草的雜亂頭髮,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哈哈大笑起來。

蕭紅帶給我們的是一部佳作,是一首婉轉的、回憶的詩章。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封建社會中的幼兒蕭紅。積極樂觀的他更是告訴我們:不要過早的感嘆童年即將過去,珍惜現在的幸福和天真才是最重要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茅盾

那是一個樸素清麗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無窮的書籍。那個故事,正是呼蘭河的故事;那本書,正是《呼蘭河傳》。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地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裡,在她筆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那個被醜陋規則重重包圍的舊中國,呼蘭河寫滿了無奈。那個和蕭紅年紀相仿才12歲的小團圓媳婦,原本以為在富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盡折磨命喪黃泉。

蕭紅的童年亦極其不幸,唯有祖父的愛就如同一團珍貴而溫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動了她,"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童年的愛與恨都繪聲繪色地在《呼蘭河傳》一一展現。

"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那些好的與不好的,在蕭紅眼裡,極為分明。只有積極樂觀,沒有悲哀喪氣。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蕭紅成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難道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心裡想的不應該是失落氣餒,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挫折打敗,才可以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如果遇到一點不順或坎坷,就灰心喪氣,這樣,就算任何再簡單的事也會變成極難的。心中畏畏縮縮,就不會戰勝困難,就不會成功!只要心懷希望,充滿正能量,一切困難都會拜倒在你的腳底下!

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些那些的困難?我聽媽媽說有個學校的大姐姐因為學習的壓力大,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跳樓自殺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生活在蜜糖中的我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愛,以為自己沒有自由快樂,整天在題海中喘不過氣來而牢騷滿腹。我們來比比蕭紅,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裡,有多少委屈、困難,但是她的心裡仍給快樂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擁有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心去對待,你的天空會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樣,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記憶中無論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經的旅程,好好活著,好好珍惜,活出我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呼蘭河傳讀後感9

不要小看目光,它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我們應做一個內心陽光且給予溫暖的人。------題記

“於是有許多人給他家出主意。他說他有一個偏方,她說她有一個邪令。有的主張給她扎一個穀草人,有的主張到扎彩鋪區扎一個紙人;有的主張給她吃一個全毛的雞……”讀到《呼蘭河傳》的這個場景我的心像是被一根針狠狠地扎著,在他們眼前的難道不是一條人命嗎?一個天真、活潑善良的小團圓媳婦,就在這一個又一個荒謬的“救治”中死去了,她們把這當作是一場戲,一種娛樂消遣,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又何妨?

魯迅先生曾說過:“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面對小團圓媳婦的當眾洗澡,人們趕鴨子上架似的圍觀,當她呼救時,沒有一個人相救,在大泥坑中;馬落入泥坑,看熱鬧的卻在喝倒彩,在看客的眼中,流露著麻木、冷漠。

不僅在《呼蘭河傳》中有著這樣的看客,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中描寫道:那些脖子伸長了像鴨一樣的老百姓,漠然地看著革命者夏瑜為了爭取民眾的自由和民主被砍頭的場景,甚至華老栓拿著沾著革命者鮮血的饅頭給兒子治病。這些人是多麼麻木自私啊,革命者為他們付出自己的性命,他們卻只是當作一場戲,寒了多少有志之士的心。

無獨有偶,朱自清《憎》中一個赤著雙足,腳面滿積塵垢的勞動者的屍體橫躺在馬路上,周圍有十餘人看著,好奇地睜眼,臉上的筋肉冷靜而遲緩。不僅中國,世界的人都是一樣的,這便是人的本性。《變色龍》中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周圍一群胡說八道、顛三倒四的人中處理小狗咬人,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這些看客愛看熱鬧,所有的言論都未經證實便隨便傳謠,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害死人的性命,他們便是“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他們完美展現了“平庸之惡”這個詞。不僅在過去,在現在言論自由的社會,這種現象便更隨處可見。

且不說生活中實在的圍觀,在資訊發達的當下,網路圍觀更為壯大。“天涯觀光團”、“豆瓣觀光團……”這些人在看到震撼、爭議的內容,便一呼百應,群起而觀。一旦相似的人都說同樣的話,人們便失去主見,相信大多數人的話,於是是非不分,黑白顛倒,他們便是當代的.看客。

看客喜歡看熱鬧,他們容易輕信別人的話,其本質便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像牆頭草,兩邊倒。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喝酒、喝板藍根、薰醋可以預防新冠肺炎”、“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的謠言數不勝數,人們將藥店、超市洗劫一空,這正是沒有常識、沒有主見以及聽從看熱鬧的人隨便傳言所造成的。

當今是言論自由,但我們更應該敬畏言論自由,謹言慎言,維護乾淨的輿論場。不隨便傳謠、不隨便發朋友圈,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說:凡是能夠言說的,都能說得清楚,對於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也如古人所說: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眾生芸芸,人海茫茫,人總是張大了耳廓,興奮又迷惘地接受著這世間的萬籟,不可避免地相信他人失掉本真,做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時,我們更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讓別人走在我們前面。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讀完《呼蘭河傳》首先給我的感覺是分為四部分的。第一部分,整體描寫呼蘭河這個地方,廣角度寫呼蘭河的結構佈局和風土人情;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回憶童年時光,留在記憶中的那些人;第三部分,主要是寫胡家的團圓嫂子,以及她不幸遭遇;最後一部分,則是以磨坊的馮歪嘴子為主的。

作者寫到呼蘭河城的街道,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這一切是那樣的普通,在呼蘭河這個小鎮上好像永遠不會發生大事,如果說有,那也就是那個泥潭子又淹死豬了,如果實在沒有也要造出來,因為這是人們茶餘飯後唯一的談資。除此以為,這裡只有春夏秋冬的變化,而人們只需隨著季節的變換脫下棉衣換上單衣,然後再脫下薄衣再換上棉衣。在記敘這一切時,蕭紅用的是一種極其平淡的語調,淡淡灰色的畫面,靜止如水的講述。就連生活在呼蘭城中的人看待周圍人的生老病死也好像是在看一部與自己毫無關係的電影,甚至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也好像註定要上映的劇集,這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

作者對童年的描寫可以說整篇文章中最讓人放心地輕鬆地部分,雖然父親是冷淡的,母親是嚴厲的,祖母更不必說,只有祖父是最疼他也是最慈祥的,但是孩子的世界畢竟是透明的',在看著一部分是讓我想起了魯迅的《三味書屋》一個院子留下了童年大部分的回憶。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可愛的,一切都值得自己去探險。只有孩子還保留著作為人該有的喜怒哀樂,同情、慈悲對他人的愛,而其他的成年人這些最基本的情感卻喪失了。

團圓嫂子是胡家買來的,剛來的時候她是自信的、健康的、笑呵呵的,而最後卻被胡家活活整死了。這是留在人們心中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婆婆怕兒媳婦會欺負自己,所以要給兒媳婦一個下馬威,把團圓媳婦吊起來打,用火烙鐵燙她,團圓媳婦哭喊卻被人說“瘋了”,所以要給她“治病”,但又不得法,對她的治療簡直就是折磨,最終團圓媳婦被活活整死了,而她只有十二歲。但在她死後卻沒有人同情她,她的死好像是死了一隻牲口一樣,唯一可惜的是為了給她治病花了不少錢,而這些錢是可以買許多塊豆腐的。

而磨坊的馮歪嘴子也是不幸的,他的媳婦王大姐在嫁給他以前是受到人人誇讚的,力氣大,開朗等,但等到人們知道她嫁給馮歪嘴子之後這些優點一夜之間全都變成了缺點,似乎她一生下來就是不好的。他們遭到周圍所有人的排擠,又為這座死寂般的小城找到了話題。王大姐在為馮歪嘴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不幸死掉了,但這卻成了她的錯,因為產後死亡是不幸的。而此刻的呼蘭河的人卻都等著看笑話,看馮歪嘴子怎樣撫養這個孩子,甚至有人懷疑,怎麼這孩子還沒有死呢。好像只有孩子的死亡才對得起他們這麼長時間的關注,他們才會安心。

一頁一頁,一幅一幅,呼蘭河的生活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進行著,這個人死了,這一頁翻過去了,之後便在沒有了下文。在封建思想的影響下,人性再也不會找到,每個人只會冷冷的看這部只有春夏秋冬交替的電影。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剛讀了《呼蘭河傳》的第一章,我就感到了一種奇異的感覺。不知是因為冬天冰封一切的天氣,還是因為雨季變得恐怖的大泥潭,或是因一個個對死亡的生命冷淡的村民,我都隱隱感到不太舒服。如此使人壓抑的一個個景象,被作者描繪的倒是很生動,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後來咬咬牙,又往下讀了讀,才知道原來這整整一章,只是為這本書不了一個景,也預示了整個故事都會在這種環境下展開。陰暗的社會,簡陋的生活,矇昧的人;沒有信念,沒有目標,沒有一切值得活下去的.事物。呼蘭河的人,像行屍走肉般活著,生老病死就如沒有一般。他們欺騙自己,忍著窮苦,卻又有一絲嚮往好生活的意思。

耐著性子,我又讀了第二章,這章確實是比第一章要有趣些。但,全旨還是沒變。呼蘭河的村民,有“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迷信;“放河燈”,自欺欺人;“野臺子戲”,粗魯;“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虛偽。這些活動又是為了誰呢?是為了人們取樂而辦的呢?不,是為他們自己也不太確信是否真實的鬼神舉辦的。倒是有一項盛舉,“唱秧歌”,是為人舉辦的,但作者也只是幾語略過。我很佩服這些人——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他們便可找出“無限”樂趣。至此,本書仍無主角。甚至連作者也只是如上帝般旁觀。

第二章起,書的情感彷彿一下就有了。原來冰涼的文字,彷彿一下子就有了生命。全章幾乎每節都由祖父或祖母起頭,人物一下子就有了,也很鮮活。“我”在這佈景下,好像絲毫沒有影響,甚至祖母去世時“我”還在玩。但細想,“我”的玩伴也少的可憐,似乎只有祖父。這和佈景似乎有些像了。在後來第四章,又忽然以“院子”或“我家”起頭了。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並插入了很多事例來介紹“我”家,感覺很有立體感。作者的童年,不管幸福或是不幸福,必是深刻的。由這小院的描寫,便可感覺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美,但悽美。“我”與祖父雖玩耍愉快,但卻是隻和祖父。只有唯一的依靠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我”的內心不也和這開頭的佈景一樣嗎?這樣深刻的童年,必給作者留下極深印象,才使她寫得如此細緻。而她與命運做鬥爭,獨自在小院快樂著。這不是一種頑強的表現嗎?隨著小故事越積越多,終於,作者要寫大故事了。

五、六、七章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它們倒像是真正的小說。有人物: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也有情節: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有二伯的日常生活以及馮歪嘴子一家與世俗做鬥爭。這些故事都很生動,有的有趣有的悲慘,但都告訴我們一件事:“在呼蘭河,人是苦,但不甘的人不會忍受悽苦的命運。”是的,這些人都很堅強,有志氣,與命運鬥個你死我活。在作者筆下,這一個個人物,與她的佈景,似乎不相稱,但又很現實。這些人,堅強樂觀的活著,不靠“精神”盛舉,只靠一顆頑強的心。我很佩服他們,也為他們的故事感動。

不知不覺就讀到了尾聲。呼蘭河,是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兒時生活場所,那裡悽苦,但那裡的人樂觀,以至於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悽苦籠罩下的快樂。這本書很深刻,耐人尋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學完了蕭紅的《祖父的園子》,應該給學生找到《呼蘭河傳》來看看。可是學校的圖書室沒有,那就上網查查吧。所幸網上有一些節選。那就列印下來吧!

也許是被她淺顯流暢的文字所吸引,也許是被後花園裡的景象所打動,手裡拿著稿子竟然放不下來,一口氣看完了。

那個後花園,蕭紅不遺餘力不厭其煩地重複著的荒涼的後花園,不知是否是陪伴她童年的真實的天地;那些蜂兒蝶兒蛐蛐兒,是否仍在不知疲倦地舞著唱著.這七分的真實三分的飄渺,在蕭紅的心中,該是用什麼樣的彩絲帶編織成的裂帛.那些蘸著她的髒手印的大個饅頭,那隻被罩著眼睛拉磨的毛驢,無不象陳年的米酒,發酵著她久遠而淒涼的回憶.她的回憶是寂寞而淒涼的.我能想象她在大門前寫作時,一定時時停下筆來,望著眼前的一棵..大榆樹發呆,思緒早已飛過樹間的葉子,飛往辛酸的童年.童年裡,有跳大繩時人們的熱鬧的歡呼,有觀河燈時壯觀的.場面,有人們對掉進泥坑子的豬的嬉笑怒罵,還有人們對"李永春的藥店"的你稱我道.惟獨沒有一個貼心的夥伴,沒有.眼淚不覺就掉下來了,稿紙上頓時溼了一大片.夥伴,稍稍稱職一點兒的是祖父,這後花園裡唯一開放芬芳花朵的玫瑰,唯一結出甜美果實的櫻桃樹,給了童年的她以全世界的溫情與愛,也給了她幼稚的心靈以美麗善良的憧憬,雖然她長大以後經常不懂得別人的快樂.那個在我腦海中迴旋多次的老祖父,我一直未能幻想出他的模樣,他應有著長長的鬍鬚,可以讓我任意編織花樣的鬍鬚.溫情,這帶著遠古回憶色彩的詞眼兒,僅在祖父出場的時刻到來.其他的一切,彷彿都發生在這個世界,卻都在我的世界之外.

呼蘭河城裡的人大抵是這些:在"黑夜"中擔心地活著又自尊心極強的有二伯;尖刻無聊心眼兒小的老廚子;還有勤懇忠厚愛妻小的馮歪嘴子,唯一出場的女主人公是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團圓媳婦.呼蘭河的女人們害怕男人,不平等的地位昭示了不平等的命運.小城彷彿一個封閉廣闊的世界,生活並不單調,可怕的是重複.那幾個粉墨登場的主角定是蕭紅精心挑選的.他們身上重疊著無數呼蘭河人的影象.他們並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為打發這簡單而冗長的時光.春夏秋冬寒暑往,生老病死平常事.他們的生活就象在山中自然開落的花兒,生命並不是象菸絲一樣節節燃燒著那樣漫長,而難測的命運則象無情地吹落了菸蒂上的菸灰.活著是小城裡的人的唯一的生活目標,而沒有其他的想望,就連想看看城那邊是什麼的想法有沒有.因而人們活在了自己的目光裡,但很滿足.沒有人的瞳孔裡有哪怕一絲的好奇的火焰,沒有人的腦海中有懷疑詢問的念頭,為此我感到深深的悲涼.

蕭紅用一種平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用自然的口吻講述著小城自然的生活,難道錯了嗎?我們總認為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理應有著它思想的深度,平鋪直敘的故事一定是欺騙了我們.但我沒有覺得這種筆調和口吻不好.試想,當一箇中年人推開往事的柵欄,用一個不太更事卻又初涉人間冷暖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的寂寞的童年時,平靜自然的下面,是一股多麼深沉洶湧的潮流.靜水流深.蕭紅的內心有幾人能真正理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中國故事千千萬,精妙絕倫每一篇。是啊,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神斧開天闢地,到1949年開國大典,流傳著許多家喻戶曉的故事。今

在呼蘭河這個地方,街道是灰的,房屋是灰的,草地也是灰的,人生更是灰的,一切都是灰的。整個社會沒有半點色彩……那裡的人們為了活著而活著,有時甚至是為了死去而活著。

我們的主人公蕭紅就出生在這麼一個灰暗的地方。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最氣憤的一段,那就是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12歲的年齡本該是健康活潑,無憂無慮,而他卻過早早的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了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可做了團圓媳婦,他又拼命的幹活,忍受家婆的無端打罵。他們該死的婆婆打碎了一隻碗,就要把小團圓媳婦拉過來打一頓。它跌了一個筋斗,把單褲膝蓋的地方磕了一個洞,也要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總之他一不順心就要打小團圓媳婦,這誰受得了。這三個打一頓,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婆婆的蠻橫無理。更讓人氣憤的是,他自己的兒子捨不得打,打大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他怕沒有人給她看門,打豬,她怕把豬打瘦了。在婆婆的眼裡,唯獨打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他又跑不掉,也不會丟,也不會下蛋,也不像豬,打掉一兩斤肉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秤。捱打了,他晚上就瘋狂的叫,說是要回家,婆婆一聽見回家兩字就不舒服,請了個圓夢的那個圓夢的`說回家是回地獄18層的意思,婆婆害怕的呀,請了好幾位大神來跳舞,都成效甚微,最後竟把小團圓媳婦用開水燙死了,因為大神說這樣可以保全家人平安。這一段我看出了呼蘭河人的封建和迷信,小團圓媳婦喊著要回家,那是因為他害怕在這裡的生活,想回到他原來溫暖的家。那婆婆連字面意思都不想,直接想到地獄閻王,還請大神跳舞,看到這我的冷汗都出來,真慶幸自己沒在呼蘭那個地方。

呼蘭河要說光鮮亮麗的地方,只有蕭紅祖父的後花園才是富有自由生機的,那也是蕭紅在呼蘭河唯一喜歡的地方。這個後花園是當時最大,差不多和我們的操場一樣大。裡面什麼都有,花草、瓜果、樹木、昆蟲多級了。那裡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那顆大榆樹,他站在園子的西北角。來了風,那榆樹先叫,來了雨,那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他閃爍的和沙灘上的貝殼一樣。那時候的小蕭紅還不認五穀,指著狗尾巴草說是稻穀,他的祖父哈哈大笑隨後就耐心地和他講,稻穀是有針的,狗尾草沒有,只是毛茸茸的。小蕭紅也不認真聽,只是胡亂承認就罷了,然後就追蝴蝶吃黃瓜,玩累了就把草帽往臉上一蓋,不用一兩分鐘就睡著了。在那裡到處都是自由的,黃瓜想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想開幾朵就開幾朵花,若一個也不想接一個也不想開也沒有人管它。從這一段中,我體會到肖紅祖父的園子是充滿生機自由的,是美麗的,是慈祥和藹的。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涼的歌謠。但願現在的人們可以不信邪不封建,我相信只要人人心懷一顆愛心,人間處處灑滿愛,人間處處都是那美麗的後花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秋雨瀟瀟中,與眾友人雨中探訪了蕭紅的故里,祖居地莘縣董杜莊鎮樑丕營村。隔了久遠的光陰,這兒已是荒草萋萋,墳塋數丘。放眼望去,但見田野無垠,秋空遼闊,路旁的高粱依然挺拔著行將枯黃的莖稈,長穗無語,兀自風中搖動,如沉默的幽歌。

歸來,突然很想重溫一下她的文字,於是數日埋頭於翻看《呼蘭河傳》。這樣一個悲情的女子,是在怎樣的心境下寫下這些洋洋灑灑的文字的呢?

唏噓於她的命運。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寂寞與無助始終困擾著她。“顛沛流離,命運多舛”這八個字足以概括她的命運。生活貧困、情感傷害、身體病痛終其一生,在這樣的困境中,只有八年的創作生涯,她卻堅持創作出了近九十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說《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等。

看矛盾為《呼蘭河傳》寫的序言,心情是沉重的。想當初矛盾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也必定是沉鬱的,儘管他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矛盾是帶著感傷的心情寫這篇序言的,想必他是熟悉蕭紅的,他覺得蕭紅的早逝是“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為了追求真理而犧牲了童年的歡樂,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甘願苦苦地學習,可是正當學習完成的時候卻忽然死了,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是的,蕭紅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她有多少未竟的事情要去做,即便在病危時,她也始終渴望著生,幻想著要寫《呼蘭河傳》的續篇。然而她死了,寂寞地死去了,身邊幾乎沒有朋友。

蕭紅的心境是寂寞的,然而初看《呼蘭河傳》前面的文字,是貌似輕鬆的。透過這些貌似輕鬆甚至有些詼諧的語言,我們卻能聽到她寂寞的心聲。

喜歡蕭紅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樸實細膩的,描寫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銳纖細的,看似冷靜的筆觸下,其實跳動著一顆多情的心;她的文筆明麗悽婉,一種淡淡的憂鬱充斥其間。她的獨特的超常規的語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現在想來,在我有限的讀書生涯,語言風格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本書吧,一本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一本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再一本應該就是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了。蕭紅的文筆介於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其散文化的結構以及詩化的風格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這種藝術風格是我所喜歡的。

沉浸其中。隨著她的娓娓講述,我彷彿置身於呼蘭河這個偏僻閉塞、寒冷異常的東北小城。小城的街道似曾相識,那個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尤其讓人過目難忘。連小燕子的描述都妙不可言,差一點被泥坑粘住的小燕子“趕快地頭也不回地飛跑了”;馬的可憐描寫得極為細緻,雨後經過泥坑的人們簡直令人發笑……蕭紅筆下輕鬆詼諧甚而帶些譏諷的語言更是將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無遺。

為死人預備的紙紮描寫在第一章中佔了不小的篇幅,描述得可謂栩栩如生,語言俏皮可愛。這大概是因為作者是從兒童的視角觀察並用孩子的語氣講述的吧,總之讀來清新無比。

小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是靜止的;小城的人們日復一日,過著呆板單調的生活。吃飯穿衣是他們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順其自然,該生生,該死死,並不見多少喜悅和悲哀。

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一如小城。唯一不同的,是沒有蕭紅這樣一位才女含淚微笑的書寫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近日習慣每天讀幾頁《呼蘭河傳》,或飯後,或睡前,十分樂意被蕭紅帶回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她的那個童年。雖然閱讀蕭紅的作品能使我迅速逃離現實世界,但在閱讀過程中,總有一股矛盾在內心掙扎。

在享受傍晚照得外物紅光一片的火燒雲時,也得忍受漫長冬季院子北風呼呼的淒冷與寂寥;在讚揚當地百姓熱心幫助掉入泥坑的路人的善良本質時,也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說瘟豬肉是泥坑裡淹死的來自我欺騙;在讚歎馮歪嘴子承受巨大壓力仍積極生活的堅強時,也得目睹小團圓媳婦被活活地折磨死……我們不能用一種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也不能直接斷定小說主題不是讚揚就是批判了什麼什麼,這樣的標籤如一張咒符貼死了整部作品。我們倒是可以區別對待每一個事件裡的各個元素,像蕭紅一樣,收藏起那些珍貴的記憶,日後用細膩幽美的筆觸一筆筆勾勒出來。同時也暴露出時代的弊病,於當地百姓的某句話某個舉動某個表情點出他們的愚昧麻木。繼而又以磨倌區別於常人之路堅強擔起撫養責任來探討人性力量之大。這樣不僅使小說的內涵豐富充實,也能留給讀者細細咀嚼,品味感悟。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說裡,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緩緩地、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一段地述說,讓《呼蘭河傳》讀起來更像一篇篇散文,復沓的文句充滿詩意和回溯之美。而這種隨著作者內在情感而流動的'回憶式敘述方式讓小說讀起來更親切自然。不過神奇的地方在於,看似明麗的筆調卻讓我的內心留有一股難以抒發的沉悶,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就這樣壓在心頭。我很想掃除內心留下的某些片段以解心悶,如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之死,可是我似乎又不捨得忘卻這段揪心的情節。我想,這也是矛盾的力量所在吧。

面對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人們的反應似乎並不是一致。縱觀《呼蘭河傳》,我大致分為三種:1.普遍存在的百姓們。麻木不仁,託命於天,逢熱鬧必看,時常管管對自己無利害的閒事,偶爾用用“精神勝利法”麻痺自己。2.以馮歪嘴子為代表的“堅強派”,不畏旁人閒言碎語的轟炸,不理命的所謂凶兆,全心為著兩兒子努力在生存線上掙扎。3.以祖父為典型的地方紳士。他們較普通老百姓有文化、有見識,沒有那麼愚昧。他們也有資本去幫助他人,可他們並沒有成為改變這個社會的領頭人,用平靜的眼光看待周圍一切,而非踴躍地管閒事,也沒有像其他作品裡的歹毒地主一樣欺詐百姓,而是偏被動地施捨幫助。在有二伯無處可去時收留他,但並不熱情地把他納為自己家人。祖父這一切都隨它去的消極人生態度是說明他秉承了古代道家思想呢還是說他暗含著一種無奈的悲涼,覺得自己肯定無力改變這社會現狀,便將目光縮小至自己家庭的天倫之樂?又為何會出現像祖父這樣的第三類人?這都是我內心一直糾結的地方,矛盾也爭吵不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