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優)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悲慘世界讀後感15篇(優)

悲慘世界讀後感1

沒有耐心的我總看不完雨果的書,但這本書我讀過很多遍。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很喜歡珂賽特,她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一位愛她卻早逝的母親,一個苛刻的寄養家庭。

她很美麗,也很善良,冉阿讓把她教育成了人人都羨慕的模樣,沒有因為早年的.遭遇和長期的顛沛流離而漏出一點的不美好。

後來再看的時候,我又注意到了沙威,一位忠直的執法者和壓迫的幫凶,一生都在為信條而活,在意識到心有動搖後,落下河壩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看似單面的冷血形象背後,是一個悲劇時代的縮影。酒店老闆唐納第夫婦惡毒卻是那個時候盛行的拜金價值觀的一個體現,他們的女兒艾潘妮長成了與他們不同的模樣,雖然懦弱但仍心存善良。

而主角冉阿讓,是令人敬佩的,他用他的一生去救贖自己和他人,最後在完成對主教和芳汀的允諾的安心下安然死去。悲慘世界這本書,是小人物大形象的記錄,是市民英雄的讚歌,雖名為悲慘,但最後卻是滿溢希望。

悲慘世界讀後感2

我讀了一本書叫《悲慘世界》,作者是法國著名小說家、詩人雨果。

這本書中的主人翁是個正直的人,他在富人的眼裡是個很貪財的人,但細細算起來,他一生中所用的生活費只是他全部錢財的.五分之一,剩下的錢全部用來幫助窮人,比如:幫窮人孩子讀書。救濟窮人……他處事正當,相信神靈、生活樸素、品德優良等等。他就是法國的福來主教,他的這些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我們和生活學習中做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比我們更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是品德。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我不明白社會讓誠實死去,讓母愛死去,讓善良死去,讓堅強死去,讓關心死去,讓同情死去,讓靈魂死去;讓神父死去,讓瑪德先生死去,讓芳汀死去,讓一切該活著的都痛苦的死去。

讓貧窮活著,讓酷刑活著,讓戰爭活著,讓放蕩活著,讓殘忍活著,讓欺騙活著,讓肉體活著,讓那個拋棄芳汀的男人活著,讓流氓活著,讓那對殘忍的`夫妻活著,讓一切該死去的都舒適的活著。因為心太痛所以假裝不明白,其實我明白,我明白:這是製造悲慘世界的開始……

悲慘世界讀後感4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位悲慘又令人敬仰的殺人犯冉阿讓改邪歸正的漫長過程。

誰會想到在一個受過長期牢獄之苦的人迴歸自由後竟然是這樣被人瞧不起,受到人們言語的`唾棄。然而冉阿讓卻仍然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管他的好意總會被誤解。但他只是微微一笑,用好心情給別人溫暖。他的愛心和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漸漸地,人們忘記他曾是一個狂野的殺人犯將他當作親人一樣愛戴。

讀完《悲慘世界》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思索著。一個從前經歷過那麼酸甜苦辣的人,竟然可以忘掉自己的仇恨和悲慘去幫助身邊那些比他更需要關愛的人。想想每天新聞的報道:某個人因為自己心裡隱藏的不快而傷及別人。哪個人因為自己從前有悲慘的經歷,而用將別人逼上生命盡頭的方法得到他認為快樂的生活。冉阿讓能放下自己的仇恨,是現在學生、成年人甚至到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他不僅是一個改邪歸正的典範,而且是一個令人敬仰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5

它描繪了主人公冉阿讓坎坷、悲慘的一生,更突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正,它就好像是一幅五彩繽紛的畫,把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寒愴的客店,,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場,戰火紛飛的街壘,藏汙納垢的下水道......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寫的很真切很細緻,而畫幅的形象又是如此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不是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嗎?

在這一本《悲慘世界》,讓我深有感觸,也讓我領略到不同的偉大:就像冉阿讓人格的偉大;沙威對待良心與職責的偉大;米里哀主教寬容的偉大;愛潘妮對待愛情的偉大......

悲慘世界讀後感6

今天,我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雨果寫的。其中主要內容是冉阿讓因為偷了麵包店的一個麵包,被老闆發現了,就判上了幾十年的`刑罰,他曾一次次的越獄,但是都沒有成功,屢次被警察抓住。但是最後還是成功了。但是警察還是要抓住他。於是他就改名為尚馬秋。他一直都隱姓埋名,最終還是被警察發現了,於是冉阿讓又開始躲避警察,在警察沒有發現他時,他收養了妓、女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又和馬呂斯結為了夫妻。就這樣組成了一個家庭。

終於有有一天,警察沙威覺得世界不好,就投江自殺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冉阿讓也漸漸衰老了,最後悲慘的死去了。

這本書對窮苦人民在封建社會所遭受的剝削欺詐和殘酷迫害表示同情。這本書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於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未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悲慘世界讀後感7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其中的歷程是多麼的不易啊!

當冉阿讓陷入絕望的情緒時,卞福汝主教的仁慈改變了一切。他真誠的招待了冉阿讓,使冉阿讓堅硬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溫暖與光明。

冉阿讓終究沒有忍住,在灰暗心理的促使下,他偷走了主教的`一副銀餐具,逃走了。被警察抓回後,主教並沒有懲罰他,而是大聲說道:“噢,親愛的兄弟,您怎麼忘了把我送給您的一對銀燭臺也一起帶走啊?”這讓冉阿讓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感化。從此以後,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讓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蛻變呢?我想,是因為他懂得感恩,懂得如何用行動去報答卞福汝主教曾帶給他的溫暖。

愛是如此偉大。卞福汝主教擁有了愛,所以感化了冉阿讓;冉阿讓擁有了愛,所以他救贖了自己,蛻變成了一個崇高而偉大的人。所以,讓我們也擁有愛,用愛去點亮我們的人生!

悲慘世界讀後感8

感覺有點像歌劇,想起以前在上學時聽的`一個70多歲的老師講的音樂課,竟然在短時間內愛上了歌劇,雖然聽不懂,一個同學一激動課下買了歌劇看,當然以後再也沒有這麼感覺了。可見愛上某藝術需要一個高人持續帶領才可能真正入門,領路人真的很重要。

回頭再看電影,寬恕和悔過,需要信上帝才可以實現,不信上帝,萬劫不復,寬恕罪犯,需要罪犯信上帝,否則就是農夫與蛇,中國人不信上帝,沒有寬恕。電影的一點偏想,不是感想。走題了,大家看電影吧。

悲慘世界讀後感9

有人說玩耍伴我們走過童年,有人說玩具是我們兒時的好朋友,而伴我走過童年的是外婆的歌謠。在外婆的影響下,我成了一個啃書蟲,而在我“啃”過的這麼多書中,依然使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暑假裡看的《悲慘世界》。

在這本書中,主人公冉阿讓曾當了十四年的苦役犯,當他被一位主教大人點醒後,一心想要改過自新,後來他當選了市長,並且幫助了許多人,最後安詳地死去。看完這本書時,我沉思良久,為什麼一個苦役犯刑滿釋放後,如同重獲新生一般,擁有如此高尚的靈魂呢?我想,是因為他在主教大人真誠的話語中,想通了一切:即使我曾經是個苦役犯,可那又如何?只要我有悔改之心,那麼原來的冉阿讓就消失了,留在世界上的就是一個全新的冉阿讓了。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當我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心中突然生出一種感動。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一段多麼艱辛而又偉大的歷程啊!

書中的主角——冉阿讓,他小時候沒讀過書,長大後成為了園藝工人,幫助窮苦的姐姐撫養7個孩子,生活十分艱辛。一年冬天,家裡飢寒交迫,冉阿讓為了不讓孩子們捱餓,就偷了一塊麵包,從此開始了19年的苦役生涯。

出獄後,冉阿讓因為一張黃色通行證而遭到排擠,成了無依無靠的人。這時卞福汝主教向冉阿讓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一點點感化了冉阿讓,使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

為什麼冉阿讓會有如此驚人的變化呢?我想,正是他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動去報答卞福汝主教對他的恩情,再用這份感恩之情來溫暖其他人。我感受到了他用愛和感恩帶給人們的祝福,我相信,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擁有永恆的愛的讚歌!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米里哀主教正是用自己的善良之心拯救了一個迷失方向的人,用自己對人們的寬容的愛感動了這顆石頭般僵硬的.心。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向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中射入一道溫暖而明媚的陽光,能向罪惡的深淵裡遞給掙扎徘徊的人一條救命的繩索。社會上永遠需要擁有愛的人、需要這些正義和仁愛的人和精神的存在。

我們也應該努力變成仁慈和善良的人,用充滿包容和愛的心對待這個世界,以及學會這樣去對待身邊所有的人。沒有人能保證世界上沒有罪、沒有惡,但是,至少當愛和寬容越來越多時,這個世界上的仇恨和罪惡就會越來越少。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今天看了悲慘世界,心中有說不出的轟隆隆,以前大學的時候只在書本上讀過可能由於自己的想象力不也是那麼豐富形象,只覺得社會是黑的,但覺得今天所看到的那樣。冉阿讓的毅力是那麼的堅強,活到最後,沙威那樣的人,真的`事可悲。

他信從的是正義與光明以及對上帝的忠誠,但是卻把什麼東西都看的太真,偷就是偷,沒有任何理由。原因是他覺得自己也是生活在貧苦的家庭,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偷過,所以他也覺得別人可以這樣。用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來形容他,感覺是輕了點,但是看到他對待監獄的犯人的行為覺得是萬惡不赦,他別是剛開頭的時候,讓我聯想到肖生克的救贖的那些監獄長,都是最邪惡的人。

可是看到他誓抓冉阿讓的決心又覺得他與那幫人不一樣,特別是他向上帝起誓又覺得不公的那些情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公正過頭的壞人,直到最後,我才明白沙威其實是這裡面很可憐的一個人,一生活在抓一個“壞人”的誤區中,只為忠守法律。真是可悲!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在這個世界上,最缺的就是愛心。我只要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我願意。

《悲慘世界》裡面的主人公冉阿讓,是個乞丐。可是,他能慷慨解囊,花了五百美元買下了一個被奴役的小女孩。他辛辛苦苦的討了的幾年的五百美元卻為了她,花費了。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願意。

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小悅悅”事件,那麼多路人走過,都視而不見,不願意伸出手幫一把。其實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出手幫一下的話也許她就不會死。

老人在馬路上摔倒了,你要不要扶?肯定會出現一個可悲的情況:一個可憐的'老人倒在路中央,一群人圍著他,對他指指點點,就是不肯扶。如果當時我在場,我就會毫不猶豫的扶起他。也許會有人問我為什麼。我會堅定的回答他:“因為我願意”!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會“我願意”。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這篇文章把1832年前後的社會的黑暗刻畫是淋漓盡致,其實冉阿讓並不是一個抽象的人。

從出身、經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勞動者。

他體現了勞動人民各種優秀的品質,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

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

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的內心深處深有感觸。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傑作,書裡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1815年10月的.一個黃昏,一個剛剛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住在海濱蒙特勒市,在逐漸取得了本市市民的信任與尊重,並當上了本市的市長。與此同時,本市的窮市民芳汀把她的女兒珂賽特交給了內心凶殘的德納第夫婦後,趕回海濱蒙特勒市,到馬德蘭市長專為窮人創辦的工廠報名工作。一切似乎都景氣起來,可是後來冉阿讓再次被捕入獄,芳汀也死於肺病。冉阿讓逃獄後,把珂賽特接了回來,他們倆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冉阿讓老死。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雖然當今社會腐敗現象嚴重,犯罪事件也很多,但是如果我們對罪犯寬容一點,也許就能鑄造出一個嶄新的靈魂,也許就能為共創和諧社會跨出一大步。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用,但我相信,只要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和諧社會就會遙遙在望。

熱門標籤